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08)
- 2023(13001)
- 2022(11058)
- 2021(10644)
- 2020(8662)
- 2019(19476)
- 2018(19149)
- 2017(36105)
- 2016(19287)
- 2015(21647)
- 2014(20896)
- 2013(20228)
- 2012(19018)
- 2011(17346)
- 2010(17779)
- 2009(16801)
- 2008(16736)
- 2007(15175)
- 2006(13767)
- 2005(12486)
- 学科
- 济(78319)
- 经济(78242)
- 管理(61499)
- 业(57136)
- 企(47937)
- 企业(47937)
- 方法(29271)
- 中国(25666)
- 数学(24822)
- 数学方法(24444)
- 农(22885)
- 财(19874)
- 贸(18529)
- 贸易(18516)
- 易(18123)
- 制(17655)
- 业经(17414)
- 技术(17103)
- 环境(16236)
- 策(15094)
- 学(15036)
- 地方(14893)
- 银(14629)
- 银行(14613)
- 农业(14473)
- 行(14160)
- 划(13982)
- 融(13397)
- 金融(13395)
- 体(12835)
- 机构
- 学院(273548)
- 大学(272550)
- 济(121091)
- 经济(118771)
- 管理(103184)
- 研究(99212)
- 理学(87673)
- 理学院(86728)
- 管理学(85375)
- 管理学院(84842)
- 中国(77437)
- 京(57874)
- 科学(56432)
- 财(55817)
- 所(49474)
- 研究所(44496)
- 中心(44439)
- 财经(43409)
- 江(41575)
- 农(41350)
- 经(39531)
- 经济学(37502)
- 北京(37130)
- 范(36375)
- 师范(36082)
- 院(35841)
- 业大(35218)
- 经济学院(33541)
- 州(32954)
- 农业(32010)
- 基金
- 项目(174892)
- 科学(139733)
- 研究(132486)
- 基金(128256)
- 家(111198)
- 国家(110286)
- 科学基金(94613)
- 社会(86546)
- 社会科(82081)
- 社会科学(82063)
- 省(66236)
- 基金项目(65682)
- 教育(60899)
- 自然(58328)
- 自然科(57001)
- 自然科学(56988)
- 划(56106)
- 自然科学基金(55995)
- 编号(53038)
- 资助(52953)
- 成果(44618)
- 部(40055)
- 重点(39653)
- 发(38947)
- 创(38592)
- 课题(37725)
- 国家社会(36628)
- 创新(36294)
- 教育部(34940)
- 性(34241)
- 期刊
- 济(140584)
- 经济(140584)
- 研究(87404)
- 中国(59040)
- 财(42272)
- 管理(42038)
- 农(39512)
- 科学(38109)
- 学报(37519)
- 教育(33357)
- 大学(29451)
- 融(29305)
- 金融(29305)
- 学学(27440)
- 农业(26926)
- 技术(23828)
- 经济研究(23201)
- 财经(21987)
- 业经(21961)
- 经(19173)
- 贸(18152)
- 问题(17912)
- 国际(17088)
- 世界(15518)
- 业(14872)
- 技术经济(14023)
- 坛(13746)
- 论坛(13746)
- 科技(12934)
- 现代(12653)
共检索到4300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志芳 张海滨
东北亚地区大气跨界污染,随着中国雾霾的广受关注,而逐渐成为该地区环境合作的核心议题。东北亚是中国核心的外交战略区,它的稳定对中国的和平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的崛起,周边国家由政治安全的担心产生的紧张情绪进一步强化。大气(雾霾)污染事件的出现,为各国释放政治紧张情绪找到了一个出口。而东北亚大气环境合作,能否真正促进区域大气环境的改善,并起到政治关系减震器的作用,还在于中国如何做出相应的策略选择。鉴于中国发展进入新阶段,外交领域提出了"积极进取、更有作为"的"新常态"观,环保工作也进入了理念、道路创新的新常态阶段,对外环境合作的思路也需要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而及时调整。结合自身大气污染治理的需求和决心,建议中国在如下方面强化东北亚环境合作:强化中日韩三国环境部长会议(TEMM)、东北亚次区域环境合作项目(NEASPEC)等核心机制的作用,加强中日韩等主导国间的合作关系,倡导合作机制的集体领导理念,推动专家互动以补充官方交流不足,谨慎看待多元治理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积极推动大气污染治理的产业合作。
关键词:
新常态 东北亚 大气污染 环境合作 策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璇 温丽琴 宫贻斌
近年来,东北亚大气跨界污染事件频发,引起国际社会和相关国家的关注,本文运用雪堆博弈模型解释了环境合作虽是纳什均衡,但无作为的搭便车行为亦是博弈方的理性选择。跨界大气污染治理虽迫在眉睫,但现有的环境合作机制由于缺乏约束性、强制性和惩罚性,可实施性并不强。本文结合中日韩合作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提出我国应在整合当前环境合作机制的基础上,牵头成立东北亚环境合作机构,设立稳定的工作小组和临时应急机制,并选择级别更高、覆盖面更广的NEASPEC来重点推动区域环境合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康
论中国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选择袁康东北亚包括中国、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部,是世界上最有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另一方面,东北亚六国的经济具有很大的互补性,而且六国以多种方式表达了进行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愿望。以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为核心的东北亚经济...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吴昊
东北亚地区既是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重点地区,也是难点地区。鉴于东北亚地区各国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和经济实力,中国应该在东北亚区域合作中发挥关键性推动者的作用。以地区多边安全机制建设合作促进经济合作、以深化双边合作促进多边区域合作、以次区域开发合作促进整体性的区域经济合作、以具体领域的合作促进全面的经济合作等,是当前中国推动该地区经济合作的最佳政策选择。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唱新
