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82)
2023(10462)
2022(8626)
2021(7963)
2020(6558)
2019(14144)
2018(14115)
2017(25167)
2016(13681)
2015(15145)
2014(14447)
2013(13475)
2012(12132)
2011(11032)
2010(11242)
2009(10766)
2008(10450)
2007(9459)
2006(8366)
2005(7157)
作者
(39522)
(32937)
(32900)
(30988)
(20849)
(15592)
(14799)
(12650)
(12441)
(11692)
(11237)
(11042)
(10683)
(10368)
(10299)
(10050)
(9819)
(9745)
(9687)
(9365)
(8231)
(8165)
(7811)
(7672)
(7414)
(7359)
(7348)
(7145)
(6816)
(6642)
学科
(43909)
经济(43842)
管理(42457)
(37959)
(33761)
企业(33761)
方法(15288)
(14362)
中国(14361)
技术(13445)
(13368)
(13098)
业经(12275)
(11672)
数学(11581)
数学方法(11318)
理论(11285)
技术管理(9748)
(9290)
银行(9250)
(9203)
(8857)
(8632)
教育(8631)
金融(8623)
地方(8463)
(8403)
贸易(8395)
农业(8349)
(8335)
机构
学院(188202)
大学(186552)
(67344)
研究(66018)
管理(65980)
经济(65741)
理学(56379)
理学院(55662)
管理学(54358)
管理学院(54016)
中国(48582)
科学(43355)
(39696)
(34464)
(34009)
(33069)
研究所(31113)
(30048)
中心(29350)
业大(29046)
(27519)
农业(27293)
师范(27123)
财经(25560)
(24535)
北京(24366)
(23765)
技术(23694)
(23039)
师范大学(21518)
基金
项目(127468)
科学(100088)
研究(93447)
基金(90262)
(80389)
国家(79700)
科学基金(67193)
社会(57644)
社会科(54292)
社会科学(54279)
(52113)
基金项目(46756)
(44023)
教育(43642)
自然(43444)
自然科(42427)
自然科学(42410)
自然科学基金(41623)
编号(38269)
资助(34833)
成果(32364)
重点(29663)
(29628)
课题(28031)
创新(27805)
(27770)
(26458)
科研(24258)
计划(24214)
项目编号(23819)
期刊
(79486)
经济(79486)
研究(54486)
中国(42226)
学报(34926)
(32301)
科学(30672)
教育(28351)
(27475)
管理(26760)
大学(25622)
学学(24020)
农业(21797)
技术(16693)
(15608)
金融(15608)
业经(14617)
经济研究(13291)
财经(12656)
(11446)
(11082)
(10971)
科技(10787)
图书(9980)
问题(9283)
业大(9261)
(8996)
论坛(8996)
职业(8660)
商业(8491)
共检索到285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玮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玮  
历史虚无主义常常借助网络新媒体平台,采用"戏说"与"恶搞"、碎片化与简单化的后现代叙事方式以及非此即彼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随意贬低革命领袖,否定历史英雄,无视中国党史国史中的基本定论。这种思潮否定了历史内在的内容与客观规律,将虚构与历史混为一谈,具有极强的欺骗性以及迷惑性。对此,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传媒占领意识形态领域的新阵地,发挥民间群体的正能量作用,进而完善国家监管体系以及捍卫民族与历史记忆。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清  韩平  
历史虚无主义在意识形态层面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唯物史观,歪曲丑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自媒体平台呈现出的碎片化、隐匿化与庸俗化倾向,在当下自媒体平台肆意传播,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必须深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自媒体平台的传播方式及其规律,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反制策略,在重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同时,营造健康的网络道德教育环境。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苗勃然  周文  
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奋斗实践与巨大成就,需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现在国内有一种错误观点:将新中国70年完全割裂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改革开放后40年两个时期,认为这两个时期是相互对立,甚至是相互否定的。事实上,历史是连续的、不可分割的。基于这种认识,文章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连续性与完整性。文章认为,改革开放前30年为改革开放后40年奠定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后40年是对前30年的继承与发展,割裂掉任何一段历史都不会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性,未来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学文在《高校理论战线》第4期撰文认为,有一个现象耐人寻味:那就是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那里,纪念五四运动的调头和动机是很不一样的,并且是发生变化的。这说明,五四运动本身的思想成分和精神向度是多元的;人们对五四的解读和需求也是分歧的。在对五四运动的认识上,首先需要的是真实地还原历史,其次需要的是辨析它的几种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郭文亮  孙小禹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一方面给中国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肯定和支持,但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一部分人的质疑和否定,出现了改革开放"失败论""变质论""倒退论"等历史虚无主义观点。文章认为,判断改革开放是否失败、是否变质、是否倒退,不能以主观意识形态立场和个人利益得失为依据,而应该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是否"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是否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并最终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客观标准。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进步。改革开放中产生的一些失误和问题不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而恰恰是改革开放不到位造成的,因而只能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才能解决,而不是回到封闭僵化的老路或转向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当年中国走出苏联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唯一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则是现在和今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不二法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伟龙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进一步增强和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深刻内涵和特征。目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也面临一些威胁,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其中之一,影响党员干部的政治立场、文化价值观,挑战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警惕这股错误思潮并充分认识其反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坚定马列唯物史观,坚决捍卫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鸣娟  储洪涛  吕佳卉  
