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91)
2023(16997)
2022(14172)
2021(13139)
2020(10966)
2019(25162)
2018(25074)
2017(47236)
2016(26041)
2015(29377)
2014(29693)
2013(28836)
2012(26514)
2011(23759)
2010(23903)
2009(22418)
2008(22037)
2007(19831)
2006(17640)
2005(15985)
作者
(76252)
(63304)
(62806)
(60082)
(40411)
(30285)
(28557)
(24804)
(24121)
(22800)
(21648)
(21531)
(20260)
(20205)
(19757)
(19421)
(18871)
(18864)
(18157)
(18061)
(15883)
(15649)
(15453)
(14515)
(14230)
(14177)
(14071)
(13991)
(12805)
(12588)
学科
(101078)
经济(100934)
管理(77955)
(71502)
(60305)
企业(60305)
方法(41564)
数学(34819)
数学方法(34291)
(30866)
中国(29584)
(28510)
业经(25894)
(24143)
(23966)
地方(20302)
农业(20254)
理论(18939)
(17671)
(17333)
银行(17281)
(17112)
财务(17026)
财务管理(16988)
(16817)
贸易(16805)
(16443)
(16298)
(16292)
金融(16284)
机构
大学(372382)
学院(368567)
管理(140994)
(140639)
经济(137246)
研究(125816)
理学(120878)
理学院(119472)
管理学(117118)
管理学院(116460)
中国(94235)
(80994)
科学(78592)
(68994)
(63720)
(62061)
研究所(57632)
中心(56796)
(56433)
业大(55651)
财经(53777)
北京(51258)
(50584)
师范(50051)
(48660)
农业(48389)
(45877)
(45301)
经济学(41904)
技术(40350)
基金
项目(247431)
科学(193335)
研究(182257)
基金(177756)
(155085)
国家(153742)
科学基金(131160)
社会(113348)
社会科(107059)
社会科学(107034)
(96764)
基金项目(93465)
自然(84386)
教育(84012)
自然科(82396)
自然科学(82374)
(81359)
自然科学基金(80845)
编号(75178)
资助(72645)
成果(63166)
重点(55335)
(53934)
课题(52623)
(51973)
(50822)
创新(47361)
(46964)
科研(46798)
项目编号(46409)
期刊
(162270)
经济(162270)
研究(111995)
中国(79236)
学报(62763)
(59305)
科学(55760)
(54422)
管理(54129)
教育(48285)
大学(47906)
学学(44611)
农业(40411)
(32968)
金融(32968)
技术(32416)
财经(26711)
业经(26663)
经济研究(24763)
(22808)
图书(21075)
问题(21045)
(20123)
(19259)
理论(17914)
科技(17803)
技术经济(16858)
现代(16536)
业大(16403)
实践(16347)
共检索到5594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振亚  张小青  曾光  
新市民作为从农村进城的知识精英,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粘合催化作用,角色难以替代。新市民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机制主要表现为情感粘合、生活粘合和工作粘合。在三种粘性合力的作用下,新市民通过反哺农业、反哺农村和反哺农民,以及通过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催化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利用好、引导好和发挥好新市民群体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粘合催化机制,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代信  黄力明  覃合  
本文首先对研究涉及的一些相关概念的内涵作出界定,在对我国农民市民化历史回溯、现状考察及未来前瞻的前提上,对制约我国农民市民化的障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强调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基本原则,理清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农民市民化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婷  时匡  
城乡居民之间的融合是当前城乡一体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居民融合不仅包括城乡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还包括提升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农民市民化是在城乡互动中逐渐发展的,推进农民市民化是提升农民群众整体素质,促进城乡交流的有效途径。农民市民化的过程受历史、政治、社会、个体等因素的影响,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从建立健全制度机制入手,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提升农民素质,为农民市民化寻找合适的出路。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秦建平  张惠  李晓康  
本文在研究城乡教育一体化与教育现代化关系、国家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和有关城乡一体化重大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改革导向价值的城乡教育划分方法,提炼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关键要素和评价指标。通过分析中国城市化率与义务教育投入城乡倍率发展趋势、已经城乡一体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城乡教育的表现特征,寻求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定量评价标准。开展城乡教育一体化评价能够促进重大政策落实、强化公平价值取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建华  
新型城乡形态是新的城乡连接方式和互动机制,具有就业以非农为主、专业化分工和集聚、物质和生活条件显著改善以及农与非农的双重角色特征,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郊化、城中村、都市圈和新农村是五个典型的新形态。本文分析了每一个新型城乡形态的起因、意义和问题,并提出都市圈形态将成为未来的首要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宁光杰  李瑞  
