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00)
- 2023(10331)
- 2022(8638)
- 2021(7699)
- 2020(6244)
- 2019(13800)
- 2018(13507)
- 2017(25072)
- 2016(13159)
- 2015(14528)
- 2014(14116)
- 2013(13920)
- 2012(13348)
- 2011(12240)
- 2010(12476)
- 2009(11370)
- 2008(11015)
- 2007(10027)
- 2006(9100)
- 2005(8359)
- 学科
- 济(63168)
- 经济(63125)
- 业(40692)
- 管理(37994)
- 企(32038)
- 企业(32038)
- 地方(24433)
- 中国(21160)
- 农(19169)
- 技术(18956)
- 业经(17744)
- 方法(16349)
- 地方经济(13721)
- 农业(13442)
- 技术管理(13059)
- 数学(13012)
- 数学方法(12907)
- 产业(12784)
- 发(11399)
- 学(11365)
- 融(11006)
- 金融(11005)
- 银(10845)
- 银行(10830)
- 环境(10687)
- 行(10637)
- 制(10628)
- 贸(10196)
- 贸易(10180)
- 财(9706)
- 机构
- 学院(187833)
- 大学(181682)
- 济(80306)
- 经济(78694)
- 研究(70812)
- 管理(70613)
- 理学(59418)
- 理学院(58664)
- 管理学(57814)
- 管理学院(57434)
- 中国(52835)
- 科学(43280)
- 京(39427)
- 所(35856)
- 财(34162)
- 研究所(32420)
- 农(31440)
- 中心(31296)
- 江(30241)
- 范(26995)
- 师范(26760)
- 业大(26527)
- 院(26083)
- 财经(25882)
- 北京(25600)
- 州(25165)
- 农业(24073)
- 经济学(23761)
- 省(23664)
- 经(23182)
- 基金
- 项目(124507)
- 科学(99541)
- 研究(94267)
- 基金(87160)
- 家(76025)
- 国家(75346)
- 科学基金(64914)
- 社会(60584)
- 社会科(57594)
- 社会科学(57583)
- 省(53672)
- 基金项目(46850)
- 划(43002)
- 教育(40922)
- 自然(39637)
- 自然科(38652)
- 自然科学(38644)
- 自然科学基金(37936)
- 编号(37353)
- 发(35190)
- 资助(32824)
- 创(32348)
- 创新(29270)
- 成果(29199)
- 重点(28968)
- 发展(28788)
- 展(28307)
- 课题(28123)
- 部(25274)
- 国家社会(24842)
共检索到302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胡美林
伴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集聚区也进入了提质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在新的时期,应大力推进产业聚集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完善创新发展载体,推进创新要素集聚,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转化,构建良好的创新环境氛围,加快培育形成新时期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打造竞争实力强和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性产业集聚区。
关键词:
新常态 河南省 产业集聚区 创新驱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燕娜 朱连奇 杨迅周 贾晶
在对河南省"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和培育的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今后发展应采取城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城市—景区双依托型、特色产业依托型4种发展模式。不同的发展模式其核心驱动力不同,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亦不相同,不同的产业集聚区有各自不同的、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旅游产业集聚区 发展模式 河南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鑫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河南将开放带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河南的开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河南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遍布全省的180个产业集聚区应消除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因素,强化开放意识,出台有关政策与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招商引资、对外贸易水平,为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发挥作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许贵舫
在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同时也呈现出自身特有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推动河南转型跨越发展,必须科学研判形势,创新思路方法,破解发展难题,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进程,让河南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更加出彩。
关键词:
河南转型发展 “七平”目标 中原崛起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卢定月 张传林
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产业集聚区建设离不开金融部门的支持。本文以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建设为例,在全面分析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金融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制约金融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因素,提出金融支持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产业集聚区 金融服务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迅周 谢燕娜
旅游产业集聚区是一种创新型的旅游产业形态,培育旅游产业集聚区对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意义重大。旅游产业集聚区与旅游产业集群既关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十二五"期间,河南省将重点发展和培育十大旅游产业集聚区,其发展条件主要包括:有良好的发展依托,有较好的投资条件,有较高的知名度,有一定的产业规模及有独特的空间结构。未来其数量将有所增加,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对区域的影响逐步彰显,支持力度逐步加大,发挥作用逐步显现。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智勇
近几年来,河南经济逐渐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求河南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努力实现全方位转型升级。规划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从而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常态 河南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智勇
近几年来,河南经济逐渐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新常态下要求河南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对接,努力实现全方位转型升级。规划构建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体系,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从而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常态 河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郭旭文
在中央制定4项新政策大力扶持休闲农业的新常态下,休闲农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以河南省为研究对象,阐述河南省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在评价原则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基础上,以发展基础条件、协调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3个系统层,选取41个指标,采用AHP方法对河南省159地区(县、区、市)的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划分等级,并对2007~2015年该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河南省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其中,洛阳市洛龙区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该省第一,而新乡县则位列末位。并从创新意识、政府扶持、法律法规的完善、融资渠道、人才培训等方面提出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于婕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内旅游业也进入机遇叠加期和产业转型期。新业态下,河南省农业旅游同样面临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等的转变,亟需提质增效,优化转型升级。首先略述河南农业旅游开发现状及类型,其次分析转型升级的驱动力和阻碍因素,最后提出新常态下的发展战略。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利勇
产业集聚区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载体,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经济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近几年,河南省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大力推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为此,必须结合河南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三化"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聚 河南省 问题 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布局优化 拓展优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战豫
文章基于对河南省重点建设的180个省级产业集聚区的分析,给出这些产业集聚区分布的规律性描述和所存在的问题;立足河南省各地区中心城市的工业经济发展状况,按照对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影响水平划分区位,给出产业集聚区布局的区位选择差异;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区 布局优化 拓展优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袁晨光 梁流涛 唐林昊 陈常优 马俊芳
以河南省176个产业集聚区为研究对象,采用2015年产业集聚区的截面数据,测算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并利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空间格局。结果显示:①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总体不高,75.6%的产业集聚区的土地经济密度处于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态势,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以郑州市为中心的圈层区域。较高土地经济密度的产业集聚区主要分布在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地级城市,中等土地经济密度和低土地经济密度主要分布在陇海铁路线以南地区。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具有显著的正向对应关系。②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的总体差异为0.121,该差异主要是由市内差异引起,其贡献率达到91.19%。③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土地经济密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其空间集聚状态分为高值集聚区,高值异质区域,低值异质区域,低值集聚区4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亮军
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在建设和发展中建立的运行机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还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主动研究和完善产业集聚区运行机制建设,不仅是河南省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更是完成中原经济区建设任务的必然需求。本文在分析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现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
河南 产业集聚区 创新 机制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