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5)
2023(8792)
2022(7314)
2021(7194)
2020(5741)
2019(13215)
2018(13769)
2017(24875)
2016(13697)
2015(15269)
2014(14804)
2013(13594)
2012(11705)
2011(10459)
2010(11038)
2009(10147)
2008(9680)
2007(8364)
2006(7323)
2005(6546)
作者
(34270)
(28455)
(28267)
(27282)
(17951)
(13516)
(13002)
(10875)
(10778)
(10237)
(9748)
(9484)
(8933)
(8864)
(8765)
(8591)
(8460)
(8456)
(8337)
(8037)
(7010)
(6946)
(6869)
(6541)
(6437)
(6405)
(6369)
(6362)
(5761)
(5510)
学科
(45128)
经济(45066)
管理(33688)
(28574)
(25119)
企业(25119)
方法(20452)
数学(18085)
数学方法(17461)
中国(13601)
(13049)
教学(12856)
理论(12340)
(11896)
业经(11268)
(10848)
教育(8832)
(8730)
(8523)
(8084)
银行(8082)
学法(8071)
教学法(8071)
农业(7962)
(7840)
贸易(7833)
地方(7829)
(7782)
(7612)
金融(7609)
机构
学院(171381)
大学(166576)
管理(62379)
(61187)
经济(59608)
研究(54342)
理学(53064)
理学院(52500)
管理学(50998)
管理学院(50693)
中国(41661)
(35283)
科学(33088)
(30701)
(26955)
(26241)
(25815)
中心(25592)
师范(25553)
研究所(23590)
(23446)
技术(23182)
财经(22955)
业大(22854)
北京(22437)
(22085)
(20697)
职业(20460)
(20339)
师范大学(20097)
基金
项目(111696)
研究(87364)
科学(87025)
基金(76190)
(65371)
国家(64791)
科学基金(55962)
社会(51419)
社会科(48602)
社会科学(48587)
(46653)
教育(44638)
编号(39160)
基金项目(38865)
(38436)
自然(35222)
自然科(34405)
自然科学(34398)
自然科学基金(33700)
成果(32496)
资助(31714)
课题(28470)
重点(25777)
(24712)
(23867)
项目编号(23834)
(23635)
(23516)
创新(22161)
大学(22107)
期刊
(71288)
经济(71288)
研究(52514)
中国(41300)
教育(37606)
管理(25574)
(24476)
(22321)
学报(22207)
科学(21035)
技术(20514)
大学(17948)
学学(16159)
(15555)
金融(15555)
农业(15252)
业经(13501)
职业(12539)
经济研究(12149)
财经(10774)
图书(9617)
统计(9463)
(9367)
(8742)
(8376)
(8217)
论坛(8217)
问题(8069)
技术教育(7935)
职业技术(7935)
共检索到263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周静  刘全菊  张青  
针对地方院校探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环境推进实践内容的更新优化设计,通过院校资源整合和共享环境改革调整学习及考核方法、研究校企联合培养环境协同创新教学模式以及转型改革发展环境改变教学理念。融合新工科背景下的多环境构建理工科专业"四层次四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模式,该模式有助于高校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优化和强化联合交叉学科培养,以及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实践创新能力和促进理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改革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刘志海  韩文钰  王成龙  逯振国  徐伟  
首先结合对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的现有研究,分析了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普遍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问题提出实践教学课程优化的思路,重点表明要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互嵌和校企合作的优势,强调工程类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掌握新技术、高校建设优势新学科提供优质平台和必要条件,最后在实践课程设计和实践基地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可持续性的实施计划。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胡蔓  赵云龙  栾晓娜  尚勇  
针对传统工程训练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最新研究实践以及工程训练教学改革需求,探索了新工科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式,并以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例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该模式以实践产品群为主线,以实践项目为载体,融合传统工程训练实践教学模块,新增新工科实践教学内容,重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实践项目群驱动知识、能力、实践和创新有机结合,为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新工科人才提供支撑。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戴亚虹  李宏  邬杨波  陈芬  
借鉴MIT、欧林及国内高校经验,提出新工程人才知识思维、个人品质、领导才能三维能力内涵,从"平台+模块+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基础+应用+综合创新"三级能力培养体系、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多元化实践活动、实践基地建设、机制与保障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二段式毕业实习、未来E星计划、综合竞赛实践模式,建立无线产业众创空间、校企协同实习基地、虚拟企业实验室、创新创业教学中心等平台,形成一套依托政府产业学科优势开展电子信息类创新创业工程人才培养的多层次、模块化、研究性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彭晏飞  张全贵  
针对各高校在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多采用的同年级横向统一培养、不同年级纵向阶梯式进阶培养模式与学生个性化需求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将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按需求跨年级分流的多元化培养"模式,将学生按需求分流为科研型、创新创业型和应用技能型3个方向,按不同培养目标浸入到不同实践教学环境中分类培养。为新工科建设大背景下各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种借鉴方案。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夏春艳  董海  李清臣  孙鹏飞  刘士斌  
为满足新经济的发展要求,基于新工科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针对课程的特点与问题,开展了金属工艺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设置了课程目标,规划了课程目标达成路径,更新了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完善了课程思政建设,构建了以课程目标达成度为核心的多元化动态考核体系,建立了质量保障持续改进机制。经两轮学生的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目标已达成,并实现了持续改进的目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鲍艳  李鸿儒  张羽  吴传平  
分析"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验教学任务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互促关系,依据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特点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势,针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提出由高校教师自主开发设计实验教学仪器的理念。分析自主开发设计工作的建设要素,介绍典型案例。实践证明自主开发设计实验教学平台是推动学科建设、促进实践人才培养的有力举措。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薇  眭文娟  肖延高  
【目的/意义】面向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高校教育,要求提升“新工科”人才人文软实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混合式“金课”,是高校实施“新工科”教育改革的载体和具体路径。【设计/方法】以知识产权管理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探索实践为例,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创新和突破。【结论/发现】教学实践显示,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程满意度、教师的教学体验和社会溢出效应都十分明显。这些经验可以为“新工科”背景下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林菲  龚晓君  马虹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在软件工程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中,通过聚集课内外、校内外、海内外、线上线下的资源,进行课堂教学、校内实践、校外实践、国际交流、在线课程的协同培养,构建了开放的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开拓了学生的就业前景,为软件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锋  王振友  金朝永  高学军  张丽丽  肖存涛  方慧  
在新工科背景下,依托教改项目、借助学校的扶持政策进行数学教学改革。传统的"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创新改进为"雨课堂+微视频+网络作业+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新教学模式。试点结果表明,该模式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课外学习自主性,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陈浪城  杜青平  邱伟青  严贤妹  
结合中国"新工科"建设的背景,研究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和科学解决方案。广东工业大学提出了建设"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提倡学生"自主管理"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新模式,突出实践育人;探索并实践教育体系"层次化"、教育内容"模块化"、教育队伍"专业化"以及教育模式"一体化"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解决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田艳  周洪文  柯翔西  颜剑锋  王哲  
结合本校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提出优化“施工技术-工程经济-项目管理-合同法律-智慧信息”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重构能力逻辑引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基础理论-项目实践-学科竞赛-综合毕设”四个层次的递进式教学体系,使学生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从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全面提升应用复合能力;创新“校企协同+专业协同+赛教协同”的教学运行机制,形成三协同的育人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刘玉岚  彭齐驭  
为了探索"新工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结构设计与实践课程进行了更好的改进与完善。该课程通过软件数值模拟分析与实际制作意粉桥模型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理论应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该课程还深化了软件数值模拟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结构分析能力,还提高了自主创新和结构优化设计的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