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21)
- 2023(12848)
- 2022(10556)
- 2021(10033)
- 2020(8256)
- 2019(18378)
- 2018(18519)
- 2017(33447)
- 2016(18375)
- 2015(20514)
- 2014(19844)
- 2013(18729)
- 2012(16755)
- 2011(14681)
- 2010(15378)
- 2009(14171)
- 2008(13883)
- 2007(12839)
- 2006(11126)
- 2005(9862)
- 学科
- 管理(63381)
- 济(60306)
- 经济(60246)
- 业(56556)
- 企(51089)
- 企业(51089)
- 方法(27641)
- 数学(22977)
- 数学方法(22310)
- 中国(18708)
- 技术(18317)
- 财(17935)
- 农(17020)
- 业经(16385)
- 理论(16268)
- 制(13294)
- 技术管理(12431)
- 学(12268)
- 务(12181)
- 财务(12119)
- 财务管理(12093)
- 教学(11998)
- 划(11541)
- 银(11476)
- 银行(11460)
- 企业财务(11342)
- 农业(11173)
- 地方(11113)
- 策(11047)
- 教育(11005)
- 机构
- 学院(239107)
- 大学(234911)
- 管理(95280)
- 济(85874)
- 经济(83516)
- 理学(79930)
- 理学院(79099)
- 管理学(77234)
- 管理学院(76779)
- 研究(73980)
- 中国(58668)
- 京(50679)
- 科学(46020)
- 财(42339)
- 江(39224)
- 所(36107)
- 中心(35637)
- 农(34791)
- 业大(34111)
- 研究所(32412)
- 范(32085)
- 北京(32078)
- 州(31785)
- 财经(31778)
- 师范(31732)
- 技术(31689)
- 经(28705)
- 院(28003)
- 农业(26965)
- 省(25192)
- 基金
- 项目(157458)
- 科学(123727)
- 研究(119141)
- 基金(109386)
- 家(94963)
- 国家(94105)
- 科学基金(81896)
- 社会(71456)
- 社会科(67642)
- 社会科学(67622)
- 省(66145)
- 教育(58531)
- 基金项目(56697)
- 划(54410)
- 自然(53263)
- 自然科(52131)
- 自然科学(52120)
- 自然科学基金(51125)
- 编号(50516)
- 资助(44760)
- 成果(40722)
- 创(38215)
- 课题(36634)
- 重点(35936)
- 创新(34668)
- 发(33366)
- 部(32604)
- 项目编号(31309)
- 年(30796)
- 大学(30001)
共检索到3746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田艳 周洪文 柯翔西 颜剑锋 王哲
结合本校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优化“施工技术-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合同法律-智慧信息”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能力逻辑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理论-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综合毕设”四个层次的递进式教学体系,使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应用复合能力;创新“校企协同+专业协同+赛教协同”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三协同的育人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许敏
为了适应新时期公安机关对警务人才的迫切需求,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以招录培养体制改革为契机,深化警察职业教育改革,探索创新应用型、复合型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效果。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关键词:
工程造价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蔚 贺晓琳
本文从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入手,解析应用导向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英语基本技能的系统化训练、英语文化内涵的系统化拓展、综合素质能力的系统化提升、面向就业创业的一体化培养等基本特征,提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策举措。主要包括重构应用导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专业课程体系、立体化培养体系、能力递进的培养实施体系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等,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英语专业转型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震宇 郝海滨
文章针对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校企对接难、实践资源有限等问题,将"实践先行、螺旋教学"思想引入管理人才培养,通过建立能力、知识、实践与课程层次模型完善培养方案,借助螺旋式实践体系整合校内、校外实训实习资源,围绕实践构建课程组并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依此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可成 王雷
考虑生源特点,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管理岗位就业机会。制定符合岗位需要的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方案。切合行业实际需求,做好师生与企业的双向深入互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鲁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洪兵 陈强 陈立万 王立
从社会新工科发展、地方高校新专业应用转型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供给侧改革角度,主要探讨在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的研究。围绕"高工程素质、强实践能力、学科知识交叉和创新驱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物联网工程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关键性要素作为切入点,从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校企合作新内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队伍建设新举措和多元阶段交替实践教学体系等进行构建,实现"五位一体"的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体现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特色,确立新工科物联网卓越工程师培养独特路径和建设内涵,构筑新体系新技术新平台相融合的新培养模式。
关键词:
新工科 物联网工程 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肃 王含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特别是经管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复合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文章列举了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类型,指出了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其含义进行分析,接着以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为例,对学院基本情况及推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得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长春理工大学经管学院推行的基本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人才培养模式 复合型人才 长春理工大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彭后生
根据区域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状况、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筹)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构建了"四阶递进,工学四合"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通过建立校企"双主体"共育人才机制、构建相应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实践,着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学生、学院和企业的三方"共赢",但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等问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林春香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和中国高铁"走出去"不断推进,铁路职业院校作为铁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文章在对铁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铁路职业院校构建"技能+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冠中 谭平 王骏飞
当前,在“新工科”的建设过程中,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质量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实际技术能力为基础,以当前产业所需为导向,创设相应的教学课程与培养计划,以此达到人才培养与产业所需的高度契合,保障“新工科”背景下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高校 应用型 本科 人才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黎海生 夏海英 宋树祥
该文从学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方法改进,以及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等3个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尝试。通过学科交叉融合,将传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转变为多元协同合作的创新能力培养方式,全方位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