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819)
2023(19707)
2022(16906)
2021(15543)
2020(13074)
2019(29709)
2018(29304)
2017(56129)
2016(30064)
2015(33737)
2014(33198)
2013(32599)
2012(30127)
2011(27366)
2010(27408)
2009(25086)
2008(24164)
2007(21121)
2006(18698)
2005(16561)
作者
(86302)
(72099)
(71315)
(67962)
(45765)
(34495)
(32518)
(28116)
(27373)
(25499)
(24389)
(24341)
(22915)
(22678)
(22169)
(22010)
(21338)
(20972)
(20564)
(20516)
(17942)
(17614)
(17373)
(16508)
(16195)
(15959)
(15865)
(15738)
(14577)
(14158)
学科
(136961)
经济(136836)
管理(86181)
(82822)
(67696)
企业(67696)
方法(55132)
数学(47692)
数学方法(47055)
中国(36050)
(34475)
地方(31617)
业经(29783)
(28637)
(27668)
农业(23577)
技术(22780)
(22158)
(21795)
贸易(21780)
(21025)
理论(21001)
环境(20061)
(19606)
银行(19546)
(19433)
(19182)
金融(19180)
(18780)
地方经济(17816)
机构
大学(425040)
学院(425026)
(177611)
经济(173959)
管理(166452)
研究(147196)
理学(143811)
理学院(142186)
管理学(139608)
管理学院(138843)
中国(109588)
(90642)
科学(90033)
(78199)
(73590)
(69499)
研究所(67025)
中心(66272)
业大(63152)
财经(62575)
(62381)
北京(57334)
(57130)
(56955)
师范(56563)
农业(54069)
经济学(53908)
(53532)
(50534)
经济学院(48278)
基金
项目(289824)
科学(228712)
研究(212018)
基金(209849)
(183189)
国家(181631)
科学基金(156374)
社会(134928)
社会科(127941)
社会科学(127909)
(113750)
基金项目(110816)
自然(100841)
自然科(98549)
自然科学(98526)
教育(97773)
自然科学基金(96759)
(95263)
资助(86201)
编号(85890)
成果(69017)
重点(64957)
(64868)
(63619)
(61212)
课题(59560)
创新(57216)
国家社会(55808)
科研(54882)
教育部(54806)
期刊
(198664)
经济(198664)
研究(127660)
中国(84384)
学报(65884)
管理(63297)
(62987)
科学(61712)
(58461)
大学(50654)
教育(49496)
学学(47627)
农业(43782)
技术(39928)
(37127)
金融(37127)
经济研究(32578)
业经(32312)
财经(30617)
(26414)
问题(25226)
(22903)
技术经济(22564)
图书(21591)
科技(20833)
统计(19602)
理论(19446)
商业(19225)
现代(19019)
(18980)
共检索到632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红  李瑞娥  
关中经济带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要义。新常态下的关中经济带,需要摒弃传统的发展模式,以创新推动产业调整与重组,而全要素生产率的状态及提升对其经济发展能力的影响深远且紧迫。本文通过对陕西关中地区5个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和判断,试图从发展潜质与创新空间上发现支撑经济发展的内在能力,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拉动引擎。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马永军  
本文以TFP(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代理变量,采用时变参数模型研究了投资、消费以及消费各部分构成与TFP增长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TFP增长率均值为0.045,处于较低水平;(2)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远强于投资增长率;(3)政府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整体上要远弱于居民消费增长率;(4)农村居民消费增长率对于TFP增长率的拉动作用要弱于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率,但其影响系数呈显著上升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比较"课题组  朋琳  
本文分别从区域和产业两个层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TFP)。在区域层面,分别采用基于C-D生产函数的索洛残差法和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的TFP。结果显示,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和11个省市TFP增速均保持先"M"后"N"型趋势;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层面,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工业和服务业TFP。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工业TFP指数较高,长江经济带下游地区服务业TFP指数较高;技术进步对长江经济带工业和服务业增长的推动作用突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梁斐然  童纪新  
文章从金融的角度出发,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从经济带上9个省份1999~2013年间的19项金融指标数据中综合出了投入产出变量,客观地探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表明:2008年之前的综合技术效率变动对TFP变动起主导作用,2008年之后的技术进步成为了促进各个省份金融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综合技术效率较低导致西北省区的金融效率整体上略逊于西南省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王爱萍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交易机制开通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而言,在“沪深港通”开通后,标的上市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平均提高11.2%,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且积极的影响。(2)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影响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以及提高其治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渠道产生。(3)对于经济欠发达、市场质量较低的地区以及竞争较弱行业内的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推动其全要素生产率更大幅度地提升。上述结论表明,在新发展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制度设计充分体现竞争中性的原则,不仅提升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而且推动了地区、产业间的平衡发展和包容性增长,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玲  许传龙  
研发活动是促进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基本方式,不同类型研发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建立联系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模型基础上,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3~2013年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三种不同类型研发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不明显,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对TFP的增长均产生显著正向作用,且试验发展对TFP的作用效果较为迅速;从长期看,基础研究对TFP的促进作用最大,应用研究次之,试验发展作用程度最小。因此,单纯依赖试验发展和应用研究促使生产率提高并非长久之计,应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促进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向熠  叶言  缪甜甜  刘龙青  
