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24)
- 2023(15544)
- 2022(13466)
- 2021(12583)
- 2020(10500)
- 2019(23613)
- 2018(23537)
- 2017(44851)
- 2016(24428)
- 2015(27344)
- 2014(26820)
- 2013(26145)
- 2012(23673)
- 2011(21443)
- 2010(21532)
- 2009(20352)
- 2008(19555)
- 2007(17165)
- 2006(15182)
- 2005(13297)
- 学科
- 济(90384)
- 经济(90252)
- 管理(78557)
- 业(71559)
- 企(60634)
- 企业(60634)
- 方法(39304)
- 数学(33104)
- 数学方法(32695)
- 农(26069)
- 财(25727)
- 中国(25289)
- 业经(22359)
- 制(21561)
- 学(20867)
- 技术(18977)
- 地方(17859)
- 农业(17543)
- 理论(16817)
- 环境(16432)
- 和(16291)
- 务(16152)
- 财务(16078)
- 财务管理(16046)
- 贸(16036)
- 贸易(16024)
- 易(15560)
- 银(15307)
- 银行(15264)
- 企业财务(15166)
- 机构
- 大学(341038)
- 学院(340215)
- 管理(135898)
- 济(131464)
- 经济(128437)
- 理学(117228)
- 理学院(115934)
- 管理学(113968)
- 管理学院(113335)
- 研究(112179)
- 中国(83679)
- 京(72830)
- 科学(70013)
- 财(62820)
- 所(55756)
- 农(52862)
- 研究所(50658)
- 中心(50569)
- 业大(50449)
- 江(50052)
- 财经(49693)
- 北京(45853)
- 范(45303)
- 经(45009)
- 师范(44926)
- 农业(41197)
- 院(41112)
- 州(40660)
- 经济学(39016)
- 财经大学(36887)
- 基金
- 项目(234425)
- 科学(184648)
- 研究(173603)
- 基金(169461)
- 家(147224)
- 国家(145994)
- 科学基金(125870)
- 社会(108914)
- 社会科(103123)
- 社会科学(103100)
- 省(91880)
- 基金项目(90165)
- 自然(81442)
- 自然科(79389)
- 自然科学(79369)
- 教育(79155)
- 自然科学基金(77939)
- 划(76868)
- 编号(71885)
- 资助(68453)
- 成果(58124)
- 重点(52132)
- 部(51114)
- 创(50313)
- 发(49641)
- 课题(48887)
- 创新(47026)
- 制(45960)
- 国家社会(44604)
- 项目编号(44395)
- 期刊
- 济(146795)
- 经济(146795)
- 研究(99463)
- 中国(68633)
- 学报(53344)
- 管理(50699)
- 科学(49594)
- 财(48408)
- 农(48390)
- 大学(40100)
- 教育(39866)
- 学学(37404)
- 农业(33415)
- 技术(29141)
- 融(27944)
- 金融(27944)
- 业经(25119)
- 财经(23937)
- 经济研究(22696)
- 经(20417)
- 图书(19830)
- 问题(18676)
- 科技(17636)
- 业(17378)
- 理论(16547)
- 资源(16278)
- 技术经济(15882)
- 版(15611)
- 现代(15448)
- 实践(15164)
共检索到498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春 王振
文章引入STIRPAT模型对1978—2014年耕地面积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人口的增加、经济的不合理发展、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产业结构的优化对于耕地的保护具有促进作用。长期内,人口的减少、产业结构的优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利于耕地的保护。研究认为,保护耕地资源可以从产业结构优化、统筹规划城镇化建设、完善农地征收制度等方面入手提供相应的政策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高星 吴克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如何充分利用新常态带来的机遇,转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提高利用效率和生态价值,值得思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雨濛 吴娟 张安录
我国耕地资源紧缺,且其面积随着时间的推移依然呈惯性下降。耕地的减少对我国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也引发了生态环境破坏和新的"三农"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与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对土地的需求增加,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消费升级、基本建设用地增加,与耕地转化为非农建设用地过程中的利益分配偏差有关。提出要充分利用补偿机制,真正实现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并对耕地补偿的理论基础和功能、补偿标准及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符亚男 徐广林 林贡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提出的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要举措。"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理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做出清楚阐释,探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措施,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文章从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现有基本国情的分析,给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路线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臧俊梅 张文方 李景刚
耕地保护问题随着社会变迁而发展,耕地异地代保就是这一过程中的产物。在耕地后备资源越来越匮乏的省区,"吃饭"与"建设"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如何既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又保证区域间公平高效地发展是当前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的一个难点。本文从农地发展权的视角,以农地发展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载体,构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下的区域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试图以农地发展权的产权手段来解决"异地指标调剂"的跨区域耕地保护问题,为中国耕地保护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思路。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文胜 王文强
