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31)
- 2023(9838)
- 2022(8546)
- 2021(7800)
- 2020(6618)
- 2019(15019)
- 2018(14862)
- 2017(28737)
- 2016(15591)
- 2015(17367)
- 2014(16996)
- 2013(16696)
- 2012(15267)
- 2011(13887)
- 2010(13962)
- 2009(13403)
- 2008(13219)
- 2007(12069)
- 2006(10190)
- 2005(8951)
- 学科
- 济(62422)
- 经济(62372)
- 管理(46196)
- 业(44667)
- 企(37476)
- 企业(37476)
- 方法(30402)
- 数学(26870)
- 数学方法(26618)
- 农(17503)
- 财(16082)
- 中国(15985)
- 技术(14285)
- 贸(13959)
- 贸易(13952)
- 业经(13586)
- 易(13571)
- 学(12014)
- 制(11819)
- 地方(11730)
- 农业(11174)
- 银(10615)
- 银行(10589)
- 理论(10445)
- 技术管理(10164)
- 行(10101)
- 务(10016)
- 融(10010)
- 金融(10008)
- 财务(9993)
- 机构
- 学院(218637)
- 大学(216748)
- 济(91358)
- 经济(89452)
- 管理(83516)
- 理学(71768)
- 理学院(71022)
- 研究(70876)
- 管理学(69772)
- 管理学院(69362)
- 中国(55460)
- 京(44110)
- 科学(42857)
- 财(41990)
- 农(35911)
- 所(35760)
- 中心(33873)
- 财经(33466)
- 江(32889)
- 研究所(32389)
- 业大(31780)
- 经(30236)
- 经济学(28854)
- 农业(28488)
- 范(27912)
- 师范(27639)
- 北京(27384)
- 州(26665)
- 经济学院(26261)
- 院(25056)
- 基金
- 项目(143073)
- 科学(112289)
- 研究(106004)
- 基金(102488)
- 家(88533)
- 国家(87808)
- 科学基金(75163)
- 社会(67027)
- 社会科(63556)
- 社会科学(63538)
- 省(57605)
- 基金项目(54023)
- 教育(49290)
- 划(47770)
- 自然(47528)
- 自然科(46468)
- 自然科学(46454)
- 自然科学基金(45613)
- 编号(44078)
- 资助(41769)
- 成果(35570)
- 创(32635)
- 重点(32338)
- 部(31464)
- 发(31183)
- 创新(30679)
- 课题(30147)
- 科研(27694)
- 国家社会(27377)
- 教育部(27208)
共检索到319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缓解CPI与PPI之间的背离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金全 张都
自我国进入宏观经济新常态阶段以来,CPI水平保持低位正增长的同时,PPI水平却出现了连续的下滑态势,二者之间出现了较大程度的背离,这不仅与经济理论不符,同时也使得货币政策调控物价水平的功能受到了严重的制约,经济结构转型受阻。针对这一点,对新常态下CPI与PPI产生背离的货币政策原因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下CPI与PPI对货币冲击反应的差异性引起了CPI与PPI之间背离现象,而这同时也是新常态下货币政策调控二者之间剪刀差效果甚微的原因。故而,中央银行应该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向实体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侯成琪 罗青天 吴桐
本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上游工业品生产和下游消费品生产两个阶段,建立了一个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分析导致中国PPI和CPI在2011年底至2016年初出现持续背离的原因。本文的研究发现:(1)两阶段生产DSGE模型可以全面描述PPI对CPI的正向传导机制以及CPI对PPI的反向倒逼机制;(2)大宗商品价格的负向冲击和下游消费品部门的负向供给冲击是导致从2011年底至2016年初中国PPI和CPI之间出现持续背离的关键因素;(3)除非在福利损失函数中产出波动性的权重远大于通货膨胀波动性的权重,即中央银行极端重视产出稳定,否则货币政策就应该同时钉住PPI和CPI。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近年来,中国CPI与PPI多次出现背离式增长,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陷入两难。通过构建SVTVP-FAVAR模型,利用三维脉冲响应分析货币政策对CPI与PPI的时变效应及CPI与PPI相对背离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显示: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均具有价格效应,效应维度、效应极值与经济周期、价格指标有关;因此,从CPI与PPI背离的宏观经济效应看,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实属"虚假背离",并未带来"外部不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应充分认识CPI与PPI的背离态势,破解物价调控失效的"货币政策之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少波 袁东学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国内价格水平变动出现了新的特征:CPI与PPI的走势出现长时间的正负背离,两者间的缺口已接近历史最大值,但CPI与PPI的波峰、波谷在时间点上仍然大致相对应。研究发现:在中国农产品供需紧平衡和服务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劳动力成本上涨对食品和服务价格的传导是CPI上涨的重要原因;工业产能过剩背景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挫对工业品生产资料价格的传导是PPI下降的重要原因。劳动力成本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一涨一跌"使得CPI与PPI变动"正负背离",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CPI与PPI之间缺口扩大接近于历史最大值的主要原因。CPI与PPI间的价格传导机制减弱但仍然存在,是两者之间...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金全 张龙
通过对CPI与PPI的动态特征及趋势性转变进行描述,刻画2012年2季度至2016年3季度CPI与PPI的"背离"式增长现象,并运用DSGE模型对2016年4季度以来CPI与PPI的"反转"式增长进行结构性解析。结果表明:中国的CPI与PPI呈现拖平长尾和缓落陡起特征,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实属"虚假背离",并未带来"外部不经济";价格加成冲击利于治理通货膨胀,消费偏好冲击利于经济增长。新常态下,中国CPI与PPI出现供给面和需求面的双重效应,这对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协调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
