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18)
- 2023(14250)
- 2022(12046)
- 2021(11050)
- 2020(9234)
- 2019(21105)
- 2018(20646)
- 2017(38820)
- 2016(20703)
- 2015(23463)
- 2014(23104)
- 2013(23028)
- 2012(21543)
- 2011(19617)
- 2010(19783)
- 2009(18935)
- 2008(18476)
- 2007(16659)
- 2006(14666)
- 2005(13369)
- 学科
- 济(106465)
- 经济(106387)
- 管理(59695)
- 业(56596)
- 企(45436)
- 企业(45436)
- 方法(41307)
- 数学(36403)
- 数学方法(36125)
- 中国(28466)
- 农(25344)
- 地方(22972)
- 财(21795)
- 业经(20638)
- 贸(20084)
- 贸易(20068)
- 学(19754)
- 易(19502)
- 制(17757)
- 农业(16880)
- 技术(16475)
- 银(15409)
- 银行(15378)
- 融(14980)
- 金融(14978)
- 行(14809)
- 环境(14695)
- 地方经济(14604)
- 和(14403)
- 理论(12910)
- 机构
- 大学(304351)
- 学院(304329)
- 济(142234)
- 经济(139718)
- 管理(113687)
- 研究(110116)
- 理学(97206)
- 理学院(96101)
- 管理学(94622)
- 管理学院(94031)
- 中国(84745)
- 京(63821)
- 科学(63701)
- 财(62126)
- 所(55784)
- 研究所(50464)
- 财经(49323)
- 中心(49177)
- 农(48392)
- 经济学(46102)
- 江(45146)
- 经(44800)
- 经济学院(41403)
- 业大(41193)
- 北京(40765)
- 院(39028)
- 范(39006)
- 师范(38677)
- 农业(37887)
- 财经大学(36355)
- 基金
- 项目(195850)
- 科学(155046)
- 研究(144855)
- 基金(143491)
- 家(124620)
- 国家(123641)
- 科学基金(105492)
- 社会(95564)
- 社会科(90737)
- 社会科学(90716)
- 省(75002)
- 基金项目(74697)
- 教育(65663)
- 自然(64722)
- 自然科(63283)
- 自然科学(63264)
- 划(63001)
- 自然科学基金(62172)
- 资助(58631)
- 编号(57129)
- 成果(46717)
- 重点(44668)
- 部(44356)
- 发(44247)
- 创(42711)
- 国家社会(40861)
- 创新(40255)
- 课题(39920)
- 教育部(38441)
- 人文(37243)
- 期刊
- 济(161180)
- 经济(161180)
- 研究(95524)
- 中国(60468)
- 财(48166)
- 农(44506)
- 学报(44263)
- 管理(43281)
- 科学(42476)
- 大学(33419)
- 学学(31505)
- 农业(30153)
- 融(29000)
- 金融(29000)
- 教育(28953)
- 经济研究(28095)
- 技术(26519)
- 财经(25518)
- 业经(24053)
- 经(22215)
- 问题(21020)
- 贸(19292)
- 技术经济(17673)
- 业(17427)
- 国际(16878)
- 世界(16823)
- 统计(15873)
- 策(14505)
- 商业(14350)
- 科技(13535)
共检索到465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关键词:
新常态 经济增长潜力 动力机制 支撑条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崔
我国经典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经进入新型工业化阶段。我国既要完成经典工业化的任务,又要迎接第三次产业革命的冲击;既要加快工业化进程,又要实现工业现代化。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以工业化的逻辑开发我国经济增长潜力的过程中,必须将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新型工业化、再工业化、工业现代化结合起来。以制造业的发展和现代化为核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善同 侯永志 刘云中 何建武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关键词: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前景分析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旭
去年11月去瑞士巴塞尔参加BIS主办的央行研究工作会。会上,一位研究主管问我:你说中国经济增长还能保持多久?我说,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增长二十多年,还有巨大的潜力增长下去。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左右,比起发达国家的至少1万美元的人均GDP,还差得很远。即使在经济普查后,人均GDP也只是增至1500美元左右,差距还很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
新常态 潜力 动力 大国经济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潜在增长率要从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尽管我国在2016年前后劳动力总量将达到高峰,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将持续较长时间,能够弥补劳动力总量减少的影响。我国未来人口结构的变化决定了我国在2020年前储蓄率将保持较高水平,加上人均资本存量较低,资本投入也将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研发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对经济的贡献也将保持在较高水平,地区间产业转移有利于技术的传播,坚持改革开放将继续释放制度红利。2011~2015年我国潜在经济将保持在8.5%左右,在2016~2020年期间降低到7.5%左右,2021~2030年期间会降低到6%左右。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延群 娄峰
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Solow增长模型实证分析1970~2007年全要素劳动生产率、资本和劳动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在对未来影响经济增长各个因素的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分段预测和情景分析。按照我们的判断,在未来直到2020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会明显低于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会出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在比较乐观的假设基础上,2008~2020年平均增长速度为7%~8%,在较差的情况下,只能达到5%~6%。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稻葵 石锦建 金星晔
