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59)
2023(17135)
2022(14597)
2021(13615)
2020(11291)
2019(25556)
2018(25354)
2017(48302)
2016(25789)
2015(28806)
2014(28438)
2013(28083)
2012(25716)
2011(23451)
2010(23396)
2009(21837)
2008(20863)
2007(18107)
2006(16091)
2005(14318)
作者
(72344)
(59974)
(59645)
(56873)
(38308)
(28697)
(27022)
(23445)
(22710)
(21250)
(20536)
(20241)
(19032)
(19013)
(18525)
(18462)
(17816)
(17246)
(17130)
(17054)
(14958)
(14647)
(14255)
(13709)
(13485)
(13349)
(13148)
(13038)
(12010)
(11721)
学科
(120402)
经济(120290)
管理(74878)
(69994)
(56810)
企业(56810)
方法(47581)
数学(41392)
数学方法(40990)
中国(32733)
(29555)
地方(26217)
(25080)
业经(24958)
(23346)
(21518)
贸易(21503)
(20873)
农业(20294)
(19860)
技术(19165)
环境(17489)
(17091)
(17012)
银行(16970)
理论(16931)
(16632)
金融(16630)
(16329)
地方经济(15792)
机构
大学(365204)
学院(363119)
(159561)
经济(156522)
管理(142863)
研究(128119)
理学(123351)
理学院(122002)
管理学(120092)
管理学院(119426)
中国(96440)
(77551)
科学(75438)
(70137)
(63425)
研究所(57671)
中心(56235)
财经(55869)
(53449)
(51477)
(50951)
业大(50102)
经济学(49569)
北京(49548)
(47616)
师范(47239)
(46449)
经济学院(44377)
(41654)
财经大学(41464)
基金
项目(245537)
科学(194530)
研究(182610)
基金(179790)
(155870)
国家(154620)
科学基金(133190)
社会(118342)
社会科(112260)
社会科学(112233)
基金项目(94527)
(93527)
自然(83743)
教育(82825)
自然科(81823)
自然科学(81805)
自然科学基金(80352)
(78618)
资助(73550)
编号(73274)
成果(59672)
(54860)
重点(54726)
(53594)
(52290)
课题(50530)
国家社会(49648)
创新(48982)
教育部(47724)
人文(46517)
期刊
(178360)
经济(178360)
研究(113804)
中国(71209)
管理(54674)
学报(52977)
(52022)
科学(51070)
(49352)
大学(40617)
教育(39316)
学学(38130)
农业(34562)
技术(31804)
(31340)
金融(31340)
经济研究(30425)
财经(27801)
业经(27111)
(24000)
问题(22712)
技术经济(19352)
(19157)
(18422)
图书(18120)
世界(17751)
科技(17348)
理论(16926)
国际(16885)
现代(16280)
共检索到544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姜国强  
我国经济发展正走向一个速度趋缓、结构趋优的"新常态",但仍然面临巨大挑战,特别是需求结构依然处于失衡的状态,表现为产能过剩矛盾加剧,消费难以快速增长,实体经济发展困难。因此新常态背景下必须增加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宏观调控下一步主要是通过内外需协调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融合发展、需求管理与供给管理并重等方式促进经济的稳态平衡增长。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康珂  
进入新常态后,原有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加快增长动力转换。金融系统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必须加快金融业转型,通过构建高效率、广覆盖的金融服务系统,把资金配置给高效率企业,促进大众创业和居民消费,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和支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子联  华桂宏  
中国式新常态虽然形成于经济的"结构性"减速,但却不是也不应是低速增长状态,而是一种速度上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结构上从失衡增长向优化增长转变、方式上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长期稳定状态。在新常态下,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应突破发展过程中的分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本积累慢、企业融资成本高、资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等约束,以切实提升自主创新和促进技术进步。应以国际多边合作为契机,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的稳健发展;以新型城镇化为载体,促进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良性扩大;以深化制度改革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制度的有效激励机制,以释放制度改革的巨大红利;以战略新兴产业为支撑,有效培育创新增...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子荣  代军勋  葛伟  陶铸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资源和环境压力的加大、生成要素成本的上升以及"后发优势"的减弱,中国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本研究从增速、结构和动力三个维度出发,发现中国经济虽然已进入新常态,但经济特征仍不稳定,且各经济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为厘清新常态下中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切换问题,本研究利用中国275个市级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对2012~2013年中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经济增长的驱动要素进行实证模拟,结果发现固定资产投资和政府财政支出仍是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政府财政支出和劳动力则是中部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萍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稳定经济增长,是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目前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自变量,以2000—2015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贡献的比率不同,除了绿色发展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为正,且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劳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与绿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军  李萍  
