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1)
2023(9687)
2022(8075)
2021(7510)
2020(6119)
2019(13349)
2018(13244)
2017(24377)
2016(13409)
2015(14637)
2014(13923)
2013(12800)
2012(11369)
2011(10153)
2010(10580)
2009(9896)
2008(9489)
2007(8785)
2006(7825)
2005(6752)
作者
(34187)
(28404)
(28313)
(26961)
(18120)
(13502)
(12647)
(10798)
(10640)
(10293)
(9489)
(9395)
(9031)
(8828)
(8762)
(8662)
(8585)
(8404)
(8343)
(8261)
(6991)
(6983)
(6707)
(6540)
(6530)
(6473)
(6243)
(6240)
(5622)
(5584)
学科
管理(41432)
(40083)
经济(40044)
(37722)
(31555)
企业(31555)
中国(16027)
(14573)
方法(13333)
技术(13331)
(12473)
业经(11068)
数学(11060)
数学方法(10822)
(9902)
技术管理(9858)
(9690)
农业(9410)
(9322)
贸易(9313)
(9057)
地方(8864)
(8820)
(8590)
银行(8581)
理论(8492)
(8309)
教育(8188)
(7772)
税收(7400)
机构
学院(171852)
大学(169144)
(67252)
经济(65623)
管理(64717)
研究(56708)
理学(54872)
理学院(54307)
管理学(53253)
管理学院(52917)
中国(43578)
(34340)
(33910)
科学(33497)
(28016)
(27297)
中心(26662)
财经(25398)
(25139)
师范(24960)
研究所(24536)
(24035)
(22918)
(22379)
业大(22282)
北京(21468)
(21366)
经济学(19848)
技术(19601)
师范大学(19153)
基金
项目(112797)
科学(90192)
研究(89145)
基金(79047)
(67342)
国家(66717)
科学基金(58239)
社会(55215)
社会科(52265)
社会科学(52256)
(46610)
教育(42417)
基金项目(41014)
编号(38383)
(38369)
自然(35974)
自然科(35185)
自然科学(35177)
自然科学基金(34520)
成果(32653)
资助(30873)
课题(27672)
(26813)
重点(25758)
(25363)
创新(24997)
(24017)
项目编号(23779)
(23715)
(23126)
期刊
(78389)
经济(78389)
研究(54705)
中国(39397)
教育(29948)
管理(25998)
(25793)
(22412)
科学(21479)
学报(21303)
(17690)
金融(17690)
大学(17174)
技术(15591)
农业(15351)
学学(15143)
业经(14672)
经济研究(13218)
财经(11874)
图书(11061)
(10349)
科技(9417)
职业(9043)
问题(9037)
(8925)
论坛(8925)
(8425)
(8140)
现代(7996)
技术经济(7977)
共检索到267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国权  
经济发展转型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新的特征。就业形势由总量压力转向结构矛盾,就业目标由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就业机制由内部循环转向外部循环,就业方式由传统模式转向现代模式,就业动力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就业理念更加注重公平。应对这些特征须紧密结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等经济发展转型和高等教育自身改革发展需要,协同发挥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的作用,优化高校毕业生供需结构,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彭鑫艳  
文章阐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分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如职业目标模糊,定位不明确;主动学习意识不足,学习能力有待提升;专业不对口,专业能力有待完善;职业适用性技能有所欠缺;求职思维单一,缺少创新创业意识,进而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具体策略:摸清现状,开展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学业与就业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提供多种平台与范式,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强化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国权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选择呈现出新的特征。政策的核心任务由促进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政策的价值取向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政策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同时,法治思维和市场机制逐渐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优化方向和调控导向。这些特征既是经济发展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折射,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自身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兰芬  
通过多年的毕业生分配工作,我感到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困境在于:一方面是人才奇缺,一方面是人才浪费;一方面大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甚至远涉重洋招聘人才,另一方面却将送上门的毕业生拒之门外。这到底是为什么?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以下4个方面。第一,社会大环境问题。由于过去国家长期实行指令性计划分配,学校无招生自主权,用人单位无选才自主权,毕业生无择业自主权,这就造成了行业、地区、部门间人才的不平衡,有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永远  邱丹  
文章分别采用Logistic分析和Heckman两步法估计了高校毕业生个性特征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从单个变量还是从综合指标看,高校毕业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对就业机会比率和初始工资都有显著正影响,而被动型个性特征对就业有显著负效应,这可以从雇主的用人需求角度得到解释;同时,估计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良好个性特征可以在大学教育过程中被塑造,因此,高等院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敖山  丁小浩  
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2009年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抽样调查数据,针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高度复杂性、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特征,运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的神经网络拟合仿真方法,较好地分离出性别差异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特征和流动特征的影响。研究表明:性别因素将会导致10.89%的薪金差距;男性获得就业地户口的机率比女性高出9.27%;从整体上看,男女大学生就业单位性质的差异并不明显。相对上述就业工作特征,毕业生流动特征的性别差异较为显著:男性毕业生比女性具有更强的流动性,除了就业流动以外,上学流动、毕业流动的性别差异度分别是19.5%和23.77%,全流动差异更是达到了40.57%;而男女毕业生就业流动概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徐爱宏  
高校毕业生作为人才资源中较高层次的一类,其就业过程是国家高层次人力资源配置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太原地区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凸显,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之一。文章从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当今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从而在企业用工需求挖掘、人力资源市场的有效配置、学校教育、政策引导等方面提出相关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建勋  
目前,我国已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雏形,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市场建设不到位;市场供需信息不畅通;市场发育环境不完善;市场主体发育不足;市场交易价格体系没有建立等。为此,必须大力加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文章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的战略性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乾丰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观念、提升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达到最终就业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与社会的有效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矛盾、毕业生就业素养严重不足等,这从不同角度折射出高校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缺陷。文章对目前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进一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提升就业工作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胡顺泉  
促进大学生就业被称作世界性难题。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大学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共识,给政府、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带来压力,我们应当及时分析原因,寻求应对之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会锋  
文章从河南省高校艺术设计类毕业生就业实际出发,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影响学生就业的多种因素。高校作为专业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坚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完善校企合作,按市场需求培养人才;加强正确引导,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涛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加强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摆在党和政府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阳  王伶鑫  赵一凡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既有总量压力,又存在多重结构性矛盾,政策和服务管理效能亟待提升。“十四五”及更长一段时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总量持续扩大、重点行业需求旺盛、就业转移下沉加快、长期失业压力加大和灵活就业稳健发展五个特点。从现在到2035年,是妥善应对青年劳动人口供给冲击、着力调整优化高校毕业生配置结构的重要时间段。应当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作为战略性工作,以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促进机制,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政策体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计划,强化指导帮扶,守住安全底线,努力帮助高校毕业生快就业、就好业、乐就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英健文  蔡立彬  林良盛  
通过对2003年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比较,结合本校专业就业实例,提出高校必须调整专业结构、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学生必须转变就业观念、摆正就业心态;社会应从政策、舆论方面加强对高校就业问题的重视和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伟  易九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尤其地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解决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将成为地方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学校就业工作实践,全面分析了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