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29)
2023(15634)
2022(13509)
2021(12417)
2020(10380)
2019(23288)
2018(23206)
2017(44206)
2016(23820)
2015(26510)
2014(26023)
2013(25653)
2012(23367)
2011(21205)
2010(21267)
2009(19802)
2008(18655)
2007(16384)
2006(14474)
2005(12551)
作者
(68162)
(56379)
(56350)
(53424)
(35887)
(27013)
(25423)
(22108)
(21480)
(20028)
(19195)
(19154)
(17952)
(17738)
(17441)
(17178)
(16797)
(16636)
(16168)
(16039)
(13913)
(13901)
(13466)
(12881)
(12752)
(12486)
(12417)
(12324)
(11321)
(11006)
学科
(110979)
经济(110881)
管理(70107)
(64163)
(54181)
企业(54181)
方法(44862)
数学(38872)
数学方法(38461)
中国(26100)
(25178)
地方(24550)
业经(23138)
(22614)
(21688)
技术(18564)
农业(16895)
(16841)
理论(16820)
(16662)
贸易(16650)
环境(16087)
(16054)
(15745)
地方经济(15017)
(14337)
银行(14286)
(14114)
金融(14112)
(13684)
机构
大学(337506)
学院(337119)
(141087)
经济(138200)
管理(133613)
理学(116140)
理学院(114855)
研究(113469)
管理学(112823)
管理学院(112219)
中国(82771)
(70669)
科学(70059)
(60554)
(56320)
(51938)
研究所(51470)
中心(50482)
业大(50020)
财经(49128)
(48604)
(44610)
(44548)
北京(44297)
师范(44158)
经济学(43026)
(41061)
农业(40586)
(39212)
经济学院(38461)
基金
项目(231749)
科学(182897)
研究(169871)
基金(168021)
(146012)
国家(144805)
科学基金(124989)
社会(108247)
社会科(102664)
社会科学(102635)
(91166)
基金项目(89362)
自然(80491)
自然科(78620)
自然科学(78604)
教育(77750)
自然科学基金(77193)
(75832)
编号(69089)
资助(68452)
成果(55322)
重点(51580)
(50275)
(50104)
(49675)
课题(47354)
创新(46438)
国家社会(44462)
科研(43772)
教育部(43481)
期刊
(157415)
经济(157415)
研究(100313)
中国(63080)
学报(51998)
管理(50362)
科学(48395)
(46936)
(44565)
大学(39408)
学学(37185)
教育(37074)
农业(32723)
技术(30421)
(26657)
金融(26657)
经济研究(26316)
业经(24942)
财经(24053)
(20713)
问题(19601)
技术经济(18242)
图书(17545)
科技(16931)
(16567)
理论(16068)
商业(15312)
现代(15251)
统计(14682)
(14582)
共检索到491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建浩  王美今  
科学测算经济波动的强度和驱动因素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基础。本文首先建立条件马尔科夫模型,测算发现延续大稳健与开启增速换挡是新常态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两大典型事实。为进一步探究其驱动因素,本文建立了刻画经济系统时变性的TVPSV-VAR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大稳健态势得以延续是结构冲击的刺激和传导机制双重渐变所致,分别表现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波动性下降以及经济系统对于冲击的传导显现出明显的缓冲作用,因而经济的自我稳定效应得到进一步加强。第二,增速换挡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和外部负向需求冲击长期化二者叠加的结果。供给冲击主导的经济增长长期趋势进入下行通道是主要因素,这是始于2006年的渐变而非2012年以...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超峰  范从来  
科学测算经济波动的来源是宏观调控的基础。文章针对中国的实际经济背景,应用Cover(2006)对BQ分解的改进,估计了一个包含实际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将经济结构性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分解结果和样本期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基本吻合。通过对分解结果的分析,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总供给冲击平均值为负,总需求冲击平均值为正。因而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中,总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生产过程的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人力资本无疑是生产诸要素中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供给侧改革的长期目标应该是通过改革促进人力资本升级,促进生产力提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超峰  范从来  
科学测算经济波动的来源是宏观调控的基础。文章针对中国的实际经济背景,应用Cover(2006)对BQ分解的改进,估计了一个包含实际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将经济结构性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分解结果和样本期内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特征基本吻合。通过对分解结果的分析,发现样本期内中国总供给冲击平均值为负,总需求冲击平均值为正。因而当前中国经济结构性矛盾中,总供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实施供给侧改革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生产过程的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人力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瞿凌云  高一铭  
本文首先应用马尔科夫转制模型动态识别经济波动的水平和强度;然后基于凯恩斯AD-AS模型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SVAR模型和时变脉冲响应分析,揭示新常态经济波动驱动因素的特征。实证研究表明,与改革开放以来历次宏观经济波动相比,"稳健"与"增速换挡"是新常态经济的两大典型事实,驱动因素特征表现为货币政策调控效应强于财政政策。时序上看,数量型主导的货币政策调控作用趋于下降,货币政策调控框架逐渐由数量型主导向价格和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相互支撑的框架转变;财政政策冲击的效应逐渐提高,但存在滞后性和挤出效应;需求冲击效应仍强于价格冲击,然而需求冲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则趋于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安宁  
文章运用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采用1995Q1至2011Q4的宏观季度数据,对影响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投资冲击对经济的增长和波动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中央政府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但由于财政分权造成的地方政府投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并不显著;(2)国外需求冲击对经济的作用效果并不大,出口导向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3)消费需求对产出的影响最大,消费冲击对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将近70%,扩大内需是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关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邓明  魏后凯  
