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57)
- 2023(13525)
- 2022(11413)
- 2021(10649)
- 2020(8916)
- 2019(20740)
- 2018(20232)
- 2017(37517)
- 2016(20355)
- 2015(23644)
- 2014(23404)
- 2013(23390)
- 2012(22572)
- 2011(20663)
- 2010(20979)
- 2009(19986)
- 2008(20203)
- 2007(18302)
- 2006(16183)
- 2005(14981)
- 学科
- 济(107138)
- 经济(107046)
- 管理(59079)
- 业(54901)
- 企(44549)
- 企业(44549)
- 方法(42401)
- 数学(37408)
- 数学方法(37013)
- 中国(29172)
- 农(23831)
- 地方(22478)
- 财(21805)
- 学(21326)
- 业经(19715)
- 贸(19676)
- 贸易(19664)
- 易(19106)
- 制(18635)
- 技术(16506)
- 银(16049)
- 融(16037)
- 金融(16035)
- 银行(16017)
- 农业(15585)
- 行(15469)
- 地方经济(14446)
- 和(14436)
- 环境(14274)
- 理论(13355)
- 机构
- 大学(311468)
- 学院(306450)
- 济(142300)
- 经济(139618)
- 研究(114633)
- 管理(112855)
- 理学(95903)
- 理学院(94736)
- 管理学(93108)
- 管理学院(92507)
- 中国(88571)
- 京(67119)
- 科学(66727)
- 财(62878)
- 所(58756)
- 研究所(53045)
- 中心(51176)
- 农(50045)
- 财经(49552)
- 江(46226)
- 经济学(45975)
- 经(45001)
- 北京(43463)
- 业大(42177)
- 经济学院(41216)
- 范(40787)
- 院(40476)
- 师范(40427)
- 农业(39204)
- 财经大学(36504)
- 基金
- 项目(193786)
- 科学(152968)
- 基金(142589)
- 研究(141330)
- 家(124581)
- 国家(123610)
- 科学基金(104729)
- 社会(92895)
- 社会科(88062)
- 社会科学(88037)
- 基金项目(73764)
- 省(72429)
- 自然(65021)
- 教育(64247)
- 自然科(63571)
- 自然科学(63551)
- 自然科学基金(62454)
- 划(61909)
- 资助(59281)
- 编号(54675)
- 成果(45958)
- 部(44434)
- 重点(44105)
- 发(42931)
- 创(41339)
- 国家社会(39960)
- 创新(39102)
- 课题(38494)
- 教育部(38314)
- 中国(37003)
共检索到484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刘晓光 邹静娴
在世界经济同步复苏、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推进、新经济持续向好、市场预期不断改善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在触底企稳的基础上出现反弹,宏观景气、微观绩效、结构调整以及新动能培育都出现持续改善的局面,整体经济呈现"稳中求进,进中向好"的超预期复苏的态势,中国宏观经济调整取得阶段性胜利。但是,2017年中国经济企稳总体上是政策性、恢复性的,市场力量和趋势性力量还没有企稳,中国宏观经济还没有步入到持续反弹的新周期轨道之中。当前中国经济以下三大特征将是理解中国宏观经济的要点:一是
关键词:
新常态 新阶段 中国宏观经济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段亚林
2012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逐季回落的趋势,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持续探底,但在消费持续逆势上扬、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持续放松以及全球市场情绪渐趋平稳带来的外需稳定等因素的作用下,9月出现触底反弹,并在存货周期逆转、消费持续增长、外需小幅回升、投资持续加强等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出现2012年前3个季度回落超预期、第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现象和新的运行模式,标志着宏观经济开始迈向攻坚期的新阶段。预计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预测2015年GDP增速为7.2%。采取"均衡取向",即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采取"强监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政策组合。
关键词:
新常态 攻坚期 政策取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阎衍
2014年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拉开序幕的一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沿着"新常态"轨迹持续发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观参数在外需疲软、内需持续回落、房地产周期性调整以及深层次扭曲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续回落,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在消费升级、不平衡逆转以及政策调整的作用下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结构参数的良性调整、总体价格水平的小幅回落以及就业状况的持续稳定给2014年相对低迷的宏观经济增加了一些亮色。2015年将是中国大改革与大调整全面展开的一年。它将延续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逻辑,使"新常态"的4典型特征进一步持续。但在改革力度的全面提升、房地产周期调整的进一步加大、经济低迷的进一步持续以及财务...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大改革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洪才
2016年,我国经济面临的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加,下行压力加大。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的发展理念,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度扩大总需求,妥善应对风险和挑战,引导形成良好市场预期,全年实现6.7%的GDP增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国经济将延续"缓中趋稳、稳中向好"趋势,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赵鲜明
