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6)
2023(14617)
2022(11617)
2021(10498)
2020(8406)
2019(18510)
2018(18398)
2017(34860)
2016(18714)
2015(20905)
2014(20678)
2013(20047)
2012(18527)
2011(16911)
2010(17413)
2009(16580)
2008(16067)
2007(14610)
2006(13645)
2005(12564)
作者
(53827)
(44576)
(44281)
(42156)
(28115)
(20935)
(20017)
(17079)
(16842)
(15821)
(15163)
(14764)
(14168)
(14098)
(13635)
(13592)
(13173)
(12872)
(12871)
(12815)
(11331)
(10961)
(10834)
(10131)
(10105)
(10055)
(9940)
(9902)
(8921)
(8742)
学科
(81930)
经济(81847)
(54997)
管理(54502)
(41820)
企业(41820)
中国(31518)
(27820)
方法(25079)
地方(23317)
业经(21725)
数学(21004)
数学方法(20796)
农业(18835)
(18124)
技术(17937)
(17818)
(16997)
银行(16976)
(16527)
(15559)
金融(15557)
(15343)
贸易(15326)
(15038)
(14826)
(13826)
环境(12911)
地方经济(12200)
(12148)
机构
学院(270047)
大学(265368)
(114144)
经济(111683)
管理(99002)
研究(95256)
理学(83026)
理学院(82113)
管理学(80802)
管理学院(80292)
中国(74510)
(57232)
(55083)
科学(55061)
(47741)
(43184)
中心(42930)
研究所(42504)
(42195)
财经(42157)
(37987)
(37619)
师范(37269)
北京(36840)
业大(35568)
经济学(35052)
(35026)
(34521)
农业(32299)
经济学院(31484)
基金
项目(167860)
科学(132629)
研究(130238)
基金(118168)
(101511)
国家(100547)
科学基金(85844)
社会(83695)
社会科(79313)
社会科学(79298)
(67990)
基金项目(61326)
教育(59260)
(56024)
编号(54511)
自然(50366)
自然科(49174)
自然科学(49161)
自然科学基金(48243)
资助(46686)
成果(45573)
(42689)
课题(39275)
重点(38100)
(37561)
(36185)
创新(35228)
发展(35161)
(34574)
国家社会(34487)
期刊
(140001)
经济(140001)
研究(88242)
中国(61402)
(42041)
管理(40435)
(40177)
学报(36197)
教育(36092)
科学(35873)
(31927)
金融(31927)
大学(28453)
农业(28305)
学学(26432)
业经(25901)
技术(24983)
经济研究(22744)
财经(20779)
问题(19002)
(18038)
(15133)
(14207)
商业(14160)
技术经济(13688)
科技(13375)
图书(13364)
现代(13214)
国际(13116)
(13020)
共检索到4313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侯为民  李林鹏  
传统发展观下我国城镇化模式具有两大缺陷:一是以土地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并面临进一步发展的困境。二是以人口数量城镇化为内容的城镇化恶化了城市容纳和承载能力。在经济新常态下,城乡协调、产业创新、经济效益和居民生活质量成为新一轮城镇化的中心内容。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发挥耕地保护制度的倒逼作用,加强城镇化规划,统筹城乡发展,在产业创新和民生事业发展基础上激发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于瑞红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加凸显,需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研究经济新常态下新型城镇化的特征,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具体路径包括: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加快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序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吴满财  黄慧微  张文秀  
新型城镇化是传统城镇化的新取向与新思维,对其动力机制与实施路径进行明确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引。传统发展理念下,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巨大困境,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的内容是经济效益、产业创新、城乡协调及群众生活质量等。建设与发展新型城镇化,需要重视规划、统筹发展,在产业创新的前提下建立起城镇化推动经济进步的动力机制和实践路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兴华  詹国辉  
城镇化发展对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然而传统城镇化却是不可持续的,势必要求探索出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而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又频频凸显出诸多潜在生态问题。因而本文指出,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坚持城镇生态化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转型、城镇环境生态综合化治理、生态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生态路径,以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序生态化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晶  关涛  郎宏文  
一、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体制机制的创新。为此,必须把深化体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使中央与地方政府职权、职能制度化,严格界定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范围;改革利益固化的城乡管理体制,变革以行政级别配置资源的传统做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石翠仙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时期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农村人口市民化积极性不高、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质量和效率矛盾、在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上"欠账"较多、城镇化建设规模和结构不均衡等。我国要通过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进程,加快生产要素的流动与配置,发挥绿色经济的带动作用,构建起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机制以及坚持市场主导、完善公平竞争机制等措施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仁准  
分析我国的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政府角色错位、内在驱动力不足、人的城镇化严重不足、布局亟待优化调整等问题;然后指出推进城镇化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发展、城镇文化建设与制度创新等三个发展维度;最后提出我国社会的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包括培育与发展民营经济、创新政府职能、妥善解决"三农问题"问题。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高晶  关涛  郎宏文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新型城镇化也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型城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从体制、制度、政策多维度探索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更需要在实践中尝试,树立科学的城镇化发展思维。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杨建科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在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由政府顶层设计和市场自发调节共同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应全面认识政府力量(权力机制)和市场力量(资本机制)作为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可能"陷阱"。要努力培育社会力量作为影响和参与城镇化的第三种动力机制,并正确处理三种动力机制的均衡关系,对于避免因城镇化而导致的乡村衰落、市民化不足,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重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新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寇改红  
当前我国经济处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中高速增长,城镇化建设也进入到新常态。新常态下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空间态势,需要从空间上分析环渤海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文章根据空间状态分布,提出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建议:强化环渤海地区城市之间的联系,发挥城市群的示范带动作用;强化环渤海地区的区域规划,提高环渤海地区小城镇的档次及规模;借助于新型城镇化,彻底杜绝二元化问题;注重城市文化以及生态文明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禹铭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文章首先解读新型城镇化及经济新常态的相关内容,再阐述新型城镇化与经济新常态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结合互联网科技的普及对市场环境的影响,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趋势,提出在互联网以及经济新常态下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兴业创业的新型城镇化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勤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能够推动流通产业更好的集聚,流通业只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流通产业整体效益。流通产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来实现二者的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并指出二者协调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勤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和流通产业均实现了较快的发展。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能够推动流通产业更好的集聚,流通业只有一定程度的集中,才能够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进而提升流通产业整体效益。流通产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通过优化城乡资源配置来实现二者的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分析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城镇化与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而分析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机理,并指出二者协调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对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