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78)
2023(14531)
2022(12063)
2021(10976)
2020(9299)
2019(20364)
2018(20377)
2017(39667)
2016(21194)
2015(23515)
2014(23094)
2013(22500)
2012(20462)
2011(18249)
2010(18772)
2009(18353)
2008(18189)
2007(16786)
2006(15260)
2005(14126)
作者
(57897)
(48038)
(47795)
(45545)
(30549)
(22566)
(21649)
(18317)
(17880)
(17325)
(16280)
(15842)
(15439)
(15103)
(14791)
(14529)
(14227)
(14020)
(14011)
(13649)
(11979)
(11683)
(11450)
(10920)
(10843)
(10782)
(10746)
(10658)
(9393)
(9268)
学科
(92521)
(87979)
经济(87839)
(82825)
企业(82825)
管理(82387)
方法(34174)
(31676)
业经(31110)
(30758)
中国(26367)
数学(25504)
(25436)
数学方法(25273)
(22016)
财务(21986)
财务管理(21953)
农业(21448)
技术(20858)
企业财务(20743)
(17756)
(17225)
贸易(17213)
(17082)
银行(17068)
(17067)
(16793)
(16781)
理论(16524)
(16396)
机构
学院(305902)
大学(299277)
(132598)
经济(130031)
管理(122943)
理学(104402)
理学院(103441)
管理学(102175)
管理学院(101570)
研究(96011)
中国(78475)
(67466)
(62169)
财经(52007)
科学(51334)
(47880)
(46855)
(46449)
中心(43732)
(43271)
研究所(40714)
经济学(40092)
北京(39289)
财经大学(38039)
(37874)
业大(37722)
(36132)
经济学院(36126)
师范(35864)
商学(35056)
基金
项目(187260)
科学(150619)
研究(146046)
基金(136377)
(114854)
国家(113777)
科学基金(100454)
社会(95584)
社会科(90691)
社会科学(90673)
(74154)
基金项目(71265)
教育(66674)
自然(60773)
编号(60375)
(60209)
自然科(59378)
自然科学(59364)
自然科学基金(58369)
资助(54247)
成果(49661)
(44057)
(42100)
(42045)
课题(41423)
重点(41341)
(41233)
创新(40337)
(39402)
国家社会(39274)
期刊
(158595)
经济(158595)
研究(96480)
中国(62432)
(55902)
管理(54160)
(42523)
科学(36853)
学报(34759)
(33919)
金融(33919)
教育(32291)
业经(29045)
农业(28775)
大学(28693)
技术(28541)
学学(26911)
财经(26720)
经济研究(25182)
(23057)
问题(20525)
(17583)
技术经济(17235)
(16937)
商业(16375)
现代(16301)
国际(15156)
财会(15016)
世界(14472)
理论(14433)
共检索到4768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志元  李兆友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阶段,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日渐弱化的传统发展优势,层次较低的产业集群效应,相对滞后的传统体制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主要包括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结构的升级,产业组织结构的改革和创新,全球经济梯度发展效应,国家战略的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趋向表现为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地位日益凸显,低碳发展理念已成共识,开放式创新系统已具雏形。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佳  
文章分析经济发展新常态给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困难,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要改造制造业生产体系,发展制造业新动能。文章针对新常态进行理论分析,说明新常态的形成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结果;各国的工业化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新常态下解决我国的发展问题要从实体经济、从生产领域入手;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减少新旧技术基础变化给经济带来的震荡。文章还说明我国工业化各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矛盾,分析哪些矛盾是原有发展方式造成的,哪些矛盾是在新常态下发展起来的,原来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怎样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阻碍。文章最后针对当前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指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形成制造业发展新动能,以及改善制造业生产体系,提高国民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蕾  常瑞雪  谢永琴  
基于5G技术的发展,提出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两个新合成动能——"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探究5G背景下制造业升级的动力机制。实证研究发现:5G技术可以通过革新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和商业模式推动制造业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作用于自主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进而显著推动制造业升级;"5G+自主技术创新"和"5G+消费升级"对制造业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两大新动能能够显著推动与5G高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而对中、低度关联型制造业升级的作用并不显著。研究结论对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启示包括:国家层面应进一步从政策、资金、人才支持和保障以及专利保护等方面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制造业企业应积极引入并充分利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时掌握消费升级的动态和发展趋势,以及积极引进和培育高素质专业化人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袭著燕  孙林岩  
以历史分析法研究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调整的动力机制,认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发生的四次调整都是国家独立和安全、国际制造业发展趋势、中国制造业改革与发展内在规律性、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等因素作用下的结果。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捷  余东华  张明志  
近年来,中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厂商和劳动密集型厂商产出之比所指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趋于下降的事实不相吻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迫切需要新理论进行解释。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先在理论层面借用"非均衡理论"构建包含厂商和政府的"两部门"模型,随后在实证分析方面,运用2003—2014年除港澳台、西藏以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用固定效应模型,最终发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新因素:信息技术在技术、资本密集型厂商和劳动密集型厂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过程中所起作用之比与两类厂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捷  余东华  张明志  