本文主要分析"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和前景。根据国际比较和历史经验,我们分析认为中国已经具备了实现跨越发展的三大条件:稳定而支持市场经济发展的政府、较高水平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开放,进而中国在未来10-15年仍将具备7%或以上中高速增长的潜力。释放潜力需做好三个方面:第一,充分发挥大国经济发展优势,中国经济的地区收敛效应在"十三五"期间能够带来年均1%的GDP增长潜力。第二,通过改革充分发掘我们定义的有效劳动供给以延长人口红利期,有效劳动供给的增长将在"十三五"期间带来年均0.3%-0.7%的GDP增长潜力。第三,合理应对TPP等国际经济金融新格局的挑战。从"十三五"前期经济增长前...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 中国经济 增长潜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联 华桂宏
中国式新常态虽然形成于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但却不是也不应是低速增长状态,而是一种速度上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结构上从失衡增长向优化增长转变、方式上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长期稳定状态。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积累慢、企业融资成本高、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约束,以切实提升自主创新和促进技术进步。应以国际多边合作为契机,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良性扩大;以深化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以释放制度改革的巨大红利;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有效培育创新增...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姜霞 黄祖辉
经济增长率放缓是当前中国林业发展面临的最为重要和现实的情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发展林业碳汇是否具有潜力?本文以美国农业部经济研究局(ERS)的经济预测为基准情景,将全球林产品模型(GFPM)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碳汇估计方法相结合,模拟出2015~2030年中国森林资源存量和相应的碳储量、碳汇量,并设定经济增长率为8%的高速增长情景与基准情景对比。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增长率为8%的经济高速增长,基准情景下中高速经济增长更有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森林生态服务供给的增加,从而能够促进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和谐互动、良性循环。在基准情景和高速增长情景两种发展情景下,中国自主减排承诺中...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徐徕
基于设区市层面数据,第一,本文证实了最优金融结构理论适用于中国,且最优金融结构是通过与产业结构相匹配来影响经济增长潜力的。第二,该文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发现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提升,直接融资对经济增长潜力的拉动作用越来越重要。可见我国实际金融结构偏于最优金融结构,发展资本市场十分必要。本研究也为衡量金融结构缺口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第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省际层面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两个层面数据都表现出一致的结论,提高了本文结论可信度。
关键词:
最优金融结构 经济增长潜力 面板门槛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博智宏观论坛"中长期发展课题组 刘世锦 王子豪 蔡俊韬 钱胜存
终端产品结构主要与人的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直接相关,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广泛可比性。本文通过比较先发国家、后发成功追赶型国家、欧洲模式发达国家和资源禀赋丰裕型国家在不同发展水平的终端产品结构,发现不同国家之间终端产品结构具有显著的相似性和趋同性。与中国相同发展阶段的终端产品结构相比较,可以看出,由于历史、技术和制度等因素所导致的偏离和扭曲,同时也展现出到2035年中国终端产品结构的演进路径和调整方向。在中国居民消费总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应顺应终端产品结构变迁规律,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终端产品持续增长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和政策,较大幅度降低基建、房地产投资比重,在提高质量的同时降低生存型消费支出比重,相应提高居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比重。政府消费则应向教育、卫生、社保和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倾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永军
2013年1月14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办第43期"经济每月谈",主题为"2013年世界与中国经济展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张永军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关于中国经济是否具备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经济学界观点不一。我们认为,消费价格上涨率下降到较低水平,工业品生产价格同比持续下降,加上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化,说明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结合近几年中国经济运行态势,能够证明中国的潜在经济增速仍然在8%以上。国际比较的经验分析表明,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量,人均GDP达到10000~11000国际元和15000~16000国际元时,潜在经济增速下降的概率较大,20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