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082)
- 2023(20097)
- 2022(16776)
- 2021(15333)
- 2020(12682)
- 2019(28559)
- 2018(28145)
- 2017(52631)
- 2016(28528)
- 2015(32097)
- 2014(32241)
- 2013(31497)
- 2012(29552)
- 2011(26905)
- 2010(27603)
- 2009(25905)
- 2008(25238)
- 2007(23093)
- 2006(20596)
- 2005(18983)
- 学科
- 济(125726)
- 经济(125597)
- 管理(83041)
- 业(80510)
- 企(64563)
- 企业(64563)
- 方法(43331)
- 中国(41009)
- 数学(36589)
- 数学方法(36203)
- 农(34315)
- 地方(33231)
- 财(30324)
- 业经(29741)
- 融(29607)
- 金融(29599)
- 银(29374)
- 银行(29332)
- 行(28326)
- 制(27371)
- 学(25461)
- 农业(23191)
- 技术(22877)
- 贸(22060)
- 贸易(22040)
- 易(21281)
- 理论(20856)
- 体(18223)
- 环境(18019)
- 务(18016)
- 机构
- 学院(405841)
- 大学(401355)
- 济(170021)
- 经济(166062)
- 管理(148801)
- 研究(142886)
- 理学(124942)
- 理学院(123504)
- 管理学(121400)
- 管理学院(120623)
- 中国(113956)
- 京(86285)
- 科学(85250)
- 财(80122)
- 所(73375)
- 农(67770)
- 中心(66760)
- 江(66334)
- 研究所(65608)
- 财经(61443)
- 业大(56583)
- 经(55295)
- 北京(55267)
- 范(55247)
- 师范(54657)
- 州(53251)
- 农业(52570)
- 经济学(52118)
- 院(51381)
- 经济学院(46616)
- 基金
- 项目(255711)
- 科学(199949)
- 研究(193537)
- 基金(179821)
- 家(155426)
- 国家(153992)
- 科学基金(131202)
- 社会(121508)
- 社会科(115053)
- 社会科学(115025)
- 省(104076)
- 基金项目(93964)
- 教育(89241)
- 划(85806)
- 编号(81261)
- 自然(80306)
- 自然科(78438)
- 自然科学(78417)
- 自然科学基金(77027)
- 资助(72460)
- 成果(67734)
- 发(60436)
- 重点(58119)
- 课题(57890)
- 创(57083)
- 部(54904)
- 创新(52706)
- 国家社会(49723)
- 项目编号(49373)
- 发展(49012)
- 期刊
- 济(204682)
- 经济(204682)
- 研究(127492)
- 中国(95972)
- 财(64014)
- 农(63353)
- 学报(60387)
- 管理(58207)
- 科学(55187)
- 教育(53911)
- 融(51163)
- 金融(51163)
- 大学(45657)
- 学学(42380)
- 农业(41912)
- 技术(39215)
- 业经(33720)
- 经济研究(32906)
- 财经(30933)
- 经(26899)
- 问题(25678)
- 图书(23817)
- 业(22801)
- 技术经济(21562)
- 贸(20950)
- 坛(19796)
- 论坛(19796)
- 商业(19395)
- 科技(19186)
- 理论(18889)
共检索到651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嗜成
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在实体经济潜增长率下降的背景下,企业的杠杆率攀升,债务负担加重,金融"脱实向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提升企业效益,探索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作为供给侧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经济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经济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资本市场 债务风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朋建
金融创新作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要素,对推动实体产业发展方式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实体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梳理金融服务实体产业的现状,提出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实体产业的对策,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为实体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关键词:
新常态 金融创新 实体产业 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雷 龚一泓 吴登城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新时期数字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数字金融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在促进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提高实体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支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赋能传统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催生“元宇宙”生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对照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创新监管、金融生态、“金融元宇宙”落地、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仍面临挑战。为此,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金融生态圈、加强前沿技术协同攻关和应用、加快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周雷 王可欣 宋佳佳 龚一泓
在金融强国视域下,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全面研究数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数字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数据要素“双轮驱动”的金融创新,主要通过资源配置效应、普惠金融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三条路径服务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在优化金融资源跨时空配置、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满足实体经济普惠金融需求、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上述作用路径已在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大数据知识产权融资等实例中得到初步印证。但是,对照金融强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丰富内涵,其在创新监管、普惠生态、数实融合等方面仍有待提升。为此,论文提出深化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培育和引进生态圈核心企业,加强前沿数字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应用,构建数实融合的数字金融“元宇宙”等对策,以期更好地推动数字金融守正创新,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方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诸竹君 袁逸铭 许明 柴斌锋
