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6)
2023(8935)
2022(7544)
2021(7091)
2020(5969)
2019(12934)
2018(13010)
2017(23354)
2016(12610)
2015(13770)
2014(13050)
2013(11909)
2012(10403)
2011(9271)
2010(9624)
2009(8849)
2008(8330)
2007(7400)
2006(6300)
2005(5286)
作者
(32768)
(27395)
(27094)
(25591)
(17400)
(13043)
(12194)
(10535)
(10174)
(9773)
(9263)
(9092)
(8668)
(8529)
(8357)
(8126)
(8111)
(8093)
(7879)
(7753)
(6654)
(6569)
(6542)
(6215)
(6214)
(6212)
(6009)
(5967)
(5550)
(5388)
学科
(42902)
经济(42874)
管理(40723)
(38475)
(34512)
企业(34512)
方法(21305)
数学(18508)
数学方法(18000)
技术(16316)
中国(12554)
技术管理(11837)
理论(11223)
(11094)
业经(10736)
(9839)
教学(8349)
(8196)
教育(7626)
(7441)
(7355)
农业(7340)
地方(7330)
(7263)
贸易(7256)
(7092)
银行(7077)
(7039)
(6745)
(6621)
机构
学院(162449)
大学(157398)
管理(64451)
(59534)
经济(58148)
理学(56079)
理学院(55517)
管理学(54049)
管理学院(53745)
研究(49054)
中国(36141)
(32382)
科学(31050)
(26339)
(24908)
(23464)
业大(23393)
中心(23155)
(23127)
技术(22010)
(21498)
研究所(21392)
师范(21270)
财经(20872)
(20310)
北京(20018)
(18871)
(18489)
农业(18045)
经济学(17321)
基金
项目(112838)
科学(89835)
研究(84852)
基金(78963)
(68498)
国家(67911)
科学基金(59775)
社会(52189)
社会科(49508)
社会科学(49498)
(48729)
教育(41970)
基金项目(41171)
(39696)
自然(38786)
自然科(38070)
自然科学(38063)
自然科学基金(37335)
编号(35443)
资助(31942)
(30094)
成果(27499)
创新(26966)
重点(25844)
课题(25780)
(24229)
(23220)
项目编号(22171)
(21870)
大学(21431)
期刊
(64093)
经济(64093)
研究(44017)
中国(37167)
教育(28784)
管理(27385)
学报(22749)
科学(21756)
(21194)
(20671)
技术(19782)
大学(17567)
学学(16297)
农业(15040)
业经(12144)
(11803)
金融(11803)
科技(10995)
经济研究(10904)
职业(10231)
(10109)
技术经济(9631)
统计(9588)
财经(9351)
(8970)
(8377)
论坛(8377)
图书(8216)
(8127)
决策(7913)
共检索到237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晓国  张福生  翟铁华  
新常态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教育应从德育与校园文化、学科专业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融合创新、师资队伍和教学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中国特色应用型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培养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许为民  张国昌  
我国的自主创新在目前阶段主要以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因此,应用型创新人才应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主体。应用型创新人才可以进一步分为理论性、设计性、技能性、操作性四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人才在自主创新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特点决定了其培养方式必须区别于传统的学术型教学,而强化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要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永利  江涛涛  姜鸿  
以石化为背景的工科高校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存在实力薄弱、发展缓慢、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应明确发展思路,彰显石化特色,发挥学科和地方经济发展优势,不断推进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文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走出一条既不同于综合性大学和单科学院,又不同于纯财经类院校的人才培养之路。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魏泾一  隋晓冰  
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要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创新驱动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量增加。高等教育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满足学校教学要求,还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要结合社会需求,目前高校在培养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在这一背景下,对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英语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意见。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颜伟  袁清和  孙佳欣  欧龙飞  
培养符合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和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各高校工业工程专业需要长远规划的问题,因此测度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认证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是评价该模式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为了构建一套良好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基于能够全面表达模糊性和随机性特征的云理论,确立了7级测度云标尺,根据云理论扩展标度的层次分析法为培养模式各要素指标分配了权重,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通过计算响应云与标尺云的贴近度确定隶属等级,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有效测度。最后,将该测度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采用云理论构建了响应云的测度模型,实现了"培养模式—认证标准"响应性的评价,并客观表达了测度本身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包含的要素中,"教育理念B2"和"培养过程B4"占据了60%以上的比重,高校只有在这两个要素上取得较好的分值,才能提高培养模式对通用标准的响应契合程度。为今后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制定契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华峰  李清芳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文章围绕美国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进行了论述。作者认为,美国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优势,我国应充分借鉴其特点,建立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育方法和手段,构建多元化教学体系,提高校企合作水平,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自己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罗旭华  
本文借鉴“体验经济”的启示,根据应用型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在应用型教育中实施体验教育的概念、意义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并对其与传统教育进行了比较。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魏君英  黎东升  
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同时具备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高校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存在与社会需求脱节、过度强调专业技能而忽视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形式单一、主体单薄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调整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培养主体多元化,构建多样化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兄武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应用型创新人才是一个由"应用型人才"和"创新人才"二维复合的概念,应用型人才更强调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能较快地适应岗位的需求,解决工作实际问题,为社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兄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更新越来越快,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日趋增加。创新是当代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的主题,实施创新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国际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创新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秋菊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讨的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适应当代经济、科技及管理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创新人才培养途径需要解决理念、定位和实施三个层面上的问题,初步分为基于能力导向的理论教学、基于综合技能和创新导向的实践教学、基于素质导向的开放教育。对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课程教学必须要理论联系实际,改变以往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多层次、多样性、个性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甄增荣  张旭  
随着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我国出版产业面临挑战的同时也伴随着机遇。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成了出版业应对挑战、把握机遇的关键。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是由不同于传统型出版编辑人才的知识与实践架构而成。知识能力结构、高校培养、企业平台、社会培养模式,都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关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家明  
本文基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从研究的重要意义、具体内涵、培养模式及其实践等三个方面重点开展研究,构建了基于专业定位和行业应用背景、适用于培养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基于专业引导和项目驱动面向电子信息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高申  
应用型创新人才主要特征是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将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WSR系统方法是从系统的角度,综合考虑"物理""事理"和"人理"三方面因素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的方法。本研究运用WSR系统方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要确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和以"应用"为导向的培养目标;要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要重视专业教育,又要重视人文教育,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要改革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抓好实践教学,并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抓好校企合作,使学生具有新时代适应社会需求的真才实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方清  
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推动知识和科学技术成果的创新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是高校的本义所在。本文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概念和特征等进行基本概述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构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的对策及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