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74)
- 2023(9483)
- 2022(7970)
- 2021(7152)
- 2020(5895)
- 2019(12765)
- 2018(12527)
- 2017(23451)
- 2016(12173)
- 2015(13367)
- 2014(12869)
- 2013(12575)
- 2012(11736)
- 2011(10716)
- 2010(11376)
- 2009(11065)
- 2008(10598)
- 2007(9713)
- 2006(9119)
- 2005(8532)
- 学科
- 济(70767)
- 经济(70707)
- 管理(40642)
- 业(35220)
- 企(29921)
- 企业(29921)
- 方法(19305)
- 地方(18706)
- 中国(17594)
- 数学(16140)
- 数学方法(15907)
- 农(14977)
- 业经(14520)
- 技术(13084)
- 地方经济(12997)
- 财(12752)
- 学(12652)
- 制(12358)
- 银(10582)
- 银行(10573)
- 融(10274)
- 金融(10273)
- 行(10214)
- 农业(10025)
- 技术管理(9595)
- 环境(9397)
- 贸(9247)
- 贸易(9235)
- 理论(9192)
- 体(9077)
- 机构
- 学院(178724)
- 大学(175889)
- 济(85091)
- 经济(83444)
- 管理(65478)
- 研究(63749)
- 理学(54718)
- 理学院(54120)
- 管理学(53252)
- 管理学院(52893)
- 中国(49955)
- 财(38997)
- 京(36310)
- 科学(34856)
- 所(31682)
- 财经(29741)
- 江(28819)
- 中心(28750)
- 研究所(27836)
- 经济学(27513)
- 经(26681)
- 经济学院(24274)
- 范(23718)
- 师范(23579)
- 农(23542)
- 北京(23391)
- 州(23096)
- 院(22632)
- 财经大学(21568)
- 业大(20984)
- 基金
- 项目(108178)
- 科学(86393)
- 研究(83793)
- 基金(77848)
- 家(66345)
- 国家(65772)
- 科学基金(56936)
- 社会(56240)
- 社会科(53293)
- 社会科学(53280)
- 省(43389)
- 基金项目(39878)
- 教育(37656)
- 划(34945)
- 编号(33364)
- 自然(33013)
- 自然科(32282)
- 自然科学(32275)
- 自然科学基金(31656)
- 资助(31125)
- 成果(27758)
- 发(25442)
- 创(25164)
- 重点(24544)
- 课题(24106)
- 创新(23742)
- 国家社会(23609)
- 部(23269)
- 发展(21557)
- 性(21372)
共检索到293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扬
一是经济意义上的长期通货紧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日本,不是没有货币,储蓄率高但有效信用需求少,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信用代替民间信用来支撑整个信用的水平,导致政府负债率非常高。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国家有净资产,但部门分布不均衡,企业和居民都有净债权,政府净债务超过200%,这是长期通货紧缩背景下的一个腾挪之计。通货紧缩背景下,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国光
本文对当前中国的几个宏观经济问题提出了看法。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在外需不太稳定的情况下,调控应坚持以内需为主,并适当降低外贸储存存度;积极财政政策在全球经济背景下不仅不能淡出,还应加大,货币政策也应配合财政政策多发挥作用;可以从供给方面着眼,实施一些可能的政策,把需求方面与供给方面的政策结合起来。
关键词:
扩大内需 积极财政政策 供给政策 看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霞辉
目前中国的宏观经济面临复杂的形势,本文在分析有关各方观点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的宏观政策应以静制动,谨慎为宜。结构上,要在稳定房价预期的基础上改变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以使国民经济在一个更为合理的平台上运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扬
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准确把握其中的核心因素,完善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对于保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增长,促进和谐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宏观调控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金融监管的协调、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货币政策范式调整、资本市场发展等六个方面,对此展开了讨论。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根有
一、问题提出1984年以来,我国经济经历了几次较大的波动。膨胀-紧缩多次交替出现,给经济造成了很大损失。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我们又正处于膨胀时期。国民经济很可能又将出现新的一轮波动。国民经济的反复波动,有其深刻的经济体制根源,但同时也有人们认识上的偏差。我们回顾在几次大的波动中,每一次对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平衡态势的判断,无一例外都曾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振亚
本文从开放宏观经济主体、宏观市场、宏观经济流程、宏观经济问题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方面,探讨了开放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春泰
一、投资拉动,重工业打头仍是当前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特点从1991年开始,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主要以消费需求和国内需求拉动方式,转向了以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今年第一季度,这种增长方式的特点仍十分明显,投资增势强劲,轻重工业增速差距拉大,消费相对平稳增长。第一季度,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5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7%。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41.1亿元(1990年价格),比上年同期增长22.4%(三月份为26.1%),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8.3%和26.3%。轻重工业增速差距达到了8个百分点。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郭向军
1996年我国宏观调控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有效地遏制了通货膨胀,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为今年的宏观调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是,从上年末和今年1季度的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问题。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慢,失业问题较为突出,物价涨幅继续回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叶德磊
本文对目前不少教科书或专著在微观经济学和宏现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上的阐释错误或表述不准确进行了分析、矫正。认为价格变动比率等于需求量反向变动比率时,价格变动会导致企业生产收益不变的表述是错误的。显示性偏好理论的有关表述也欠妥。某教科书关于消费者剩余的说明是错误的。对子哈罗德模型中的自然增长率进行了推论,弥补了不少教科书的不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本文在充分肯定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基本走向的同时 ,对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中几个疑点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 ,提出了富有新意的见解。作者的结论是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 ,这样的概括和称谓不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当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的结果很可能是滞胀 ;公职人员加薪不能带动其他社会成员增收 ,其它社会群体增加收入要从他们所处的现实经济关系中去寻找。
关键词:
经济政策 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收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陆百甫
编者按:目前经济工作中的困难很多,诸如为什么要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什么要把GDP指标改为指导性、预测性指标?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今年7%的经济增长目标对税收工作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在中国税务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汪同三
20 0 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不少 ,但是经过努力 ,保持适度快速增长的目标是完全有可能实现的 ,因为目前确实存在着一些有利因素。对此 ,我们必须根据近几年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和认真对待 ,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争取在 2 0 0 0年使国民经济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并为 2 1世纪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增长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樊纲 张曙光 王利民
5.1992—1993:面对新一轮的波动 1992年以后,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此同时,经济也迅速地开始趋于过热。我们回顾、分析以往的波动,目的就是要通过与过去的比较,更好地认识当前中国的经济体制与过去相比,哪些方面已发生了变化,哪些还没有发生变化,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宏观稳定政策。 5.1 “已变”和“未变”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与1987—1988年相比,我国的经济体制又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1)非国有经济进一步发展,在工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超过50%,它们作为面向市场、自我约束较强的经济主体,对于稳定经济起着积极的作用,(2)对外开效进一步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太峰
对于我国近两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学术界存在不同的判断。我认为中国当前不存在通货紧缩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规模和速度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主要侧重于总量调控,总量调控工具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各种结构失衡问题。
关键词:
新常态 宏观经济 通货紧缩 结构失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