现有文献对于公共支出是否能平滑经济波动的争论仅考虑了支出总量的作用,而忽略了支出结构的影响,而支出结构偏向是中国的公共支出中的一个显著特征。本文利用1992-2012年的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一个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的公共支出结构对省际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生产性支出和消费性支出占比越高,经济波动越大,而服务型支出占比的提高则能起到抚平经济波动的作用。此外,本文还发现,地区经济波动存在基于经济距离而非地理距离的空间相关性和时间上的惯性特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金全  刘子玉  
本文从经济周期驱动因素转换的视角出发,综合分析本轮经济周期拖平尾部平面的形成机理,并对未来新经济周期的类型进行初步地识别和判断。研究结果显示:首先,投资周期由繁荣转向衰退是现阶段经济收缩的主导诱因,表明朱格拉周期依旧是本次经济周期转换的主导因素;其次,技术长周期的顺利转换将为长期经济增长提供重要推力,但受制于技术更迭时间较长,未来增长动能的释放仍需必要时间;最后,得益于"三去一降一补"战略的有序实施,现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已基本得到化解,短期库存因素对经济的影响已极为有限。总体而言,现阶段经济周期的转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长期要素的作用强度,因此,经济增长将有很大概率在中高速阶段形成局部稳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磊  林建浩  张少华  
为量化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在一个基于标准宏观经济理论的SVAR模型中,构建了一种由常规符号约束条件和特定零约束条件相结合的混合识别法,以同时识别出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和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等三种传统结构冲击。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并不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它表现出类似于负向需求冲击的特征,且呈现通胀效应强于产出效应的中国特色;(2)样本期内,需求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供给冲击次之;(3)供给冲击是引致价格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货币冲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则抑制了价格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本文研究为有关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效应讨论提供了来自最大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证据,也为"宏观经济政策要稳"的政策基调提供了支持。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田磊  林建浩  张少华  
为量化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在一个基于标准宏观经济理论的SVAR模型中,构建了一种由常规符号约束条件和特定零约束条件相结合的混合识别法,以同时识别出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和需求冲击、供给冲击、货币政策冲击等三种传统结构冲击。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冲击并不是中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但它表现出类似于负向需求冲击的特征,且呈现通胀效应强于产出效应的中国特色;(2)样本期内,需求冲击是驱动中国经济波动的首要因素,供给冲击次之;(3)供给冲击是引致价格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货币冲击起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支慧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各国资源与商品之间的流通程度不断提高,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的经济效应日益凸显。以此为研究背景,从地缘政治、金融、气候变动、汇率等驱动因素入手,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带来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毕振豫  
了解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是进行宏观调控的前提条件。本文在构建DSGE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分析与反事实模拟等方法考察了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周期的更迭,经济波动的冲击来源也会发生改变。"软扩张"时期和"次贷危机"时期经济周期主要受技术冲击驱使,而"新常态"下经济波动的主要来源是工资加成冲击与消费偏好冲击。为此,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时应该做到有的放矢,清晰判断不同时期冲击来源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构建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金明  高铁梅  
文章分别在中周期和短周期视角下,通过测算中国和美国GDP增长率的滚动相关系数研究中美经济同步性特征。在中周期视角下,我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波动在21世纪后表现出持续显著的同步性特征,通过可变参数模型求解FR方程,认为中美双边贸易强度的增加导致了两国经济同步性的提高。但基于短周期视角,发现中美经济周期波动同步性并不稳定,来自中国经济自身的特殊冲击会导致两国经济短期内出现反向波动。当前,在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外部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同步下滑,但只要我国仍然采取适度宽松的经济政策拉动内需,我国经济仍然可能实现平稳健康增长。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卢万青  
本文将主要使用格兰杰因果检验,从货币与产出的相互因果关系来分析我国宏现经济波动中的货币因素:如果货币是产出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表明货币是非中性的,否则货币是中性的;如果产出是货币变动的格兰杰原因,则说明货币具有内生性,否则货币便不是内生的。实证的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具有中性和内生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菁  赵邦宏  
本文采用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我国货币供应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季度数据,实证检验我国货币政策中性和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第一,货币供给具有非中性和内生性特点;第二,存在托宾效应,但长期可能会加剧通胀压力;第三,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实体经济,货币内生性随时间推移增强。进一步提出我国现阶段应继续保持稳健货币政策,同时运用积极财政政策,促使经济实现"稳中有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