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44)
2023(15550)
2022(13049)
2021(11805)
2020(9773)
2019(21335)
2018(21256)
2017(38786)
2016(21410)
2015(23943)
2014(23673)
2013(22449)
2012(20977)
2011(19025)
2010(19690)
2009(18518)
2008(18181)
2007(17005)
2006(15170)
2005(14075)
作者
(60881)
(50460)
(50421)
(47865)
(32201)
(24220)
(22856)
(19354)
(19167)
(18330)
(17314)
(17024)
(16490)
(16101)
(15886)
(15389)
(14967)
(14807)
(14787)
(14519)
(12950)
(12537)
(12143)
(11714)
(11613)
(11376)
(11356)
(11181)
(10224)
(10093)
学科
(80986)
经济(80869)
管理(67514)
(59986)
(50610)
企业(50610)
中国(28638)
(24101)
方法(22895)
地方(22495)
业经(22410)
(22279)
(22120)
技术(18467)
(17942)
银行(17914)
(17892)
数学(17648)
数学方法(17393)
(17357)
(17153)
金融(17144)
理论(16360)
(15734)
农业(15710)
(14301)
贸易(14284)
教育(13972)
环境(13962)
(13742)
机构
学院(298641)
大学(297493)
(115788)
经济(112999)
管理(105980)
研究(105266)
理学(88043)
理学院(86999)
管理学(85374)
管理学院(84806)
中国(81491)
(64576)
科学(62624)
(60071)
(53384)
(49861)
(47833)
中心(47694)
研究所(47478)
财经(44742)
(43987)
师范(43534)
北京(41154)
业大(40624)
(40233)
(40042)
(38476)
农业(36942)
经济学(34739)
(34411)
基金
项目(187373)
科学(147089)
研究(145045)
基金(130447)
(112456)
国家(111380)
科学基金(95146)
社会(90552)
社会科(85593)
社会科学(85574)
(77090)
教育(67798)
基金项目(67694)
(63469)
编号(60810)
自然(57422)
自然科(56089)
自然科学(56075)
自然科学基金(55043)
成果(52876)
资助(51568)
(45108)
课题(44962)
重点(42870)
(41717)
(40102)
(39123)
创新(39048)
项目编号(37433)
(37343)
期刊
(146846)
经济(146846)
研究(98237)
中国(75750)
(49067)
教育(48846)
(46674)
学报(45618)
管理(44890)
科学(41291)
大学(35580)
(33195)
金融(33195)
学学(32331)
农业(31387)
技术(27531)
业经(25801)
财经(23503)
经济研究(22770)
(20389)
图书(18603)
问题(18189)
(16412)
(15434)
论坛(15434)
科技(15243)
(14591)
(14551)
职业(14174)
书馆(13755)
共检索到488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振华  李宝玺  蒋仁福  
随着时代与媒体的迅速发展,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变革与发展、高校学生各方面压力的逐步增加,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接连发生,事件发生的频率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其重要性也在逐步加重。引发多起突发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的个人心理问题,也会有高校教育、引导与监督的失误。就目前来说,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学生关注更多的是舆论与舆情信息,所以在高校突发事件中,舆论的引导与舆情的控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明平  吴奕  
高校突发事件处理与舆论引导,是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的关系,舆论引导应该成为新媒体语境中高校处理突发事件的重要内容。在新媒体语境中,随着舆论监督功能的增强,有别于一般舆情,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不断呈现出新的特征。有效并有针对性地建立新媒体语境中的舆论引导机制,高校还需进行足够的制度干预,科学化、精细化的舆论引导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江龙  魏捷  
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状况直接影响事件有效处置。分析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在主体、客体和载体等方面呈现的特殊状态,从舆论爆发、持续和消失等环节探寻其生成演变规律,构建引导管理体系,有利于提升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高校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强  黄三生  
随着以移动互联网为支撑的微博迅猛发展和广泛使用,微博日益成为首播信息、汇集民意、反映民情、动员社会的重要平台,也成为重大突发事件发声、爆料、发酵和放大的重要渠道。微博已经成为高校师生分享信息、传播热点、维护权益的重要途径,也成为高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发端、集散和放大的重要载体。如何加强微博环境下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导向,提高高校网络突发事件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用微博正能量唱响高校网络舆论主旋律,是高校当前需要迫切研究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昌波  刘冰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的形成,是公众、媒体、政府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结果。在融媒体环境中,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日益表现出"系统性风险"的特征,舆情风险"触点"增多、全平台扩散、演化更趋复杂。不同社会子系统之间交互影响,容易导致舆情风险的放大蔓延,造成公共失信、社会失序以及治理失败。融媒体环境下重大突发事件社会舆情系统性风险的治理需要整体策略,形成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舆情引导,从监测预警、风险研判、分类处置、信息发布、靶向供给、强势引领、社交传播、精准管控和形象修复等九个方面寻求突破。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立波  郭玉铸  
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的新媒体传播具有即时性、快捷性和随意性的特点,舆情引导存在理念陈旧、机制不完善和研判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此可构建高等学校突发事件舆情引导机制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包括事前舆情预警机制、事中舆情调控机制和事后舆情消融机制三个阶段,舆情监控机制、舆情分析与研判机制、舆情介入与决策机制、信息沟通机制、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舆情消融机制和总结评估机制七个环节,高等学校要根据每阶段的舆情发展演化特点,提出具体的应对与引导措施,对大学生舆情引导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种大双  孙绍荣  
