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46)
2023(12051)
2022(9963)
2021(9137)
2020(7493)
2019(16083)
2018(15700)
2017(29177)
2016(15727)
2015(16990)
2014(16649)
2013(15602)
2012(14052)
2011(12565)
2010(12547)
2009(11724)
2008(11234)
2007(10198)
2006(8702)
2005(7683)
作者
(43706)
(36462)
(36003)
(34285)
(22866)
(17493)
(16437)
(13976)
(13615)
(12920)
(12401)
(12320)
(11732)
(11322)
(11318)
(11135)
(10813)
(10736)
(10637)
(10162)
(8997)
(8995)
(8642)
(8365)
(8205)
(8172)
(8013)
(7807)
(7379)
(7298)
学科
(55829)
经济(55755)
管理(45622)
(42249)
(35823)
企业(35823)
方法(20218)
中国(17591)
(16730)
数学(15935)
数学方法(15679)
地方(15535)
(14627)
技术(14578)
业经(14430)
(14208)
(13302)
理论(12081)
农业(11200)
(11058)
银行(11033)
(10741)
金融(10733)
(10667)
技术管理(10130)
(10124)
(9833)
贸易(9828)
教育(9605)
(9528)
机构
学院(210416)
大学(206284)
(78400)
经济(76512)
管理(75261)
研究(72867)
理学(64550)
理学院(63697)
管理学(62330)
管理学院(61913)
中国(54198)
科学(46748)
(43240)
(37805)
(36752)
(36030)
研究所(33597)
中心(33385)
(32940)
业大(30872)
(30446)
师范(30052)
财经(29529)
农业(28389)
(27134)
(26874)
(26721)
北京(26444)
技术(25546)
经济学(23882)
基金
项目(145664)
科学(115206)
研究(107856)
基金(103357)
(91384)
国家(90544)
科学基金(77196)
社会(68475)
社会科(64806)
社会科学(64795)
(59877)
基金项目(53907)
(50008)
教育(49747)
自然(48621)
自然科(47555)
自然科学(47538)
自然科学基金(46656)
编号(43984)
资助(40350)
成果(36069)
重点(33707)
(33213)
(32787)
课题(31950)
创新(31134)
(30563)
国家社会(28437)
(28336)
科研(27575)
期刊
(90375)
经济(90375)
研究(60689)
中国(46810)
学报(36078)
(33802)
科学(32303)
教育(30668)
管理(29724)
(29705)
大学(26866)
学学(25292)
农业(22844)
(19505)
金融(19505)
技术(18443)
业经(16859)
经济研究(15292)
财经(14428)
(12590)
(12216)
科技(11703)
(11324)
问题(10868)
图书(10609)
商业(10012)
(9941)
论坛(9941)
职业(9770)
技术经济(9076)
共检索到315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赵卓伦  
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回归是近些年来热议的话题。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虽具有多种表达,却拥有共同的内核,那就是"重理守道的思想传统""等级有序的伦理观念""顺遂自然的思维方式""中庸为公的处世哲学"以及"含蓄表意的内在修养"。新媒体时代,媒介环境急剧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特征,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新的媒介环境下也改变了既有的内涵。只有坚持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适应性重塑才能适应新媒体环境变革,符合新时代的精神风貌。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季国平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统教育带来了诸多变化。通过分析传统教育中的言传和身教,理清新媒体视域下教育与传统教育在形式、内容和相互关系之间的差异,进一步明确当前教育要重视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并提出教育要从诚信、价值观和身心教育方面着手,坚持人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双月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100多年中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思想观念的急剧转变尤为明显。西方现代文明在产生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问题。在科学分析线性历史观的角度,对比西方现代文明的困境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伟大意义,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刻,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具有重要时代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明欣  
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和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严重挤压了平面媒体尤其期刊的生存空间,加上自身的不足,因此,期刊业目前的发展面临空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必须以内容为王,走媒介融合发展和个性化生存之路,方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明欣  
网络媒体的强势崛起和对社会生活的全方位渗透,严重挤压了平面媒体尤其期刊的生存空间,加上自身的不足,因此,期刊业目前的发展面临空前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期刊必须以内容为王,走媒介融合发展和个性化生存之路,方能走出困境获得新生。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房琳  朱铖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是舆情高发的场所之一,舆情处理不当将会对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造成危害。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了传播范式的改变,也对医院突发舆情的应对带来新的挑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医院突发舆情同样会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研究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及舆情发展规律,有利于医院在突发舆情的应对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同时促使医院改进工作,防患于未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杨炫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开始高速发展。在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已成为多个学科领域的常态。在舞蹈专业教学中应用新媒体技术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把握住新媒体技术优势,提升舞蹈专业教学效果。由张朝霞编著、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舞蹈概论》一书,从新媒体舞蹈语境论、发展论、创作论等多个研究角度出发,详细介绍了新媒体舞蹈的实践要素,是从事新媒体艺术行业人员的专业性读物。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联廉   杨妍茜  