中国以渐进式为主的创新路径制约了科技与产业自立自强,同时“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有待完善。本文将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双重因素纳入异质性企业理论框架,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创新路径与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采用专利引用网络分析法有效刻画了创新路径,基于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调查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数据的经验研究证实:(1)总体方面,数字金融通过正向的成本节约效应、人力资本匹配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负向的行业竞争效应,显著提升了制造业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2)路径方面,数字金融对突破式创新的影响受到创新效率和劳动生产率的调节作用,高创新效率与低劳动生产率的企业倾向于实施突破式创新;(3)资源配置方面,数字金融对行业创新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通过资源再配置效应降低了行业内创新效率离散度。本文对金融强国战略下促进实体经济创新路径突破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路径 资源配置 创新效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一萌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解决我国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科技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美国硅谷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据统计,在美国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付乐 曾宪宁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动力,也是我国金融改革深化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我国金融创新的现状和特点,深入探索金融创新发展的路径,认为应在组织体系、管理制度、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监管等方面进行创新,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金融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金融创新 现状 发展路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扬
在过去的30年,中国经济学家们以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为改革开放献计献策,贡献智慧。经董辅礽基金会联合相关机构严格评定,将"首届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于2008年11月29日授予了以杜润生为代表的中国农村发展研究组。同时,大会组织者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以"中国改革开放30年"和"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为题,邀请了9位著名经济学家联袂进行演讲。这是一次思想智慧的盛宴。经会议主办方授权,将9位学者的发言稿刊发于此,以飨读者,以示我刊对首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经济理论创新奖颁发的祝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李锐洁 臧日宏
银行业既依托于实体经济又服务于实体经济。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面临一些困难: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资金需求量巨大令银行经营左右为难,化解过剩产能及处置"僵尸企业"给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带来新的压力;银行自身也存在银行业总资产增速下降、利润增长压力加大等问题。我国银行业应进一步整合组织架构,变革管理方式,实现转型发展,以顺应客户金融需求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和经济"新常态"对银行业服务理念、服务能力、服务品质及发展方向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银行业 转型发展 实体经济 内部控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落实这一大政方针,首先应该从理论层面着手,追根溯源地厘清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并明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作用机制,即实现社会储蓄—投资的有效转化。进而再从现实层面加以分析,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在于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并需要金融机构在产品创新与服务提升方面付诸实践。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陶武先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再次警示人们,回归实体经济本位才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正途,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不能懈怠。应求"实"明义,重视实体经济,认清实体经济是财富之源、强盛之基、治世之道;务"实"而为,着力实体经济,提升产业实力、激发企业活力、发掘需求潜力、增强优化能力;崇"实"尚本,服务实体经济,加强政策引导、尊重劳动创造、振兴实业精神。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重视 着力 服务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叶志桂
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商银行)创新"产业链银行""智能制造银行""人才银行""小微贴心银行"等金融模式,精准服务实体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20年,浙商银行资产总额达2.05万亿元,同比增长13.74%;营业收入477.03亿元,同比增长2.89%;排名英国《银行家》杂志"2020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第97位,比上年跃升10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姜艳艳
伴随着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中国外贸也进入了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至低速提质增效阶段。通过分析外贸新常态出现的国际和国内原因,然后分析传统外贸发展带来的问题,最后从技术、品牌、跨境电商、劳动者素质和服务贸易等方面提出了外贸转型升级的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