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74)
2023(15545)
2022(13280)
2021(12114)
2020(10080)
2019(23085)
2018(22746)
2017(43570)
2016(23978)
2015(27206)
2014(27459)
2013(26994)
2012(25683)
2011(23585)
2010(24266)
2009(22571)
2008(22406)
2007(20728)
2006(18670)
2005(17061)
作者
(69691)
(58279)
(58133)
(55500)
(37454)
(27725)
(26775)
(22510)
(22073)
(21219)
(20065)
(19447)
(18797)
(18575)
(18304)
(18083)
(17498)
(17182)
(16974)
(16845)
(14829)
(14541)
(14173)
(13508)
(13281)
(13157)
(13144)
(12959)
(11802)
(11733)
学科
(115115)
经济(114943)
管理(64147)
(59873)
(45443)
企业(45443)
方法(40932)
数学(34368)
数学方法(34026)
中国(33763)
地方(31300)
(31010)
业经(25052)
(24384)
(22454)
(20713)
农业(20654)
(19526)
贸易(19511)
(18795)
(17866)
银行(17838)
地方经济(17700)
(17555)
(17511)
金融(17508)
(17284)
理论(16940)
环境(16607)
(15564)
机构
大学(347037)
学院(346252)
(150992)
经济(147574)
管理(127444)
研究(126089)
理学(107171)
理学院(105860)
管理学(104071)
管理学院(103396)
中国(96385)
科学(74761)
(74578)
(70148)
(64971)
研究所(58210)
中心(57305)
(57025)
(56205)
财经(53505)
(49727)
师范(49334)
(48164)
北京(47979)
业大(47246)
经济学(46599)
(44680)
(44674)
农业(44193)
经济学院(41594)
基金
项目(216723)
科学(169825)
研究(164815)
基金(153161)
(131479)
国家(130295)
科学基金(110777)
社会(105142)
社会科(98781)
社会科学(98751)
(86258)
基金项目(79949)
教育(75823)
(71912)
编号(69190)
自然(67303)
自然科(65666)
自然科学(65646)
自然科学基金(64474)
资助(62799)
成果(59395)
(52395)
重点(49287)
课题(48994)
(47811)
(44403)
发展(42929)
国家社会(42347)
(42241)
(41841)
期刊
(183127)
经济(183127)
研究(112231)
中国(79027)
(53901)
(53036)
学报(49679)
管理(47560)
科学(46301)
教育(45492)
大学(37968)
(37264)
金融(37264)
农业(35699)
学学(34594)
技术(30868)
经济研究(29642)
业经(28760)
财经(27319)
(23718)
问题(23467)
图书(22636)
(19311)
(18669)
技术经济(18450)
世界(16966)
国际(16740)
统计(16693)
商业(16441)
(16396)
共检索到55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拥贤  
当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区域化、集约化、专业化、本土化、特色化的新态势,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虽然可以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校企合作科研、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创新来服务区域,但仍存在主动对接产业重视不够、智力支撑作用有待凸显等制约因素。因此,要加快布局和启动地方各级新型智库建设,加快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构建高校与合作各方"互惠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丰  
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高等教育是区域发展的动力之源,二者良好的互动关系有助于区域和高校的共同发展。高校要认真分析区域发展战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努力探索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区域与高校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教育部西南片区对口支援工作推进会3月21日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教育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陈希在会上指出,做好对口支援工作,最核心的目标就是提高这批学校服务当地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海娟  
文章主要分析了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影响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具体包括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精准服务区域产业人才需求;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助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打造终生教育基地,推进学习型区域创建。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建林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高校视察,对高等教育作出批示指示,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从培养一流人才方阵、构建一流大学体系、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合作、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等方面建设高等教育体系。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是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瞄准科技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是科学创新的主要方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袁强  
地方大学在抓好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同时,应该更加凸显社会服务的职能;在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因此,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拓宽社会服务职能,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创业型大学是地方大学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延伸。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何宁  
服务于地方经济,帮助所在地区解决问题是大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大学必须研究当地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方面,把好脉方能更贴切地为地方服务。作为陕甘川鄂渝毗邻地区仅有的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普通高校,多年来,陕西理工学院从"扎根秦巴,服务基层"的办学指导思想出发,逐年增加经费投入,鼓励和激励科技人员瞄准社会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积极融入到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合作研究、共建共享科研平台当中去,为地方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炯天  
社会服务作为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能,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新时代背景下,要准确把握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内涵和特征,深刻体认高校服务国家和社会的时代要求,全方位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用实际行动肩负起时代赋予高校的责任和担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邹满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机构优化的历史阶段,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复合型技能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应抓住这一改革发展机遇,进一步亲地方、融社会,牢固树立植根地方、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努力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冷志明  
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对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迫切要求。借鉴国外大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文章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同时,就西部民族地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从国家、政府、高校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久相  
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对我国近年来关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从必然性、定位与内容、路径与模式、现状与问题、典型案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文斌  
地方高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龙头和骨干。地方高校应充分认识自身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学校的定位,坚持学研产结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雷久相  
文章通过检索中国期刊网,对我国近年来关于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从必然性、定位与内容、路径与模式、现状与问题、典型案例及提升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对策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归纳,并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静  
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要坚持因地利导的特色化办学之路,凝练学科特色,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增强服务的机制性,担负起推动和促进区域和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芬  
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不仅可以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知名度,扩大自身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影响。高职院校要站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加强与地方企业的合作,实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共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