在30多年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市场机制的优化配置对农村资源要素的有效利用发挥了无与伦比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对农村耕地资源配置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市场机制而是行政等因素,这成为土地资源难以有效利用和保护的制度瓶颈。必须建立政府对耕地资源行政配置的体制模式,使土地"财富之母"的优势发挥出来;以耕地资源为杠杆,撬动其他资源要素如人才、资金、科技对农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改革的方向就是推动产权流动,推进产权交易,实现耕地由资源向资产、并最终向资本的转变,尽管过程会有曲折,但从长远来看,是中国农业现代转型的必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近年来,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国土资源局以保护耕地为己任,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为突破口,强化责任管理,落实奖惩措施,确保了全县82.14万亩耕地红线不突破。耕地保护工作在衡阳市政府考核中年年被评为先进。创新保护机制,坚守耕地红线。一是建立乡镇农田信息库。将基本农田保护图、保护区登记卡、到户花名册、地块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会广 崔娟 陈江龙
本研究以常州市为例,观察经济社会驱动因子与耕地保护政策作用的机制,研究区域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机制中哪些经济社会驱动因子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耕地数量变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的绩效如何,并从中发现反馈的信息,为下一步政策调整,协调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强化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的效果提供决策依据。通过经济计量方法和模型检验了常州市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农副产品价格以及耕地保护制度等经济社会因子在耕地数量变化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结构调整、固定资产投资等驱动耕地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副产品价格、耕地保护制度的作用相反,且耕地保护制度变迁在不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元 李兆友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日渐弱化的传统发展优势,层次较低的产业集群效应,相对滞后的传统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全球经济梯度发展效应,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趋向表现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低碳发展理念已成共识,开放式创新系统已具雏形。
关键词:
新常态 制造业转型升级 动力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范玉波 张卫国
政府主导下的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动力机制已经不可持续,从三个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增长方式存在着结构性供给不足、政府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与微观领域的双轨制等多重特征。需要认清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在"新常态"背景下,调整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主要是改变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与结构,更加注重对供给的管理、地方政府激励转型以及重构以双轨制为特征的微观基础,重新定位政府、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回归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供给管理 中国模式 动力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雅兰
耕地资源是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本文在分析我国粮食安全基本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耕地资源保护对粮食安全的重要作用及其现状,从耕地保护制度、经济约束机制、农业技术支撑、粮食核心生产区建设以及发展生态农业等角度提出了确保粮食安全的耕地资源保护策略。
关键词:
粮食安全 耕地资源 资源保护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瑜
本文通过分析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内生与外源动力因素及其动力子要素,阐释了推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根本驱动力,并通过创建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创新的动力机制转换器模块,揭示驱动力作用下的循环经济创新的内在机理。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动力机制 资源型城市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宋戈 柳清 王越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促进区域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合理确定国家征地补偿标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基于假设法、比较研究法和文献法,通过建立耕地发展权价值测算模型,测算耕地发展权价值大小,进而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结果:(1)巴彦县耕地总面积约1/5可以满足该区域的自身粮食需求,其余约4/5为耕地盈余面积,耕地发展权总价值最高为303.72亿元;(2)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而限制区域耕地转为他用,国家应给予失去发展权的权利主体相应补偿;(3)对无法完成耕地"占一补一",委托区域代为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任务的地区,应购买区域耕地发展权;(4)对确需满足国家建设需要占用区域耕地,国...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杨新荣 南红娜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开发越来越多地受到各国企业的关注与重视。如何最大限度地开发人力资源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的深入研究,分析影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动力因素,为构建灵活有效的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动力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 动力机制 动力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何琼 杨敏丽
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生态补偿 机制 框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