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86)
- 2023(17627)
- 2022(15100)
- 2021(14008)
- 2020(11790)
- 2019(26662)
- 2018(26360)
- 2017(50608)
- 2016(27626)
- 2015(30856)
- 2014(30384)
- 2013(29670)
- 2012(27111)
- 2011(24489)
- 2010(24278)
- 2009(22329)
- 2008(22070)
- 2007(19558)
- 2006(17137)
- 2005(14904)
- 学科
- 济(106686)
- 经济(106559)
- 管理(83566)
- 业(79421)
- 企(67164)
- 企业(67164)
- 方法(51353)
- 数学(44207)
- 数学方法(43786)
- 财(30362)
- 农(28092)
- 中国(28049)
- 贸(26090)
- 贸易(26077)
- 易(25316)
- 业经(24585)
- 学(24349)
- 制(21967)
- 地方(20607)
- 技术(20366)
- 务(20299)
- 财务(20224)
- 财务管理(20188)
- 企业财务(19260)
- 理论(18825)
- 农业(18306)
- 银(17960)
- 银行(17886)
- 融(17861)
- 金融(17853)
- 机构
- 大学(392759)
- 学院(389421)
- 济(155332)
- 管理(154243)
- 经济(152118)
- 理学(133624)
- 理学院(132147)
- 研究(130320)
- 管理学(129922)
- 管理学院(129205)
- 中国(97317)
- 京(83041)
- 科学(81407)
- 财(72181)
- 农(69089)
- 所(65884)
- 业大(62096)
- 研究所(60028)
- 中心(59553)
- 财经(58268)
- 江(56621)
- 农业(54743)
- 经(53112)
- 北京(51988)
- 范(48804)
- 师范(48161)
- 院(47069)
- 经济学(46829)
- 州(45929)
- 财经大学(43512)
- 基金
- 项目(269630)
- 科学(210518)
- 基金(195948)
- 研究(192156)
- 家(173090)
- 国家(171680)
- 科学基金(146603)
- 社会(120996)
- 社会科(114746)
- 社会科学(114717)
- 省(105054)
- 基金项目(104163)
- 自然(97328)
- 自然科(95123)
- 自然科学(95095)
- 自然科学基金(93427)
- 划(88685)
- 教育(87788)
- 资助(80478)
- 编号(77227)
- 成果(62158)
- 重点(60084)
- 部(58864)
- 创(57484)
- 发(56261)
- 创新(53748)
- 课题(52708)
- 科研(52079)
- 教育部(50243)
- 大学(50134)
- 期刊
- 济(163553)
- 经济(163553)
- 研究(111109)
- 中国(73435)
- 学报(69347)
- 农(61050)
- 科学(58937)
- 管理(56432)
- 财(56088)
- 大学(51113)
- 学学(48263)
- 农业(41432)
- 教育(40251)
- 融(35772)
- 金融(35772)
- 技术(32024)
- 财经(28949)
- 经济研究(27191)
- 业经(27093)
- 经(24651)
- 业(22248)
- 图书(21982)
- 问题(21960)
- 科技(19898)
- 理论(19427)
- 贸(19426)
- 版(18921)
- 技术经济(18379)
- 商业(17911)
- 实践(17680)
共检索到5679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艳辉 郑佳尔
文章以2011年至2014年间"互动易"平台的数据为样本,深入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的关系。基于原始问答数据,从信息披露效率的角度构建公司回复指数以刻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公司回复指数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回复指数对个股收益率仅短期影响显著,虽然无法帮助预测收益率,但是能够成为预测交易量的有效指标。研究证实了公司的及时回复对消除股市信息不对称的正面效果,以及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积极作用。此外,文章基于互动平台的特性,设计了具有较强推广性的新媒体披露质量测度指标,对日后的研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蒋艳辉 郑佳尔
文章以2011年至2014年间"互动易"平台的数据为样本,深入考察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的关系。基于原始问答数据,从信息披露效率的角度构建公司回复指数以刻画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质量。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之后,公司回复指数与股票收益率、交易量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回复指数对个股收益率仅短期影响显著,虽然无法帮助预测收益率,但是能够成为预测交易量的有效指标。研究证实了公司的及时回复对消除股市信息不对称的正面效果,以及深交所"互动易"平台维护证券市场秩序的积极作用。此外,文章基于互动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吴战篪 乔楠 余杰
信息披露优秀的公司与信息披露糟糕的公司,信息披露的前后流动性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对于将不同信息披露质量公司之间的流动性进行比较的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越充分,市场流动性越好,市场会通过流动性奖励的角度奖励信息披露好的公司。
关键词:
信息披露质量 资本市场 流动性 透明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冰 潘琰
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信息,不能让所有投资者都关注到,在投资者中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较低的市场流动性。文章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微信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行业中经常使用微信披露的公司,以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公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使用微信披露已公告信息可以提升换手率、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率。进步一研究发现,规模小的公司,微信披露对流动性的影响更显著。可见,使用新媒体更广泛的披露信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流动性。在小公司中这一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监管部门制定新媒体披露政策、提高资本市场效率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冰 潘琰
公司通过指定媒体披露信息,不能让所有投资者都关注到,在投资者中会形成信息不对称,导致较低的市场流动性。文章以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新媒体微信为研究对象,选择两个行业中经常使用微信披露的公司,以2014年和2015年发布的公告为样本研究。发现公司使用微信披露已公告信息可以提升换手率、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率。进步一研究发现,规模小的公司,微信披露对流动性的影响更显著。可见,使用新媒体更广泛的披露信息能减少信息不对称,增强市场流动性。在小公司中这一效应更明显。研究结果丰富了信息不对称理论,为监管部门制定新媒体披露政策、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王英允 杨朝 高敬忠
以2010~2018年我国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上市公司与投资者利用"互动易"这一交易所网络互动平台进行互动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与投资者通过"互动易"平台进行的互动程度提高有助于信息披露质量提升;网络平台互动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作用会受到产品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当产品市场竞争较强的时候提升作用较显著。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替换变量度量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研究从信息披露质量的角度丰富了对深交所"互动易"平台治理功能的研究,并为深交所探索市场化监管转型与监管创新路径提供了思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薇 王芳
本文从风险补偿与注意力驱动买入、过度交易与反转效应的理论分析出发,提出相关假设,并对这些假设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个股当月社交媒体关注度与当月的股票收益显著正相关;受社交媒体高关注的股票的超额收益在短期内会被"反转效应"所弥补;当月社交媒体关注度与当月及次月的股票成交量、换手率显著正相关。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管悦 冯忠磊
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以来,市场开始呼唤理性的价值投资,这其中如何评估股票的价值尤为关键。通过考察财务信息披露后的市场反应,本文测算了公司盈利能力、现金流量、成长能力、营运能力、竞争能力对股票估值的影响,并在回归检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财务信息的股票估值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安全边际较高的股票会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这为价值投资在中国的适用性提供了证据支持。本文将市场价格和财务信息同时运用到股票价值评估中来,克服了传统估值模型中需要主观预测未来的内在局限,为分析股票的投资价值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也为如何提升市场定价效率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财务信息 股票估值 安全边际 价值投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巍 陈冬华
借助网页搜索和文本分析技术,本文在微观市场结构层面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官方微博的信息作用及其特点。实证结果表明,微博披露会带来当日公司股票的超额回报和超额交易量显著增加,其程度不仅受到披露强度、披露信息密度的影响,也受到微博中噪音信息的干扰。此外,当微博对已公告信息进行传播时,相对于没有微博传播的公告会有更强的市场反应。进一步,微博披露对受关注较少的公司影响更大,对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影响更为显著。这些结果说明微博披露具有信息作用,同时也揭示了微博披露混杂性、平等性、低成本等特点。
关键词:
微博 披露 信息含量 信息不对称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德环 李岩
