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32)
2023(8991)
2022(7429)
2021(7026)
2020(5689)
2019(12581)
2018(12256)
2017(22512)
2016(11622)
2015(12948)
2014(11937)
2013(11614)
2012(10497)
2011(9641)
2010(9442)
2009(8957)
2008(8639)
2007(7318)
2006(6452)
2005(5687)
作者
(30121)
(25129)
(25059)
(23760)
(15846)
(11934)
(11158)
(9621)
(9472)
(8639)
(8598)
(8317)
(7942)
(7857)
(7839)
(7707)
(7461)
(7215)
(7188)
(6977)
(6169)
(5946)
(5867)
(5717)
(5651)
(5589)
(5429)
(5359)
(5021)
(4878)
学科
(47960)
经济(47916)
管理(35487)
(32668)
(26696)
企业(26696)
方法(19550)
中国(17636)
数学(17353)
数学方法(17213)
(13915)
(12929)
贸易(12919)
技术(12713)
(12706)
(10775)
业经(10685)
(9831)
技术管理(9700)
(8967)
银行(8961)
(8743)
农业(8565)
(8178)
金融(8177)
环境(7784)
(7619)
地方(6988)
关系(6981)
(6942)
机构
学院(159061)
大学(158362)
(77313)
经济(76283)
管理(60350)
研究(58812)
理学(52032)
理学院(51499)
管理学(50833)
管理学院(50517)
中国(46927)
(33239)
(32743)
科学(31997)
(28327)
财经(26287)
研究所(25789)
中心(25776)
经济学(25499)
(24294)
(23508)
经济学院(22921)
(21334)
北京(21247)
(21144)
业大(19922)
(19816)
财经大学(19711)
师范(19667)
农业(18438)
基金
项目(107203)
科学(86834)
研究(81756)
基金(80739)
(70523)
国家(70017)
科学基金(60198)
社会(55922)
社会科(53255)
社会科学(53246)
基金项目(41373)
(39104)
教育(36697)
自然(35742)
自然科(34989)
自然科学(34979)
自然科学基金(34389)
(33440)
资助(32190)
编号(31319)
(25556)
成果(25188)
国家社会(25070)
(25052)
重点(24519)
创新(24249)
(24189)
中国(23387)
教育部(22109)
课题(21858)
期刊
(82681)
经济(82681)
研究(51337)
中国(33047)
管理(24305)
(24066)
(22279)
科学(21746)
学报(20399)
教育(16612)
大学(16136)
农业(16110)
经济研究(15766)
(15299)
金融(15299)
学学(15112)
技术(13393)
财经(13380)
业经(13071)
(11752)
(11574)
世界(10807)
问题(10691)
国际(10234)
(9887)
技术经济(8588)
科技(8080)
统计(7087)
(7019)
(7010)
共检索到240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度,从四个维度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供求平衡的新思路:稳定粮食的生产,实现数量和质量的供求平衡;调节粮食品种,实现消费结构平衡;转变粮食生产方式,实现资源环境平衡;完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现价格平衡。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曾福生  周静  
在粮食生产方面,2003年至2015年的"十二连增",表明中国粮食总量生产方面所取得的瞩目成就。但当前中国粮食供求面临的粮食产量、库存量以及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困境,反映了这种总量增长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再加之物质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三本齐升"的压力,我国粮食的竞争力不断减弱。当前粮食供给虽然总量增长,但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分析,当前粮食生产供给的区域结构、品种结构和消费结构出现了不匹配的新特征,同时还面临进口冲击加大、消费习惯改变、生产效益不高以及资源环境硬约束等挑战。为此,本文立足供给和需求平衡的角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文科  
关于我国粮食供求平衡的几个问题陈文科粮食,是任何发展中大国都绕不开的难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能就粮食论粮食,更不能就粮食生产论粮食生产,特别是眼睛不能只盯着几个粮食主产区的生产。粮食供求矛盾加剧,是我国农业深层问题的集中表现,粮食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国庆  宋建慧  
中美、中欧双边谈判的成功意味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前景看好,探讨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的平衡途径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剖析各种粮食供求平衡途径的适用情况、相对优势及其局限性为切入点,探讨决定和影响我国粮食供求平衡途径选择的各种因素,预测入世后我国粮食供求状况,提出以进口调节和国内粮食生产结构与布局的调整为主、粮储调节为辅的粮食供求平衡途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庆铨  涂传铭  
我国是12亿人口的大国,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的大国。这种特殊的国情,使粮食成为一种特殊商品。但是粮食再特殊还是商品,同样受到价值规律的调节。当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高于价值;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就会低于价值。要使商品的价格接近于价值,保持商品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洪远  