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6%,经济增长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增长3%的水平,而且比新兴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要长。在此期间,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日益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所有制主体日益多元化,但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仍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为结构调整滞后,劳动力与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通货紧缩没有缓解的迹象。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格局,经济“软着陆”以后形成的增长型长尾进一步拖长,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谷底位置迟迟没有出现,我国经济出现了新的态势与特征。未来15年是我国为实现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实...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永定
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新阶段余永定改革开放20年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政策日趋完善。首先,作为宏观调控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大体形成。其次,随着银行体制改革的顺利完成和国内金融市场的建立,各种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逐渐齐备,货币政策传递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江晓薇
经济增长是一年经济运行的综合结果。本文试用白描的手法,着重对1990年实际经济增长动态进行趋势性分析,并找出影响增长的相关因素,勾画出经济运行的总轮廊,推出1991年经济增长的变化。1990年经济增长的特点是,由上半年经济波动逐步转入下半年持续增长。这种变动主要受消费和投资需求由紧到松、出口持续增长、以及松动银根,增加贷款投入等因素影响。1990年经济增长反映的是这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朱戎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模型预计,2009年,我国GDP增速为8.57%,比2008年回落0.43个百分点,"保八"目标较好实现,贸易总额下降14.5%,物价在低水平状态下出现平稳回升,CPI(消费者价格指数)下降0.7%;2010年,以中央财政预算赤字7500亿元、人民币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石柱鲜 孙皓 黄红梅
应用频带分析方法和局面转移模型对2011年中国的经济景气、物价上涨压力及政策取向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致扩散指数相对于一致合成指数的平均先行期大约为5~6个月,两种指数均显示中国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小幅回落后,将于下半年开始重新步入上行轨道;物价变化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上涨压力大"和"上涨压力小"两种局面,2011年的物价上涨水平将会有所下降,全年物价上涨水平大致可以控制在3.03%左右;在投资和消费因素的推动下,2011年宏观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关键词:
经济景气 物价波动 预测 政策取向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莉
一、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比较由于受预测指标与统计指标的名称、口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仅采集了八个模型中的18个指标。八个模型是: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预测部;模型3—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模型4—清华大学管理学院宏观经济预测课题组;模型5—北京经济学院信息系;模型6—机电部系统分析研究中心、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模型7—中国科委中国科学技术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模型8—国家物价局成本调查队。18个指标分别为:1.GNP增长速度;2.第三产业产值增长速度;3.农业总产值增长速度;4.工业总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压力集聚期,这同时体现在经济总量增长放慢和经济结构出现调整两个方面,这使得宏观政策目标的平衡中,"调结构"与"控风险"的重要性增加。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的新阶段,如何在"短期经济增长与长期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与保持合理增长速度"间找到"黄金平衡点"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新的重大挑战。未来中国需要以"降低结构失衡,提高要素效率"为核心目标,创新宏观管理思路,优化中长期供给能力,真正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走势 管理思路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以新动能的构建为核心孕育新周期的动力源。对此,笔者提出了新改革的核心关注点和新模式。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凤良 闫衍 刘晓光 于泽
2017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呈现出反弹与分化两大基本特征。以宏观量价之间趋势性分化为代表,中国经济在反弹进程中表现出更广范围和更多层面上的分化特征。当前中国经济最主要的问题是短期国内宏观经济传导不畅和长期生产率下滑。这集中体现了中国经济在经济周期性下滑过程中积聚的各种风险的释放与国内政策趋紧、传统动能削弱和新周期孕育之间所产生的各种结构性矛盾。本轮世界新周期难以撑起中国的周期转换,但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却使得我们有更多时间解决内部结构性问题。要真正启动新周期,需要通过新一轮改革开放解决中国宏观经济传导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迈向新征程的中国经济
结构性去杠杆下的中国宏观经济——2018年中期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持续探底进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2015—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2018—2019年中国宏观经济报告——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中国宏观经济
2011—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复苏放缓、风险上扬与结构刚性冲击下的中国宏观经济
1991年中国宏观经济模型预测精确度的分析
2003年中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与预测
1993──1994年中国: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预测及对策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2011年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