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53)
2023(11795)
2022(9749)
2021(8926)
2020(7576)
2019(16615)
2018(16253)
2017(29828)
2016(15976)
2015(17846)
2014(17647)
2013(17249)
2012(15717)
2011(14322)
2010(15066)
2009(14806)
2008(14888)
2007(13494)
2006(12487)
2005(11700)
作者
(44544)
(36981)
(36952)
(35337)
(23667)
(17412)
(16720)
(14257)
(13962)
(13518)
(12864)
(12415)
(11969)
(11939)
(11390)
(11203)
(10959)
(10686)
(10565)
(10557)
(9522)
(9110)
(8837)
(8541)
(8452)
(8386)
(8193)
(8185)
(7403)
(7099)
学科
(77902)
经济(77801)
管理(62581)
(51128)
(46405)
企业(46405)
方法(23337)
(21875)
中国(19517)
地方(19494)
数学(18788)
数学方法(18536)
(17541)
业经(17025)
(15805)
(15763)
(14315)
财务(14268)
财务管理(14230)
技术(14047)
(13931)
银行(13923)
企业财务(13304)
地方经济(13123)
(13078)
(12207)
金融(12206)
理论(12114)
(11849)
(11024)
机构
学院(227124)
大学(225208)
(98786)
经济(96579)
管理(87068)
研究(75142)
理学(71498)
理学院(70716)
管理学(69706)
管理学院(69213)
中国(62639)
(52903)
(47137)
科学(41419)
财经(38806)
(38380)
(37215)
中心(35855)
(34655)
研究所(32234)
经济学(30729)
(30546)
北京(30072)
(29053)
师范(28838)
(28179)
财经大学(28020)
经济学院(27026)
(26972)
业大(26322)
基金
项目(134905)
科学(106721)
研究(103650)
基金(96780)
(82222)
国家(81487)
科学基金(71009)
社会(67826)
社会科(64217)
社会科学(64202)
(53324)
基金项目(49762)
教育(47562)
(43222)
自然(42522)
编号(42135)
自然科(41550)
自然科学(41541)
自然科学基金(40802)
资助(38964)
成果(35907)
重点(30339)
课题(30057)
(30043)
(29522)
(29168)
创新(28343)
国家社会(28153)
(27219)
(26675)
期刊
(127891)
经济(127891)
研究(77048)
中国(53901)
(47751)
管理(39577)
学报(28248)
科学(28149)
教育(26705)
(26645)
金融(26645)
(26287)
大学(22747)
技术(21706)
学学(21061)
财经(20940)
经济研究(20704)
业经(18876)
(18214)
农业(16683)
会计(16289)
问题(15060)
财会(13364)
技术经济(13155)
(11470)
图书(11290)
现代(10920)
商业(10467)
经济管理(10442)
(10406)
共检索到380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傅俊元  
管理会计相对于财务会计是个性化业务,所以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强调原则、方法,但绝不能进行指引规范,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大力倡导个性、突破、创新,要倡导百花齐放。同时,发达国家好的经验可以学习、交流、借鉴,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管理需要有所取舍。新常态下,明确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主体和企业作为管理会计应用主体,是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宏观经济和管理会计关系的基础;政府做好经济环境治理,维护市场秩序,
[期刊] 征信  [作者] 谢太峰  
对于我国近两年来的宏观经济形势,学术界存在不同的判断。我认为中国当前不存在通货紧缩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不是总量、规模和速度问题,而是结构性问题。货币政策主要侧重于总量调控,总量调控工具解决不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要想保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各种结构失衡问题。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东皇  孟范昆  季小立  
鉴于国际环境的变化及中国"高增长"暴露出来的种种问题,优化宏观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问题逐渐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经济高增长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结构渐渐失衡,本文分别从需求结构、收入分配结构和产业结构三个维度研究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居民消费乏力、要素分配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都是导致经济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据此本文提出优化中国宏观经济结构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李扬  
一是经济意义上的长期通货紧缩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中国的情况有点像日本,不是没有货币,储蓄率高但有效信用需求少,在这种情况下用国家信用代替民间信用来支撑整个信用的水平,导致政府负债率非常高。日本的资产负债表是比较健康的,国家有净资产,但部门分布不均衡,企业和居民都有净债权,政府净债务超过200%,这是长期通货紧缩背景下的一个腾挪之计。通货紧缩背景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郝磊  张朝  
2014年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它不仅意味着经济增速进入减速期,而且还伴随着经济的转型和结构的优化升级。文章对"新常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新常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一个由初级到优化,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并持续演进的过程。文章将"新常态"划分为两个阶段:"新常态I"阶段为2014-2017年在"三期叠加"的特征下完成去产能、去泡沫、去杠杆任务;"新常态II"阶段为2017-2020年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阶段。文章研究重点是在"新常态I"阶段下,根据"新常态"的内涵从经济增速、结构调整、增长动力机制以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曹远征  于春海  阎衍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微刺激"效果下降,而"强刺激"带来了严重后遗症,导致这种状况的关键原因是政策框架在整体上出了问题。重构我国宏观政策框架的战略定位应该包括以下内容:(1)短期应对不断加剧的宏观经济和金融风险;(2)中期应对结构调整的负面冲击;(3)长期构建高效的、可持续的和动态一致的宏观调控模式。重构政策框架的原则性要求包括:(1)宏观经济及金融的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平衡应该成为显性目标;(2)财政政策主要指向结构调整期的短期阵痛,货币政策指向宏观经济及金融稳定性;(3)宏观政策应该遵循市场化、可预期的操作模式。在具体策略上可以选择国债市场作为突破口,通过改变国债发行规模和方式,推动国债市场的大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伟  
