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918)
- 2023(21344)
- 2022(18340)
- 2021(17167)
- 2020(14550)
- 2019(32837)
- 2018(32250)
- 2017(61158)
- 2016(33017)
- 2015(36903)
- 2014(35981)
- 2013(35256)
- 2012(32233)
- 2011(28991)
- 2010(28852)
- 2009(26709)
- 2008(25705)
- 2007(22350)
- 2006(19418)
- 2005(16614)
- 学科
- 济(127103)
- 经济(126879)
- 管理(94090)
- 业(91148)
- 企(75483)
- 企业(75483)
- 方法(58706)
- 数学(50241)
- 数学方法(49591)
- 农(37210)
- 中国(36970)
- 财(32880)
- 业经(29430)
- 学(27599)
- 贸(26241)
- 贸易(26223)
- 易(25533)
- 农业(23839)
- 制(23634)
- 地方(23156)
- 技术(22882)
- 理论(21917)
- 和(20664)
- 务(20163)
- 财务(20083)
- 财务管理(20045)
- 银(19957)
- 银行(19887)
- 环境(19571)
- 融(19244)
- 机构
- 大学(457733)
- 学院(455776)
- 济(184369)
- 经济(180740)
- 管理(177934)
- 研究(155774)
- 理学(154641)
- 理学院(152897)
- 管理学(150034)
- 管理学院(149209)
- 中国(116602)
- 京(97095)
- 科学(96866)
- 财(82613)
- 农(78525)
- 所(77774)
- 研究所(71334)
- 中心(70974)
- 业大(70515)
- 财经(66845)
- 江(65195)
- 农业(61776)
- 北京(61058)
- 经(61054)
- 范(59996)
- 师范(59325)
- 院(56327)
- 经济学(55978)
- 州(52356)
- 经济学院(50399)
- 基金
- 项目(318071)
- 科学(249706)
- 基金(231376)
- 研究(228830)
- 家(204381)
- 国家(202527)
- 科学基金(172814)
- 社会(146155)
- 社会科(138017)
- 社会科学(137980)
- 省(123272)
- 基金项目(121877)
- 自然(113065)
- 自然科(110504)
- 自然科学(110471)
- 自然科学基金(108517)
- 教育(105761)
- 划(104509)
- 资助(95032)
- 编号(91882)
- 成果(73837)
- 重点(71523)
- 部(69983)
- 创(68416)
- 发(67252)
- 创新(63486)
- 课题(63344)
- 科研(61331)
- 国家社会(60526)
- 教育部(59990)
- 期刊
- 济(196772)
- 经济(196772)
- 研究(131845)
- 中国(88584)
- 学报(77477)
- 农(71427)
- 科学(69699)
- 管理(65711)
- 财(62505)
- 大学(58625)
- 学学(55255)
- 教育(51734)
- 农业(49218)
- 技术(38401)
- 融(37647)
- 金融(37647)
- 经济研究(33114)
- 业经(32598)
- 财经(32194)
- 经(27772)
- 业(27234)
- 问题(25066)
- 科技(23190)
- 图书(23124)
- 版(22615)
- 贸(21211)
- 技术经济(21126)
- 统计(20343)
- 商业(20174)
- 世界(19946)
共检索到6654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思雪 林汉川
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究竟如何?新常态下如何提升中国产品的海外形象?国内外至今没有定量的回答。本文通过全球108个国家6701个海外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创建了涵盖主要传导要素的多重中介模型,探索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创新、产品的感知品质与感知的企业社会责任,是中国产品提升海外形象的关键环节和主要优化路径;研究结论显示,传统的产品"价廉多销"的海外形象战略思路需要拓展,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与优良品质在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方面同时起着至关重要的核心作用;与此同时,企业国际社会责任是新常态下提升中国产品海外形象战略设计中必须加入的新的关键要素。
关键词:
产品海外形象 创新 社会责任 产品品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永华
在国际市场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如何筹谋中国外向型企业发展以及外向型企业的产品形象提升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点。基于141家制造企业典型案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考察要素结构变动效应下中国企业产品海外形象提升的多重路径。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企业实现产品海外形象提升的必备要素;产权归属、企业年龄差异下的产品海外形象提升路径明显不同,企业年龄相对较短但注重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的国有企业,会积极选择通过国际质量认证(ISO22000)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来向海外消费者有效传达所售产品的质量信息;有一定资产实力和较长企业年龄的民营企业,则会着眼于企业长远发展,选择不断增加研发投入,积极通过国际认证体系,将产品位势定位于高品质端,并凭借其资产规模优势所隐含的品牌保证、年龄优势衍生的商誉等塑造良好的产品海外形象。
关键词:
要素结构变动 产品海外形象 技术创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琳琳 何佳讯
在对1965-2014年以中国作为来源国的主要研究文献进行回顾,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发展变化及影响中国国家形象评价的因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本文重点归纳了中国电子产品(电视机、相机和电脑)、家用电器(冰箱、洗衣机、抽油烟机等)、汽车和食品杂货类产品的产品形象,并总结了影响中国产品形象评价的主要因素。立足于提高中国来源国形象的角度,未来应关注中国从产品组装国或制造国到品牌来源国形象的转变,以及从文化的角度构建外国消费者对中国国家形象和产品形象的真实性感知等研究,并丰富来源国对全球品牌资产效应影响的实证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伟良 贾秀录
