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92)
2023(8259)
2022(6530)
2021(6396)
2020(5158)
2019(11881)
2018(11415)
2017(22297)
2016(11858)
2015(13565)
2014(13063)
2013(13170)
2012(11962)
2011(10213)
2010(10668)
2009(10226)
2008(10372)
2007(9461)
2006(8378)
2005(7651)
作者
(31900)
(26463)
(26262)
(25320)
(16874)
(12562)
(11702)
(10100)
(10061)
(9614)
(9052)
(8921)
(8686)
(8588)
(8499)
(8079)
(7752)
(7744)
(7635)
(7460)
(6824)
(6315)
(6270)
(6181)
(6027)
(5943)
(5927)
(5919)
(5423)
(5190)
学科
(48715)
经济(48674)
管理(41239)
(39024)
(34056)
企业(34056)
(25215)
方法(19896)
数学(16867)
数学方法(16752)
中国(15512)
技术(13048)
财政(12769)
(12414)
(12400)
(12149)
(11556)
财务(11538)
财务管理(11495)
地方(11035)
企业财务(10886)
业经(10596)
(10378)
(10026)
银行(10009)
理论(9731)
技术管理(9631)
(9458)
(9271)
金融(9270)
机构
学院(163718)
大学(163373)
(72245)
经济(70888)
管理(62674)
研究(53883)
理学(52597)
理学院(52108)
管理学(51448)
管理学院(51146)
中国(44592)
(43270)
(33796)
财经(29966)
科学(29389)
(27119)
(26616)
(26239)
中心(24638)
经济学(23867)
研究所(23091)
财经大学(21998)
北京(21645)
(21358)
经济学院(21324)
(20450)
(20379)
师范(20195)
(19143)
业大(19131)
基金
项目(99374)
科学(78246)
研究(76418)
基金(71197)
(60917)
国家(60426)
科学基金(52272)
社会(49405)
社会科(46945)
社会科学(46931)
(39110)
基金项目(36676)
教育(35371)
(31767)
自然(31226)
编号(30814)
自然科(30588)
自然科学(30581)
自然科学基金(30043)
资助(29047)
成果(26208)
(23690)
重点(22455)
创新(22289)
(22031)
课题(21683)
(21437)
国家社会(20908)
(20018)
项目编号(19568)
期刊
(83868)
经济(83868)
研究(56577)
(39937)
中国(38022)
管理(26510)
学报(21907)
科学(20329)
教育(20052)
(20003)
金融(20003)
(18601)
大学(17309)
财经(16694)
学学(15988)
经济研究(15078)
技术(14972)
(14444)
业经(12395)
农业(12247)
问题(10303)
会计(9395)
(8956)
财会(8933)
技术经济(8892)
(8205)
财政(8205)
商业(8164)
理论(7941)
图书(7779)
共检索到2665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发展的历程为线索介绍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形成的简要过程,同时从核心概念体系、理论渊源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三个维度描述了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基本特征,初步阐释了探索构建新市场财政学范式的目的是要增强财政科学的解释力和预测力这一财政基础理论研究的宗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俊生  
公共财政学作为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解释力和预测力严重弱化。"新市场财政学"就是针对当代主流财政理论的这个问题所构建的一个新范式。在论文中,笔者主要是运用规范研究方法,以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作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当代主流财政理论存在的致命缺陷,阐述了新市场财政学通过重新定义市场模型,重新解释政府(以及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企业(以及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而为重构具有强大解释力和精准预测力的财政学范式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路径。论文以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财政理论建设与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珺  
本文介绍了西方财政学在全球的发展简史,特别是其中配置和交易两大研究范式的形成、其各自的特色、方法论基础和国家观念。文章还对当前由两大范式衍生出来的三种财政学进行了说明。本文认为,财政学研究追求在配置范式下的理论创新固然重要,但超越这一范式,对财政学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提出批判性的新认识,同样值得重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问题不仅是重大的财政理论问题,而且也属于长期困扰各个国家政府的重大财政实践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以新市场财政学的"国家观""政府观"为理论起点,通过回顾、梳理和分析对比国家分配论学派、盎格鲁-萨克森学派和欧洲大陆学派财政理论发展史中的主要文献,发现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学理论有着共同的"国家观"与"政府观",二者共同持有"政府与市场二元对立"的观点;而由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可以推导出政府与市场之间实际上是财政行为主体与财政活动"场地"之间的关系。新市场财政学借鉴欧洲大陆学派的理论,重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魏则西"事件引发了公众对目前互联网搜索服务质量乃至道德方面的强烈质疑。"魏则西"事件暴露出的百度搜索服务问题的实质是互联网搜索服务商与互联网搜索服务需求者(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属于典型的"信息不对称型"的市场失灵问题。按照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逻辑基础的主流财政学所开出的药方,解决这类信息不对称型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方法就是实施政府干预。然而,政府干预往往会由于"规制不足"或者"规制不能"等原因导致"政府失灵",进一步降低互联网搜索服务的质量。从财政学的角度看,导致这种"双失灵"困境的主要根源是以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的主流财政理论对现实财政和经济问题缺乏基本的解释能力和预测能力。本文基于我们...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俊生  姚东旻  李浩阳  