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构建能够反映投资者互动的指标,以此研究其与股票收益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互动越低的股票未来收益越高,多空套利组合月收益率高达2.1%,此超额收益不能被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所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的高低并未直接影响投资者互动收益的强弱,而投资者互动收益在投资者认知度低的股票中表现尤为强烈,说明公司信息传播的广度将影响股票收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金德环 李岩
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数据的搜集与整理,构建能够反映投资者互动的指标,以此研究其与股票收益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互动越低的股票未来收益越高,多空套利组合月收益率高达2.1%,此超额收益不能被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所解释。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流动性的高低并未直接影响投资者互动收益的强弱,而投资者互动收益在投资者认知度低的股票中表现尤为强烈,说明公司信息传播的广度将影响股票收益。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庆生
文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交易信息披露延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披露延迟对内部人交易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内部人交易存在披露延迟;交易披露延迟时间的长短与交易方向、交易是否处于信息敏感期、公司流通股比例、交易规模有关;在信息披露延迟严重的买入样本组,内部人职务对披露延迟产生了影响。市场给予内部人卖出股票负面评价而对买入股票的反应不显著;内部人交易的市场反应不受信息披露延迟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南晓莉 赵锐
文章以2017年年报中有研发创新信息披露的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手工搜集整理,将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的研发创新信息进行量化,构建研发创新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分组,之后采用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披露的研发创新信息确实能够在股票市场上产生正效应,但披露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在股票市场上能够得到更加积极的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只有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依然可以产生长期的正的超额收益,这表明上市公司只有披露高质量的研发创新信息才能持久提升公司价值。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凯 肖欣荣 刘岳
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离不开符合中国情况的交易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本文基于中国A股市场特殊的信息披露制度(龙虎榜),从投资者有限注意和信息传递两个角度研究"龙虎榜"上榜事件对股票隔夜收益的影响。运用分组回归、倾向得分匹配等实证方法对中国A股日度交易数据进行检验,本文发现:"龙虎榜"事件导致次日更频繁的交易行为,且对不同投资者的交易方向影响不同;榜单披露的营业部资金流向影响投资者次日交易倾向,导致上榜股票呈现异常隔夜收益;"龙虎榜"效应在周末时段弱于普通隔夜时段,且机构持股比例和分析师关注更多的股票有更弱的上榜效应;不同上榜类型向投资者传递了不同信息,导致隔夜收益的表现不同,异常隔夜收益是投资者有限注意力和信息传递两个渠道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黄新建 赵伟
基于2003~2012年中国A股微观市场数据,从"认知效应"和"治理效应"角度研究了新闻媒体关注是否会影响上市公司股价崩盘风险。研究发现:1随着媒体关注度的提升,股价崩盘风险会降低;2在投资者对公司信息需求较大时,媒体关注对降低股价崩盘影响的"认知效应"更能得到体现;3在民营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媒体关注对降低股价崩盘的"治理效应"更能得到体现。本研究不仅丰富了股价崩盘风险影响因素及媒体关注的后果研究,也对规范公司经营活动、完善公司治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媒体关注 认知效应 治理效应 股价崩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高管在减持期间会主动进行媒体披露管理吗?——来自中国深市A股的经验证据
内部人交易信息延迟披露的影响因素与股票市场反应
央行信息披露对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以股票市场为例
股票市场价格对重组信息披露的敏感性研究
自媒体信息披露对社会责任报告市场反应的影响研究
自媒体披露对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影响研究
公司并购期间的策略性媒体披露行为及市场效应——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社交媒体信息披露如何影响审计师选择?——基于公司新浪微博的经验证据
线下投资者关系活动与上市公司股票市场表现——基于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信息的研究
中小股东的社交媒体“发声”影响企业并购偏好吗?——基于互动易(e互动)平台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