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8)
2023(6273)
2022(4976)
2021(4809)
2020(4153)
2019(9431)
2018(9427)
2017(18265)
2016(9740)
2015(11097)
2014(10481)
2013(9895)
2012(8824)
2011(7710)
2010(8114)
2009(7581)
2008(7635)
2007(6807)
2006(5845)
2005(5130)
作者
(25858)
(21521)
(21315)
(20229)
(13729)
(10247)
(9550)
(8239)
(8004)
(7743)
(7389)
(7250)
(6902)
(6784)
(6612)
(6474)
(6396)
(6251)
(6121)
(6075)
(5180)
(5179)
(5163)
(4899)
(4837)
(4808)
(4751)
(4700)
(4245)
(4123)
学科
(39611)
经济(39585)
管理(35746)
(33315)
(30927)
企业(30927)
方法(20409)
数学(18242)
数学方法(17726)
技术(12542)
(11217)
中国(9816)
技术管理(9529)
业经(8614)
(8179)
理论(8148)
财务(8144)
财务管理(8128)
(8071)
(7848)
企业财务(7685)
(7193)
银行(7186)
(6963)
(6793)
(6249)
金融(6248)
(6042)
(5771)
贸易(5764)
机构
学院(130951)
大学(129608)
管理(53939)
(52679)
经济(51569)
理学(46734)
理学院(46297)
管理学(45167)
管理学院(44934)
研究(39103)
中国(31505)
(27170)
(24879)
科学(23259)
财经(19495)
(19159)
中心(18660)
(18509)
业大(17886)
(17697)
北京(17065)
研究所(16656)
(16638)
经济学(16005)
(15784)
(15632)
师范(15482)
财经大学(14656)
商学(14495)
(14494)
基金
项目(88134)
科学(70872)
基金(64442)
研究(64125)
(55833)
国家(55413)
科学基金(49243)
社会(41168)
社会科(39182)
社会科学(39170)
(35621)
基金项目(33355)
自然(32553)
自然科(31941)
自然科学(31937)
自然科学基金(31341)
教育(30654)
(29261)
资助(27067)
编号(25465)
(21373)
创新(20149)
成果(20093)
重点(19912)
(18976)
(17978)
课题(17863)
国家社会(16971)
教育部(16701)
大学(16657)
期刊
(55406)
经济(55406)
研究(37425)
中国(26590)
管理(23218)
(21190)
科学(17286)
学报(17242)
教育(15945)
技术(14655)
(14511)
大学(14060)
学学(13247)
(12374)
金融(12374)
经济研究(10013)
农业(9891)
财经(9643)
业经(8987)
统计(8728)
(8672)
(8308)
技术经济(7932)
科技(7568)
决策(7162)
财会(6419)
问题(6400)
(6200)
商业(6051)
会计(5950)
共检索到1920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马骏  
对新常态问题的研究,笔者认为要搞清楚三件事。一是搞清楚经济增长潜力,科学判断经济增长潜力是避免过度刺激的基础。二是搞清楚我们要保的到底是GDP增长,还是就业增长,还是合理的失业率。三是在有了正确调控目标之后,如果确实需要一定程度的刺激,那么应如何避免刺激带来太大的后遗症,包括杠杆率上升过快、经济结构重型化、国进民退、产能过剩等。搞清楚增长潜力大家都认同,目前经济的增长潜力肯定比2007年之前低了。2007年之前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晓晶  
本文概括了宏观调控新常态的九大特征:(1)突出供给思维,应对潜在增速下滑;(2)明确"上限"、"下限"和"底线",完善区间调控;(3)理解经济异质性与增长非均衡,重视结构性调控;(4)"牵手"战略规划与财政货币政策,拓宽宏观调控视野;(5)确立调控新指挥棒,重启地方竞争;(6)考量利益博弈,把握宏观调控政治经济学;(7)关注大国溢出效应,践行负责任宏观政策;(8)尊重"市场决定论",宏观调控不能包打天下;(9)推进"机制化"建设,构筑宏观调控基本遵循。必须指出,宏观调控新常态不是被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而是引领新常态的重要抓手;要明确当前宏观调控中,有些是会随着迈向新常态而被修正或淘汰的,有些是与...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伟  苏剑  
生产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方式变化、投资收益率下降、出口导向型增长不可持续,这几个因素使得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常态"。这个新常态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长率下降、"滞胀"隐患出现、就业压力减小、消费占比提高、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换,以及对自主研发的需求增加。在"新常态"下,我国应该适度降低经济增长目标,深化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行供给和需求双扩张的政策组合,在需求管理方面,实行货币稳健或小量紧缩、财政扩张的政策组合。就目前而言,我们不建议采取大规模的扩张性政策,而是建议采取以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的定向"微刺激"政策体系,既保证经济增长和就业,又尽可能促进结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庞明川  
本文在系统总结中国30年宏观调控经验的基础上认为,中国的宏观调控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但明显迥异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国家的宏观调控,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从宏观调控本身来看,这些特色表现为涵盖领域广泛、政策工具多样、宏观调控频繁、调控力度适度等;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宏观调控还表现出实践性、过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这一独具特色的宏观调控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费兆奇  杨成元  
宏观调控应以供给侧管理为重点,以需求管理配合供给管理,防止用行政性手段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十三五"规划早已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但国内的宏观调控模式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阻碍了改革的深入推进,也为相关的经济政策带来了方向性的困扰。例如,宏观调控定位方面,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时而混淆;调控对象方面,市场基础不完善,传导渠道受限;调控手段方面,仍然具有明显的行政色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祁祥  
我国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以"放权让利"为导向的。改革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改革思路在最初给企业注入了一定的活力和将企业从行政附属物地位向自主经营的轨道推入的同时。也埋下了日后微观搞活与宏观失控之间矛盾的种子。一、外赋权力与宏观失控。以往,人们在总结我国改革中出现的"一放就乱、一乱就控、一控就死、一死又放"这一恶性循环的原因时,大都集中在企业的自主权是大了还是小了、国家放权多了还是少了、政府管得宽了还是窄了等方面。然而,在我看来,根本的问题不在于权力的"数量"方面,而在于其"质量"方面。确切地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吴卓  
