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23)
2023(10341)
2022(8049)
2021(7295)
2020(5844)
2019(12628)
2018(12648)
2017(23846)
2016(12681)
2015(13896)
2014(13295)
2013(12452)
2012(10696)
2011(9481)
2010(9821)
2009(9353)
2008(8961)
2007(8238)
2006(7602)
2005(6742)
作者
(33479)
(28157)
(27671)
(26336)
(17666)
(13201)
(12492)
(10606)
(10500)
(9816)
(9377)
(9165)
(8866)
(8744)
(8551)
(8538)
(8307)
(8183)
(8108)
(7938)
(6894)
(6712)
(6679)
(6306)
(6297)
(6256)
(6201)
(6154)
(5483)
(5475)
学科
(47738)
经济(47690)
(43694)
管理(41826)
(36552)
企业(36552)
中国(17950)
(17903)
方法(14697)
业经(14592)
技术(14338)
农业(12113)
(11943)
地方(11515)
数学(11471)
(11424)
数学方法(11301)
技术管理(10190)
(8990)
银行(8979)
理论(8944)
(8805)
贸易(8798)
(8649)
(8588)
(8542)
(8385)
(8055)
(8048)
(7799)
机构
学院(172958)
大学(168413)
(70845)
经济(69302)
管理(67159)
理学(57488)
理学院(56914)
研究(56590)
管理学(55922)
管理学院(55574)
中国(42479)
(34554)
科学(32622)
(32256)
(27311)
(26965)
中心(25554)
财经(25392)
(24794)
研究所(24238)
(23184)
师范(22982)
(22908)
业大(22392)
(21962)
经济学(21281)
北京(21137)
(20843)
技术(19058)
经济学院(18978)
基金
项目(113737)
科学(91438)
研究(87641)
基金(81548)
(70047)
国家(69415)
科学基金(60868)
社会(57413)
社会科(54428)
社会科学(54418)
(46437)
基金项目(42310)
教育(40115)
(37723)
自然(36795)
编号(36706)
自然科(36020)
自然科学(36013)
自然科学基金(35369)
资助(31266)
成果(29616)
(27019)
(26120)
课题(25873)
重点(25677)
创新(25326)
(23957)
国家社会(23845)
项目编号(22508)
(22328)
期刊
(84385)
经济(84385)
研究(51657)
中国(37007)
管理(28368)
(25445)
(24858)
科学(23070)
教育(22426)
学报(21920)
大学(17509)
农业(16853)
(16463)
金融(16463)
业经(16422)
学学(16335)
技术(16296)
经济研究(13712)
财经(12385)
问题(10799)
(10798)
科技(9378)
现代(9064)
商业(8979)
(8803)
图书(8717)
技术经济(8716)
(8671)
论坛(8671)
(8569)
共检索到2622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科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在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由政府顶层设计和市场自发调节共同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应全面认识政府力量(权力机制)和市场力量(资本机制)作为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可能"陷阱"。要努力培育社会力量作为影响和参与城镇化的第三种动力机制,并正确处理三种动力机制的均衡关系,对于避免因城镇化而导致的乡村衰落、市民化不足,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重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新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为民  李林鹏  
传统发展观下我国城镇化模式具有两大缺陷:一是以土地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二是以人口数量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恶化了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协调、产业创新、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中心内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发挥耕地保护制度的倒逼作用,加强城镇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在产业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基础上激发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健  
2012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568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已经处于中高收入国家行列。根据国际经验,在跨入高等收入国家的过程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通过国别比较和目前国情,在未来的城镇化道路的选择中,应该科学规划城镇体系、慎重土地流转、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构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避免重蹈拉美国家覆辙。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嵘均  
从应然层面来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不是非此即彼,而是互建互促,理论上应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然而,在具体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上,两大战略之间又存在着内在张力。这种内在张力表现为,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政策梗阻困境。具体而言,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实施过程中,由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以及时空双重维度上所产生和遗留的普遍的政策梗阻现象,不仅加剧了城乡融合的实施难度,而且加大了其实践的复杂性。因此,探究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这两大战略在认识、政策、实践三个层面上规避政策梗阻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仅是一个值得认真探索的理论问题,而且也是一个对实务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实践问题,以避免产生与新型城镇化以及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设计初衷相悖的后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凤娇  
本文通过全面分析新型城镇化与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深刻内涵,从二者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入手,探讨出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村经济新常态的重要手段,而农村经济新常态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在我国国民经济实现新常态的过程中,我国农村经济也应该积极发展,实现持续稳定。探究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就要充分认清农村经济新常态的战略走向,我国农村经济新常态战略走向呈现出经济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增长方式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发展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宏观政策由刺激增长转向区间调控四大特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供给侧改革是保障,教育是基础,"一带一路"建设是战略导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段海超  李晓静  张周鹏  
