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41)
- 2023(12552)
- 2022(10420)
- 2021(9677)
- 2020(7525)
- 2019(17140)
- 2018(16785)
- 2017(31164)
- 2016(16809)
- 2015(18634)
- 2014(18132)
- 2013(17714)
- 2012(17037)
- 2011(15502)
- 2010(15852)
- 2009(14471)
- 2008(14211)
- 2007(12644)
- 2006(11330)
- 2005(10430)
- 学科
- 济(74905)
- 经济(74828)
- 管理(44885)
- 业(43228)
- 企(33357)
- 企业(33357)
- 地方(27520)
- 中国(24238)
- 农(21916)
- 方法(21030)
- 业经(18798)
- 数学(16890)
- 技术(16838)
- 数学方法(16683)
- 学(15547)
- 农业(15515)
- 地方经济(15263)
- 融(13711)
- 金融(13705)
- 银(13145)
- 银行(13121)
- 制(13091)
- 环境(13023)
- 行(12846)
- 财(12824)
- 发(12645)
- 贸(12192)
- 贸易(12177)
- 理论(12032)
- 和(11568)
- 机构
- 学院(233841)
- 大学(231948)
- 济(95433)
- 经济(93286)
- 研究(87569)
- 管理(84126)
- 理学(70885)
- 理学院(69819)
- 管理学(68687)
- 管理学院(68211)
- 中国(67154)
- 科学(53850)
- 京(53495)
- 所(44441)
- 财(42745)
- 研究所(40148)
- 中心(39323)
- 农(38574)
- 江(37189)
- 范(36534)
- 师范(36232)
- 北京(34613)
- 财经(32542)
- 业大(32524)
- 院(32085)
- 州(30608)
- 农业(29905)
- 师范大学(29370)
- 经(29273)
- 经济学(29020)
- 基金
- 项目(153369)
- 科学(121191)
- 研究(117041)
- 基金(107566)
- 家(93533)
- 国家(92655)
- 科学基金(78935)
- 社会(74086)
- 社会科(69958)
- 社会科学(69944)
- 省(61979)
- 基金项目(57234)
- 划(52412)
- 教育(52389)
- 编号(48215)
- 自然(48006)
- 自然科(46838)
- 自然科学(46829)
- 自然科学基金(45936)
- 资助(41025)
- 发(40232)
- 成果(39897)
- 重点(35392)
- 课题(35137)
- 创(34597)
- 发展(32817)
- 创新(32520)
- 部(32297)
- 展(32267)
- 国家社会(30248)
共检索到375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文辉 魏丽华
分工协作理论是马克思思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他的很多著作中都对协作与分工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这些思想精髓在当今对区域发展仍然充满着生命力和影响力。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重温马克思的分工与协作的经典思想,对积极贯彻新常态下对区域发展战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走向深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熊文钊 陈成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符合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探索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同时为京津冀区域旅游产业的法制建设带来了新的契机与挑战。自1982年《北京市建设总规划方案》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以来,京津冀三地逐步形成了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唐山、廊坊和秦皇岛组成的内首都圈与包括承德、张家口、保定和沧州4个市的外首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聚军
在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区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行政区划刚性约束下的跨界公共事务治理困境以及"行政区经济"现象泛滥。从典型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行政区划整合对区域协同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为解决中心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区域公共服务落差过大等问题。相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大都市区,京津冀地区虽然具有明显的大都市区特点,但由于京津两个超大城市均为广域市制,目前都还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还没有达到规模效应外溢的阶段。因此,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不宜贸然调整行政区划,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应主要通过促进地方政府合作,以及构建多功能大行政区等准行政区划手段,着力突破区划壁垒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阻隔。
关键词:
区域协同 行政区划 京津冀 大都市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刚 张小康
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由于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不足,需要政府发挥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能够利用自有优势,弥补市场失灵的缺陷,通过制度创新,使地方政府间形成良好的协调合作机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制度创新 协同发展 政府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穆伟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拉动经济发展的"第三极",更是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如今京津冀区域在环境治理、农林建设、能源共享等方面都开展了深入合作,有效推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但是,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合作缺乏整体规划,科教先导优势作用发挥不足,高等教育发展不能优势互补。因此,应把握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建立有效的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机制,整合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规划,提升协同发展思想认识,明确高等教育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扩大高等教育协同发展合作领域,为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发挥应有作用,推进京津冀区域高等教育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常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做出了明确部署,并将其作为中国区域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推进。