近年来,中国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与以技术、资本密集型厂商和劳动密集型厂商产出之比所指代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程度趋于下降的事实不相吻合,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迫切需要新理论进行解释。本文从供给侧角度分析,先在理论层面借用"非均衡理论"构建包含厂商和政府的"两部门"模型,随后在实证分析方面,运用2003—2014年除港澳台、西藏以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借用固定效应模型,最终发现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动力机制的新因素:信息技术在技术、资本密集型厂商和劳动密集型厂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过程中所起作用之比与两类厂商产出之比呈正相关关系,即技术、资本密集型厂商和劳动密集型厂商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时对信息技术利用程度的差距会驱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这表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起重要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蒙丹  
经济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本文利用对贵州省制造业问卷调查的一手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贵州省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企业素质结构、规模结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及制度供给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有显著影响,其中制度供给通过影响各种结构性因素间接影响制造业转型升级。就贵州省而言,企业素质结构不高、规模偏小、国有经济比重过大、生产性服务业相对制造业发展滞后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制度因素虽为间接作用,却对各类结构调整有重要影响,成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影响力最大的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文清  
文章构建了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制造企业服务提供与绩效的模型,基于调查数据,对制造企业文化背景下员工胜任力对企业服务化绩效的调节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具有高价值观和高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对员工胜任力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员工胜任力、员工技能和员工态度对制造企业服务化绩效存在显著正向调节影响,企业文化是影响制造企业员工胜任力和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琳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从过去的高速发展转为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而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制造业也陷入了缓慢增长的泥潭。如今制造业如何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文章在阐述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常态下影响我国制造业转型开级的主要原因,研究提出在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可通过产业转移、两化融合、模式创新、创新驱动等对策建议,大力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宁  张亚连  
新常态下制造业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对经济发展转轨时期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以及经济转型升级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制造业"走出去"的视角下,通过已有研究成果总结我国环境成本控制的三种模式,并结合我国制造业特点分析我国制造业存在的资源耗费粗放式增长,环境成本核算狭窄且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距,制造业产业分布不合理等问题。针对问题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国内制造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合理引导国内产业有序转移,抓住新常态给制造业发展带来的机遇等策略,以期能推动新常态下我国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党新民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是所谓的新常态或"L型",即未来数年经济增长放缓将是常态。根据3A顾问公司所辅导的百余家企业所做的决策数据,可以看出新常态下的这些企业对未来的抉择。一、提高研发水平,是企业决策的首选3A顾问公司所辅导的企业各类咨询项目增长率如图所示,其中精益研发类咨询项目增长了40%,营销类咨询项目增长了15%,生产类咨询项目增长12%。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党新民  
目前,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是所谓的新常态或"L型",即未来数年经济增长放缓将是常态。根据3A顾问公司所辅导的百余家企业所做的决策数据,可以看出新常态下的这些企业对未来的抉择。一、提高研发水平,是企业决策的首选3A顾问公司所辅导的企业各类咨询项目增长率如图所示,其中精益研发类咨询项目增长了40%,营销类咨询项目增长了15%,生产类咨询项目增长12%。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广新  
伴随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制造业突破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我国出台"中国制造2025"规划,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德国则全面布局"工业4.0",毫无疑问,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已日渐成为全球共识。对我国的制造业而言,应顺应世界"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推动制造企业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加快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群慧  
我国制造业正面临来自发达经济体的高端挤压与新兴国家的低端挤压。要解决制造业的"双端挤压"问题,应积极推动东北地区制造业战略转型,具体以提高产品复杂性能力作为产品战略转型方向,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服务化作为产业战略转型方向。同时,促进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尝试在东北建立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综合试验区。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曹正  
资源约束既是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实现产业战略转型的良好契机。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以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等是中国制造业高级化的最重要的战略措施,同时也是突破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办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