时下正处信息技术时代,信息传播的广度和速度远非过去所能及。新媒体传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表现路径。新媒体是认同机制的重要要素,达成认同共识离不开新媒体传播。新媒体已成为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云南加快新媒体矩阵平台建设,运用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平台传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新媒体+文化+生态+产业+治理+致富的经典整体传播模式。面对当前新媒体“社群”传播时代的新挑战,云南持续充分发挥新媒体正能量影响,对其内容、载体、手段、监管和机制创新,实现新媒体的角色由想象的感性到印象的理性命题转变的自觉认同。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岳建军  
大学生德育教育实践工作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普遍规律,亦具有独特的育人理念。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德育教育工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高校德育教育逐渐展现时代化特征,新媒体与德育教育工作的关系日益紧密,借助新媒体技术进行信息资源收集与传播,实现德育教学方法与内容的创新,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深化德育教育工作实效性改革,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是当今德育教育实践工作的重中之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欧舒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依托易班平台,推动“三全育人”工作与新时代新媒体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文章通过探究“三全育人”的理论基础和总体目标,剖析了易班的发展现状和学生使用新媒体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依托易班平台构建“11335”三全育人模式(1个易班平台,1套制度体系,家庭、学校、社会3个主体,入校、在校、离校3个阶段,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分3个阶段(建设阶段、完善阶段、深化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实施路径,使之形成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育人工作体系、教育教学体系和师德养成体系并不断优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章文光  杨谨頔  李心影  
“行政”与“自治”是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一对基本关系,也是基层治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城市社区承担着“基层行政组织”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双重职能,行政事务冗余而自治功能弱化。“去行政化”强调“行政”与“自治”的二元分治,其在城市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实践过程中面临社区居委会困境和社区自治建构困境。着眼于基层治理现代化与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双重目标,城市社区减负的方向应是治理主体资源的最优分配和治理功能的实现,进而推动“行政”与“自治”的互促共生。赋能社区居委会和联结社区多元主体需要国家行政权的适当介入,故提出“契合行政”理念,认为应从主体、功能、利益三个维度推动行政力量与自治力量契合,从而建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郭峰  苑健  
大学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对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应坚持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价值取向,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实践活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杜芊荭  
信息科技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着现代社会迈向新媒体时代,这一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媒体形态的全新变革,多元化新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高校教育教学工作与新媒体科技的有机融合是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中,美术教育一直是难以分割的重要构成之一,从近代教育开始我国就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美术教育体系。作为现代高等教育公共必修课程之一,美术教育在近几年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愈发受到重视。然而,在现代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环境中,传统的美术教育在教学观念、方法和模式等各个方面所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导致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并且难以满足当代教学发展的需求,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助力高校美术教育改革、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了目前高校美术教育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将结合彭学军编著的《新媒体视域下的美术教学》一书,重点分析新媒体时代对高校美术教育的重要影响,并深入探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的创新改革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丽  
高校利用新媒体技术展开职业指导工作是新形势下满足社会发展与学生个性需求的必由之路。虽然新媒体的开放性、多元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征为高校职业指导带来了新机遇,但高校对新媒体的应用与渗透并不充分。因此,为了提升新媒体视域下高校职业指导的效率与效果,应探究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高校职业指导问题的途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尹贻伟  
自媒体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打破了高校传统的沟通管理模式。自媒体视域下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不仅结合了当前的时代背景,还充分考虑了高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能够满足学生管理需要。利用自媒体工具推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是一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且满足学生要求的全新管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