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70)
2023(14247)
2022(12215)
2021(11800)
2020(9629)
2019(22211)
2018(22442)
2017(40637)
2016(22946)
2015(25947)
2014(25791)
2013(24348)
2012(22358)
2011(20201)
2010(20422)
2009(18096)
2008(17379)
2007(15347)
2006(13391)
2005(11538)
作者
(62717)
(51721)
(51545)
(49021)
(32934)
(24877)
(23510)
(20300)
(19833)
(18560)
(17822)
(17289)
(16421)
(16400)
(15990)
(15734)
(15571)
(15490)
(14898)
(14673)
(12977)
(12865)
(12369)
(11919)
(11741)
(11570)
(11539)
(11339)
(10434)
(10309)
学科
(76652)
经济(76562)
管理(65038)
(60285)
(51865)
企业(51865)
方法(34059)
数学(28612)
数学方法(28226)
中国(27052)
教育(23796)
(21207)
(20659)
技术(20396)
(20081)
理论(18822)
业经(18760)
地方(16484)
(15886)
农业(13945)
(13449)
技术管理(13011)
(12971)
银行(12926)
(12804)
贸易(12794)
(12379)
(12360)
(12288)
财务(12216)
机构
大学(309488)
学院(305121)
管理(118988)
(109795)
经济(107012)
研究(103625)
理学(103075)
理学院(101824)
管理学(99978)
管理学院(99385)
中国(71610)
(67677)
科学(64934)
(51297)
(50869)
(49590)
师范(49186)
研究所(46950)
(46209)
中心(46055)
(45819)
业大(44671)
北京(43416)
财经(40390)
师范大学(40025)
教育(39772)
(38085)
技术(37516)
(37109)
(36732)
基金
项目(210865)
科学(166738)
研究(161408)
基金(148629)
(128726)
国家(127467)
科学基金(109264)
社会(98054)
社会科(92492)
社会科学(92469)
(84828)
教育(79868)
基金项目(78889)
(72546)
自然(69841)
编号(68286)
自然科(68215)
自然科学(68199)
自然科学基金(66960)
资助(59406)
成果(57837)
课题(49762)
重点(47833)
(47469)
(46811)
(45653)
创新(43472)
项目编号(42543)
教育部(40584)
(40484)
期刊
(120396)
经济(120396)
研究(96983)
中国(68726)
教育(66842)
学报(47720)
管理(44593)
科学(43679)
(41492)
(37749)
大学(36825)
学学(33029)
技术(30858)
农业(29068)
(22705)
金融(22705)
业经(20533)
财经(18784)
经济研究(18620)
图书(18463)
科技(16876)
职业(16735)
(16015)
(15265)
(14809)
论坛(14809)
问题(14802)
理论(14278)
技术经济(14114)
(13677)
共检索到453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青觉  左岫仙  
民族团结教育是我国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手段。依托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媒体为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平台,给民族团结教育带来了手段多样化、主体大众化、范围扩大化的机遇。与此同时,新媒体时代,我国民族团结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的兴起,新媒体成为破坏民族团结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我国利用新媒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基础薄弱、技术手段相对落后。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深入推进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必须将新媒体建设提升到维系国家最高利益的认识高度,通过打造优质资源、夯实基础等手段合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创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芳  
新时代对民族团结"生命线"的战略地位定位、对民族团结现实格局与理论基础的阐述、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的确立、对通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团结的实践路径设计,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战略要求。同时,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要求对"如何建立常态化机制""如何实现全面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如何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行教育政策创新。适应新时代新要求,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政策创新应致力于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加强教育政策规划意识,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全范围、全思维、全方位"育人政策体系;准确定位,坚持整体、系统、长远思维及价值理性等价值取向;合理整合,以教育规律为指引构建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常态化机制;有力保障,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协同创新工作机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新国  毛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云南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成就斐然,形成民族团结"云南现象""云南经验",不仅得到了党中央的充分肯定,而且被明确要求要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示范区。新时代,为进一步促进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采取了创新政策举措、创新规划指导、创新示范机制、创新示范工程等独创性的重大政策和举措,不仅增进了民族团结,而且加快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持续发展。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周涵  
加强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需要遵循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力的目标逻辑、"三全育人"的教育逻辑、因时而新的创新逻辑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河南省C大学结合自身生源特点与高校教育要求,以"凝"与"适"为核心理念,以网络思政、榜样引领、团结小家、课外趣拓、结伴成长、国语桥梁"六大计划"为主线,创设出"石榴树"工程这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综合实践模式。本研究通过问卷与访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政策持支持态度。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方面,高校教育者仍需进一步开拓新的教育模式、扩展教育的广度与深度、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石榴树"工程的品牌性、项目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传钟  
新媒体是借助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实现信息的互动传播,其个体参与过程明显且体验深刻,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成功应用的范例不胜枚举。借助新媒体力量,拓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渠道,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借助新媒体工具,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形成师生互动链式反馈机制,将学生管理工作化于无形,将思政教育融于常态,督促学生自我成才,发挥朋辈教育作用,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丽  