主流财政理论和货币理论均将中央银行视为货币政策调控的单一主体,进而忽视了政府财政部门的调控作用。本文基于新市场财政学的"市场平台观",以市场上货币流通的运行机制为视角,以货币市场为平台,探索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基础上,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对货币流通量M2的影响能力和调控能力及其形成机理,并构建模型,运用我国财政、央行的相关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本文实证检验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政府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为基础,通过财政收支活动和国库现金管理活动对市场货币流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并且由于财政活动必须依据我国《预算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运作,使得政府财政部门的货币影响力相对独立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的货币调控框架。本文的数据测算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2000~2018年市场货币流通体系中有44.31%的M2是受政府财政部门影响、甚至调控的,并且该比例仍处于增长趋势,2018年度直接受制于财政影响甚至被政府财政部门调控的货币流通量M2的比例已超过50%,从而证明了政府财政部门在客观是已经成了财政—央行"双主体"货币调控框架体系的一个重要主体。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娟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海涛  曹明星  白云真  
数字经济国际税收改革如火如荼,经合组织设计了"双支柱"的基本方案,力图建立市场国征税权和全球最低税制度以改善国际税收秩序。针对上述改革,基于探索中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可以形成三个方面的创新性认知:一是形成平台市场范畴,创新解释数字经济新市场的平台主体及其联结度意义、数字经济新平台的市场机制及其税法规制特点;二是形成可比政府范畴,探索政府生产性角色的正名与征税权正当性的证明、跨境交易可比性全景的还原与可比政府税基的匡算;三是具化收益控制权范畴,分别剖析经合组织改革方案中跨国企业与政府的税收利益博弈、数字经济中国家及其集团的产业格局竞争。根据上述逻辑和基本国情,提出中国初步的应对政策,强调应从税基安全、公平和发展三个层面,系统设计好反避税中的全球竞争与合作、数字和工业经济的全球大循环以及落后地区和新兴行业的经济成长等方面的政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志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比较财政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也遇到了问题,这首先是市场化改革对比较财政学的研究重点提出了革新的要求,即从以前重在比较市场型财政与计划型财政,转向比较不同的市场型财政,从而丰富了比较财政学研究,此即所谓"新比较财政学"。本文拟探讨新比较财政学的框架、研究方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问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现有财政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物本范式,由此在逻辑起点、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缺陷与偏差。而通过财政学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以人为分析对象,以制度分析为框架来构建人本范式的财政学,既可以解决物本范式财政理论现存的缺陷,又能在不同社会科学间建立起可通约的研究范式。"人本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主题和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的时代命题与时代特征,在对古今中外学术资源兼容并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合创新。本文选择财政学若干重要问题对其在人本范式下进行了分析,由此表明"人本范式"财政学具有较强解释能力和良好的应用基础。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朱柏铭  
我们正处于财政学革命的时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 ,我国财政学也正经历着从研究对象到理论体系再到研究方法的大变革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传统财政学正逐渐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财政学所取代 ;而创新出一个公认的科学的财政学理论体系 ,将是完成这场财政学革命的重要标志。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安体富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政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这个论断不仅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为财政理论和财政学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本文根据这个论断对财政学对象进行新的思考。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利用学科优势积极为民族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一直是我校财政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特点之一。在确定学科建设规划时,我院财政学科根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治党治国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的重要指示,按照学科建设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基本思路,为满足我国地方财政改革与发展的实践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和坚持把欠发达地区、民族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作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闫坤研究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学科骨干力量合力撰写的《新中国财政学研究70年》,已于2019年9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系》之一。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新中国财政制度建设和新中国财政学发展70周年。70年来,在新中国的财政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