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40)
2023(18172)
2022(15482)
2021(14261)
2020(11904)
2019(26670)
2018(26445)
2017(49924)
2016(27297)
2015(30379)
2014(29866)
2013(29554)
2012(27328)
2011(24775)
2010(25055)
2009(23007)
2008(22141)
2007(19529)
2006(17357)
2005(15493)
作者
(80835)
(66983)
(66874)
(63063)
(42778)
(32295)
(30190)
(26211)
(25546)
(24003)
(23038)
(22825)
(21567)
(21307)
(20900)
(20757)
(19905)
(19868)
(19313)
(19256)
(16860)
(16663)
(16357)
(15407)
(15115)
(15098)
(14931)
(14780)
(13610)
(13419)
学科
(110330)
经济(110223)
管理(77000)
(73005)
(59786)
企业(59786)
方法(43507)
数学(36834)
数学方法(36362)
中国(32817)
(30330)
地方(29277)
(26767)
业经(25955)
(24830)
技术(21203)
农业(20633)
(19902)
(19326)
贸易(19309)
环境(19100)
(18617)
(18341)
理论(18279)
银行(18272)
(18073)
(17786)
金融(17784)
(17621)
地方经济(15897)
机构
学院(380921)
大学(380628)
(147107)
管理(145098)
经济(143708)
研究(137176)
理学(124480)
理学院(122962)
管理学(120606)
管理学院(119937)
中国(101793)
科学(88775)
(83225)
(70868)
(68137)
(66723)
研究所(64774)
中心(61442)
业大(59649)
(58240)
农业(53519)
(53351)
北京(52906)
师范(52731)
财经(52399)
(50716)
(47681)
(47540)
经济学(43131)
技术(42963)
基金
项目(262212)
科学(205172)
研究(189041)
基金(187428)
(165932)
国家(164544)
科学基金(139527)
社会(116942)
社会科(110587)
社会科学(110559)
(104863)
基金项目(99310)
自然(92023)
自然科(89843)
自然科学(89818)
(88599)
自然科学基金(88185)
教育(86012)
编号(76910)
资助(76582)
成果(62293)
(60210)
重点(59993)
(55877)
(55812)
课题(54478)
创新(52259)
科研(50352)
计划(48934)
国家社会(47515)
期刊
(168302)
经济(168302)
研究(113921)
中国(79955)
学报(65489)
(62261)
科学(60125)
管理(55159)
(48628)
大学(48276)
教育(47403)
学学(45314)
农业(43353)
(34335)
金融(34335)
技术(33189)
业经(29074)
经济研究(26713)
财经(24543)
(22991)
图书(21430)
问题(21193)
(21028)
科技(20408)
技术经济(18161)
资源(18014)
(17945)
理论(17391)
商业(17027)
现代(16987)
共检索到575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卞勇  匡耀求  曾雪兰  徐伟嘉  
绿色发展是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理念。以广东为研究对象,建立涵盖经济社会、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的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构建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区域绿色发展现状水平和新常态以来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珠三角核心区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而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地市绿色发展整体水平较低、发展对资源消耗的依赖性较强;进入新常态以来,各地市在绿色发展的不同方面均取得一定的改善效果,但还没有形成系统、协调的改进成效。针对广东不同区域的发展现状和主体功能定位,提出未来差异化的绿色发展思路。以具有显著区域差异特征的广东进行实证,可为全国各区域形成协同绿色发展格局和区域协调机制提供参考和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孝武  宗树旺  林永康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和Markov链方法分析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创新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低,且呈现下降趋势。第二,绿色金融发展相对差异的变化较为稳定,绝对差异在逐渐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且绿色金融发展呈现一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第三,绿色金融发展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云飚  张子璇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2SLS的分析方法对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实证发现:(1)绿色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之后,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2)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过一个临界值时,提高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国仅有少部分省份处于这个区间内。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熊云飚  张子璇  
基于我国29个省份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工具变量2SLS的分析方法对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研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对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探讨。实证发现:(1)绿色创新能够有效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两者也存在着非线性关系,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跨越人力资本门槛值之后,绿色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2)绿色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非线性关系在不同的区域范围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当人力资本水平跨过一个临界值时,提高绿色创新水平能够更加强有力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我国仅有少部分省份处于这个区间内。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   任保平   汪浩  
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基于2008—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相关数据,利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随机效应面板Tobit模型对数字经济和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趋势、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稳定上升态势;四大地区异质性特征明显;两大系统总体空间差异呈缓慢下降态势,东部地区区域内空间差异最大,东-西、东-东北、东-中区域间差异较大,超变密度是造成区域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金融水平、对外开放度和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对区域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具有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波  郑联盛  
新常态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和利器,是推动我国经济绿色化转型和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发展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市场参与主体逐渐扩大,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深化。但就整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政府引导机制不健全、市场运作体系不成熟、社会参与程度普遍不高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一切问题归根结底是机制问题。现阶段,要实现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需要我们厘清并平衡好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既要借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有效引导金融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又要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入市场化机制,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市场,同时还要发动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让社会参与成为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之外的有力补充。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蔡海静  
