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0)
- 2023(11900)
- 2022(9809)
- 2021(8878)
- 2020(7514)
- 2019(16136)
- 2018(16087)
- 2017(30763)
- 2016(16116)
- 2015(17618)
- 2014(16878)
- 2013(16519)
- 2012(14608)
- 2011(12652)
- 2010(13248)
- 2009(12684)
- 2008(12504)
- 2007(11289)
- 2006(9892)
- 2005(9188)
- 学科
- 业(81313)
- 企(72729)
- 企业(72729)
- 济(64117)
- 经济(64030)
- 管理(63468)
- 方法(26960)
- 业经(26666)
- 农(24114)
- 财(23774)
- 中国(20118)
- 数学(19047)
- 数学方法(18886)
- 务(18639)
- 财务(18615)
- 财务管理(18596)
- 技术(18428)
- 农业(17583)
- 企业财务(17560)
- 制(17510)
- 理论(13939)
- 策(13615)
- 银(13268)
- 银行(13259)
- 贸(13132)
- 贸易(13121)
- 易(12766)
- 划(12684)
- 行(12680)
- 技术管理(12617)
- 机构
- 学院(224144)
- 大学(216095)
- 济(95426)
- 管理(94579)
- 经济(93536)
- 理学(80120)
- 理学院(79454)
- 管理学(78511)
- 管理学院(78070)
- 研究(64639)
- 中国(57273)
- 财(47352)
- 京(44009)
- 财经(36784)
- 科学(35829)
- 江(35477)
- 经(33347)
- 农(33173)
- 中心(31168)
- 所(30776)
- 业大(28634)
- 州(28377)
- 经济学(28089)
- 北京(27312)
- 研究所(27122)
- 财经大学(26969)
- 商学(26874)
- 商学院(26621)
- 农业(25723)
- 经济学院(25368)
- 基金
- 项目(142514)
- 科学(115091)
- 研究(109991)
- 基金(104363)
- 家(87867)
- 国家(86984)
- 科学基金(78196)
- 社会(72865)
- 社会科(68990)
- 社会科学(68972)
- 省(57791)
- 基金项目(54809)
- 教育(48622)
- 自然(48379)
- 自然科(47365)
- 自然科学(47356)
- 自然科学基金(46575)
- 划(45649)
- 编号(45446)
- 资助(41018)
- 成果(35414)
- 创(35213)
- 业(34033)
- 创新(31999)
- 重点(30928)
- 发(30789)
- 部(30575)
- 国家社会(29954)
- 课题(29838)
- 制(29620)
- 期刊
- 济(112418)
- 经济(112418)
- 研究(67325)
- 中国(45107)
- 管理(40637)
- 财(40112)
- 农(32260)
- 融(27363)
- 金融(27363)
- 科学(26466)
- 学报(24809)
- 农业(22090)
- 业经(21695)
- 技术(21356)
- 大学(20344)
- 教育(19430)
- 学学(19155)
- 财经(18289)
- 经济研究(17612)
- 经(15802)
- 业(14085)
- 技术经济(13527)
- 问题(13520)
- 财会(12438)
- 现代(12292)
- 商业(11966)
- 贸(11657)
- 图书(11269)
- 会计(10721)
- 世界(10698)
共检索到345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丁守海 丁洋 沈煜 南毓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服务业并没有摆脱对工业的依赖,如果工业持续下滑,服务业必将受到冲击。实证分析表明工业景气度会对服务业产生滞后影响,后者又会对服务业就业产生滞后影响,基于这双重滞后传导,工业景气度会对服务业就业施加滞后影响。这提醒我们,持续的工业下滑很可能会引发滞后的失业风险,对此不能掉以轻心,不能不切实际地指望服务业来化解,服务业不是万能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冯鸿凌
企业互保联保形成的担保链因风险多发而影响了经济金融健康发展,担保链条多,牵涉金额大,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和银行信贷质量。以河南新乡市为例,分析了担保链风险爆发的宏观和微观原因,提出了加快产业升级、完善银行贷款管理、分类化解风险、改善信用环境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稳定 企业担保链 风险化解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艳艳 田野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使长寿的人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长寿是件好事,却给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等带来了诸多压力和问题。退休人数不断增加,光靠社会保障基金难以应对养老金的支出压力,需要寻求商业保险和其他机制的支持。本文在长寿风险这一背景下首先分析了我国老龄化现状和趋势,进而论述了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压力,再次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及商业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保险业在长寿背景下的发展前景及路径。
关键词:
长寿风险 保险服务业 社保基金 养老保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磊 刘长庚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对于促消费、惠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不是由供给或需求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促进服务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匹配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供给创新,服务业新业态呈现出"互联网+"可加性、一二产业服务化、服务生产化(制造化)、服务业内部融合、专业化内生成长和空间形态集聚化等趋势特征。服务业新业态推动消费热点和亮点涌现,助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促进消费方式和消费体验改善,这些升级表现可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溯源和机制解释。以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费升级,要重点从匹配服务供给和需求结构、完善交易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市场监管和治理体系、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平衡发展等方面着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磊 刘长庚
