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52)
- 2023(10961)
- 2022(8997)
- 2021(8438)
- 2020(6845)
- 2019(15255)
- 2018(15218)
- 2017(29810)
- 2016(15975)
- 2015(17722)
- 2014(17128)
- 2013(16610)
- 2012(15340)
- 2011(13905)
- 2010(14189)
- 2009(13700)
- 2008(13287)
- 2007(12118)
- 2006(10925)
- 2005(9836)
- 学科
- 济(59833)
- 经济(59773)
- 管理(51073)
- 业(47989)
- 企(39563)
- 企业(39563)
- 方法(23465)
- 数学(20686)
- 中国(20611)
- 数学方法(20442)
- 农(18954)
- 财(18358)
- 制(15803)
- 业经(15231)
- 贸(15044)
- 贸易(15032)
- 技术(14798)
- 易(14735)
- 银(13853)
- 银行(13835)
- 行(13365)
- 策(11855)
- 农业(11801)
- 融(11764)
- 金融(11763)
- 地方(11056)
- 技术管理(10466)
- 务(10358)
- 财务(10337)
- 财务管理(10314)
- 机构
- 学院(220426)
- 大学(215985)
- 济(96878)
- 经济(94837)
- 管理(84820)
- 研究(72748)
- 理学(71473)
- 理学院(70810)
- 管理学(69878)
- 管理学院(69442)
- 中国(59772)
- 财(49731)
- 京(44235)
- 科学(38704)
- 财经(37786)
- 所(35420)
- 经(34160)
- 江(33878)
- 中心(33737)
- 研究所(31136)
- 经济学(30116)
- 农(29162)
- 北京(28489)
- 财经大学(27885)
- 范(27788)
- 师范(27613)
- 州(27551)
- 经济学院(27211)
- 院(26379)
- 业大(26044)
- 基金
- 项目(134812)
- 科学(107339)
- 研究(106632)
- 基金(96685)
- 家(81789)
- 国家(81080)
- 科学基金(70036)
- 社会(68481)
- 社会科(65050)
- 社会科学(65037)
- 省(52833)
- 基金项目(49522)
- 教育(49182)
- 编号(44634)
- 划(44136)
- 自然(41386)
- 自然科(40398)
- 自然科学(40382)
- 自然科学基金(39657)
- 资助(39585)
- 成果(37722)
- 课题(31450)
- 创(31062)
- 部(30636)
- 发(30359)
- 重点(30186)
- 创新(29153)
- 国家社会(28111)
- 性(28030)
- 项目编号(27629)
- 期刊
- 济(112232)
- 经济(112232)
- 研究(73597)
- 中国(44716)
- 财(37271)
- 管理(34030)
- 融(30890)
- 金融(30890)
- 农(28133)
- 教育(27191)
- 科学(24832)
- 学报(24759)
- 大学(19889)
- 业经(19734)
- 技术(19499)
- 经济研究(19490)
- 农业(19092)
- 财经(18814)
- 学学(18525)
- 经(16287)
- 问题(14455)
- 贸(14224)
- 国际(12638)
- 理论(11490)
- 商业(11367)
- 技术经济(11104)
- 现代(10847)
- 坛(10419)
- 论坛(10419)
- 实践(10264)
共检索到3464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汪川
本文对经济"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进行研究,指出我国货币政策转型的核心在于: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宏观经济形势要求货币政策转型需完善现有的货币政策框架,形成明确的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为承担"新常态"经济下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需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作用。据此思路,本文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新常态 结构性调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汪川
本文以"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为主题,分析了政策转型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实践。在对我国货币政策新举措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本文对"新常态"下结构性的货币政策进行评价,并对未来货币政策转型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展望。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在"新常态"下,我国货币政策转型面临双重任务,一是需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形成完善的货币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货币政策目标、操作规则和政策工具;二是货币政策需承担经济结构调整的重任,在较长时间内需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转型 结构性调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建宇 陈西果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的复杂时期,经济发展走向新常态,这对货币政策提出了战略转型的新要求。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货币政策转型必须以战略的思维和宏观的视野,以"市场运作、顺畅运行、灵活自主、健康平稳"为导向,为经济新常态提供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潘锡泉 郭福春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新常态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经济进入新常态所面临的挑战,指出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可能取向:保持定力,在维持总量稳定的基础上盘活存量,引导信贷资金投向;在低通胀水平下继续激活并用好"降息降准"等常规货币政策手段,稳定金融环境;通过定向微调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 货币政策 定向微调 经济转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丹 李宏瑾