经济新常态是有别于以往经济发展的状态,是经济自身发展的理性回归,包括经济结构、经济动力、经济增长速度等各个方面的优化升级。新常态的到来意味着经济发展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一方面扬弃以往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部署新的经济发展方略。新常态下,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收入分配差距增大、产能过剩等问题,直接制约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带来了严峻挑战。因此,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供给侧改革、重视教育发展、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将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途径,其中,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核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高文军  冯颖桢  
服务化在使部分制造企业获得新利润增长点的同时,也使部分企业跌入了服务化陷阱。对服务化陷阱进行归因并给出相关规避策略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基于知识基础观,本文认为:服务化是制造企业整合与拟提供产品服务包相关的不同种类的自身知识库知识、外部合作伙伴知识及客户知识进行动态发展、转移和创造新知识,进而为客户提供定制化和精准化集成解决方案的过程;制造企业跌入服务化陷阱的主要原因有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限、知识整合能力不足、知识转移失真和知识匹配程度低;制造企业通过建立服务化专职管理部门、开发大数据智能处理平台、加强核心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沈涛  
自2010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开始趋于放缓,GDP步入了中高速增长阶段,高增长、低效率的旧常态已经不可维持,经济新常态到来。文章在辨析经济新常态内涵和外延,把"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体系框架之内后,发现目前的人均GDP有可能使中国滑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性问题,防范社会危机、防止技术陷阱、摆脱制度障碍,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增长和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最优路径:一是发挥城镇化综合效应,释放内需巨大潜力;二是增加R&D投资和支持高等教育发展,促进技术创新;三是实现产业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昊  郑永君  谷玉良  
城镇化是空间城镇化、制度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而资源介入状况的差异导致了转型社区的发展在上述三个层面面临不同的问题,转型社区本身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陷阱。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转型社区发展容易陷入碎片化和内卷化的陷阱。在资源介入充足的情况下,转型社区的发展也并不顺利。资本的介入导致转型社区容易陷入区隔化发展。发展陷阱则导致了转型社区居民无感发展、密集利益不能普惠、社区分化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资本难以重塑等治理困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昊  郑永君  谷玉良  
城镇化是空间城镇化、制度城镇化与人的城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而资源介入状况的差异导致了转型社区的发展在上述三个层面面临不同的问题,转型社区本身也面临不同的发展陷阱。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转型社区发展容易陷入碎片化和内卷化的陷阱。在资源介入充足的情况下,转型社区的发展也并不顺利。资本的介入导致转型社区容易陷入区隔化发展。发展陷阱则导致了转型社区居民无感发展、密集利益不能普惠、社区分化日益严重以及社会资本难以重塑等治理困境。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韦鸿  马敬桂  
一国的政府需求和外国需求为主导的收入增长,在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过渡阶段非常有效。但当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容易导致收入差距扩大,收入增长与收入的终极意义偏离,出现中等收入陷阱。规避的方法是确立消费内需主导的收入增长方式,变投资性政府为服务性政府。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文华  
技术政治作为一种政治变革运动,对英国、美国、加拿大等主要西方国家的社会生活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伴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技术政治正在为我国政治的进步作出贡献。与此同时,技术政治的陷阱也在无知无觉之中铺设于我国政治领域。科学发展观为技术政治的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它以科学为先导,倡导公共精神、集体理性和人文关怀,成为规避技术政治陷阱的有力杠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光文  王敬超  
新型城镇化为文化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并强化了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关系、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协同关系、文化产业与城镇文脉的互建关系。新型城镇化突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五大重点:改善文化民生,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践行城镇美学,提升文化产业创意品质;营造创新环境,增强文化产业创新能力;依托特色文化,形成文化产业竞争优势;融入生态经济,提高文化产业生态效益。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姚士谋  陈维肖  陈振光  彭丽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城市现代化建设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步惊人,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城镇化冒进、土地流失、资源环境破坏的问题。为此,"十八大"之后,中国领导人多次提出在新常态化下健康稳定地发展新型城镇化。通过分析全球化的背景,提出了对中国城镇化4个特征的认识,并在中国国情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创新发展模式、逐步加强认识中国城市化规律性的问题,比较全面地论述了中国新型城镇化重大策略的新思路,确定了中国应实施以人为本、改善环境、和谐城市、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常态化下,应结合资源环境条件,因地制宜,适度发展,合理规划,提升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