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99)
2023(2296)
2022(1766)
2021(1796)
2020(1152)
2019(2759)
2018(2769)
2017(4818)
2016(2585)
2015(2955)
2014(3010)
2013(2799)
2012(2681)
2011(2546)
2010(2604)
2009(2499)
2008(2682)
2007(2390)
2006(2126)
2005(2045)
作者
(7769)
(6488)
(6451)
(6238)
(4087)
(3134)
(2836)
(2568)
(2477)
(2317)
(2213)
(2209)
(2122)
(2081)
(2049)
(2019)
(1939)
(1815)
(1776)
(1774)
(1645)
(1564)
(1546)
(1506)
(1469)
(1424)
(1419)
(1301)
(1250)
(1239)
学科
(12222)
经济(12208)
管理(8625)
(6781)
(6554)
企业(6554)
方法(4962)
理论(4680)
(4201)
业经(3542)
中国(3317)
数学(2975)
数学方法(2920)
(2793)
(2763)
教育(2408)
(2376)
(2178)
(2087)
金融(2087)
(2003)
银行(2003)
(1983)
经济理论(1983)
(1971)
农业(1967)
(1950)
经济学(1845)
(1761)
贸易(1761)
机构
大学(43862)
学院(42829)
(17628)
经济(17249)
管理(16078)
研究(15143)
理学(13859)
理学院(13663)
管理学(13406)
管理学院(13335)
中国(11326)
(9756)
科学(8956)
(8269)
(7234)
(6964)
师范(6929)
研究所(6648)
财经(6640)
中心(6348)
北京(6183)
(6115)
(6058)
师范大学(5790)
经济学(5741)
(5416)
(5300)
业大(5196)
财经大学(5034)
经济学院(5009)
基金
项目(26923)
科学(21843)
研究(20785)
基金(19932)
(17319)
国家(17165)
科学基金(14787)
社会(13663)
社会科(12859)
社会科学(12855)
基金项目(10318)
教育(9945)
(9800)
自然(8979)
自然科(8760)
自然科学(8757)
编号(8630)
自然科学基金(8610)
(8557)
成果(7530)
资助(7500)
重点(6478)
(6166)
课题(6131)
国家社会(5746)
(5608)
教育部(5446)
(5393)
(5339)
人文(5222)
期刊
(21043)
经济(21043)
研究(13341)
中国(7977)
教育(6892)
管理(6611)
(6266)
科学(5906)
学报(5711)
(4769)
大学(4502)
学学(4177)
技术(3709)
财经(3701)
农业(3336)
(3246)
经济研究(3140)
(2799)
金融(2799)
业经(2767)
问题(2708)
资源(2174)
现代(2144)
世界(2125)
经济学(2083)
(1999)
(1990)
图书(1980)
职业(1969)
(1965)
共检索到630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始发  毕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国家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特别提出“新安全格局”重要论断。从学理层面阐释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内涵与核心要义,夯实新安全格局的理论基石,可以为新时代新征程伟大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新安全格局的指涉对象不仅是普遍意义上的风险社会,更是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所形成的具备特殊意义的风险综合体。新安全格局由传统型安全格局发展而来,紧密贴合中国国情,形成了以“十六个方面”为基础,“五大核心”“五对关系”共同组合的要素体系。新安全格局的战略目标是统筹安全与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平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安全格局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多元主体共建,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发挥“集体力”,有效应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强   刘玮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财政涉灾预算在灾后救援、恢复和重建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新兴风险以及灾害风险的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给传统的财政体系带来了严峻的风险挑战。新安全格局对自然灾害治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优化财政涉灾预算结构来增强财政抗灾韧性。要从总体性、人民性和创新性三个维度统筹考虑,进一步加强财政抗灾韧性建设,基于资金或有程度匹配灾害风险频率和强度的原则对财政涉灾预算结构进行优化,有针对性地应用灾害金融工具以减轻灾害损失后果,前瞻性地保障经济与社会的平稳发展。要持续推进灾害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不断提升自然灾害应急综合保障能力,实现财政安全与韧性治理良性互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魏晖  
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导向、精神气质和奋斗目标三个维度科学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高远的战略性和深刻的辩证性,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遵循,是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实践指引。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晖   魏晖  
习近平总书记从价值导向、精神气质和奋斗目标三个维度科学论述了新时代青年奋斗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奋斗观。这一理论具有突出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高远的战略性和深刻的辩证性,是培养新时代好青年的重要遵循,是激励广大青年为中国梦接续奋斗的精神动力,是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的实践指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曹秋静  
本文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为理论依据,把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要义,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践中面临生产链条有短板、消费能力待释放、分配领域不均衡、流通环节高成本等关键堵点。为此建议,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举措、以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为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世强   永林钇  