"贸易非效率"像一堵无形的壁垒阻碍着贸易的发展,促进贸易便利化是各个国家关注的重点。本文根据Wilson、Mann和Otsuki(2003)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量指标体系,选取2007—2014年的贸易数据,在测算G20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了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中国产品出口额以及出口产品种类产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除了G20贸易伙伴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规模、距离、市场开放程度之外,贸易便利化水平也是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因素,G20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越高,不仅中国出口到该国的贸易额越大,中国出口到该国的产品种类也会增加。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邓路
一国与他国贸易关系的稳定性受到了双方交易信任水平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的国际市场上,交易成本是决定双边贸易关系能否长期维系的重要因素。基于2006—2013年我国对45个国家产品层面出口数据,使用BBC全球影响力调查结果衡量国家形象,采用生存分析法和二元因变量分析方法检验我国在贸易伙伴国眼中的国家形象对我国产品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研究发现,除了传统交易信任因素之外,我国在贸易伙伴国处获得的评价越好,对其出口持续时间就越长、出口失败风险也越低,即国家层面的信任能够弥补出口产品层面的交易信任缺失。此外,国家形象对出口持续时间的促进效应在同质品、消费品上,以及低评国、发达国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茂春
本文基于消费价值理论,构建了低碳标签-低碳产品购买意愿模型。研究通过对成渝地区564份消费者样本的调查分析,从感知价值角度讨论了低碳标签对于消费者低碳产品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实证结果显示,低碳标签、消费者的认知感知价值、社会感知价值、功能感知价值和环境感知价值,都会显著提升消费者低碳产品的购买意愿。其中,社会价值在低碳标签和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环境感知价值具有部分中介作用。相比于四川省的消费者,重庆地区消费者对感知价值的关注度更为突出。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罗叶 鲜文铎 孙丽颖
近年来,国际和国内频繁发生突发事件,引起了一些国家和局部地区的粮食抢购现象。粮食抢购具有触发因素的复杂性、影响范围的广泛性、冲击的连锁性、控制的应急性等特征,易对经济、社会产生放大效应和连锁效应,已经成为粮食安全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在总结突发事件下粮食抢购特征并对其进行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四川省21个大中城市823份消费者调查问卷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个体特征、家庭社会经济因素、对粮食安全状况的判断以及消费者作为购买决策人的粮食购买行为偏好对其粮食抢购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年龄、家庭收入水平和粮食购买数量对其粮食抢购意愿有显著影响,而消费者性别、婚姻、文化程度、家...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熹 范洁
基于消费者金融素养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上海地区消费者金融素养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结果:一是许多消费者对基本金融概念和金融知识知之甚少,且财务规划意识不高。二是年龄、学历、收入和职业是影响金融素养的重要因素,其中,36-45岁人群、高学历者、高收入者以及金融行业人员的金融素养水平相对较高。实证研究丰富了我国现有关于消费者金融素养的研究成果,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消费者金融 金融素养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徐璐
在目前竞争日益激烈,变化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下,一个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已成为其能否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但关于组织学习的文献大多都局限在发达国家中的一些大型企业。而即便在西方与日本,对于组织学习的定义还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和服务提供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解中国企业中组织学习活动已经成为研究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本研究通过问卷对不同行业典型企业的中层和普通管理人员及大量员工进行调查,得出一系列中国企业有关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的特征。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组织学习与创新能力同企业所在行业特征和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业务特征等因素相关,但很难显示出文化特异性的迹象。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文领 安同良 张伟广
面对未知,寻求安全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与本能反应。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尚未得到时间和科学的充分验证,因此探究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风险认知“黑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多途径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分组随机得到5138份有效问卷,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和计量模型研究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风险探知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性别、年龄、有无13岁以下孩子、受教育程度、居住区域、熟悉程度、标识式样和阈值等因素均对消费者的风险探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转基因标识中的警示性程度与风险探知呈正相关关系,阈值则与风险探知呈负相关关系;女性的风险探知高于男性,居住在农村的消费者风险探知较弱。因此通过严格量化转基因农产品的标识式样和阈值,建立预警式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大转基因农产品的知识科普力度,可增进中国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食用安全评价的理性探知,消除舆情危机。本文研究结论为完善转基因标识法案和中国政府监管具有潜在风险特征的产品提供了微观基础和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文胜 王志刚
