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0)
- 2023(14261)
- 2022(12403)
- 2021(11780)
- 2020(9815)
- 2019(22243)
- 2018(22558)
- 2017(42941)
- 2016(23400)
- 2015(26298)
- 2014(25917)
- 2013(25208)
- 2012(23049)
- 2011(20683)
- 2010(20608)
- 2009(18824)
- 2008(18287)
- 2007(16145)
- 2006(14233)
- 2005(12350)
- 学科
- 济(86578)
- 经济(86473)
- 管理(74447)
- 业(68214)
- 企(57302)
- 企业(57302)
- 方法(39766)
- 数学(33496)
- 数学方法(33075)
- 农(25352)
- 财(24048)
- 中国(23430)
- 学(21396)
- 业经(20914)
- 技术(18630)
- 制(17632)
- 理论(17536)
- 地方(17353)
- 农业(17134)
- 环境(16924)
- 务(15453)
- 和(15409)
- 财务(15377)
- 财务管理(15349)
- 企业财务(14611)
- 划(14473)
- 银(14466)
- 银行(14412)
- 贸(14280)
- 贸易(14271)
- 机构
- 大学(326334)
- 学院(323074)
- 管理(132499)
- 济(124028)
- 经济(121242)
- 理学(114917)
- 理学院(113655)
- 管理学(111724)
- 管理学院(111129)
- 研究(105804)
- 中国(78593)
- 京(69777)
- 科学(66471)
- 财(57142)
- 农(52928)
- 所(52362)
- 业大(49643)
- 中心(48935)
- 研究所(47875)
- 江(47332)
- 财经(45889)
- 北京(43826)
- 范(43673)
- 师范(43237)
- 经(41707)
- 农业(41299)
- 院(38571)
- 州(38521)
- 经济学(35851)
- 技术(35084)
- 基金
- 项目(226034)
- 科学(178280)
- 研究(166336)
- 基金(164103)
- 家(143091)
- 国家(141875)
- 科学基金(122528)
- 社会(103805)
- 社会科(98151)
- 社会科学(98125)
- 省(88322)
- 基金项目(87608)
- 自然(80342)
- 自然科(78477)
- 自然科学(78456)
- 自然科学基金(77063)
- 教育(76350)
- 划(74386)
- 编号(68961)
- 资助(66736)
- 成果(56164)
- 重点(49775)
- 部(49420)
- 创(48309)
- 发(46929)
- 课题(46504)
- 创新(45083)
- 科研(43046)
- 项目编号(43018)
- 国家社会(42437)
- 期刊
- 济(132390)
- 经济(132390)
- 研究(92157)
- 中国(65813)
- 学报(53076)
- 管理(48259)
- 科学(47593)
- 农(47237)
- 财(43737)
- 教育(40617)
- 大学(39797)
- 学学(37006)
- 农业(32408)
- 技术(28579)
- 融(25778)
- 金融(25778)
- 图书(22380)
- 业经(22315)
- 财经(21817)
- 经济研究(20682)
- 经(18555)
- 科技(17017)
- 问题(16826)
- 业(16707)
- 理论(16691)
- 技术经济(15606)
- 实践(15478)
- 践(15478)
- 情报(15397)
- 版(15307)
共检索到470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郭宇 王晰巍 李婧雯 段其姗
[目的/意义]针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学习的特点,研究移动学习用户信息共享行为的现状,引导移动客户端更好地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共享交流平台。[方法/过程]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应用Amos21.0从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个体移动学习的主观规范和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3者和谐发展的角度,对提出的影响因子、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和移动学习信息共享行为之间的假设进行检验。[结果/结论]数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媒体环境下个体移动学习态度、主观规范、移动学习过程感知信息可控性对移动学习信息共享意图产生正向影响,
关键词:
新媒体 信息共享行为 移动学习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张艳丰 彭丽徽 刘金承 洪闯
探究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要素和结果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理论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企业深入了解移动社交媒体倦怠发展态势提供指导。挖掘不同类型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心理和行为特征,结合扎根理论和SSO理论提取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标签,以农民、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K-medoids聚类方法得出4个具有显著差异性的用户画像群体结构进行实证分析。根据用户画像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用户画像类型分为潜水忽略型、忍耐使用型、平台转移型和行为替代型4类,针对每个类型用户画像的关键特征进行具体分析,为移动社交媒体倦怠现象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用户画像标签类型解释。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马家伟 张艳丰 彭丽徽 毛太田
[目的/意义]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的刺激要素以及反应要素,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错失焦虑生成机理模型并进行用户画像分类,为社交媒体运营商实现信息精准化服务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过程]通过文献调研法与扎根理论提取指标要素,结合信息生态理论与SOR理论构建移动社交媒体错失焦虑用户画像模型,基于问卷调查数据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得出4种用户画像类型,并结合聚类结果对4种用户画像标签分别进行具体特征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得出沉迷上瘾、强迫使用、过度使用和消极使用4种不同用户画像类型,为相关运营商或机构提供较为全面的移动社交媒体FoMO用户画像类型解释。
关键词:
移动社交媒体 错失焦虑 用户画像 SOR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明红 郑洁萍 漆贤军
[目的/意义]为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以感知价值理论、信息质量理论和沉浸理论为基础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过程]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网络问卷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488份有效问卷,并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信息共享价值、信息质量和用户习惯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沉浸体验对信息共享持续意愿没有影响,用户习惯对感知价值与信息共享持续意愿之间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雪 查先进 梅潇 严亚兰