当前我国服务消费发展面临重大机遇,发展服务业新业态对于促消费、惠民生具有重大意义。发展服务业新业态不是由供给或需求某一方面决定的,而是促进服务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匹配的内在要求。作为一种供给创新,服务业新业态呈现出"互联网+"可加性、一二产业服务化、服务生产化(制造化)、服务业内部融合、专业化内生成长和空间形态集聚化等趋势特征。服务业新业态推动消费热点和亮点涌现,助推消费结构优化转型,促进消费方式和消费体验改善,这些升级表现可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溯源和机制解释。以服务业新业态促进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本波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原则,服务业的四大部门分别是:消费者服务业(如娱乐、休闲、旅馆等)、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分配服务业(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邵光学 栾淳钰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变化是经济增速放缓与产业结构调整并存,这也是新常态的显著特征。文章基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背景,从产能过剩现象突出、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区域结构不协调、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五个方面对产业转型升级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论述。针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文章给出优化产业总体结构,有效化解产能过剩;优化产业技术结构,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组织结构,促进各类企业共同发展;优化产业区域结构,顺利实现产业转移;优化产业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世宏 马铭
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较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然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扩张效应并没有伴随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解决我国就业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低就业吸纳能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国有单位比重和行业工资水平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应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私人有效投资、促进行业产出增长、消除现行的二元就业体制、打破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促进生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就业吸纳能力 二元就业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叶莉梅
近年来,钦州财政工作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大背景下,以服务支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以打造"发展、民生、和谐、绩效、透明"财政为抓手,按照钦州市委、市政府"五年跨越、十年巨变"以及"兴产业、建大港、造新城、强科教、惠民生"五大方略的部署要求,真抓实干、赶超跨越、勇于创新,特别是在部分重点石化企业实现战略布局并落户、达产后,全市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2014年,钦州市组织的财政收入、地方一般公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先江
文章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将绿色创业背景下服务业低碳服务创新划分为以技术为基础的渐进式低碳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基础的渐进式低碳服务创新、以技术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服务创新和以市场为基础的突破式低碳服务创新等四种方式,将环境不确定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了低碳服务创新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理论模型,并以湖北省214家服务企业为样本,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雷小清
信息技术在服务业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服务业领域里的一系列深刻变革。信息化不仅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动力,更为重要的是它打破了服务业原有的发展范式和产业格局,提出了不少新的课题,并对一些传统服务经济理论观点提出了挑战。本文探讨了在信息化条件下服务业内部结构、服务贸易结构、服务业布局、产业融合和服务业就业等方面凸现的新特点和新规律。
关键词:
服务业 信息化 信息技术 产业聚集 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晖
知识服务业所面对的客户需求具有知识化、专业化及问题解决为导向等特征,在服务过程中客户具有高度的参与性和交互性。文章指出客户市场细分不再局限于事前细分方法中常见的客户行为特征变量,提出了基于态度变量的客户市场事后细分策略,介绍了传统聚类方法K-means和SOFM方法在市场细分中的应用,以及支持向量机聚类方法(SVC)进行知识服务业的客户市场细分的过程。应用SVC方法于具体行业实施客户市场细分,并对比三种方法的聚类效果,说明了该方法对于提高判别分类效果的能力和优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耀跃
《农业保险条例》明确了农业保险"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但是在小农生产的背景下,农业保险实际运作中所采取的政府主导、企业跟进模式,容易产生行政权力失范、参保农户权利虚置等风险,不利于激发保险公司根据市场需求创新农业保险产品的积极性,也容易诱发农业保险创新实践中的违规行为。完善农业保险创新机制,需要根据法治原则,清理现行财政支持农业保险创新政策中存在的制约因素,确保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设计与实施符合法治精神。建议逐步将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受益方由土地承包方调整为土地经营方,增强受益主体的精准性;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农业大省和经济欠发达省份的资金扶持力度;优化农业保险的监督和约束机制,督促有关部门在支持农业保险创新过程中依法合规地运用行政权力;进一步丰富农业保险产品种类、完善财政支持措施,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成涛林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带来了财政的新常态,而财政新常态又使得地方财政运行面临各种新的风险和挑战。本文以苏州为例,提出新常态下地方财政将面临的五大风险,即财政收入步入中低速增长区间甚至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财政支出面临刚性只增不减的风险、房地产调控导致财政减收风险、地方政府债务隐藏的可能爆发的财政金融风险和深化财政改革进展缓慢的风险。在对风险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常态 财政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 财政改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东升 张志醒
目前国际贸易持续低速增长,主要经济体相继调整贸易政策,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中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正经历着五个转换,即经济格局由"供给短缺型"向"需求不足型"转换,生产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转换,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换,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向技术和创新驱动转换,经济体制由"半市场经济"向"全市场经济"转换等,都成为制约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