[目的/意义]研究重大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和衍生社会次生灾害的过程,为政府制定应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传染病模型SEIRS,提出一种合理运用控制因子促使舆情传播发生改变的方法,建立政府干预下的舆情传播与控制系统。给出系统的微分方程组模型,分析系统的平衡点和稳定性。[结果/结论]以"6·1"长江沉船事件和"8·12"天津爆炸案事件为例,通过仿真证明系统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设置5种情景来考察不同控制因子对群众状态转化的影响,并据此给出政府控制舆情的重点控制因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毛宇锋  
由于高校学生无法回避群体压力和从众心理,因此"沉默的螺旋"理论影响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高校应正确认识"沉默的螺旋"理论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传播模式及特点,从增强规矩意识,加大教育引导;培育意见领袖,营造意见气候;创占舆论阵地,主导议程设置等方面加强舆情应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黎春虹  陆艳  
新媒体深刻改变着新一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活的构成和大学文化的生成。新媒体舆论领袖的塑造属于校园文化塑造的一部分,它不是单个人能够完成的工程,需要社会控制、团队运作,尤其需要以人为本的情感浸润。校园新媒体传播与社会新媒体传播,无论是在使用对象、话题选择还是话语权控制上,都有较大区别:社会新媒体的使用对象在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社会层次上差距极大,因此话题选择往往庞杂不一,草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芝萍  
近几年,高校各类负面新闻和突发事件呈多发高发态势,涉及到方方面面,影响了高校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高校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面临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影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高校的舆情可以看成是社会的"晴雨表"和"风向标"。掌握突发事件信息发布与舆论引导的主动权,要快报事实、重报态度、慎报原因;用好善用定义权、智用解释权、敢用引导权。当下,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方式和环境,它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新的媒介环境而产生新的社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李紫薇  邢云菲  
【目的/意义】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进行合理管控是舆情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话题演进过程进行研究,能够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规律,帮助舆情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情监测与控制。【方法/过程】通过信息传播模型把突发事件舆情话题演进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突发期、蔓延期和消散期。并采用实证方法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九寨沟地震"为例作为数据源获取微博发文、转发、评论信息数据,通过Matlab软件拟合舆情周期,再使用Gephi绘制可视化云图,通过网络结构分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晰巍  邢云菲  王楠阿雪  李师萌  
[目的/意义]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成为当前政府和行业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对移动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剖析网络舆情传播规律。[方法/过程]根据新媒体环境下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特征在各个阶段的变化建立舆情传播模型,以新浪微博热点话题"南海仲裁案"为数据源,获取47749条网络舆情信息,使用Java编程方式接入新浪网获取微博数据,通过Matlab软件对移动端和非移动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规律、预警规律、演化模型及用户工具端使用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数据结果表明,移动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璐  吴一丹  
[目的/意义]对突发事件情境下的舆情引导能力进行成熟度诊断,揭示影响舆情引导效果的关键因素,有助于政府提升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避免网络舆情危机。[方法/过程]首先构建政务微博舆情引导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账号基本信息、信息发布、议题设置、互动和博文影响力5个维度共17个特征组成。然后以沈阳市、大连市、长春市和石家庄市的政务微博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间的博文和评论数据。最后确定舆情引导能力评价指标权重,进行能力成熟度诊断。[结果/结论]政务微博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诊断模型有第一级—混沌—有意识、第二级—萌芽—有规范、第三级—发展—有效和第四级—成熟—高效4个级别,议题设置维度对舆情引导能力成熟度等级影响最大,其次是信息发布维度和博文影响力维度,为政府部门引导突发事件的舆情发展提供指导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建玲  
大学生是自媒体时代的"代言人"。大学生舆情是指借助博客、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自媒体,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自身所关注或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物所表达的意见、态度及看法。文章通过剖析网络自媒体化发展现象、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舆情特点和形成动因,提出掌握舆情传播规律、畅通高校信息渠道、构建网络公序良俗、营造"以法治舆"氛围、培养积极向上心理心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路径、对策和举措。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房琳  朱铖  
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是舆情高发的场所之一,舆情处理不当将会对医院乃至整个医疗行业的形象造成危害。新媒体的出现导致了传播范式的改变,也对医院突发舆情的应对带来新的挑战。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医院突发舆情同样会经历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研究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及舆情发展规律,有利于医院在突发舆情的应对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同时促使医院改进工作,防患于未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