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58)
2023(11159)
2022(9126)
2021(8527)
2020(7066)
2019(16239)
2018(15976)
2017(29557)
2016(16239)
2015(18537)
2014(18714)
2013(17743)
2012(16249)
2011(14598)
2010(15490)
2009(14446)
2008(13569)
2007(12597)
2006(11367)
2005(10306)
作者
(44819)
(36637)
(36575)
(35099)
(23339)
(17640)
(16899)
(14073)
(14035)
(13643)
(12795)
(12458)
(11884)
(11671)
(11462)
(11364)
(10875)
(10795)
(10735)
(10633)
(9493)
(9041)
(8965)
(8571)
(8547)
(8428)
(8354)
(8346)
(7631)
(7330)
学科
(58389)
经济(58332)
管理(43801)
(40512)
(34302)
企业(34302)
(26494)
金融(26493)
中国(26006)
(25130)
银行(25117)
(24332)
方法(24233)
数学(21038)
数学方法(20380)
(18162)
(16631)
(16183)
地方(15630)
业经(15408)
理论(15407)
农业(11983)
教育(11719)
教学(11340)
(11206)
中国金融(11143)
(11001)
财务(10943)
财务管理(10911)
企业财务(10332)
机构
学院(216123)
大学(212439)
(78652)
管理(77699)
经济(76328)
研究(68744)
理学(64333)
理学院(63632)
管理学(61918)
管理学院(61537)
中国(60424)
(46111)
(41255)
科学(40870)
(37168)
中心(35377)
(33752)
(31861)
(31032)
(30995)
财经(30974)
师范(30714)
研究所(29809)
北京(29766)
业大(28760)
技术(27787)
(27751)
(25519)
农业(24333)
职业(24141)
基金
项目(133511)
研究(104459)
科学(102903)
基金(90237)
(76687)
国家(75929)
科学基金(65316)
社会(61506)
社会科(58177)
社会科学(58162)
(56346)
教育(51791)
编号(46639)
基金项目(46116)
(45764)
自然(40512)
自然科(39593)
自然科学(39587)
成果(39546)
自然科学基金(38808)
资助(38787)
课题(34170)
重点(30763)
(29247)
(29246)
项目编号(28416)
(28378)
(27866)
(26376)
创新(26358)
期刊
(95296)
经济(95296)
研究(68987)
中国(55828)
教育(41698)
(36527)
金融(36527)
(33577)
管理(31167)
(30498)
学报(29955)
科学(26202)
技术(24471)
大学(23917)
学学(21228)
农业(19710)
业经(16854)
图书(16474)
财经(15024)
经济研究(14349)
职业(13950)
(12910)
书馆(12246)
图书馆(12246)
统计(11442)
(11374)
论坛(11374)
问题(11228)
理论(11068)
(10451)
共检索到356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存贵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由以往的注重实践应用和侧重实际操作转向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本校特色、具有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综合型工科人才。实现学科交叉融合越来越成为高等工程院校人才培养的一大发展趋势。新工科院校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需要树立以工程能力为核心的跨学科培养理念,建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开设广泛覆盖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模式,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兴冲  柯昌平  王瑞红  
为适应新工科建设,基于“应用特色+服务地方”提出“卓越工程+红色工匠”的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修订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工程类+经济类+管理类+信息技术类+数理统计类+职业技能”的学科交叉融合课程体系;探索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推进课程思政元素进课堂、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开拓校企合作新局面、建立“1+X”试点考核制度、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德学兼修、德才兼备的一流工程造价人才提供参考路径。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敏   沈禹颖   阎石   梁天刚   唐增   侯正豪  
面对我国草地农业发展中日益综合化和复杂化的实际问题,以及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本文以草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科学相融合为切入点,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的草地农业领域专业技术人才。首先基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187名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结合2014-2019年该学院毕业生就业统计数据和近年中国500强企业中的农牧业企业招聘信息,分析得出目前草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培养方案较为陈旧、行业发展需求未被充分考虑等问题,据此讨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草学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必要性,进而构建草地农业人才培养专业框架,提出“草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从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平台和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具体探讨草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蓉  刘联  
本文通过对CDIO(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的阐述,以学科竞赛为教学载体,从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及学生自我评价角度入手,理性分析现今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医工交叉学科教学模式新思路,探索建立与技能教育相适应,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促进学校整体推进教学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魏萱  介邓飞  叶大鹏  
"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了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核心是培养各类创新人才。地方农林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为地方农林领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双一流"建设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制定还有诸多问题需要探索和思考。以福建农林大学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培养为例,针对目前此类研究生培养存在的培养目标、培养途径及培养质量评价等主要问题提出当前形势下培养模式改善途径,旨在为地方和区域培养优秀农业工程领域专业人才以及促进福建省农业工程学科长足发展提供思路,同时也为全国地方农林高校农业工程学科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提供一定参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黄俊平  陈秋媛  瞿毅臻  
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是当前研究生教育中的热点话题。在梳理了什么是交叉学科以及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对于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性成果产出的重要意义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北京大学在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的探索和面临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斌  孟宪军  辛广  李冬男  王月华  孙希云  田金龙  司旭  张琦  冯颖  
面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食品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新挑战,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迫切需要以新工科与新农科建设为导向,加速人才培养改革。针对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专业思政、课程思政与人才培养融合不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食品产业融合不足;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融合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需求融合不足;考核评价机制与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融合不足。必须进一步注重新农科与新工科交叉,探索出契合农业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原则;坚持打造"一体四平台"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四维全贯穿"实践教学模式;坚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多元化;坚持树立人才培养教师为本的理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居礼  田锋社  
本文简要介绍了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具体做法,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试图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超阳  刘德胜  陈晓伟  孙悦  
当今时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新的工业革命正在每天改变这个世界。新工科背景下,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应该更加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对于当前培养方案的问题,如何结合地方高校实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无疑成为学院发展和专业进步的重大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现状,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思政、形成性考核、实践环节进行模块化设计,紧跟工程认证要求,助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强力的保证。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刁衍斌  罗嘉文  于玺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借鉴,从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内容、教学质量、展示平台以及机制制定等方面入手,以广东工业大学为例开展创业教学实践并对其成果进行分析,为完善新工科体验式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重要范例。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辉  王哲  刘立峰  李英姬  
职业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的特点,依照行业人才需求和师范认证毕业要求,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启动了"双融合、双导师"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即校企协同育人,企业导师、幼儿园导师参与指导,共同制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丁志卫  
高校要培养出优秀的工科实用创新人才,需要建立分类投入、分类指导、分类培养的教育模式,需要建立科学为先、科普为基、科研为主的文化模式,需要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孕育、统筹规划的实践模式等,以建立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系统工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占华  朱艳  姚霞  侯喜林  徐翔  
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是"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存在着不适应社会需求、受传统培养模式制约和机制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深入发展。南京农业大学典型交叉学科"农业信息学"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该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适应需求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根本,适切的培养模式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基础,健全的机制体制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保障,坚强有力的导师团队是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兵  杨婷  
2019年,"双高计划"明确指出,要培养一批地方认可、行业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技术技能人才,把高职院校打造成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目前,"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机械类人才培养依然存在学校治理水平与企业管理有差距、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不相符、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环节不适应、国内外人才培养对接不紧密等问题。建立市场导向下"多元培养、三维融合、协同育人"的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机械类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均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耀华  
以新一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变革助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产生传统商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本文在总结数字经济特征的基础上对新商科的内涵及新商科人才应具备的特质进行阐述,最后结合具体实践案例提出高职新商科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模式的实现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