随着世界粮食供求的变化、国内粮食安全问题的变化,以及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对粮食安全的需要,有必要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全面分析。本文梳理了自党的十六大报告以来有关的粮食安全政策,并针对当前粮食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新趋势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和生产要素的制约,且国际市场对中国粮食市场的供求影响较大,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粮食进口的难度加大。对此,本研究提出了新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内容和要求,并针对新要求和新内容提出优化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韩俊  徐小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粮食供给日益丰富,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我国粮食主产中心逐步北移,全国社会商品粮总体规模小,且有逐步集中到少数地区的趋势;粮食消费需求的总量增长平稳;使粮农获得相对合理的价格和收益,是保持粮食生产和供给稳定的关键。从今后发展趋势看,粮食消费需求将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日益突出。需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流通体系、加强粮食宏观调控,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符合我国国情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悦  
《背景与诊断》认为,粮库收储能力较低和临时收储政策对近年来粮食主产区"憋粮"现象有较大影响。并提出加强主产区粮库仓容建设、粮食精深加工能力建设,加强主产区地方粮食储备库经营管理和对粮食临时收储政策的全程监管,有助于逐步缓解和消除"憋粮"现象的发生[1]。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书田  
中国粮食形势与实现供求动态平衡的对策郭书田一、中国粮食的形势1949~1984年,粮食产量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产量由204公斤上升为397公斤;1985~1994年,粮食产量增长低于人口增长,人均产量下降为368公斤;1995年,粮食产量增长超过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李寿山  罗剑朝  
我国粮食供求前景与实现平衡面临的问题马述忠李寿山罗剑朝一、我国粮食供求前景展望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建立了各种各样的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状况进行预测,结果大都表明中国粮食供求的缺口将日益扩大。(一)我国粮食需求前景1.从人口增长前景来看。我国人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圣兵  
面对粮食供求的新矛盾、新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在分析把握新型的粮食供求结构及其模型的基础上,采取开放式“大粮食”产业的发展战略;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我们应当积极开展市场化的制度创新,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出新的粮食产业优势,促进粮食供求的动态平衡。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信凯  夏薇  
中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社会上出现了粮食过剩的舆论,有些看法甚至认为应该取消农业补贴,放开土地流转和耕地使用。针对当前的粮食供需平衡关系从以下4个方面重新展开分析和探讨:"粮食安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供需关系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供需关系的时空变化以及不确定性风险。分析认为中国粮食不仅没有过剩,而且存在巨大需求缺口,具体表现为功能性缺口、质量性缺口、增长速度缺口和结构性缺口。目前普通认同的"紧平衡"是政府持续高强度扶持政策下的假性均衡,市场存在扭曲。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和人口大国,供与需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短期不平衡是恢复到长期相对平衡的必然过程,是当前粮食供需关系新常态。更重要的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希刚  
198 0年以来 ,中国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快速发展 ,达到了粮食供需的基本平衡。但随着农业政策的变化 ,粮食生产出现了三次较大的波动 ,特别是 2 0 0 0— 2 0 0 3年间 ,粮食总产量连年快速下降 ,供需缺口加大。在粮食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和国家政策支持下 ,2 0 0 4年又开始进入新一轮的粮食总产量增长时期。中国未来粮食的总需求量是刚性的 ,到 2 0 2 0年大概需要近 6亿吨原粮 ,而国内生产量则是变量。在有利于粮食持续增产的政策引导下 ,国内粮食产量的增长可以做到供需基本平衡。但从总体上看 ,中国今后基本上是粮食净进口格局 ,而且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如果适当增加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量...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文聪  李元龙  祁慧博  
中国—世界农业区域市场均衡模型(CWARMEM)是一个多市场多区域的以中国粮食问题为重点研究对象的全球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本文描述了CWARMEM模型的结构、特征以及建模过程,并应用该模型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粮食供求区域均衡变化趋势进行情景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人口、资源、经济等因素变动对我国未来十年粮食安全局势的影响。到2020年全球粮食产需将维持稳定增长,但是贸易规模难以扩大;我国粮食产量将能实现粮食安全规划目标,但自给率却低于95%,其中稻谷和玉米的自给率下滑对于粮食自给率的影响较大;国内各省份间供求差异更趋显著。确保粮食安全,应注重国内各省份协调与责任分担机制,善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