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0)
- 2023(13475)
- 2022(11460)
- 2021(10447)
- 2020(8972)
- 2019(20283)
- 2018(20069)
- 2017(39600)
- 2016(20969)
- 2015(23794)
- 2014(23393)
- 2013(23101)
- 2012(21472)
- 2011(19405)
- 2010(19762)
- 2009(19219)
- 2008(18536)
- 2007(16862)
- 2006(14794)
- 2005(13320)
- 学科
- 济(87876)
- 经济(87784)
- 管理(64640)
- 业(64103)
- 企(52454)
- 企业(52454)
- 方法(42524)
- 数学(38132)
- 数学方法(37852)
- 中国(30342)
- 融(28647)
- 金融(28645)
- 银(27476)
- 银行(27449)
- 行(26478)
- 财(26183)
- 农(24690)
- 制(21144)
- 业经(19254)
- 贸(18885)
- 贸易(18871)
- 易(18386)
- 地方(17724)
- 技术(17073)
- 务(16827)
- 财务(16794)
- 财务管理(16750)
- 农业(16299)
- 企业财务(15948)
- 学(14880)
- 机构
- 学院(301576)
- 大学(300302)
- 济(130555)
- 经济(127901)
- 管理(116778)
- 理学(100006)
- 理学院(99044)
- 管理学(97619)
- 管理学院(97060)
- 研究(96255)
- 中国(81276)
- 财(64084)
- 京(61330)
- 科学(54604)
- 财经(50901)
- 所(47459)
- 中心(47313)
- 农(46121)
- 经(46048)
- 江(44834)
- 研究所(42528)
- 经济学(41785)
- 业大(40648)
- 北京(38702)
- 经济学院(38176)
- 财经大学(37784)
- 范(36802)
- 州(36654)
- 师范(36458)
- 农业(36393)
- 基金
- 项目(191875)
- 科学(151559)
- 研究(144380)
- 基金(139390)
- 家(118999)
- 国家(117993)
- 科学基金(101739)
- 社会(93177)
- 社会科(88579)
- 社会科学(88557)
- 省(75600)
- 基金项目(73241)
- 教育(66906)
- 自然(62756)
- 划(62695)
- 自然科(61344)
- 自然科学(61326)
- 自然科学基金(60263)
- 编号(59759)
- 资助(57323)
- 成果(48945)
- 部(43503)
- 重点(43189)
- 创(42592)
- 发(41994)
- 课题(40566)
- 创新(39987)
- 国家社会(38610)
- 教育部(38061)
- 人文(37406)
- 期刊
- 济(140333)
- 经济(140333)
- 研究(90822)
- 中国(55918)
- 财(49677)
- 融(44567)
- 金融(44567)
- 管理(42267)
- 农(41853)
- 学报(41014)
- 科学(38213)
- 大学(31433)
- 学学(29633)
- 教育(29456)
- 农业(27380)
- 财经(25817)
- 技术(25688)
- 业经(24003)
- 经济研究(23853)
- 经(22092)
- 问题(18938)
- 贸(16949)
- 理论(16177)
- 技术经济(15812)
- 商业(15546)
- 统计(14871)
- 实践(14558)
- 践(14558)
- 业(14514)
- 国际(14065)
共检索到451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梁永礼
本文借鉴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金融安全指数,实证分析我国金融安全状况,并重点分析新常态下金融风险来源,针对性提出防御风险的对策。文章选取了影响金融安全的16个指标,运用2004年1月~2015年9月共141个月的月度数据做实证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合成金融安全指数。总体来看,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动轨迹大致符合我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最后提出,在新常态下各监管部门应加强协调,改革当前金融监管模式,适应混业经营现实需求。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安全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义芳
分析了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安全的冲击路径以及非均衡机制测试我国外汇市场压力指数的大小,建立了资本净流入和外汇市场压力指数之间的VAR(6)模型,研究结论表明,国际资本的净流入会增大外汇市场压力,但货币当局的冲销干预会削弱这种影响,降低发生货币危机的可能性;货币当局的政策选择应该是盯住外汇市场,而不是单纯的货币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彭兴韵 何海峰
本文在美国次贷危机和邻近的越南"危机"给中国的金融安全提出新的警示基础上,区分了与金融安全相关的几个概念,建立了一些金融安全评估指标体系,认为国民债务总量及结构是评估金融安全的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重点从银行体系和金融对外开放两个维度分析了近期中国的金融安全状况,认为中国的金融体系仍然是稳定的,但是仍然有一些可能会危及到中国金融安全的因素值得我们关注,政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可能危及金融安全的隐患。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监管 金融动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晓俊 李孟刚
综合指数法具有简单、清晰、操作上灵活及时序上连续等特点。通过借鉴综合指数法合成金融安全指数,并通过指数的变化来综合评价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结果显示:特别考虑了表外业务、同业业务和影子银行等均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因素后,2005年1月-2014年3月,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走势呈现起伏波动态势。这一变化趋势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变化走势大体吻合,说明合成的金融安全指数能基本反映中国金融安全的真实状况。
关键词:
金融安全指数 金融安全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沈悦 谢勇 田嫄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自由化进程不断加快,建立金融安全预警机制,及时掌握金融安全动态,对防止金融危机的爆发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在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依据"三性原则"筛选出能够反映我国金融安全运行状况的20个指标,其次参照国际标准和中国具体实际确定了临界值或区间值,最后经计算得出反映我国金融安全程度的指数——FSI(Financial Security Index),并运用FSI对我国1992~2005年间的金融安全状况进行了评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认为:1992~2005年我国的金融安全总体趋势是逐渐变好,加入WTO虽然并未使我国的金融安全状况变差,但是在目前金融业逐渐开放的条件下仍然需要高度...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何德旭 娄峰
