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13)
- 2023(15850)
- 2022(13653)
- 2021(12923)
- 2020(10839)
- 2019(24366)
- 2018(24092)
- 2017(46531)
- 2016(25644)
- 2015(28065)
- 2014(27629)
- 2013(27316)
- 2012(25003)
- 2011(22248)
- 2010(22041)
- 2009(20053)
- 2008(19844)
- 2007(17175)
- 2006(14673)
- 2005(12502)
- 学科
- 济(96493)
- 经济(96316)
- 管理(77488)
- 业(71796)
- 企(60224)
- 企业(60224)
- 方法(43557)
- 数学(37809)
- 数学方法(37409)
- 财(35392)
- 农(26062)
- 中国(25804)
- 学(23911)
- 业经(20836)
- 制(19301)
- 务(19227)
- 财务(19140)
- 财务管理(19083)
- 技术(18958)
- 地方(18952)
- 企业财务(18180)
- 农业(16931)
- 贸(16816)
- 贸易(16809)
- 易(16330)
- 理论(15795)
- 银(15090)
- 银行(15019)
- 环境(14531)
- 和(14293)
- 机构
- 大学(350205)
- 学院(348132)
- 管理(137574)
- 济(134552)
- 经济(131710)
- 理学(120066)
- 理学院(118701)
- 研究(117552)
- 管理学(116557)
- 管理学院(115946)
- 中国(86256)
- 科学(77014)
- 京(74048)
- 财(68222)
- 农(64506)
- 所(60127)
- 业大(58182)
- 研究所(55114)
- 中心(53006)
- 财经(51903)
- 农业(51100)
- 江(50117)
- 经(47299)
- 北京(46054)
- 范(44212)
- 师范(43665)
- 院(42754)
- 经济学(40528)
- 州(40166)
- 财经大学(38651)
- 基金
- 项目(246966)
- 科学(192523)
- 基金(179189)
- 研究(173587)
- 家(159408)
- 国家(158089)
- 科学基金(134416)
- 社会(109422)
- 社会科(103641)
- 社会科学(103612)
- 省(96943)
- 基金项目(96027)
- 自然(89872)
- 自然科(87785)
- 自然科学(87756)
- 自然科学基金(86165)
- 划(81931)
- 教育(78534)
- 资助(72849)
- 编号(68864)
- 重点(55282)
- 成果(54852)
- 部(53398)
- 创(52914)
- 发(51658)
- 创新(49552)
- 科研(47973)
- 课题(47386)
- 计划(46850)
- 国家社会(45201)
- 期刊
- 济(141201)
- 经济(141201)
- 研究(99151)
- 中国(68408)
- 学报(64335)
- 农(57755)
- 科学(56166)
- 财(55375)
- 管理(48169)
- 大学(47347)
- 学学(45090)
- 农业(39490)
- 教育(34400)
- 融(27790)
- 金融(27790)
- 技术(26865)
- 财经(25167)
- 经济研究(23600)
- 业经(23536)
- 经(21433)
- 业(20311)
- 科技(18949)
- 问题(18561)
- 版(18255)
- 业大(17105)
- 图书(16373)
- 技术经济(16093)
- 理论(16061)
- 商业(15003)
- 资源(14835)
共检索到498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罗理恒
着力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是经济新常态下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土地财政是影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文章主要从激励机制、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三个层面剖析了土地财政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模式下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不足、建设资金和建设用地都相对缺乏。结合这一结论,最后给出了新常态下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供给 土地财政 地方政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俊华 刘娜
在"保基本、惠民生"背景下,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现实意义凸显。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诠释财政分权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的内在逻辑,然后基于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财政分权对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规模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财政分权降低了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而对规模效率并无显著影响;相对于财政收入分权,财政支出分权程度的提升对纯技术效率的抑制作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会提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进而降低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总效率与纯技术效率;其次,财政分权对纯技术效率的负面效应随着效率值的提高而不断增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与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陈立文 张涛 刘广平
基于等维递补模型和熵值法的组合预测方法,对我国城镇人口及其人均建筑面积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对2013至2017年间我国保障房的供给量进行预测,就促进保障房市场健康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保障房 供给 熵值法 组合预测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佟明亮
分析现有保障性住房的供给及存在的问题,从我国住房市场高房价的机制和房产税影响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路径两方面,阐述房产税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系,最后基于房产税视角提出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议,以期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突出矛盾,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
房产税 保障性住房 有效供给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文兵 王凯 李茜 陈思
城市流动人口中知识青年群体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期我国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重点保障对象。本文通过2160份入户问卷,对厦门租赁住房市场的新就业青年进行画像。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结构单一、职场经验尚浅、个体收入水平和家庭经济禀赋有限,是新就业青年群体的人口学主要特征;租赁住房的地理位置和租金水平,是影响青年租赁行为的两个决定性要素;实现较好的职住关系且租金可负担的短通勤低成本租赁住房,是青年人的理想追求。比较各主要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意见,发现各地缺乏落实职住平衡的具体办法和评价机制,面积标准过大可能影响租金可负担性。基于上述发现,本文从顶层制度设计、中观的空间规划以及微观层面的设计协同三个维度,探讨解决新就业青年阶段性住房需求的可行策略。对促进保障性租赁住房有效供给和可持续发展、解决我国人口流入型大城市的青年人住房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江荣灏 周晓艳 张苗苗