从了解历史真相到正确评价历史,使历史虚无主义在真实史实面前无隙可乘。帮助大学生构筑起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侵蚀的"理论长城",增强"四个自信"。让学生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脉络、大趋势、大走向。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娟  方琴  
历史虚无主义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研判意识形态领域社会思潮而提出的特定概念,主要有两种意义指向:一是歪曲与否定中国近代史、党的历史和新中国历史的虚无主义;二是既包括前一种意义指向,还包括否定、诋毁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近年来,活跃于学术领域、政治领域和大众领域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是第一种意义指向的虚无主义。中国当前的历史虚无主义主要有以下三个层面的表现:后现代史学相关领域的虚无主义,中国近代史、党史和新中国历史研究领域的虚无主义以及解构历史教育的虚无主义。在网络传媒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把农村社会纳入传播覆盖范围。农村社会转型、文化空心的现实状况,农民认知水平不高、农村意识形态工作落后等现实问题导致农村社会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有限。历史虚无主义在农村的传播会削弱农民的政治认同,诱发农村社会出现价值迷失和思想混乱。对此,要根据农村社会实际,采取做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强化农村意识形态工作等措施,抵御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学荣  
资本逻辑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是否依然在起作用,这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在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然是社会主义,就不应该存在资本逻辑;亦有观点认为,当代中国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量"上已经超过了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当代中国正"如日中天",因此,资本逻辑仍然是当代中国的主导逻辑。仔细分析便会发现,这两种观点分别代表着两个极端,因而都是片面的。否认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依然存在的事实是不对的,将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的地位过分夸大亦是不足取的。事实上,资本逻辑在当代中国社会依然存在,并且在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中还占据着主导地...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有奎  孔明安  
在身体与灵魂的二分中,柏拉图以来的传统形而上学强调灵魂、理性、思想对身体的贬低、鄙视和压制,尼采颠覆了这一传统,他反对以理性为准绳,主张身体才是生命的基本条件,强调"对肉体的信仰"。尼采肇始的以身体为中心代替以灵魂为中心的观点,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导致身体的解放。相反,伴随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身体不可避免地被资本强暴了,它被纳入资本的结构化运作体系之中,异化为工具性和效用性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条件下的身体异化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生产性的身体异化,另一种是消费性的身体异化。这两种异化都是在空间生产过程中完成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舒刚  
在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助推下,教育舆情的社会关注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呈现出新的特征。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形成科学的治理理念、构建合理的治理结构、加强主流媒体话语的传播力、培育和强化大数据思维等方面推进教育舆情治理转型,以不断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杨瑞芳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公民记者的草根式、个性化传播以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活跃,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专业主义内涵。基于对新媒体传播特征及互联网的"用户为王"理念的分析,新闻专业主义在新媒体语境下获得了消解与重构,新闻专业标准客观性和真实性以及传媒伦理受到冲击和瓦解。在新媒体新的传播格局下,应对新闻专业主义进行重构,补充和完善新媒体语境下新闻专业主义的职业理念,更好地促进新媒体的健康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史歌  
本文以日本当代左翼文学批评家、公共知识分子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为研究对象,从语言、文学、历史事件以及媒体等四个层面,对小森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进行了解读。其中,由语言到文学,再到历史事件是一个由点到面的过程,而具有一过性、不可重复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又是以能够构建和复制的语言、文学为表象的。另一方面,媒体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再仅仅是作为"工具"的媒体,而是媒体本身也被纳入了后殖民主义批判的对象文本中。小森阳一的后殖民主义批判由此形成了一种立体的、多层次的批判范式,其中,对"自由史观"的坚决反对和对日本民族主义的尖锐批判博得了众多中国知识分子的喝彩,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文兵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媒体终端迅速普及,促使信息传播在内容与形式上均发生着深刻变革。信息传播不再是从传者到受者的单向线性流动,广告信息的生产者与广告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广告已然被解构并呈现出新的广告图景。新媒体时代广告教育应以新媒体语境为背景,围绕新媒体广告演绎的新内涵、新形态,在教育理念、师资培训、实践教学等领域锐意革新,引导学生建立科学而系统的广告知识体系,才能有效培育创新型、实践型、复合型的广告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