隐私担心是指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在多大程度上感到其行为(行踪轨迹)受到违背意愿的观察或记录。本文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结合隐私担心视角,探索了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隐私担心和信息规避行为的新形态,构建了隐私担心视角下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用户信息规避行为形成机理模型。研究结果发现,隐私担心包括信息收集、二次利用、被操控感、被窥探感和非自愿暴露,信息规避行为包括忽略信息、屏蔽信息、否认信息、转移注意力和清除行踪轨迹;隐私担心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也通过风险评估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信息规避意愿和行为;信息窄化会加剧隐私担心。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移动社交媒体智能推荐系统的运营方和用户提供有益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美玲 白兴瑞 林艳
移动互联网和手机终端的发展为移动学习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许多企业、学校等纷纷关注和开发移动学习系统和平台,各种移动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系统能否被长期广泛地使用,与用户的初始接受行为、持续使用行为等有很大关系。本文在Bhattacherjee的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移动学习的相关特性,增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移动性价值变量,构建了移动学习用户持续使用研究模型,设计问卷并以本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集数据,利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和Amos 18.0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验证模型假设,找出影响移动学习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关键性因素。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齐炳金 武忠
文章从移动社会化媒体知识共享、参与和用户信任的动因出发,来探索移动社会化媒体成员用户体验的影响,构建移动社会化媒体中用户体验对知识共享、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影响的理论模型,提出相关假设。实证研究表明,用户体验中行动体验维度和关联体验维度、参与水平和人际信任对用户知识共享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梅潇 查先进 严亚兰
[目的/意义]文章探究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旨在推动移动社交媒体的健康发展,规范智能推荐服务的管理和用户隐私保护。[方法/过程]通过知乎问答平台搜集数据,利用扎根理论方法进行三级编码,构建了智能推荐环境下移动社交媒体用户隐私风险感知影响机理的理论模型。[结果/结论]隐私保护环境、智能推荐特征、用户特征对隐私风险感知有直接影响,智能推荐特征对隐私担心和感知精准度产生影响并进而影响隐私风险感知。研究结果可为政府、移动社交媒体平台、用户提供参考,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马家伟 吴鑫 赵绮雨
[目的 /意义]探究新媒体环境下,不同移动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规避的影响因素与表现差异,抽取标签要素并结合FBM理论模型进行用户画像分析,为健康服务机构深度了解用户群体特征、精准把握用户类型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方法 /过程]基于半结构访谈收集样本资料,通过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以在校学生、公司职员与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对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结论 ]研究得出,移动社交媒体健康信息规避用户可分为利用规避型、吸收规避型、暴露规避型与屏蔽规避型4种用户画像群体结构,且不同用户群体显著触发因素与规避表现有所差异。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毛太田 刘捷 毛俊博
[目的/意义]探究社交媒体平台老年用户应对虚假信息的情感和行为表征差异,为相关平台或服务机构深入了解用户特征、准确把握用户类型、精准开展帮扶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过程]通过访谈收集文本资料,借助扎根理论抽取要素标签并结合应对理论构建用户画像概念模型,采用K-means聚类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4类具有显著差异特征的用户群体画像类型。[结果/结论 ]根据各项标签特征将移动社交媒体老年用户虚假信息应对行为画像类型分为冷静求证型、担忧关注型、行为替代型和忽略回避型4类,不同类型用户群体在压力感知和应对表现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凤云 邵艳丽 张弘
文章基于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模式从行为过程角度对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特点和用户行为特性将移动社交媒体用户的信息行为过程进行分解,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行为过程模型;然后,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模型,提出相应研究假设并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获取的550份有效问卷利用AMOS17.0应用GLS法对模型进行检验与修正,发现信息行为客体和媒体形象是影响用户评价移动社交媒体的重要因素,形成移动社交媒体用户信息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孟猛 朱庆华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为移动社交媒体运营商提高用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增强用户黏性,洞察用户真正兴趣和心理需求,培养用户习惯等提供决策参考。[方法/过程]本文整合扩展的ECM-ISC模型、自我决定理论及习惯,构建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概念模型,提出研究假设并设计调查问卷;针对微信用户进行纸质问卷调查,共回收234份有效问卷,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分析数据,在排除共同方法变异的影响下,对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进行评估,并对研究假设和调节效应进行验证。[结果/结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王飞飞 张生太
用户生成内容是Web2.0环境下新兴网络信息资源的创作与组织模式,结合微信满足用户需求的功能设计,探讨移动社交媒体下用户生成内容驱动因素,对移动社交媒体的成功十分关键。基于驱动理论视角,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3个层面来研究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对313份来自微信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社会驱动、技术驱动和娱乐驱动都显著影响用户生成内容行为。同时,社会驱动、技术驱动之间还存在交互作用。当社会驱动和技术驱动中任何一个被满足时,用户都会有生成内容行为产生。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梁少博 陈韵怡 任檐雨
[目的/意义]从搜索情境、搜索策略和行为路径三个方面探究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时的移动搜索行为,有助于深入了解用户在社交媒体这一垂直类APP上的信息行为特征。[研究设计/方法]招募40名用户作为实验被试,通过结构化日志的方法,获取用户在20天内使用社交媒体APP移动搜索时的行为数据、情境信息等,揭示用户使用社交媒体APP进行移动搜索的行为特征。[结论/发现]用户使用社交媒体进行移动搜索的时长总体较短,搜索地点分布较为集中。在社交媒体使用情境下,用户的移动搜索任务以信息类为主,移动搜索动机的分布较为平均,不同搜索任务、搜索动机、搜索主题间存在不同的关联。社交媒体用户在初始搜索后,会发生继续搜索、分享搜索结果等行为,并伴随着APP交互路径的转移。[创新/价值]聚焦了用户在社交媒体APP上的搜索行为,是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会化搜索行为研究的补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