该文基于2009年-2017年29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以土地为中心发展模式下中国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的空间分异特征异于其他社会经济空间格局.土地财政依赖和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地方政府保障性住房的土地供应有负面影响,但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住房供应的影响有一定的区域异质性,即在中西部内陆地区,工业偏向的土地供给结构对保障性住房用地供给的抑制作用会更显著.该研究结论为如何有效推动保障性住房供给和差异化的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政策涵义.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航 樊学瑞 周哲
化解房地产库存需要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来实现,其中保障性住房供给对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住房理性消费、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文章通过引入消费者效用函数分析了保障性住房供给对居民消费扩张的影响。结果发现,通过商品房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和通过保障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家庭居民消费水平整体得到显著提高。基于对1999—2010年、2010—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后得出结论:保障性住房供给对居民消费扩张有着显著正向影响,政府通过加强保障性住房供给可以刺激居民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钱坤 徐霞 徐慧颖
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滞后和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出让金的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联性: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住宅出让土地之间的关系系;二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土地财政收益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现: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土地财政的负相关性比较显著,应该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激励机制,设计一个合理的提取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的"维稳"方案。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芸 彭千芮
利用2010—2019年中国25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对推进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和实现机制。研究发现,保障性住房供给对于城镇化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公共租赁住房对于推进城镇化率的影响效应大于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狭义的保障性住房的影响效应大于低价商品房以及其他更广义的保障性住房。机制分析表明,保障性住房供给主要通过预期效应对城镇化率产生影响,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障性住房在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和效果。着力推进保障性住房供给以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应当有针对性地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体系,并从扩大供给、全国统筹、协同推进三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徐利
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近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供需缺口依然较大,尤其是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让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留得住"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笔者在对经合组织成员国保障性住房制度进行国际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从完善保障性住房事权划分,创新供给模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勇辉 英成金 罗蓉
人的城镇化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核心,住房则是保证人口融入城镇的必要条件。从土地财政视角出发,依据人口迁移的"成本—收益"理论建立城镇化一般均衡模型,选取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探讨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机制,并从全样本、分样本角度研究保障性住房对人口城镇化区域差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障性住房显著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但该支持效应受土地财政发展区域差异性的影响;土地财政对人口城镇化的支持效应随着土地财政规模的扩大而逐渐减小;土地财政削弱保障性住房的效果与土地财政发展水平呈负相关关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锐 黄亮雄 韩永辉
文章从土地财政的视角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阻碍进行了研究。文章认为,保障房实物建设与土地财政发生抵触的根本因素在于土地。保障房用地的无偿供应一方面减少了政府可获得的土地出让金,另一方面加重了地方发展的财政压力。因此,政府会在逐利动机和财政压力的驱使下或明或暗地规避保障房土地的供应。文章利用105个城市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财政压力比逐利动机更好地预测了城市政府规避供地的行为。与大多数呼吁彻底改革现行分税制的政策建议不同,文章提出,在现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降低土地因素抑制保障房建设成效的可行办法是淡化对保障房供地的要求,更多地通过其他措施推进建设工作,如住房保障的货币化和...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土地财政 城市政府 住房政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根贤
在现有的分税分级财政体制下,土地出让收入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推高土地出让收入和房价的经济激励。本文分析得出:在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安排下,地方政府对于保障房建设将产生抵触博弈,奥茨"财政分权定理"运用到我国地方政府提供保障房中会产生较大程度失效。为此,本文构建了土地出让收入、保障房与财政分权安排的经济激励模型。根据x=[p(m+q)t/A]~(1/(1-t)),需要对现行分税制进行调整,把土地出让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设立中央财政土地出让收入统一账户,中央财政应分享较大比例(p)的土地出让收入,根据各地提供的保障房数量(m)和质量(q)等因素确定保障房的土地出让收入转移支付额。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土地财政 保障房 地方政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丽娟 贾智元 王彦骁 张坤宁
在阐述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采用SBM模型对2009年-2018年中国各省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基于空间数据分析对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识别。研究发现:在研究时段内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具有不均衡的发展态势,形成由中部向外逐渐减弱的空间分布格局;其整体协同效应在不断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以不显著为主,H-H和L-L特征为辅,总体上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效率还未实现整体协同发展,仍有较大发展潜力。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供给效率 SBM 时空演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