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80)
2023(19730)
2022(16598)
2021(15372)
2020(12763)
2019(28757)
2018(28295)
2017(53217)
2016(28139)
2015(31551)
2014(31075)
2013(30307)
2012(27830)
2011(25267)
2010(25343)
2009(23496)
2008(22510)
2007(19527)
2006(17281)
2005(15555)
作者
(78251)
(65197)
(64958)
(61647)
(41470)
(31122)
(29459)
(25238)
(24876)
(23075)
(22215)
(21904)
(20698)
(20612)
(20212)
(19887)
(19306)
(18824)
(18697)
(18618)
(16333)
(15836)
(15670)
(15143)
(14785)
(14609)
(14204)
(14105)
(12998)
(12811)
学科
(134046)
经济(133930)
管理(80611)
(76797)
(61100)
企业(61100)
方法(52762)
数学(46606)
数学方法(45905)
中国(38628)
(34330)
地方(31230)
业经(28299)
(26485)
(24171)
贸易(24153)
农业(23592)
(23391)
(23326)
(21959)
技术(21604)
(20172)
银行(20153)
(19964)
金融(19962)
环境(19644)
(19554)
理论(19018)
(18030)
地方经济(17894)
机构
学院(397584)
大学(394381)
(176153)
经济(172935)
管理(153422)
研究(138439)
理学(132103)
理学院(130644)
管理学(128262)
管理学院(127502)
中国(106900)
(82978)
科学(80491)
(76714)
(68055)
中心(62834)
研究所(61582)
财经(61005)
(59069)
(58079)
(55534)
经济学(55017)
业大(53578)
北京(52620)
(52518)
师范(52023)
(50194)
经济学院(49208)
(46604)
农业(45751)
基金
项目(265995)
科学(212711)
研究(197104)
基金(194948)
(169119)
国家(167776)
科学基金(145687)
社会(128898)
社会科(122460)
社会科学(122435)
(103372)
基金项目(101356)
自然(91814)
教育(91213)
自然科(89813)
自然科学(89795)
自然科学基金(88162)
(86774)
资助(79878)
编号(78890)
成果(62692)
(61417)
重点(60196)
(59094)
(57329)
课题(55036)
国家社会(54480)
创新(53743)
教育部(51546)
科研(50390)
期刊
(198730)
经济(198730)
研究(120487)
中国(82441)
管理(60577)
(57342)
科学(54529)
(54372)
学报(54185)
教育(44600)
大学(42727)
学学(40146)
技术(38750)
(38009)
金融(38009)
农业(37774)
经济研究(33989)
业经(32043)
财经(30345)
(26319)
问题(24889)
技术经济(21486)
统计(21409)
(21232)
(21207)
(19750)
世界(19727)
商业(19068)
国际(19047)
科技(17948)
共检索到603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慧芳  朱雅玲  
经济新常态是中国30多年高速增长后的稳定换挡,是中国经济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而消费主导的经济自主协调发展,则是实现旧常态向新常态平稳过渡的主要路径。文章基于Timmons创业驱动力模型,构建了包含消费、投资和出口在内的经济驱动力模型,探讨了从动力源角度上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走向消费主导自主协调经济的必要性,并指出相应的政策支撑是三大动力稳定驱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万本太  王玉芬工  
一、差异协调发展观差异协调发展观是把经济地域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经济地域系统,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禀赋的差异及经济发展的基础不同,各经济地域间存在着诸种差异,而存在诸种差异的经济地域系统之间又由于劳动地域分工原理的作用,存在着相互紧密的联系,由此构成全国统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雯轩  
经济新常态不仅使我国的产业发展环境发生变化,还影响了地区间发展的速度、质量。按照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经济增速放缓有助于缩小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差距。在新常态的背景下,面对诸多不利于我国地区间协调发展的问题,我国政府应该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地方政府之间的联系,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户籍政策、产业政策入手,建立统一的商品市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易淼  赵晓磊  
借助辩证唯物主义能够深入理解"新常态"范畴,把握常态演变的基本规律。利益格局与经济发展彼此之间存在着辩证关联,都遵循着常态演变规律。正是利益格局的"反常态",激化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旧常态"无法持续。对利益格局进行必要调整,使其从利益分化、利益固化、利益错位的反常态转向利益整合、利益交融、利益归位的新常态,这不仅是破解消费需求不足问题的关键,而且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在要求。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许双喜  
提高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能力,是中部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事关中部崛起大计。在系统阐释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中部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评价指标体系和组合模型,对1990-2011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度进行定量测评与动态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11年,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得分除2000年略有下降外,整体呈现增长态势,东中部经济差距较之中西部更为明显。(2)1990-2011年中部地区社会发展得分稳步提升。1990-1995年发展较为平缓,1995年之后提升较快,尤其是2006年之后社会发展进程大大加快。(3)1990-2011...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海楠  王德起  周霞  
土地是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在全国范围内的开展,对于土地整治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索势必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给城乡建设用地的整治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该文立足于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市场,通过改进的土地市场存量——流量模型,研究了土地整治如何对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市场产生影响,探索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制,并详细阐述了土地整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得出了科学合理的土地整治可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结论。该文最后针对目前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4点建议,分别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士靖  刘银仓  邢明军  
在阐释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耦合度量模型。并对中国2005年31省区(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区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协调度却差异显著,且以中度协调与高度协调为主;从环境与经济关系看,绝大多数省区处于不同程度的环境滞后型或经济滞后型,农业生态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还远没有达到良性共振的状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于凤玲  
3E系统是目前研究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在3E系统的研究中表现出缺乏对子系统内在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尤其是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关系在研究中比较少见。因此,本文利用主成分分析结合一般耦合协调模型、灰色耦合协调模型以及熵变方程法对我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协调发展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近20年来,中国的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逐渐趋向协调。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经济与能源之间的协调度每年都在不断增大,协调性也越来越好。尽管如此,尤其是最近几年仍表现出经济滞后型,经济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协调还可进一步提高。以上分析,为政府制定经济计划和能源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达到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健康发展模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乃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历经了注重公平的均衡增长、效率优先的非均衡增长、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相对协调发展、全国空间尺度的增长协调发展以及基于区域比较优势与分工基础上的功能协调发展等阶段,并实现了从增长协调到功能协调的转变,而且不同阶段的发展政策导向具有不同的空间属性特征。其中,偏向空间干预的均衡增长及增长协调发展政策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区域差距但也弱化了经济效率,而偏向空间中性的非均衡增长和相对协调发展政策提升了经济效率但扩大了区域差距。政府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实现空间中性与空间干预政策工具的优序选择,并积极促成两类政策工具的协同及优势互补。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建民  
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永远依靠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来发展经济。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向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生产活动转型,才能从根本上推动经济增长模式转换和经济结构调整。对中国来讲,只有把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的同步提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雪娇  杨琳  
文章以中国31个省区为研究对象,构造出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个系统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指法和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进行探究,测算出2006-2015年中国省域的区域经济、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度,以此剖析31个省市耦合度契合趋势的变化过程,探究出各省域在哪些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并进一步分析了其时空特征,我国各省市耦合协调度总体是偏低的,并呈现出显著"东高、中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萍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稳定经济增长,是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目前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自变量,以2000—2015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贡献的比率不同,除了绿色发展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为正,且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劳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与绿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萍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稳定经济增长,是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目前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自变量,以2000—2015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贡献的比率不同,除了绿色发展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为正,且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劳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与绿色;第二,分区域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经济增长,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从2000年以来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但是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相对趋同。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增长新动力,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