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06)
2023(19324)
2022(16495)
2021(15311)
2020(12791)
2019(28963)
2018(28695)
2017(54910)
2016(29705)
2015(33376)
2014(33204)
2013(32682)
2012(30267)
2011(27458)
2010(28099)
2009(26569)
2008(25536)
2007(22906)
2006(20701)
2005(18902)
作者
(85895)
(70806)
(70662)
(66835)
(45048)
(33881)
(32094)
(27420)
(26934)
(25616)
(24141)
(24080)
(22597)
(22497)
(21947)
(21871)
(20957)
(20820)
(20358)
(20339)
(17952)
(17424)
(17018)
(16142)
(15957)
(15950)
(15889)
(15869)
(14334)
(13956)
学科
(119609)
经济(119451)
管理(91180)
(86900)
(72389)
企业(72389)
方法(47052)
中国(40458)
数学(39888)
数学方法(39431)
(33723)
(33569)
(30266)
金融(30262)
(30262)
银行(30211)
(29767)
业经(29367)
地方(29271)
(29134)
(24058)
(22497)
贸易(22474)
农业(22278)
技术(22277)
(21809)
(20714)
财务(20633)
财务管理(20589)
理论(20414)
机构
学院(421367)
大学(421288)
(170853)
经济(166960)
管理(161973)
研究(144519)
理学(137812)
理学院(136279)
管理学(134039)
管理学院(133271)
中国(114860)
(91039)
科学(86078)
(84635)
(72691)
中心(66134)
(65838)
财经(65536)
研究所(65200)
(64364)
(59232)
业大(59121)
北京(58469)
(56045)
师范(55529)
(52560)
(52272)
经济学(51654)
农业(50999)
财经大学(48479)
基金
项目(273616)
科学(214886)
研究(205107)
基金(196148)
(169325)
国家(167834)
科学基金(143984)
社会(128842)
社会科(122102)
社会科学(122073)
(107954)
基金项目(103274)
教育(93996)
自然(90857)
(89859)
自然科(88686)
自然科学(88665)
自然科学基金(87042)
编号(84886)
资助(80443)
成果(70522)
(61326)
重点(61145)
(59956)
课题(59230)
(58371)
创新(54577)
(52623)
项目编号(52595)
国家社会(52552)
期刊
(198247)
经济(198247)
研究(133500)
中国(90228)
(64887)
管理(63226)
学报(62480)
(61335)
科学(58053)
(52799)
金融(52799)
教育(51603)
大学(47948)
学学(44809)
农业(41485)
技术(36906)
业经(33344)
财经(32382)
经济研究(31348)
(27700)
问题(25665)
图书(21942)
理论(21356)
(21200)
科技(20272)
技术经济(20265)
(20227)
现代(19510)
商业(19325)
实践(19317)
共检索到6543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波  郑联盛  
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利器,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参与主体逐渐扩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政府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体系不成熟、社会参与程度普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机制问题。现阶段,要实现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厘清并平衡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既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有效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又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入市场化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市场,同时还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让社会参与成为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之外的有力补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小龙  
本文对"新常态"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展开绿色金融与消费融合的剖析,最后以绿色金融为指引,积极探索绿色消费发展的路径选择,以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海静  
本文在新常态下探索了我国发展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路径。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成就斐然的背后存在着缺乏统一可操作的执行标准、银企信息沟通不畅、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别从政府和商业银行层面入手,提出了落实环保理念、破除地方保护、强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绿色信贷路径优化措施,对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优结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菲菲   彭耿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如何降低能源强度,实现能源高质量发展值得探讨。本文旨在评估绿色金融发展在降低能源强度中的作用,基于2010至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熵值法测度绿色金融指标,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系统评价绿色金融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发展有助于降低能源强度;机制分析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增强环境保护力度和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来降低能源强度;异质性分析发现绿色金融降低能源强度的影响对东部地区和非资源禀赋型省份有显著影响,对中西部地区和资源禀赋型省份的作用尚未显现。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峰  
"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是山西省在国家战略中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是山西经济社会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转型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山西指明的金光大道。探索推进山西转型发展长效机制建设是山西贯彻新发展理念和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资源型地区走出"资源瓶颈"和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坚强支撑。文章梳理山西转型发展的政策发展历程,分析山西转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而对下一步更好建立健全转型发展长效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苏   赵军   达潭枫  
文章采用熵值法和DEA方法测度了2007—2020年我国省级绿色金融指数和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并通过构建基准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中介效应。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绿色金融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生态化促进了工业绿色发展;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工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区域、时期和政策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拓展性分析显示,环境规制和研发投入在绿色金融促进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均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正>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同时也是指导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核心理念。绿色发展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环节,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以保护环境为宗旨,追求低投入、低污染、低能耗的投入产出模式,有助于打破传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二元分割的瓶颈,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统一协调。对此,如何通过绿色金融创新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生态发展,
关键词: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市场驱动"与实践上"政府主导"两大矛盾悖像。在绿色金融发展实践当中,主要面临以下四个困境:一是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信号扭曲,市场化定价机制难以形成;二是绿色金融制度有效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尚待培育;三是环保政策的监管约束力不强,绿色金融有效需求亟待转化;四是绿色金融供给主体较为单一,供需缺口较大。为此,要探索适合于绿色金融特点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金融领域资金价格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形成;要构建绿色认证、环境信息披露、风险防控等绿色金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詹小颖  
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着"金融"本质与"绿色"社会责任、理论上的"市场驱动"与实践上的"政府主导"等两大悖谬,以及绿色金融面临供给主体单一、环保政策监管约束力不足、绿色资金市场定价机制难以形成、有效制度供给与保障缺失、绿色投资者群体亟待培育等诸多现实困境。基于此,必须完善环保监管约束机制,构建绿色金融制度体系,探索适配于绿色金融的商业模式,促进绿色资金市场化价格机制形成,引导绿色消费,培育多元化的绿色投资者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卞勇  匡耀求  曾雪兰  徐伟嘉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现状水平和新常态以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珠三角核心区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市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依赖性较强;进入新常态以来,各地市在绿色发展的不同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协调的改进成效。针对广东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体功能定位,提出未来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思路。以具有显著区域差异特征的广东进行实证,可为全国各区域形成协同绿色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机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荣贞  王森  何婷婷  
为探索新常态下我国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路径,梳理了当前企业面临的绿色生产资金约束问题,以绿色供应链金融为创新发展视角,构建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供应链金融、环境保护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模式。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绿色生产、资金支持、信息反馈等进行研究,分析不同因素对于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得出结论:绿色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长期获取高质量环境经济绩效的内部动力;同时,政府环境监督是实现企业绿色生产的外部动力;企业绿色自主创新、政府环境监督、核心企业信用担保融资及有利的金融工具共同发挥作用,有助于推动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