高校是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还表现出方式方法单一以及教育途径狭窄等弊端。必须要积极创新教育的内容、方法与途径,从而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开辟新的阵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黄竹  
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随着时代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为民族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供了机遇。要积极运用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创新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同时注意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与互动,以提高教育的实效。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子云   潘贝  
民族团结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民族团结教育研究作为民族研究的特色话语,伴随民族话语的变迁,历经从“阶级话语”到“关系话语”、“话语依附”到“话语融合”、“话语本土化”到“话语特色化”等三重样态,话语的转型确证了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流变性和可超越性。新时代基于“民族团结教育的概念、常态化机制、方式和效果”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研究,成为民族团结教育研究的主流话语,意味着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话语重心发生了时代转向,即从基于“民族关系改进”的“策略性建构”研究,转向基于“民族认同自觉”的“主体性生成”研究,为阐释民族团结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范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汝子报  
书名:《新媒体引流:移动社交微电商实战秘籍》作者:高光泽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ISBN:9787121320057图书分类:电子商务管理装桢:平装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电子商务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化、智能化为导向的新型商业模式对传统商业领域造成严重冲击,特别是新媒体下的大数据、云计算等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怎样应用新媒体实现电子商务创新发展是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恰恰是高光泽著的《新媒体引流:移动社交微电商实战秘籍》(电子工业出版社)一书所阐述的主要内容。在书中作者依据时代所趋展开讨论,并通过大数据的方式对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加以区分,从直播、APP、微信、QQ、支付宝、微博等不同角度入手,提出了极具创新性的引流方式。书中内容简单而明朗,系统且条理,依据100多种案例提出了三大垂直定位与四大引流策略,概括了146种新媒体引流方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为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顾华宁  周图伽  
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包括高校学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全媒体时代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能在全媒体时代下,充分挖掘全媒体的强大优势,力避其所带来的种种弊端,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大学生成长的需要,成为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时代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创新?人性化、务实化、实践化的工作以及在通识课程的途径创新、校园媒体的途径创新、工作的机制创新等方面共同发力能有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进华  
加强教师的新媒体素养,克服"能力反转"的焦虑感。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世界,平衡"线上""线下"生活空间。延伸课堂教育,探索"精确定位"与"跟踪指导"。理想与信念是每一个时代、每一个国家的青年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命题。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既需要个人的探索与努力,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浸润与滋养。新媒体改变了高校理想信念教育生态,我们必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淼  张志刚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转变给传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媒体以其互动性、开放性、虚拟性的特点创新了信息获取和传递的途径,拓宽了学生的思政学习视野,丰富了思政知识体系。然而,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何抓住新媒体思政教育发展的有利契机值得深思。笔者结合河北省文旅厅2022年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HB22-YB075)研究成果,对该书做出深度分析探讨,可供借鉴参考。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吕伟  熊国刘  缪志鹏  姜佩琳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之下,民族团结进步由最初的"活动"上升为"工作",标志着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的重要战略地位。当前,全国范围内正在大规模的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云南省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区域联动探索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新路径——以行政接边地区为辐射中心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这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新的实践范本。以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为研究内容,探讨其成立背景、政策渊源、内在动因以及面临的问题,并对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工作水平提出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玲  
新媒体与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推动社会生产生活进入了新媒体时代。其鲜明的互动性交流、即时性传播、全球性覆盖、虚拟性情境迅速吸引了大学生群体,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这对传统的单向灌输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造成了颠覆性的影响:教育的发展空间更广阔,教育的话内容更趋近于现实生活,教育的方式手段更多元丰富,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界线日益模糊。如何正确认识新媒体对思政教育的价值,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秀丽  
<正>书名:新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作者:田原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ISBN:9787506891295出版时间:2023年3月定价:78元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公众的信息汲取途径与阅读习性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图书馆的传统服务模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机遇。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重要枢纽,必须积极探索和实践信息化服务的新模式,以满足读者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