近年来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等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增强了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弥补市场短期流动性缺口,有效对冲外汇占款下降的影响;引导和优化社会资金流向,支持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减小货币市场利率波动,促进国民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融资成本下降。创新性货币政策工具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着市场利率调节和引导渠道不够顺畅、容易引发市场套利风险、增加货币政策调控难度等问题。为此,要明确货币政策操作目标利率,健全利率走廊机制,提高利率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完善宏观审慎评估机制,为货币政策调控由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造条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毕海霞 郭幼佳
面对新常态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将发生新的转变,传导效果更加不确定,疏通的难度也增大,以利率调节为主的价格型货币政策模式已成为我国货币政策调控转型的主要目标。对此,应进一步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健全利率走廊机制,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向价格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转型;继续提高金融机构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健全与市场化相适应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增强汇率传导机制的作用;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提高直接融资市场的比重,以提高我国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梁涛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存款利率上限管理的阶段,离利率全面市场化仅一步之遥。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主要依靠信贷规划管理,文章剖析信贷规划管理在控制M2和解决流动性泛滥问题中的高效性及其局限性,建议在存款利率全面市场化后逐渐淡化信贷规划,更多采用公开市场操作、定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发挥利率传导机制作用,实现由行政干预向市场调控转变的目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晓慧
2014年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刚刚过去的2014年,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全球经济处在深刻的再平衡调整期,总体温和复苏,但增长动力依然不足,区域经济运行和宏观政策分化明显,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地缘政治等非经济扰动因素增多。国内经济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总体符合预期,就业和价格形势较为稳定,结构调整步伐有所加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章萍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以往宏观调控手段带来了一系列新挑战:首先,新常态下的经济注重发展的质量与效率,而以往财政货币政策调控更多考虑总量,如何既要保证质量又兼顾总量,是财政货币政策调控面临的挑战。其次,新常态下的经济注重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过去宏观调控政策采取的是笼统的、一刀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徐亚平 王蕊
借助可变系数的结构VAR模型,考虑外生冲击的波动性,对1996—2016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货币冲击对GDP的短期和中期影响显著降低;比较而言,货币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要明显大于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利率变动对我国经济发展会产生较明显的负向冲击,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我国货币政策传导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深刻变化。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龚恒清
在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要想构建一个能够适应经济发展潮流的宏观金融调控体系,离不开对我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不断完善、也离不开对货币政策工具的不断创新。同时,要想在各个货币政策的目标之间进行取舍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而央行要想兼顾数量目标和价格目标的转换,也需要更强的能力;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和传导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也变得越发复杂。因此,只有客观地认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体系所面临的限制和困难,通过有力的货币政策改革,才能够有效地破解当前存在的难题。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新常态货币政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陶娅娜 李宏瑾
在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理论和经济运行特征进行简要梳理和描述后,本文对当前货币调控约束条件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特征,充分认识到新常态下全面刺激政策边际效果明显递减,劳动力市场总体稳定,经济易热难冷局面明显改观,国际收支和流动性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更好地引领新常态,货币政策应在保持稳健基调的前提下,以通胀作为最主要目标,保持政策定力,积极拓展基础货币供给渠道,做好流动性管理,加强预期引导,推进价格调控方式转型,在做好总量调控的同时,协调推进结构调整,以更好地促进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长远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改革转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余向荣 梁红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急剧扩张,从2002年初的4.5万亿元到2014年底的33.8万亿元,央行资产负债表规模已扩张了6.5倍。与此同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存在结构性失衡,表现为国外资产占绝对主导地位。截至2014年年底,国外资产占中国央行总资产的82.4%。坊间甚至戏言,中国一度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