CPI PPI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雪晨 张晓晶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出现新变化,国内价格水平变动也出现了新的特征:CPI与PPI的走势出现长时间的背离,达历史新高。本文基于国际国内现阶段特征背景,综合了我国宏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国际价格变化因素,建立VAR模型来探究我国CPI与PPI的背离原因。研究表明:国际商品价格下跌是我国现阶段价格指数背离的主要原因;央行近年来宽松货币政策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价格指数的背离;而财政政策的影响较小,短期内缓和了CPI与PPI的背离,从长期看其影响并不稳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 景维民 许娜
本文以现实经济对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失效的印证为基础,从货币需求结构和产出缺口视角建立时变参数菲利普斯理论分析框架,探讨在实体部门与虚拟部门货币流通渠道内,产出缺口为正或负的条件下,货币供给与通胀背离的内在机理。并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的金融数据,分析不同时变参数下产出缺口、生产者价格指数、预期、货币政策与经济不确定因素对通胀的同期时变效应,具体刻画不同因素对通货膨胀同期影响效应的持久性突变与渐进性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流向实体部门的货币量对通胀影响程度不到虚拟部门的8.6%,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货币结构性失衡将降低通胀对实体经济货币供给的响应系数,加剧货币供给与通胀的背离;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影响程度0.15相比,数量型货币政策影响程度为0.25,以数量型货币政策为基础适当采用价格型货币政策更加能够实现既定经济目标;通胀预期对通胀影响无论在当期还是在中长期都具有持久惯性特征,说明当前消费者对政府政策信心度较高,可以将前瞻性指引作为未来货币政策选择。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货币数量论 时变参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晓彦 何金祚 胡德宝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近20年来CPI与PPI走势的相关性分阶段进行分析,并对CPI与PPI走势背离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借助协整分析和VAR模型进一步检验了CPI与PPI之间的传递效应和时滞效果。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供给端、消费端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吕捷 王高望
2000年以来中国的两大物价指数CPI、PPI出现了多次"背离"式增长。尤其是最近三年(2011—2013),CPI持续上涨而PPI连续下跌,这使得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稳定物价水平的能力受到了极大限制。本文通过构建三部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Three—Sector DSGE),探讨了CPI与PPI背离的结构性原因。研究发现,央行采用的宽松货币政策一方面导致劳动力不断从基础农业部门流向加工服务部门,推动了加工服务部门的扩张和基础农业部门的收缩;另一方面使得CPI不断上涨而PPI在经历一个短期的上升以后开始不断下降,从而出现了CPI与PPI的阶段性"背离"。本文不仅较好地解释了CPI和PPI背离...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万贵 袁佳
从统计制度、实证检验等多角度分析了1997—2015年间CPI和PPI之间的传导关系变化及原因,并重点分析了2012—2015年间二者走势背离的原因,发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产能过剩以及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等因素是CPI和PPI走势分化的主要原因。建议进一步优化调整CPI和PPI等指标的统计口径,在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的同时,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有效供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佳丽 郭惠英 程光辉
本文基于时间序列移动平均技术,对我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走势偏离程度进行了测度,并从我国工业企业库存的角度分析其对PPI与CPI走势背离的影响。研究发现:以中国月度定基价格水平测算,2011-2016年PPI偏离CPI长达61个月低位运行,走势背离持久性和程度创历史最大值;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年度新增库存是CPI与PPI背离的格兰杰原因,反之不然;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改革使PPI背离CPI的状况得以修正。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投资结构调整的前瞻性明显不足,应加强行业产能与结构的科学预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伍戈 李斌
长期以来,中国的货币增长和通货膨胀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同步关系。但2010年下半年以来,这种稳定的关系似乎被打破,货币与通胀的同步关系出现趋势性背离。这无疑给经济预测以及宏观调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这种趋势性背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未来这种背离是否仍将继续以及货币政策将如何应对,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将尝试从多个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剖析,以期得到若干基本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张晓林 杨源源 张译文
本文基于新凯恩斯框架考察三种外生冲击对CPI和PPI的影响,并尝试对CPI与PPI"背离"进行解释。研究发现:(1)货币政策冲击对CPI、PPI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央行货币调控时应更加关注利率调整对PPI的影响;(2)短期内需求冲击更易引致价格波动,且对CPI影响大于PPI;长期内供给冲击对价格波动影响强于需求冲击,且对PPI影响大于CPI。同时,本文发现财政因素也是导致CPI与PPI"背离"的原因。本文认为当前政府短期可通过完善需求管理抑制CPI与PPI"背离"程度扩大,长期应坚持供给侧改革以扭转二者"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光建 马祎明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反映一国或地区价格水平和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这两个指标及其传导关系也常受到经济界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讲,上游生产领域的价格波动情况会逐步传导到消费领域,两者应该具有一定的匹配性与衔接性。但近年这两者的走势却差距较大。本文从我国目前CPI和PPI的背离现象入手,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两者的传导机制,对于更好认识价格水平运行规律、完善价格水平调控机制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价格指数 CPI PPI 传导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