2014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相继对加强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三地协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标志着全面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北京、天津、河北三地也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陆续推出多项政策,加快推动京津冀一体化。但必须承认,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作还面临诸多瓶颈性制约,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任重道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满银 全荣
文章围绕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题,提出了基于区域协同发展的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熵值法构建了对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评估模型,且对其进行了定量评估。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协同 主成分分析 熵值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孙莹炜
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首都都市区合作与协同发展迄今已经走过25年的时间,其协同治理体系在长期实践中日臻完善。本文认为,柏林—勃兰登堡首都区域的治理机制具有如下特点:一方面具有政府性质的区域性治理机构和灵活、多层次的治理机制是都市区治理体系运转的重要保障,在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另一方面,非政府性质的、公众广泛参与的目的性联盟、论坛、区域协调与对话机制也逐渐成为区域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德国首都都市区与我国京津冀地区具有极为相似的结构性特征,发展基础和发展模式选择也有极强的互通性质,其协同治理经验对京津冀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龙
京津冀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理优势和政治地位,拥有领先的科技教育资源等,但面临瓶颈性的制约因素,如可持续发展问题,竞争力提升问题等。京津冀三地各有突出的比较优势,通过协同发展可以使各自的优势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和利用。怎么样实现协同发展能更进一步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水平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京津冀地区 协同发展 协同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推动京津冀三地市场的协同发展,是增强京津冀城市群协同竞争力,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市场的协同发展,从本质上需要破除横亘在要素流通过程中的各种壁垒,推动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就目前而言,京津冀的市场协同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该文通过构建方程,既测算了京津冀市场整体的相对价格方差,描绘了近15年京津冀的市场协同脉络,还测算了京—津、京—冀和津—冀等3组相邻省市的相对价格方差,以及这些数值与京津冀市场整体相对价格方差之间差值的绝对值。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相邻省市之间的市场协同度以及其与整体协同度之间的差异程度。通过对数据的测算与分析,我们总结出了相关的思路,以资借鉴。
关键词:
京津冀 市场壁垒 市场协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孙兵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迫切要求京津冀区域管理创新,解决制度设计缺陷和合作意识不足导致的区域管理缺位问题。本文基于对京津冀区域管理缺位成因的分析,指出中央政府要在京津冀区域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中央政府设立派出机关京津冀区域管理委员会,代表中央政府在京津冀行使区域规划、港口管理、空气治理、水资源管理、区域协调等职能。为了贯彻管理职能和降低管理成本,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形成相应的区域管理机制。
关键词: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区域管理 创新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凯 周密
日本首都圈协同发展经验显示:互惠性偏好是在权威、外部性与利益合理整合基础上,由内生的城市发展压力推动而成;空间通达性体现在交通基础设施的连通性与便利性上;双重互补性包括产业互补与城市功能互补;外部介入体现为以法律-规划-报告-评估为主体的正式制度约束以及协商、社会组织等多元机制。在上述四元概念模型框架下,区域的协同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杜振华 郭怀英
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
智慧区域 京津冀一体化 协同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松 石宝军
文章分析京津冀信息化水平差异及成因,为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提供合理建议。通过构建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系数法、变异系数法对2011—2016年京津冀区域信息化指标的空间差异及信息化指数进行定量测评,并与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进行比较,最终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各评价指标的泰尔系数值依然较大,但呈现下降趋势,空间差异逐年变小;(2)京津冀信息化指数值差距较大,呈现高、中、低三个梯队,但是三地信息化指数的变异系数逐年减小;(3)京津冀三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人均GDP变异系数值呈递增趋势,但其值低于同期信息化变异系数值。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卫锋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信息化空间差异显著,信息化各要素的空间差异参差不齐,信息化差异低于经济差异。实现京津冀区域信息化协同发展的对策:一是进一步增强城市间信息一体化,引领区域信息化的增长;二是进一步强化京津石三大城市信息化中心的作用,加快建设区域信息化产业集群;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区域信息化覆盖面。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信息化 空间差异 协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