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7)
2023(6886)
2022(5831)
2021(5481)
2020(4370)
2019(9755)
2018(9835)
2017(16584)
2016(9118)
2015(10038)
2014(10185)
2013(9343)
2012(8545)
2011(7502)
2010(7886)
2009(6865)
2008(6670)
2007(6601)
2006(5663)
2005(4892)
作者
(24014)
(19969)
(19917)
(18679)
(12660)
(9675)
(8975)
(7539)
(7504)
(7398)
(6860)
(6622)
(6575)
(6184)
(6174)
(6031)
(5903)
(5842)
(5837)
(5668)
(5041)
(4917)
(4872)
(4667)
(4658)
(4471)
(4445)
(4421)
(4077)
(4043)
学科
管理(31134)
(30038)
(26816)
企业(26816)
(24888)
经济(24863)
技术(15192)
技术管理(11370)
中国(10500)
理论(9612)
(8898)
教学(8616)
业经(8594)
教育(8226)
(7413)
方法(7235)
地方(6519)
(6497)
农业(5955)
学法(5890)
教学法(5890)
(5615)
银行(5604)
(5349)
(5299)
(5231)
(5083)
金融(5082)
学理(5055)
学理论(5055)
机构
学院(119070)
大学(113664)
管理(44307)
(40056)
经济(38781)
理学(36781)
理学院(36376)
研究(36076)
管理学(35722)
管理学院(35485)
中国(27335)
(24224)
科学(21541)
(21347)
(19637)
技术(18295)
(17897)
师范(17733)
(17321)
中心(17308)
(17205)
职业(16526)
北京(15470)
研究所(15119)
业大(15069)
(14962)
财经(14768)
(14133)
师范大学(13494)
(13158)
基金
项目(74597)
研究(61882)
科学(58364)
基金(48268)
(40857)
国家(40354)
社会(35464)
科学基金(35304)
(34011)
社会科(33380)
社会科学(33374)
教育(31420)
编号(27517)
(27003)
基金项目(25900)
(22519)
成果(22464)
自然(21426)
课题(21208)
自然科(20964)
自然科学(20960)
自然科学基金(20591)
创新(19779)
(18399)
资助(17859)
重点(17226)
(16758)
项目编号(16606)
规划(16274)
(15355)
期刊
(53823)
经济(53823)
研究(37165)
中国(34185)
教育(30061)
管理(20379)
(16702)
技术(16143)
(14399)
学报(14380)
科学(14217)
大学(11743)
职业(10545)
业经(10271)
学学(10230)
(10180)
金融(10180)
农业(9899)
科技(9111)
(8224)
论坛(8224)
图书(7718)
经济研究(7209)
技术教育(6772)
职业技术(6772)
职业技术教育(6772)
财经(6671)
技术经济(6627)
(5986)
(5919)
共检索到193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叶晓勤  
作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重要一环的工程训练中心,应主动适应新工科建设,探索促进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点,通过构建分层次、多模块的综合工程训练体系,建立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平台,引入创客文化,打造创客社团,推动多元协同,产学深度融合,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型师资队伍等措施,努力打造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创新实践平台,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张戈  张学军  朱玉平  叶晓勤  
分析了智能制造发展背景,阐述了智能制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分析当前工程训练中心现状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更新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理念、顺应制造大国向智能制造强国转变的趋势,并对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思考建议。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蔓  赵云龙  栾晓娜  尚勇  
针对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最新研究实践以及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需求,探索了新工科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该模式以实践产品群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融合传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块,新增新工科实践教学内容,重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项目群驱动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有机结合,为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提供支撑。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华尔天  计伟荣  吴向明  
加入《华盛顿协议》为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和认证标准的构建,实现了我国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在所有该协议正式成员之间的互认。浙江工业大学将《华盛顿协议》所倡导的基于学生学习结果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工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其实践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为地方高校工程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与推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刘桂玲  张超  
在软件工程(会计学)等工科背景下开设的会计学方向是复合型应用型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本文在整理相关院校类似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基本情况下,发现存在着专业的认可度较低、课程设置难度较大、专业学习难度较大、复合性较弱、人才流失等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雍莉莉  
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强新时代高职教育的重要政治任务,是凸显高职教育发展潜力的首要核心标志,是体现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重大关键举措。针对目前人才培养存在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度有待提高、专业课程建设融合度有待加强、产教协同融合深入度有待增强、师资引进培育重视度有待提升、质量保障体系覆盖度有待完善的问题,建议从"重塑教育理念,实施顶层培养设计的综合改革;立足地方需求,推动专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构筑‘双创’机制,提升创新精英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化产教融合,实现多元育人模式的发展格局;加快师资引进,打造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高地;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水平"六个方面着手,着力提升高职院校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韩庆艳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培养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教师。就此而言,适应时代发展、紧跟社会需求,提升教师教育专业从教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从教技能训练必须从内容体系、训练路径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卓越教师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对"卓越教师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白秀琴  李焰  袁成清  张彦  
新工科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案。基于对新工科内涵的分析,分别从培养理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团队建设、实践教学、科技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新工科理念下高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通过构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制定满足国家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更新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学模式,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创新实践教育,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等措施,实现满足新工科要求的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程详  
文章分析了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安徽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科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矿业工程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构建创新人才思政教育工程、完善生源选拔机制、拓展毕业生多元化发展途径、探索多层次及梯度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五个方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素燕  
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新生事物,其教学理念必然引起各方关注,创新能力教育是最引人注目的,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最需要研究的课题,它是以学生为本的根本体现。创新能力不是依赖于人的天赋或特别智力因素,而有赖于人的思维所产生的创造力,通过众多的学术项目训练,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试图通过对宁波诺丁汉大学本科教育的分析,以引发教育界对创新教育的思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卢晶琦  邓春健  师向群  孟庆元  胡云峰  陈李胜  
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新工科人才的支撑。按照"以研促学、知行融合、研赛相长"的构建思路,以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集群为目标,积极探索"立地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在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体系、激励与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统筹和规划,经过3年多的建设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丁连涛   吴彤   刘思含   杨洋   刘鹏   王云艺   曲晓海  
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劳动精神,在新工科背景下培育卓越工程师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学类仪器设备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提高其利用率、挖掘最大可用价值,是当前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索更加贴合基层教学单位的仪器设备利用率提高路径,该文以高校工程训练中心为例,从微、小、中、大型仪器设备的角度出发,通过课内改革打造共享空间、课外扩展建设共享平台,以及发挥社会服务协同作用的方法,解决教学类仪器设备利用率提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强化仪器设备管理、推动实践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