自2010年10月我国政府公布从全面反危机的扩张政策退出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形成了一系列新特点,被称为"新常态"。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表现为新起点、新机遇、新条件、新挑战四个方面。但同时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出现"滞涨"的可能性增大,较长时间内可能会出现通货膨胀和经济"下行"双重风险并存的局面。针对这一特点,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的组合宏观经济政策,并进一步探讨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松紧搭配、反向组合中的政策力度。在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须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方位部署改革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冀素兰  许广灵  渠丽娜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风险与挑战,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宏观调控由需求管理转变为供给管理、经济政策更加突出为以微调为主、新的开放战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支撑等。我们要充分把握当前历史机遇,构建宏观经济政策调整的新思路,如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推进促进经济增长要素的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黄鲁成  
关于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理论思考黄鲁成正确分析和认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实施宏观调控的前提和基础。选择和确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应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是:首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发展的全部内涵去寻求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其次要运用系统论的原理,从整体、...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高新宇  
随着全球货币条件的持续宽松,加强流动性管理已成为全球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从多个角度衡量了我国宏观经济的流动性状况,从国内外两个背景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流动性增加的原因,并从完善央行与公众沟通策略、利用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回收流动性、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角度,提出加强流动性管理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百珍  王德高  
本文以习近平同志关于"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讲话为主线,系统论述了新常态的概念、内容、标志及新常态经济的本质与特点。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新常态,主动去适应新常态,特别在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的当下,GDP增长下行压力增强,宏观政策需做出调整。引领新常态要求对宏观调控政策作相应实时的调整;注重宏观经济调控指导思想、手段、方式的实践与创新;把握宏观经济调控的新特点、新变化、新思路,适应宏观调控的转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停  
"新常态"的内涵本质是经济再平衡。经济"新常态"下,因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环境污染治理成本上升和消费偏好由实物向服务转变等原因,我国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短期内我国宏观调控目标应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将结构调整摆在更突出位置,紧紧抓住经济增长和失业率关系弱化的契机,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以最低的成本实现经济再平衡。"新常态"下,宏观调控要加强需求管理和供给管理的统一、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政策微刺激实现精细化管理,探索"旧常态"下宏观调控弊端的体制原因,推动深层次改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彭向升  
2014年习近平同志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建立在对中国近几年宏观经济走势及其内在原因深刻洞察基础上的。中国经济"新常态"在后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环境和"三期叠加"的国内环境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对此,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和原则以及宏观调控政策都应有所调整,以适应中国经济"新常态"。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刘元春  闫衍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的新现象和新的运行模式,标志着宏观经济开始迈向攻坚期的新阶段。预计2014年我国GDP增速为7.4%,预测2015年GDP增速为7.2%。采取"均衡取向",即在坚守底线管理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大改革"与"大调整"。同时,适度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定位,采取"强监管"、"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常态化的微刺激"政策组合。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许金叶   胡玉明  
尽管我国出台了一些针对经济复苏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我国企业尚未走出困境,甚至出现停产或半停产、员工“躺平”、老板“躺平”等现象。实现经济复苏应从“分析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互动关系”入手,把握“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之间割裂”的根源,即把握“企业产出”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合成与分解的复杂关系,立足于企业经济复苏状态,面向企业未来的经济数据进行预判,依据企业经济复苏的增加收入、降低成本两个需求提出相应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即:宏观经济政策应偏向于扩张性财政政策,并倾向于采用降低利率以降低企业成本的货币政策,但是并不支持采用宽松的货币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