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50)
2023(16134)
2022(13766)
2021(13089)
2020(10879)
2019(24260)
2018(24246)
2017(45158)
2016(25060)
2015(28283)
2014(28029)
2013(26668)
2012(24250)
2011(21844)
2010(21987)
2009(20053)
2008(19034)
2007(16727)
2006(14476)
2005(12451)
作者
(69648)
(57651)
(57302)
(54573)
(36612)
(27668)
(26155)
(22616)
(21953)
(20575)
(19664)
(19276)
(18316)
(18184)
(17712)
(17588)
(17356)
(17217)
(16630)
(16387)
(14301)
(14297)
(13844)
(13173)
(13017)
(12948)
(12864)
(12530)
(11559)
(11506)
学科
(89894)
经济(89790)
管理(73457)
(66904)
(57462)
企业(57462)
方法(38453)
数学(32383)
数学方法(31935)
中国(26657)
(24241)
(22404)
业经(21685)
地方(21680)
(21266)
技术(20270)
理论(18821)
(17774)
教育(16848)
农业(16137)
(15553)
(15243)
贸易(15231)
(14718)
(14695)
银行(14642)
环境(14607)
(13976)
(13973)
财务(13893)
机构
大学(338343)
学院(336403)
管理(131769)
(124387)
经济(121382)
理学(114193)
理学院(112820)
研究(112223)
管理学(110650)
管理学院(110027)
中国(81529)
(72528)
科学(72018)
(57035)
(55867)
(53428)
研究所(51186)
业大(50666)
中心(50562)
(50394)
(48683)
师范(48208)
北京(45681)
财经(45419)
(41873)
农业(41838)
(41219)
(40951)
技术(39343)
师范大学(38655)
基金
项目(235358)
科学(185250)
研究(175670)
基金(166996)
(145502)
国家(144211)
科学基金(123834)
社会(108027)
社会科(102105)
社会科学(102080)
(95167)
基金项目(88776)
教育(82627)
自然(80205)
(79873)
自然科(78353)
自然科学(78331)
自然科学基金(76881)
编号(73345)
资助(67077)
成果(60257)
重点(52973)
(52328)
课题(52008)
(50685)
(50607)
创新(48104)
项目编号(45383)
大学(44748)
科研(44473)
期刊
(136816)
经济(136816)
研究(100040)
中国(71819)
教育(55405)
学报(54698)
科学(49447)
管理(49352)
(48281)
(42800)
大学(41774)
学学(37897)
农业(33841)
技术(31098)
(26012)
金融(26012)
业经(24235)
经济研究(21797)
财经(21074)
图书(20482)
科技(18776)
(18051)
(17768)
问题(16871)
(15679)
技术经济(15592)
理论(15362)
(14882)
论坛(14882)
商业(14804)
共检索到4948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书卉  眭国荣  王琪  
为满足新时代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新工科建设要求,大学生创新能力建设正不断深入。基于当前高校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及成效分析,提出了新工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的关键点,包括激发学生创新动力、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成果保护等。并从高校定位、专业、年级、职业规划等多个维度的差异化着手,分析了各种差异下大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特点,提出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体系构建的相应举措。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屈家安  刘菲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金建州   钱晨   王言心  
<正>新农科时代,农林类高校作为培养农业领域人才的重要机构,肩负着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在这个背景下,建立一个健全的农林类高等教育机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于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推动农业领域内的创新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张丽娟、肖连军、黄家军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一书,从学生发展需要出发,坚持教育教学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原则,强调创业过程中的实际操作,着眼于学生的特色技能教育,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它旨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增强创新活力。此外,本书也为在校大学生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提升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等方面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永利  史国栋  龚方红  
工科高校是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如何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时代课题。工科高校应正确分析现状,找出原因,从教育观念、教师素质、实践教学、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小明  刘宝  姜飞  孟兆刚  蒋仁福  
该文依托实验教学中心,结合学科特色,建立了大学生创新实验室;构建了模块化科技创新工作体系,组建了充满活力的指导教师队伍和层次分明的学生科技创新队伍,塑造了具有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文化,建立了较完善的科技创新制度保障体系和高效的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实践证明,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软环境建设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纯华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赋能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有着独特的优势,它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将就业压力转化为创业动力;增强大学生就业资本,提高就业竞争力;加深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提升自我认知能力。目前,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融合度不够;师资力量缺乏,针对性培养和联动性效果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形势,高校就业指导需遵循文化引领、知行合一、协同推进等原则,转变学生就业观念,构建创业型就业服务平台,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就业指导课程体系等,树立“创业光荣”的就业观,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和就业形态,最终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传安  
作为职业教育的先锋队,高职院校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应用研究与技术创新、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比较优势,但面对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也存在科研反哺创新人才培养能力不够、科技项目层次不高、科技成果转化不畅、校企合作科研优势不足等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生态、技术、人才需求,通过优化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深化产教融合打造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培育"三员"人才队伍提升科技人才竞争力,以实现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梁国江  邱杰  
高等教育阶段不但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三观意识、养成良好综合素养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校教育者为促进国家社会进一步发展培养优质现代人才的重要时期。规则教育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必要基础教育内容,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化发展方面具备重要影响与作用。所以,高校应注重规则教育具体实践与发展。对此,笔者将结合乔晶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分析推动大学生规则教育发展的必要性,并顺应新时期发展趋势探究益于高校优化大学生规则教育的创新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陆锦冲  
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大众化背景下,大力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对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我国高校的国际竞争能力,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整合资源、完善平台、组织培训、加强评价,真正把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激发出来,亟待形成明晰的思路和可操作办法。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是运用系统化原理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在大学生科技创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桥  谭小宏  
大学生创新对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却令人担忧。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大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存在诸多弊端。因此,应当重构大学生学业评价观,构建多元化的学业评价体系,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推动学业评价的多元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艳坡  范海荣  何尚琴  高明晶  王娜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相关指标体系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新的特点,构建了具体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评价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有效地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德君  段慧达  白晶  苏承慧  
针对如何培养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问题,从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基础、采取措施及做法入手,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了符合个性化发展CDIO+5S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辅之以学生创新教育的实践,推动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力  
文章从宏观的实现民族振兴与国家富强的视域下探讨"中国梦"与大学生成长成才之间的内在逻辑生成与融合关系,探求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试图从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探讨优化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常愉  
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本文从高校校园文化和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关系出发,分析了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应该从教师队伍建设、校园精神文化营造、研究性实践平台搭建及制度文化保障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综合考虑,共同构建出一个适于大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环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菲  龚晓君  马虹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