本文分别从宏观经济安全、中观经济安全、微观金融市场机构和国际外部风险冲击四个方面选择22个基础指标,构建了中国金融安全指数,通过主成分分析和主观赋值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基础指标权重,刻画了1985~2011年期间中国金融安全状况。检验结果表明,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变化趋势与金融安全状况的历史事实基本吻合,初步验证了本文的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适用性和正确性,可以用来反映和评价中国金融的安全状况。
关键词:
金融安全 金融风险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魏蓉蓉 余昭朋
金融新常态下,城市商业银行价值更多地受经济金融环境变化、利率市场化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和比较,从多个维度研究影响我国拟上市城市商业银行价值评判的主要因素,得出四条主要因素。
关键词:
金融 拟上市 城市商业银行 价值影响因素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吁文涛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逐渐全球化,各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金融安全问题再次被重视。我国金融业在结束过渡期后已经完全开放,为了确保金融安全,建设必要的金融安全网刻不容缓。本文认为,我国金融安全网的建设应包括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最后贷款人制度、建立金融机构危机处理的"快速反应机制"方面内容。
关键词:
开放条件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网 风险防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源源
新型金融安全理念强调主动融入全球经济,通过提升本国金融业竞争力和构筑地区金融防御体系来实现国家金融安全。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本文试图从银行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外资法人银行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海外扩张四个方面,研究银行业对外开放同我国金融安全的关系,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国家金融安全 银行业 对外开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蒋海 苏立维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扩大开放,国家金融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警示我们,在金融业发展、开放与创新中,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问题。结合中国实际,选择微观、宏观和国际市场三大类17个金融经济指标,采用主观赋值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中国1998-2007年金融安全指数进行估算,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影响金融安全的主要风险变量对中国金融安全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违约风险(不良贷款)和国际游资风险构成了中国金融安全的主要威胁;资本市场风险与中国金融安全状况同方向变动;而利率风险、汇率风险、通胀风险对中国金融安全的影响并不显著。
关键词:
金融安全指数 违约风险 国际游资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吕祥勍 李源源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吕祥勍
本文通过对国家金融安全理论的拓展,阐述了新型国家金融安全理念下银行业对外开放同金融安全的联系,并从银行业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外资银行分支机构的设立、外资进入对银行业效率的提升以及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等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入手,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金融安全性,从而证明对外开放对于提升我国银行业竞争力,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银行业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陆凯旋
本文首先讨论了金融安全概念的内涵,提出金融安全应该是金融高效基础上的安全,并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金融自由化条件下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两条路径:外部冲击和内部失衡。然后,以此为理论基础,指出我国现有体制构建的是一种低效的金融安全,因而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实质是:为提高金融效率,如何在金融体制市场化过程中维护金融安全。最后,讨论了我国实现高效金融安全的策略选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涛
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课题之一。虽然我们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已经达成共识并且改革也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应该清醒地看到利率市场化的进程绝非坦途。本文着重对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威胁我国金融安全的不稳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利率市场化中金融安全模式的构建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
利率市场化 金融安全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楚明
20世纪末国际上不断出现的金融危机,在给全球特别是给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和金融带来巨大破坏的同时,增强了人们的金融安全意识,也促使我们更加关注我国的金融安全。不可忽视的是,在我国金融开放进程中,国内外都存在危及我国金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会引发我国的金融危机。
关键词:
金融开放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