本文在新常态下探索了我国发展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路径。我国绿色信贷发展成就斐然的背后存在着缺乏统一可操作的执行标准、银企信息沟通不畅、地方政府过度干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别从政府和商业银行层面入手,提出了落实环保理念、破除地方保护、强化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创新等绿色信贷路径优化措施,对实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优结构"战略目标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田云  张俊飚  
科学把握当前中国绿色农业区域发展水平现状是合理制定推进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政策体系的重要前提。鉴于此,本文构建了基于农用物质利用强度和利用效率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贵州、青海、西藏、宁夏、陕西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五位;海南、福建、浙江、山东、辽宁则位于后五位。在此基础上,构建绿色农业综合评价矩阵,对31个地区进行聚类,结果显示,陕西等3地属于"高水平-高效益"地区;贵州、西藏、青海等10地属于"高水平-低效益"地区;河南、湖北、河北等13地属于"低水平-高效益"地区;江西、云南等5地属于"低水平-低效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建国  林凡力  
本文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和碳金融四个层面,构建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对我国30个省(除西藏、港澳台以外)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进行评价,按照发展程度大体分为三个区域。随后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经济发展观念及增长方式、国家政策扶持等固有因素的差异,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经济欠发达地区;2010年以来我国区域绿色金融发展的总差异呈现两阶段的缩小趋势;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能耗结构的优化促进了绿色金融发展差异的减小。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黄杰  
采用非径向、投入产出双角度窗口DEA模型测度出中国内地除西藏以外30个省份的绿色发展效率,通过Dagum基尼系数对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利用核密度函数对其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样本考察期内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的总体区域差异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其中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显著增大;Dagum基尼系数分解显示,区域间差异和超变密度是中国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对绿色发展效率区域差异的贡献率正逐渐降低;核密度曲线反映出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日趋扩大,各省份绿色发展效率之间存在梯度效应,部分地区呈现出明显的极化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志江  文超祥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S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1999—2012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不高,总体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且节能减排无效率是绿色发展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东部在样本初期没有显著拉大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差距,而始于1999年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2006年以后严格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向东部集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量内迁的双重影响下,却引致东部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格局;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而东中西三大区域呈现出典型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说明由于三大区域之间的绿色发展效率差异在不断增大,导致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差距在逐步扩大,并没有朝完全相同的稳态水平收敛趋同,然而各个区域内的绿色发展效率差距在逐步缩小,并以不同的收敛速度向各自不同的稳态水平趋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志江  文超祥  
运用基于跨期生产前沿的SBM-DEA模型测算了中国省际1999—2012年的绿色发展效率,对中国绿色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与区域差异进行了考察,并对其收敛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省际绿色发展效率水平不高,总体呈"先降后升"的演变趋势,且节能减排无效率是绿色发展无效率的主要来源;东部在样本初期没有显著拉大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差距,而始于1999年实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2006年以后严格推行的节能减排政策在高新技术产业向东部集聚和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大量内迁的双重影响下,却引致东部与中西部的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陈爱珍  
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的重大发展任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全面推进,各省市相继出台了区域金融集聚发展政策,以借助金融市场的各项功能服务于经济的绿色发展。在我国范围内,金融集聚提升了经济绿色发展水平,体现在显著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上;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间,由于地区金融集聚程度存在差异,东、中部地区金融集聚对绿色发展呈现积极影响,但西部地区结果不显著。因此,我国应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状况,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在区域间开展分层次金融体系建设,依托金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式,推动金融集聚建设,从改善资源配置的角度加速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绿色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一鸣  
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从东、中、西三大地带视角来分析区域差距,但进入发展新常态,不仅东部和中西部地带发展态势在发生变化,而且经济增长南北分化的态势也在趋于明显。即使同处在相同地带,各省份经济增速也在分化,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第一,东部地区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但压力仍大。东韶地区外向型经济比重较高,加工贸易规模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外部需求扩张放慢,东部省市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起步较早并取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晓晨  
介绍了绿色建筑的发展历程、发展概况和国外发展绿色建筑的成功经验。分析了绿色建筑的"四节三优"特征。认为我国建筑业应尽快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营造绿色建筑,从而让建筑具有更好的生态环保性能,进而缓和城市化与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