[目的]测算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DEA-Malmquist指数测算长江经济带38市2006年—2019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探究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其次运用fsQCA分析方法,探究5个前因条件下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结果](1)显示自全面取消农业税以来,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持续性,技术进步呈现退化趋势,但效率改善明显,技术进步与效率内部出现波动性特征,且增长驱动模式具有地域性特性。(2)长江经济带具有2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路径,H1:财政支持—信息对称—结构合理驱动型,H2:财政支持—交通便捷驱动型,同时明确三条非提升路径,[结论]提出增强财政支农力度,重视农业劳动力外流现象,因地制宜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以促进长江经济带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乔虹  
基于考虑人力资本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九省市2003~2012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从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方面考量服务业tFP。结果发现,丝绸之路沿线九省市服务业tFP的增长主要源于技术进步的贡献,而技术效率却在恶化,同时人力资本对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均具有正向贡献。结果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对外开放和财政金融支持都对服务业tFP的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鉴此,应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互通;深化对外开放,推动贸易畅通;增强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推进货币流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运材  罗能生  
基于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GMM方法,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技术效率,分别从全国和地区层面检验了互联网发展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及其分解项的影响,并考察了人力资本水平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无论在全国还是地区层面,互联网发展抑制了绿色技术进步,但却促进了绿色技术效率,总体上对GTFP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东部城市相比,互联网发展对中西部城市GTFP的正向促进作用更大;人力资本水平在互联网发展对城市GTFP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为此,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技术创新力度,以推动我国绿色技术进步。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赵晓军  王开元  
本文使用产业网络模型,考察了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产业网络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结合需求重要性效应、自投入网络效应和部门间网络效应,总称为放大效应,来影响宏观经济发展,而产业结构调整会影响上述效应。本文进一步使用WIOD数据测算了中国2000—2014年不同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结合放大效应对经济发展的真实影响,结果表明放大效应前后部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截然不同。此外,对部门放大效应与产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实证检验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放大系数的正向变化,并且在工业部门该机制最突出。本文从产业网络视角对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皮建才  
因为发展中国家具有引进技术的后发优势,而技术设备的引进表现在资本存量的增加上,而不是表现在研发的增加上,所以当发展中国家采用传统的全要素生产率核算公式时会低估发展中国家的TFP增长率,这就是经济发展中的TFP悖论。本文发展了一个正式模型来调和这一悖论,模型分析表明,传统方法的低估会随着发展中国家用于引进技术的资本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发展中国家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的增加而增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易棉阳  马永军  
“一五”和“二五”时期奠定了中国工业化基础,但关于这段时期中国工业发展质量的研究比较缺乏。本文选取共和国工业建设的成功缩影——株洲市作为研究样本,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综合运用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和FsQCA方法对1953—1962年该市的工业发展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历史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株洲工业发展质量在“一五”时期呈缓慢上升趋势,在“二五”时期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株洲工业发展本质上是一种以资本和劳动力推动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较弱,工业发展质量整体较低;(2)“一五”和“二五”时期,株洲工业发展质量是在工业发展政策、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共同作用下取得的,财政支持力度的作用并不显著,其中工业发展政策和基础设施投资强度的推动作用最为突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玥  李成标  
文章应用时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7—2016物流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物流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较好,但技术效率欠缺,出现行业投入的滥用和浪费,长江经济带空间区域内物流业相互影响效应不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传江  赵晓梦  
将碳排放引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之中,利用MalMquist指数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3年的全要素碳生产率进行测算。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维度来看,在此期间长江经济带碳生产率一直处于震荡上升的趋势,而全要素碳生产率处于较平稳的状态,年均增长率为2%;(2)从空间差异来看,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碳生产率区域差异明显,下游>中游>上游,全要素碳生产率下游区域高于中上游区域,而中游区域和上游区域则处于"追赶-超越-被反超"的状态;(3)上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增长的动力为技术效率的提高,中游区域全要素碳生产率平均下降了0.1%的原因为技术进步恶化的幅度已经完全抵消了技术效率提升带来的变化,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长明  陈学云  
资源环境约束下的物流效率是评价产业发展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的核心。文章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的投入产出特点和资源环境约束,运用超效率SBM和ML模型,对物流业环境效率和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环境效率总体呈现类"U"型趋势,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提高1.7%,技术进步是效率的突破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