文章基于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8城市数据,估计了不同流动范围下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和市民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流入同一地区的农民工,省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意愿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省内流动农民工的市民化能力高于跨省流动的农民工,市内流动的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也高于市外流动的农民工。说明总体上农民工就近市民化的意愿和能力较强。样本范围扩展到全国,结果均显示出农民工本地市民化的倾向,但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与市民化意愿相匹配,中西部地区本地市民化能力滞后于市民化意愿。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财力最大限度地提供充足的公共资源和社会保障以吸引农民工本地市民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沈妉  李春英  
乡村文化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备受学者关注,而现代化进程使得乡村文化面临着冲击和消解。乡村新文化的建构正是乡村文化走出困境的重要选择。乡村新文化是立足于传统基础上的现代文化,是多元文化冲突发展下的和谐文化,是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先进文化。通过有效途径建构起来的乡村新文化,能够引导乡村文化良性发展,增强乡村文化影响力和凝聚力,重新树立乡村文化自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勇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农村社会经历了传统乡土中国、新中国建立后的城乡二元结构时期,现在正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乡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龙龙  
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表明,伴随着工业化发展进程,城市和农村差距总会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又从大到小、从小到无,最终实现城乡平衡发展。但我国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差距却呈现持续放大之势。本文正是面向这一理论与现实的悖论,基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理论动力机制,探讨导致我国城乡一体化陷入低度均衡的深度二元结构,并最终借助"流通体系再造弥补市场短板,市场一体化推动流量调节"的传导机制,化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存量约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金林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和有机的运作系统,本文运用系统论的思想与方法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系统、动力机制的内涵和动力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作用机制及其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显龙  
中国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应坚持人本主义理念,以促进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机会的平等性和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现存的城乡公共服务失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不畅和农民权益保障不足等问题,体现了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条件的巨大差距,削弱了农民参与现代化建设和共享发展成果的均等性,限制了农民发展的张力。文章认为,以人为本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应通过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系,增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协调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途径,确立城乡居民在社会发展中的共同主体地位,提高城乡居民全面发展水平和促进农民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振亚  汪阳春  
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有九对伴生问题值得关注,分别是:粮食安全与食品安全;小农耕作与规模经营;土地长期承包与短期流转;农业技术进步与农村生态环境退化;青壮年进城打工与老妇幼农村留守;新市民的城市向往与现实羁绊;农民工进城务工与返乡创业;农村人才流失与大学生村官进村入驻;农村传统主业走低与新型主业兴起。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继荣  
推进城乡一体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完成现代化历史任务的重大社会系统工程。历史的经验和近年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推动这一工程健康顺利发展的主导力量是政府,强化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政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根本保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雨舟  
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成为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基础环节。金融机构在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中,远未达到"共赢"的理想局面。要实现金融业的城乡共生,就要以城市金融对乡村金融的带动作用为抓手,重点推进城市金融与乡村金融间的联通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城乡金融较为广泛深入的合作,构建资金等向农村地区流向的途径,缩小城乡金融之间的差距,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登国  吴东民  王海祥  
作为社会结构变迁过程的载体,城市化与社会政策和制度密切相关,通过制度性投入,实现社会结构的创新与再造,尤其是改变城乡人口分布结构是中国城市化的中心议题。当前中国城市化的难点是由乡村向城市转变过程中所引发的各种制度性问题,只有在户籍改革的基础之上加强社会保障、住房等制度投入,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善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