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08)
2023(13189)
2022(11194)
2021(10402)
2020(8671)
2019(19884)
2018(19578)
2017(36331)
2016(20761)
2015(23316)
2014(23180)
2013(22097)
2012(20420)
2011(18517)
2010(18910)
2009(17360)
2008(17060)
2007(15644)
2006(13477)
2005(12059)
作者
(56196)
(46887)
(46594)
(44545)
(29350)
(22430)
(21452)
(18210)
(17585)
(16767)
(15656)
(15520)
(14743)
(14721)
(14704)
(14599)
(14431)
(13984)
(13674)
(13363)
(11809)
(11733)
(11320)
(10780)
(10637)
(10605)
(10461)
(10390)
(9395)
(9363)
学科
(78547)
经济(78493)
管理(55220)
(53487)
(44356)
企业(44356)
方法(33777)
数学(29400)
数学方法(29006)
中国(25785)
(22391)
教育(21796)
(19158)
技术(18533)
业经(18127)
地方(17724)
(17531)
理论(16808)
(15127)
(14788)
贸易(14781)
(14310)
农业(14307)
产业(12239)
(11864)
银行(11833)
(11610)
教学(11500)
(11487)
财务(11446)
机构
大学(282986)
学院(282744)
(110250)
经济(107763)
管理(102799)
研究(96260)
理学(88486)
理学院(87437)
管理学(85764)
管理学院(85207)
中国(66275)
(60083)
科学(58277)
(49609)
(47826)
(46228)
师范(45854)
(44670)
(44473)
研究所(43507)
中心(43408)
业大(40269)
财经(39368)
北京(38273)
教育(37643)
师范大学(36891)
(35498)
(35427)
技术(35349)
农业(35140)
基金
项目(184650)
科学(146188)
研究(142818)
基金(128237)
(110256)
国家(109216)
科学基金(93344)
社会(87758)
社会科(83102)
社会科学(83080)
(76810)
教育(73025)
基金项目(67131)
(64853)
编号(61267)
自然(57505)
自然科(56188)
自然科学(56173)
自然科学基金(55177)
资助(51650)
成果(51475)
课题(45412)
重点(43259)
(42804)
(41355)
(41351)
创新(38545)
(37521)
项目编号(36842)
教育部(36106)
期刊
(120854)
经济(120854)
研究(90331)
中国(63395)
教育(63039)
(40966)
学报(40714)
(38822)
科学(37525)
管理(37117)
大学(31755)
技术(30728)
学学(28262)
农业(27840)
业经(21961)
(21784)
金融(21784)
经济研究(19927)
财经(19238)
职业(17315)
(16765)
问题(15838)
(15250)
技术经济(14411)
(13948)
论坛(13948)
图书(13659)
科技(13646)
商业(13476)
(12850)
共检索到4242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林  陈书全  韩科技  
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基于欧氏距离协调度模型,对2004-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综合协调度下降,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需要;分学科专业协调度呈"偏振型",学科专业结构平衡度有待增强。鉴于此,文章认为高等教育学科专业应适应新常态,形成协同调整促进机制;把握新需求,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统筹教育资源,加强宏观,以提升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适配度、均衡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秋艳  房胜飞  
文章通过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构建,运用耦合度模型、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程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间的协调度呈缓慢上升态势,但协调度水平仍处于频临失调阶段;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协调度与地区经济呈阶梯式分布特点,依协调强度分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三个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缩小趋势。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筠  
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培养区域紧缺人才。打造优势特色品牌学科专业,增强高校竞争能力。深入推进学科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载体。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培养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学科专业的结构是否合理。科学设置学科专业是高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代绍庆  蒙维洋  
文章对嘉兴产业结构和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演变轨迹及现状进行阶段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协调系数等指标来分析嘉兴产业结构与专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的协调性。结果表明,嘉兴产业结构与职业教育专业结构整体协调性较差,即嘉兴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处于失衡状态。据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认同、层次结构、技术进步及协同发展等方面就失衡原因展开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小年  支玲  张连刚  
文章在介绍中国林业产业与林业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运用结构偏离度指标对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进行评价,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协调性对中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林业高等教育结构与林业产业结构的协调性的好坏对中国林业经济有重要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虹豆  倪士光  
高校学科结构调整和优化将会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然而深圳新办高校学科设置自主性相对"自由",与产业发展不紧密。本文运用德尔菲法对39名高校教师进行了问卷研究,面向深圳16个重点发展产业,结合深圳市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现状,提出了深圳市高等教育学科发展重点,从而满足深圳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本文进一步探讨了优化深圳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施发启  
中国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施发启ABSTRACTThispaperputsforwardanewwaytomeasurethecoordinationofChina'sin-dustrystructureresortingtotherelatedthe...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崔永涛  
利用动态分布滞后模型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长期关系,研究发现,文学学科招生比例变化在长期与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所引致的劳动力需求不协调;经济学学科招生比例的变化长期来看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相适应,但是短期内不协调;其它学科的招生比例变化与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长期而言,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医学等学科需要增加招生比重,而哲学、历史学、农学等学科则需要减少招生比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成端  王石薇  
运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和SPSS20.0软件,对四川省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农学与第一产业存在强相关,理学和工学与第二产业分别存在中等程度相关和强相关,历史学、文学和哲学与第三产业呈弱相关、不相关甚或负相关。提升四川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应以政府统筹规划为导向,建立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动态机制;以教育主管部门宏观调控为抓手,做好学科专业优化顶层设计;以高校协同为依托,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和谐共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梅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与否,直接影响劳动力在产业各部门之间的转移进程。青海产业发展“虚高度化”现象突出,重工业化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客观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劳动力大量积淀在农村,同时存在大量的城市失业人员。针对现实中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的突出矛盾,提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的思路。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少国  刘欢  
本文基于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对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是否相协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自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就业增长,但较产业结构的变动而言,就业结构的交动存在滞后性。最后提出可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等途径来促进北京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虞孔卡  张干  
从结构相似数看,重庆与上海的结构相似程度非常低;从就业弹性系数看,重庆第二产业增长对就业拉动作用最小;从比较劳动生产率看,重庆第二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大于第一产业;从结构偏离度看,重庆第二产业保持了较高的就业偏差;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十年中,重庆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越来越协调,而第一产业越来越不协调,第二产业相对前十年有微小程度的不协调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启良  
文章基于1999~2019年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与就业结构显著负相关,但因城市规模的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2)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中小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对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的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3)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对东部地区城市就业结构的正向影响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增大;对中西部地区就业结构的影响仅在特大型城市显著为正,而在小型、中型和大型城市为负,但随着城市规模扩大而不断减弱。文章认为,要注重提高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并依据城市规模的差异而有所侧重,以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丽建  
区域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是高等教育外部关系规律的一种体现。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存在相互制衡、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区域高等教育学科结构调整既受到区域产业结构的制约,又能促进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通过对2000—2012年间福建省高等教育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提出福建省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