金融安全是事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战略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金融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金融安全思想,准确把握新时代金融安全的形势与任务,深刻反思西方国家金融治理困境,提出了一系列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金融安全工作“怎么看”“怎么干”的问题。习近平关于金融安全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实现了事实性和价值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做好金融安全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万恒  
职业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中,除了重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外,还应该关注校长的核心领导能力,包括课程改革过程中校长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凝聚力、执行力以及沟通能力等,以帮助职业学校重新定位发展方向,重构学校文化,关注课程教学效果等,最终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和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徐汉明  李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技术的观点、新中国成立70年来“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丰富实践共同构成了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理论根源。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战略布局观、人民中心观、创新驱动观、融合发展观、核心技术突破观、安全发展观、依法治网观、综合治理体系观、网络意识形态观、网信人才观、合作共赢观、政治保证观。其理论品质凸显为高屋建瓴的理论思维、遵循规律的发展思维、哲理厚重的辩证思维;其总体性特征为实践性、科学性和时代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剑波  杨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站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对“三农”工作进行了系统思考,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智慧、汲取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关于“三农”工作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三农”工作的战略定位、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及底线要求。新时代“三农”工作应以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守正创新,树牢群众观点,守好底线思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志雄  肖卫东  詹琳  
增长根源与增长后果是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两大主题,包容性增长实质上就是一种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通过倡导和保证机会平等使增长成果能广泛惠及所有民众的发展理念和理论体系,它既是目的,也是手段,是有机地把增长过程和增长结果统一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包容性增长理论有着四个层面的基本要义:经济增长、权利获得、机会平等、福利普惠;同时,也蕴涵着三个层面的宏观政策:培育和提升人力资本使民众获得人力资本价值公平;增强制度设计与政策制定的公平性使民众获得市场竞争环境公平;建立公平的防护性保障体系使民众获得社会保障价值公平。为推行和实践包容性增长战略,还要求聚焦于累积型、创新型、分配型、稳定型和就业型五类政策的实施。作...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战军   张微  
研究生教育是建设人才强国、科技强国和文化强国的重要结合点,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支撑国家战略发展的基石。研究生教育强国是具有先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完整的研究生教育体系,支撑国家战略发展,为世界科技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持续重要贡献的国家。研究生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素是较大的在学规模、合理的培养结构、优良的培养条件、卓越的培养质量、世界级的若干研究生教育“高地”。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要坚持立德树人一条工作主线,抓好博士生、留学生两个着力点,突出数智化、多元化、全球化三个重点,聚焦时代定位、体制机制、资源配置、全球视野四个维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璋龙  赵刘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是实现教育功能目标的必由之路,包括学校愿景规划、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改革、学生职业素质养成、学校文化建设6大要素。要素建设构成内涵建设"行动系统"的核心。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可以促进教育系统结构完善,是教育系统的"合意性发展"。内涵建设既要构建育人要素,又要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关系处理决定着"合意性发展"的质量,"行动系统"与"合意性发展"共同组成了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两条主线,促进高职院校核心优势的生成与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榜江  郑祥玉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文章从ESG的制度背景出发,基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三大因素系统探讨了ESG整合的逻辑起点和核心要素,并基于数字化转型创新性地对ESG的内涵框架进行系统性阐释和论述,构建了数字经济时代ESG整合的实现路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切实指导和有益参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秦殿启  张玉玮  
关键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永久   杨龙文  
加快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则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有益探索。以之为例,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价值意蕴在于,服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理论知识生产需求,服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实践需要。围绕“主线观”、坚定“认同观”、树立“历史观”、把握“方向观”、诠释“文明观”这五大面向,则成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当前,要在凝聚多元交叉和跨地域的学科力量中形塑理论体系,在政策话语和实践经验的学理性转换中检验理论体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中发展理论体系。通过依循这三条路径,最终构建起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