在新常态下,如何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来稳定经济增长,是一个新的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但目前针对性的实证研究还较为鲜见。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引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自变量,以2000—2015年全国的时序数据和2000—2014年省级区域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岭回归和面板数据模型对经济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对比分析。研究结论为:第一,五大发展理念变量对经济贡献的比率不同,除了绿色发展外,其他解释变量都为正,且弹性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资本、劳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与绿色;第二,分区域从五大发展理念来看经济增长,表现由好到差依次为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第三,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从2000年以来呈现逐步扩大趋势,但是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的相对趋同。着眼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挖掘增长新动力,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早  屈文波  
以"结构性"减速为背景,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阶段,但中国式新常态并不是西方媒体所界定的"危机之后经济恢复的缓慢而痛苦"的悲观过程,而是一种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由失衡转向优化、增长方式由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科技创新的作用日趋增强,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趋势日趋明显;分配结构失衡的局面逐步扭转,共享经济福祉的包容性增长正在形成。发展新常态经济,应以继续深化体制改革为保障,以自主创新为重点,以结构转型升级为支撑,以提升要素效率为载体,以开展多边贸易合作为契机,努力发展新常态经济。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兴芬  张荣  
中国过去30多年的高速增长属于斯密式增长,未来这种不可持续的增长方式会逐渐被熊彼特式或奥尔森式替代。中国在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根据中国经济增长在1978~2013年间呈现的周期性规律,本轮经济低迷期会持续到2019年左右。本文利用CD函数和LuCas人力资本增长模型实证分析出1978~2013年固定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68和0.32,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各年扣除人力资本和固定资本存量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结合发达国家经济新常态的特征,预测出"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5.48%~9.12%之间。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林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不仅使世界经济陷于衰退,也使中国经济一跌不振,进入了新常态,如何重新启动中国经济,使其恢复以往的高速增长是当前中央政府不容回避的难题。从西部经济崛起、新一轮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建设、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释放制度红利、大国经济特征和优势等维度分析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潜力与动力因素。在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若能把握好这些潜在因素,中国经济仍能继续高速增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志钢  刘霞辉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下,分别对资本投入型、劳动投入型、效率驱动型、消费需求拉动型等增长路径进行了测算与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路径要么难以为继,要么是过去时或将来时,而消费需求拉动型增长路径实质上也是一个附带市场检验理性约束条件的投入型增长路径。"新常态"下我国增长路径选择仍须回到资本投入型,但绝非重蹈覆辙,而是要走出一条我们称之为效率资本投入型的增长路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邵宇  
中国经济要实现长期可持续增长,靠传统的刺激投资和出口等需求侧的政策是不够的。当前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还必须加强供给侧的改革,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以互联网改造传统制造业,提高要素利用效率,同时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以提升有效要素供给的总量和质量,提高潜在增长率,改善供给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国培  王伟斌  张习宁  
本文详细测算了我国的资本存量,在此基础上,根据生产函数法,综合考虑了资本、劳动力数量、劳动力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估计得到要素投入的动态产出弹性,以对我国1978-2012年的潜在产出进行测算。进而,立足于我国宏观经济新常态的特点,对影响未来经济增长主要变量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长潜力进行预测。根据测算,在基准情景下,2016-2020年我国经济平均增速约7%。未来几年,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减弱,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负面影响,应极大重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志刚  
本文基于国际经济周期理论,使用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的方法检验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基于此分解中国经济增长与国际经济增长的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进而针对共同趋势与共同周期分别设定非线性因子模型,以此刻画国际共同冲击、国别冲击对中国经济波动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包括趋势与周期的协同。近期中国、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趋势成分都处于下降通道中,周期成分虽有一定反弹但幅度较小。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经济正面临着艰难的国内外环境,且具有恶化的趋势。中国经济波动的国际协同既有外国冲击对中国的溢出效应,也有国际共同冲击的作用。当前的国际共同冲击、外国冲击和本国冲击的综合作用,使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武林  雷原  
本文基于协同理论,通过构建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探索二者的协同关系。综合1981~2013年中国、印度、英国、美国、日本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国的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复合系统协同度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协同度从大到小依次是英国、美国、中国、日本、印度;就经济协同度来看,发展中国家高于发达国家;但就碳协同度来看,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和碳减排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处于停滞状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保平  
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和动力转换是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经济增长的潜力是由长期供给因素决定的,在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的开发首先需要把握中国要素禀赋结构变化的事实,从长期因素着眼,挖掘出宏观经济体系和微观经济运行中的潜力因素,并努力形成潜力开发的新动力。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开发的方向主要在:结构转变、要素配置效率、制度供给、规模经济等方向。动力机制的形成主要在于:再工业化、自主创新、完善市场体制、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在支撑条件上要把微观、中观和宏观相结合,调整路径转型支持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