本文从中国宏观经济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入手,提出了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期内建立以金融为主财政为辅的宏观调控模式的理论构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姜作培  管怀鎏  
论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就业模式姜作培管怀鎏本文认为,我国对失业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应逐步建立和形成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就业模式。这种模式符合我国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符合国家提出的再就业工程基本要求,也借鉴了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失业问题的经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克华  王佩真  
西方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担负金融宏观调控任务,而且中央银行一般也只控制货币总量,这就是我们所称谓的单轨制模式。关于宏观经济金融结构,则由商业银行在微观活动中根据经济效益原则自然完成,中央银行一般对此亦无特别控制要求和控制办法。应该承认,西方这种金融宏观调控模式是起着相当作用的,保持了金融宏观较长时间的稳定。西方的这种模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宇  
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我国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宏观调控政策也随之转变,货币政策由大规模刺激转为微刺激和定向调控,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更加灵活;财政政策的主基调转变为减轻企业税负,增加民生支出,完善社保体系;产业政策以淘汰落后产能、重组过剩产业和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为主。在对外经济政策方面,继续扩大开放,进行"一带一路"建设,发起设立国际金融机构,推动自贸区建设,从产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产业输出与产品输出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国际经济合作,带动各国经济共同繁荣。新常态下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表现出新特点:从需求管理为主转变为供给管理为主、需求管理为辅;政策将是连续和稳健的,不再大起大落;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龙少波  钟兴菊  
进入经济新常态以来,我国的价格变动有了新的特征,价格调控的模式也发生了重要改变。价格调控的目标从"点调控"转变到"区间调控",价格调控的方式从"全面调控"转移到"结构性调控",价格调控的着眼点从"需求方调控"过渡到了"供给方调控",物价调控的手段也从"直接"手段转换到了"间接"手段。这些变化是由我国的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技术进步方式的转变、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等宏观背景所决定的。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价格调控需要兼顾长期和短期目标,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创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构性手段,并设定具有一定弹性的价格目标区间。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席月民  
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既是不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宪治国的重点内容。从经济新常态到调控新常态,我国宏观调控体制改革与调控立法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依法调控理念,通过制定《宏观调控基本法》,在增量式改革创新基础上,重构新的"总分结合"式调控立法模式,系统构建宏观调控基础性法律制度,利用有效制度供给消除"分散式"调控立法模式下不同调控法律之间的现实冲突,矫正当前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结构性缺陷,真正实现宏观调控的法治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延  邱牧远  
本文在回顾中国宏观调控政策演变的基础上,预期新常态下宏观调控政策的五个特点:(1)一向重视凯恩斯主义所强调的财政政策。(2)仍然偏好运用外部时滞短、有立竿见影效果的财政政策。(3)从财政政策工具的选择看——增支和减收政策的直接后果是刺激了总需求,间接后果是兼顾了对政府规模的控制。(4)预期未来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组合:如果稳增长是第一位的,会选择松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松货币(积极的货币政策);如果调结构是第一位的,会选择松财政(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紧货币(稳健的货币政策,包括定向宽松,定向降准)。(5)借鉴供给学派,以微观活力支撑宏观稳定,以供给创新带动需求扩大,以结构调整促进总量平衡...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克莎  汪红驹  
经济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重大转变,必然是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将2012年确定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开端,预计新常态的持续时间至少要达到10年以上,其中前5年将是比较艰难的转换期和适应期。这种艰难性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速能否平稳换挡和如何防止经济失速上,因为经济发展阶段转变与周期性影响交错在一起,可能使市场出现过度反应和较大扭曲,也使宏观调控面临新的严峻挑战。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引起的条件变化与对未来经济运行的预测分析结合起来看,新常态下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将表现为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变,即转为主要稳定经济增速、主要防控通货紧缩、主要防范资产泡沫破裂、主要促进转型升级、主要激发市场活力。
[期刊] 改革  [作者] 余斌  吴振宇  
从后发国家追赶进程的长周期视角看,我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实质是追赶进程进入新阶段。客观、准确地认识"新常态",需把握好增量和总量变化的关系、潜在增速和实际增速的关系、历史规律和现实创新的关系。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速已落入中高速的范围,结构也正发生积极变化,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向新阶段转换的时期。确保向"新常态"顺利过渡是现阶段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在此情境下,宏观调控的整体思路需要根据情况的变化作出调整:增长目标从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培育增长动力;切实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可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