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30)
2023(15978)
2022(13499)
2021(12196)
2020(10080)
2019(22798)
2018(22210)
2017(41686)
2016(22490)
2015(25041)
2014(24838)
2013(24528)
2012(23266)
2011(21338)
2010(21801)
2009(20535)
2008(20089)
2007(18288)
2006(16316)
2005(14984)
作者
(66758)
(56030)
(55831)
(52989)
(35505)
(26913)
(25344)
(21605)
(20960)
(19863)
(19119)
(18695)
(17946)
(17752)
(17419)
(17382)
(16686)
(16608)
(16119)
(16043)
(14010)
(13930)
(13561)
(12807)
(12762)
(12573)
(12472)
(12333)
(11321)
(11177)
学科
(112393)
经济(112300)
管理(63451)
(60484)
(47676)
企业(47676)
方法(39184)
数学(33887)
数学方法(33555)
中国(31450)
地方(29889)
(28822)
业经(23835)
(22475)
(21755)
农业(19534)
技术(18910)
(18615)
(18539)
贸易(18524)
(17790)
(17330)
银行(17295)
环境(17293)
(17230)
金融(17228)
地方经济(17214)
(16757)
(15316)
(15297)
机构
学院(329041)
大学(325812)
(143279)
经济(140259)
管理(120094)
研究(120017)
理学(101640)
理学院(100361)
管理学(98605)
管理学院(97983)
中国(90650)
科学(72929)
(69957)
(63432)
(61952)
(56409)
研究所(55898)
中心(53873)
(51896)
财经(49428)
业大(47417)
(45574)
师范(45155)
北京(44630)
经济学(44539)
(44516)
农业(44048)
(43132)
(41446)
经济学院(39827)
基金
项目(210628)
科学(165595)
研究(154924)
基金(150353)
(131004)
国家(129901)
科学基金(110582)
社会(99520)
社会科(94390)
社会科学(94364)
(84559)
基金项目(79269)
(70257)
教育(70199)
自然(69038)
自然科(67448)
自然科学(67427)
自然科学基金(66164)
编号(62624)
资助(60448)
(51410)
成果(51129)
重点(48088)
(45582)
(45240)
课题(44576)
创新(42884)
发展(41598)
国家社会(41217)
(40957)
期刊
(171580)
经济(171580)
研究(102707)
中国(70717)
(52814)
学报(49560)
(48544)
科学(46805)
管理(45765)
大学(36968)
教育(36470)
农业(35858)
学学(34787)
(33111)
金融(33111)
技术(29963)
经济研究(28310)
业经(28072)
财经(24627)
问题(22007)
(21382)
(19632)
技术经济(18501)
(17427)
统计(16503)
商业(16337)
科技(15791)
世界(15717)
(15528)
图书(15275)
共检索到5138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金鹤  叶雨辰  
绿色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对西部边疆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及空间计量方法对2006—2015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0年间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总体上维持增长态势,2010年后增速放缓;从地域来看,南北疆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北高南低,北速南缓"的特点;从各分类指标来看,除环境保护指数呈下降趋势外,其余指数变化趋势均与新疆绿色经济发展指数相契合;从空间相关性来看,北疆西侧处于绿色经济发展高值集聚区,而东侧集聚效果不明显,南疆整体呈现低值集聚。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曦辉  黄基鑫  
在改革开放40年多的进程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大发展,无论是经济总量还是经济发展水平都实现了大跨越。然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中国并没有能够同时很好地顾及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致使一些地区出现经济发展了但生态环境却恶化了的局面。2013年中国GDP增速从高速变为中高速,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今后,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将绿色发展作为新常态背景下国家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就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动力来源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克服发展方式与发展理念的约束条件,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红贵  赵路  
以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为研究视角,从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4个方面构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7—2016年长江经带11省(市)面板数据,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根据所得数据从空间尺度对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指数在-0.4~0.37之间。其中,上海最优,四川最差,产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从下游地区到中游地区再到上游地区呈逐渐递减趋势。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Moran’s指数显著为正并呈现空间正相关特征。因此,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绿色发展水平,必须发挥下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下游地区和中、上游地区间的交流合作,构建长江经济带中、上游地区绿色承接产业转型模式,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凌   邹建辉   刘淑敏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资源利用三个维度构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动态演进规律、空间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区域间呈现“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空间集聚现象明显;从全国看,城镇化、创新驱动、外商投资、互联网对绿色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同的推动作用;从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偏差,东部地区最为明显,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仁杰  董会忠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10个城市的相关数据,从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生态建设、制度供给四个维度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考察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空间特征。结果显示:(1)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下游>中游>上游的空间格局持续存在。(2)绿色发展关联主轴线等级悬殊,除长三角城市群内部达到一、二级轴线外,其他城市均以三级轴线为主,且均呈现以某个城市为核心的“点轴式”垂直关联结构,并未形成完整、高效的主轴线关联体系。(3)绿色发展关联网络密度有所提升,城市节点连接偏好表现为异配性,但网络层级性特征显著,导致网络脆弱性较强,且呈现“核心-边缘”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鲍丙飞  张利国  雷绪斌  杨胜苏  赵丹丹  