提振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是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满足人民高质量农产品需求的基本要求。基于消费者非理性选择的涉入理论分析框架,使用京、津、沪、穗、宁、汉六大城市1 271份消费者问卷调查数据,通过有序概率选择(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消费者涉入度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研究表明:消费者涉入度通过认知反应、态度改变和信息处理等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产生促进作用,说明非理性选择因素对消费者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消费者对风险管理主体(如海关、进口企业、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生产流通企业)的信任程度在涉入度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说明作为消费者非理性选择因素的涉入度,通过风险管理主体信任对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产生影响;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素养在涉入度对消费者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心的影响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说明理性选择因素对消费者非理性选择行为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纠偏作用。鉴于此,一要重视消费者涉入度。相关部门在农产品安全信息披露过程中,不仅要关注信息的客观真实性,还要关注消费者心理状态,引导消费者抱持积极态度。二要增强消费者对风险管理主体的信任。海关、进口企业、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生产流通企业,不仅要提高进口冷链农产品安全信息披露水平,还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积极回应消费者期待,进而提升消费者对各风险管理主体的信任水平。三要多方提升消费者农产品安全素养。消费者农产品安全素养作为国民健康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政府和组织应把农产品安全素养提升作为突破口,积极落实提升国民健康素养的各项工作;企业应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素养提升工程,通过邀请消费者参观家庭农场、食品企业等活动,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交流;媒体应积极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媒体助力、公众参与的食品系统风险交流新格局。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孔伟杰 苏为华
本文在浙江省制造业1454家企业大样本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在微观层面研究了企业创新行为以及影响因素。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在有效控制了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水平差异、企业产权结构、政府资金扶持、企业品牌和企业设备技术水平后,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也呈现较明显的倒U型关系,并且存在规模"拐点";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对企业创新投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出口贸易对企业创新投入并不显著,但发达国家特别是针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技术标准化要求对企业创新投入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企业集聚对企业的创新投入的影响并不确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丘兆逸
中国是全球产品内贸易的第二大参与者,也是未来欧美发达国家碳规制的主要影响对象。碳规制通过直接影响高碳产品出口和间接影响进口两条途径来影响产品内贸易,采用混合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表明: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具有负面影响,且对进口的影响大于出口;若欧美等国对每吨碳排放征收30美元或60美元的碳关税,中国产品内贸易的进出口总规模将分别下降10.42%和24.31%。为应对欧美等国的碳规制对中国产品内贸易的影响,一是应根据"共同但有差别"的减排原则进行积极申诉;二是在全球产品内分工中积极朝低碳方向进行升级;三是若边境碳调节税开始实施,应根据生产者责任原则,以实际内涵碳作为征收依据,减少其不利影响。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雪欣 连怡臻
探讨中国品牌全球化战略实施的优化路径对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品牌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日本和韩国消费者的调查数据,采用分层结构方程模型(MG-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检验发现:提高发达市场消费者的中国品牌全球化感知和品牌文化兼容性感知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品牌效用评价;消费者的品牌知名度感知、品牌质量感知和品牌社会影响力感知起到了差异化的中介作用。鉴于此,中国品牌在海外寻求扩张时,应注重打造全球形象,建设兼容性品牌文化,基于目标市场消费者需求差异夯实品牌资产,进而提升消费者中国品牌效用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谈消费者购买意向问卷调查结果的修订
食品营养信息认知与使用的城乡差距分析——来自微观消费者问卷调查的证据
“问题奶粉”事件后大城市消费者对奶制品消费的信心恢复研究——来自北京、天津和石家庄的问卷调查
消费者食品安全态度和消费行为变化——苏州市消费者对三鹿奶粉事件反应的问卷调查
优质食用农产品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及其溢价的实验经济学分析——来自供港猪肉的问卷调查
开发商与消费者对承包商的选择偏好探讨——基于对开发商与消费者的问卷调查
消费者认证标识食品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784份问卷调查数据
消费者对食品营养标签的认知、使用及获益感知研究——基于北京市的问卷调查
成长阶段视角下的农业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资本关系探讨——基于304家农业企业的问卷调查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构建——基于对信息使用者的问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