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32)
- 2023(15280)
- 2022(13005)
- 2021(11633)
- 2020(9921)
- 2019(21949)
- 2018(21456)
- 2017(40764)
- 2016(21811)
- 2015(24023)
- 2014(23594)
- 2013(23109)
- 2012(21308)
- 2011(19419)
- 2010(19598)
- 2009(18596)
- 2008(17822)
- 2007(16209)
- 2006(14148)
- 2005(12480)
- 学科
- 济(106155)
- 经济(106057)
- 管理(65337)
- 业(61376)
- 企(49744)
- 企业(49744)
- 方法(42279)
- 数学(37341)
- 数学方法(37039)
- 农(25728)
- 中国(24832)
- 财(23785)
- 地方(23037)
- 业经(21335)
- 学(21024)
- 贸(18440)
- 贸易(18431)
- 易(17719)
- 制(17360)
- 农业(17141)
- 技术(17019)
- 环境(15164)
- 银(14808)
- 银行(14753)
- 地方经济(14422)
- 融(14419)
- 金融(14417)
- 行(14080)
- 务(13922)
- 和(13921)
- 机构
- 学院(318707)
- 大学(316132)
- 济(140697)
- 经济(138116)
- 管理(120269)
- 研究(109441)
- 理学(104300)
- 理学院(103137)
- 管理学(101414)
- 管理学院(100828)
- 中国(81252)
- 科学(67786)
- 京(64449)
- 财(60909)
- 农(58652)
- 所(56166)
- 研究所(51367)
- 业大(50124)
- 中心(49574)
- 财经(49133)
- 江(47238)
- 农业(46628)
- 经济学(44508)
- 经(44486)
- 经济学院(40039)
- 北京(39854)
- 范(39415)
- 师范(38914)
- 院(38652)
- 州(37262)
- 基金
- 项目(213715)
- 科学(167794)
- 基金(155483)
- 研究(150750)
- 家(137382)
- 国家(136245)
- 科学基金(115989)
- 社会(98970)
- 社会科(93912)
- 社会科学(93881)
- 省(85158)
- 基金项目(82642)
- 自然(75038)
- 自然科(73385)
- 自然科学(73359)
- 自然科学基金(72065)
- 划(70917)
- 教育(68314)
- 资助(62215)
- 编号(59146)
- 重点(48576)
- 发(47206)
- 创(46853)
- 部(46335)
- 成果(46256)
- 创新(44075)
- 国家社会(41433)
- 科研(41433)
- 课题(40699)
- 计划(40125)
共检索到464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莫小泉 何月霓
新常态经济下我国经济建设逐步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其对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环首都经济圈形成的经济共同体有着极大潜力,其中流通产业经济的发展引人瞩目。文章将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放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进行研究,明确了区域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并选取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建构环首都经济圈居民消费的静态面板模型,通过相应的测评指标评价流通效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环首都经济圈流通效率整体上表现为较高水准,且与居民消费存在正相关关系,提高流通效率能够增加居民消费总量,从而促进区域居民消费结构的提升。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慧超 沈红丽 齐晓丽
"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目标是有效承接首都产业转移和功能分散,接受首都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级要素的溢出。有效承接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首都经济圈"各个地区的技术吸收能力。对"环首都经济圈"的技术吸收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和产业条件。提升"环首都经济圈"技术吸收能力的优化方案应以完善基础设施的网络化建设,改善经济发展提供的支撑条件,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增加知识存量,实现基于产业承接的产业结构调整为核心。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技术吸收能力 优化方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景枝 李怀亮
"环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出台,为该区域的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契机。然而长期处于探寻跨区域协作方式的语境中,环首都经济圈文化产业对接首都,首先要准确定位区域产业功能,整合区域内外产业要素资源;再从延伸、补充和服务环节着手,以错位、迂回、追求超越的思路设计产业链;又要善于借助文化传播、科技力量优化价值链,实现辐射带动效应。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桂玲
随着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开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必须深化改革,本文则尝试探讨高校在环首都经济圈的背景下如何建设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软环境。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高校教学:软环境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云 赵一强