尽管到目前为止美国并没有明确提出东北亚战略,但是,由于这一地区出现了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和孕藏着巨大潜力;汇集了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矛盾与冲突;影响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从大西洋转向太平洋之际,东北亚地区自然成为美国亚太战略的焦点与核心。本文将从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利益和矛盾出发探讨其东北亚政策及其对这一地区的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文章在分析中国东北三省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地理、资源、产业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三省的各自特点,提出了东北三省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战略。即:黑龙江省以俄罗斯为重点,“北开南联”;吉林省以图们江开发为重点,“开边通海”;辽宁省以黄渤海为重点,“外向牵动”。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王旭坪 于秀丽 王天腾
建立科学、有效、准确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对于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聚焦化工园区,基于物联网背景下企业排放实时数据,融合气象信息,采用多种有监督式机器学习(决策树、多元线性回归、Lasso回归、支持向量机、Xgboost、梯度提升机、Light GBM、MLP(多层感知觉神经网络))及改进的集成学习Stacking策略实现化工园区空气质量的预测,并识别影响大气污染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Stacking策略下的预测框架与单模型预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提升。(2)在Stacking策略中,初级、次级学习器的选择策略影响预测的精度和泛化性,最佳模式为初级采用强学习器,次级使用线性模型。(3)在同一园区、不同企业污染物不同排放口对空气质量影响不同,研究结论可为政府监管部门对化工园区的治理和管控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陆建人
10+3框架的产生,使东北亚次区域合作有了制度上的保障,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北亚合作成了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日、韩合作的最大障碍是中日之间缺乏互信,双方应当“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推动东北亚合作。东北亚合作应当坚持开放性,以 10+3为主,多渠道并进。
关键词:
10+3 东北亚 区域合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锐
由于环境问题与区域地理因素、生态环境系统的紧密关系,从而使当今的环境问题跨越了主权国家的地理边界,渗透到整个区域甚至全球生态系统。环境合作有助于促进环境领域内国际机制的建设和发展,国际机制的功能性能够推动环境合作的不断深化,环境合作与国际机制之间的互动机理推动了环境合作机制的建构。共同利益、依赖路径、机制内容和机制效能是全面评估环境合作机制的四大基础要件。随着近些年来东北亚地区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不断加强和持续深化环境领域合作成为域内各国的当务之急。东北亚环境合作机制是维护东北亚环境合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是推动东北亚环境合作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东北亚环境合作不断走向务实,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多...
关键词:
国际机制 东北亚 环境合作 互动机理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康
现在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仅仅是一种处于萌芽状态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双边经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特点。中国应根据东北亚经济合作的特点和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正确处理中国经济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关系。本文提出了发展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基本原则,以及在今后几年内应处理好的两个具体问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姜洪
一、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及前景东北亚由中国、蒙古、日本、南北朝鲜及前苏联的一部分组成。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构想,在国际上最初是由日本早稻田大学西川润于1987年9月发表的《关于发展日本海经济协作的倡议》提出的。我国许多学者也提出了“三海经济圈”(黄海、渤海、日本海)和“东北亚经济圈”的构想。东北亚地区是世界各种类型国家集中的典型地区,既包含东西方关系,也包含南北问题。因此,这地区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对东北亚地区各国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了解,以掌握东北亚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嵩龄
中国—东北亚国家之间的环境合作包括众多方面,既有双边合作,又有多边合作。目前,这些多方面的环境合作已显现出很多绩效,如逐步启发与强化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共同体”,以具体的积极的行动计划解决国际间的跨国环境矛盾和纠纷,促进东北亚各国环境产业和环境市场的发展等。但在东北亚国家的环境合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展望未来,东北亚国家间的环境合作将成为全球环境中具有高度积极意义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中国 东北亚国家 环境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9·11”事件后 ,相关大国围绕朝鲜半岛局势及区域安全等问题加快了相互关系调整的步伐 ,而美国的东亚政策给这一地区的国际关系和政治安全环境带来了新的变化因素。在国际政治及亚太安全形势不断变化的新时期 ,日本和朝鲜的对外战略和政策动向尤其引人注目。作为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重要国家 ,中国应如何面对新的国际环境的变化 ,调整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 ,直接关系到国家利益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的安全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