基于鄱阳湖流域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数据,采用MinDS模型对鄱阳湖流域粮食绿色技术效率进行度量,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自回归模型对其粮食绿色技术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2000—2017年鄱阳湖流域粮食绿色技术效率年均值为0.8172,且年际间呈波动较为频繁态势,其变动趋势主要由依托纯技术效率驱动转变为主要靠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双轨驱动”而引起的。(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除城镇化率、年平均降水量、产业集聚以及财政支农政策对鄱阳湖流域粮食绿色技术效率起到负向作用外,其他解释变量均对鄱阳湖流域粮食绿色技术效率起到正向作用。其中,年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产业集聚、劳均经营规模、种粮人口占比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粮食绿色技术效率;复种指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影响粮食绿色技术效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兴磊  张倩  
金融集聚是金融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能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带来影响。选取2004—2019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金融集聚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所带来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整体上金融集聚与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在省区间多表现为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的空间关联形式;金融集聚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直接效应及空间溢出效应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金融集聚对周围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存在空间衰减边界,当距离阈值在100~800千米时表现为“涓滴效应”,并在400千米时作用最强,在800~1 500千米则表现为“虹吸效应”,当距离阈值超过1 500千米时,空间溢出效应不再显著。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徐晓光  樊华  苏应生  郑尊信  
研究目标:测度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并研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研究方法:在运用熵思想对构建的绿色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进行测算后,结合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确定全局因素及局部因素,并对局部因素回归系数显著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整体而言呈上升态势。影响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在不同年份作用范围不同,同一年份相同局部因素对各省份的影响显著性也不相同。研究创新:构建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揭示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趋势,探明不同影响因素的作用范围及其影响的显著性。研究价值:为政府制定持续深入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舒成  朱沛阳  许波  
借鉴国内外绿色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和测度方法,结合江西省绿色发展特色,从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政策等4个维度构建江西省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泰尔指数(Theil Index)、莫兰指数(Moran Index)对2009—2019年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和空间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结果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实际提出了促进江西绿色发展水平提升的政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1)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鹰潭、南昌、景德镇、新余、吉安、赣州、九江、抚州、宜春、上饶、萍乡;(2)江西省各地级市绿色发展水平存在地区差异,组内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但总体差异近年来正在不断降低,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开始趋于地域均衡;(3)江西省各地级市间绿色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集聚效应,且江西省绿色发展水平相近的地级市空间集聚处于波动状态。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清水  李登峰  李辉  余高锋  
针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存在模糊性、异质性等问题,提出一种规范化信息,并运用前景理论进行多指标评价的方法。首先,构建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规范化异质信息,并计算待比较方案的前景函数。然后,通过定义前景值排序与专家决策偏好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程度,建立决策优化模型,计算各方案的前景值,进行方案排序和优选。最后,以三明市县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灵  
新疆作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在新的历史背景下需要通过绿色低碳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可持续的有效支撑。本文以新疆地区的产业碳排放量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新疆"十一五"时期和"十二五"时期两个区间的相关数据,通过LMDI影响要素分解法判断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量变化所产生的效应。研究得出:产业规模、能源强度变化导致地区碳排放量增加,调整产业结构可以促进地区碳排放量下降,而能源结构对地区碳排放量影响有限。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在绿色"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路径选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伟   李香英   王智勇  
文章在构建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熵权法对2009—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收敛模型分析其时空演化趋势以及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均有所提高;全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逐渐缩小趋势,且区域间差异是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发展水平的σ收敛特征不明显,但有效支持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机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干预力度和人力资本水平的调整优化,有助于持续稳定中国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