生态产业化是按照社会化大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方式来提供生态服务。它与产业生态化一起,构成生态产业的形成路径。生态产业化的实质是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生态学的进展和公共物品理论的现代扩展,分别为生态产业化提供了生态学、经济学依据。生态产业化的实现需要一系列条件,对生态安全的担忧不应成为生态产业化的障碍。环首都经济圈生态产业化已探索出多种路径,包括林下产业、森林旅游、碳汇林业、非公有制林业等,其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发展能力的作用得到初步验证。目前生态产业化在实践中存在进展缓慢和盲目发展两方面问题,亟需加强理论研究,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扶持与引导。
关键词:
生态产业化 环首都经济圈 绿色经济 森林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亚明 孙瑞佳 唐朝生
建设"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是释放北京城市发展压力、加速填平京冀发展"经济鸿沟"的必然要求,是打造区域战略性资源整合平台、形成我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举措。本文对环首都经济圈亚核心进行了科学界定,从城市规模和经济联系量等维度筛选出环首都经济圈的亚核心,并根据产业结构分布确定其发展定位,着重从区位优势、产业承接、联动发展等视域提出了发展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邓丽姝
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龚晓菊 赵方忠
2012年,首都经济圈区域规划被正式列入了2012年的区域规划计划,并获得国务院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批准。首都经济圈建设不仅是国家战略、区域战略,更是首都发展的长远战略,对首都拓展发展空间、增强长远发展动力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与国内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相比,首都经济圈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更具特殊性。成功打造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北京现阶段发展实际和内生发展动力,打破多年想通过产业转移及产业社会化分工模式推动合作的传统思维,着力研究首都服务业发展供需最为失衡的领域,把服务性消费作为首都经济圈消费合作的切入点,选择几个重点领域积极推动首都经济圈服务性消费合作。一是拓展文化演艺消费合作...
关键词:
服务消费 合作 首都经济圈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金融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桂玲 刘亮
一、难题之一:区域统一市场与分税制的冲突综观当前环首都经济圈在产业发展领域的纷争,众多矛盾的根源在于以"分税制"为核心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客观地说,这种财政体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前二十多年里,对于充分调动中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化学 王德起
本文系统梳理和回顾了地价梯度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实证研究案例,利用2009-2013年土地出让数据,采用特征价格模型研究了环首都经济圈住宅用地价格梯度空间分布互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环首都经济圈各区域到北京市中心的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均为负,呈现出住宅用地价格随着到北京城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特征,但各区域地价梯度存在着明显的互异性;到北京市中心的距离和通行能力是影响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差异性的重要因素,两者对住宅用地价格梯度存在显著的减缓作用。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特征价格模型 地价梯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锡杰 卢丙文
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充分利用区域农业资源优势,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是财政支持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结合平泉县财政支农工作,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海燕 张国卿
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阻碍,现阶段金融体系在推进环首都经济圈、消化北京地区转移产业方面的效率、质量有待提升。环首都经济圈应立足地区产业经济发展实际,通过一系列调整金融结构、规范融资信贷、提升产业效益的具体措施,积极承接北京所转移产业,促进本区域各类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环首都经济圈 金融体系 京津冀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亚明 杨丽莎 唐朝生
从区域产业分工角度出发,明确河北省的产业承接优势是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当务之急。文章运用区位熵方法对区域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行衡量,并在系统分析产业比较优势基础上,运用区域分工理论探索了产业分布新格局,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实现环首都经济圈内相关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亚明 胡泽明 唐朝生 刘邦凡
文章采用极差、泰尔指数等方法,剖析首都经济圈的区域经济空间分异现象,进而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京津与河北之间的绝对差异依然较大,但相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各地区需要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外资利用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