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53)
- 2023(8921)
- 2022(7520)
- 2021(6938)
- 2020(5678)
- 2019(12208)
- 2018(12073)
- 2017(21764)
- 2016(11894)
- 2015(13343)
- 2014(13191)
- 2013(11869)
- 2012(10552)
- 2011(9342)
- 2010(9524)
- 2009(8751)
- 2008(8039)
- 2007(7315)
- 2006(6266)
- 2005(5407)
- 学科
- 管理(38994)
- 济(35260)
- 经济(35215)
- 业(31367)
- 企(28692)
- 企业(28692)
- 技术(13971)
- 中国(12805)
- 方法(11984)
- 环境(11435)
- 理论(11140)
- 农(11097)
- 业经(10689)
- 财(10108)
- 制(9749)
- 学(9705)
- 技术管理(9460)
- 划(8441)
- 地方(8436)
- 数学(8368)
- 教育(8206)
- 数学方法(8204)
- 体(8079)
- 和(7681)
- 银(7663)
- 银行(7644)
- 教学(7504)
- 行(7412)
- 融(7045)
- 金融(7037)
- 机构
- 学院(157410)
- 大学(146407)
- 管理(55026)
- 济(54579)
- 经济(53169)
- 研究(50032)
- 理学(46635)
- 理学院(46115)
- 管理学(45144)
- 管理学院(44862)
- 中国(37134)
- 科学(31486)
- 京(31037)
- 财(26476)
- 江(25498)
- 技术(25247)
- 所(24645)
- 农(23736)
- 中心(23155)
- 职业(22793)
- 研究所(22322)
- 范(22072)
- 师范(21811)
- 业大(21403)
- 州(20740)
- 财经(20335)
- 北京(18924)
- 院(18813)
- 农业(18539)
- 经(18271)
- 基金
- 项目(105179)
- 研究(82907)
- 科学(82902)
- 基金(71516)
- 家(61965)
- 国家(61357)
- 科学基金(52740)
- 社会(50443)
- 社会科(47574)
- 社会科学(47564)
- 省(46136)
- 教育(40034)
- 基金项目(37395)
- 划(37269)
- 编号(36528)
- 自然(32133)
- 自然科(31378)
- 自然科学(31367)
- 自然科学基金(30749)
- 成果(29234)
- 资助(27465)
- 课题(27087)
- 创(25378)
- 重点(24431)
- 发(23807)
- 创新(23554)
- 年(23400)
- 项目编号(21922)
- 部(21488)
- 规划(20960)
共检索到2361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德富 任平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社会经济市场化的影响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信息社会"校园村"时代的来临,新媒介环境下高职的校园媒体文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诸多挑战和路径选择问题。
关键词:
新媒介 高职院校 媒体文化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樊斌 唐勇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高职院校自身的改革高度、发展定位和未来走向,是高职院校创新的动力源泉。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阵地与载体,校园文化的传播得以打破了时间、空间的局限,日益改变着高职师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将优秀的、特色的文化精神内化为高职教职员工、学生的认知当中,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媒体 高职 校园文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瑜婷
当前,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高校只有顺应形势、更新理念、创新机制,大力建设与发展校园主流新媒体,才能有效壮大校园主流思想舆论,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传播力、影响力。本文从增强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发展新型师生关系、丰富和发展大学文化等视角,分析加强新媒体建设的积极意义,并基于问题导向,从新媒体内容供给机制、自我营销机制、集群发展机制、负面舆情应对机制等方面提出了高校发展新媒体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新媒体 高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维俊
随着媒介技术迅猛发展,高职校园文化传播出现了巨大变化,其中社交媒体产生和发展,给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传播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本文依据新闻学、传播学以及文化学等相关知识和理论,分析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社交媒体传播媒介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完善社交媒体传播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安静 黄珺
本文基于政治学的合法性理论,借助新闻学的议程设置概念,以2011~2013年发布了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媒体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媒介环境下,媒体关注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改善企业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而且这种效应在媒介环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表明媒体通常依赖于良好的媒介环境来发挥其外部公司治理功能。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莫莉
在大众传播时代,共同媒介使用、媒介叙述,以及媒介事件所构建的集体记忆三种理论解释了信息传播和媒介消费行为对民族凝聚力建设的作用。而今,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促使人们改变媒介消费习惯,进而对民族凝聚力建设产生了新的影响。基于理论辨析和案例解读,一方面阐释了新媒体对民族凝聚力的削弱机制,包括打乱人们的共同媒介消费行为、削弱媒介论述中的民族联系、以及消解媒体事件的严肃意义;另一方面解读了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包括提供让人们接触更多民族事件并参与其中的机会。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媒体为凝聚公众而可取之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韩晓燕 甄伟锋 付丽娜
文章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媒介素养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作用,指出了大学生媒介素养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从针对高校教师开展媒介教育,提高教师媒介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媒介素养教育内容;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选修课程;开展媒介素养教育的讲座和竞赛等四方面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以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利用媒介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
关键词:
新媒体 媒介素养 现状 提升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书彩
如何积极发挥网络正面效应而降低消极影响,让大学生能够更好的融入网络文化的学习环境中,成为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当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课题。本文以新媒体发展时代为研究基础,分析了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并提出了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媒介发展特点。
关键词:
传媒时代 大学生 网络素养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沉
在新媒体阅读中,媒介不仅是信息载体,还是一种复杂的信息系统,通过其物质结构、符号特征及固有偏向重塑阅读社会环境、信息传播环境和阅读者的内接受环境,进而构建新的阅读范式,重塑阅读文化面貌。为实现"促进全民阅读发展,构建书香社会"的目标,新媒体阅读建构必须始终坚持人的尺度,关注技术与人文关系的平衡,重构阅读生态,培育高级阅读脑。
关键词:
新媒体阅读 媒介 工作机制 建构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舒欣 赵宇翔
[目的 /意义]通过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影响数字移民媒介素养水平的因素,为适应其不断改变的个性特征与数字化学习的需求提出有效的建议,以期缩小代际鸿沟。[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外文献分析,采用以定性研究(扎根理论)为主、定量分析(问卷调查法)为辅的混合方法,对观察、访谈资料进行组织编码,从动机、情感、能力特征等层面归纳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能力,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结论]分析结果发现,新媒体环境下的数字移民活跃好学却又相对保守,其媒介素养水平与使用动机、情感感知、社会环境息息相关。因而,未来针对数字移民的媒介素养教育要持一种更为开放、互动的态度,在不断参与、接触的过程中提升其数字悟性和能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何雪莲
脱胎于文学批评-文化研究-符号学的媒介素养教育一旦运用到中小学课堂,势必流于解构技巧训练。任何一种解构的效果都颇为可疑,媒介素养教育不会使世界更好,只会使一个贫乏的大脑更加贫乏。新媒体带来知情权和参与权,受众消失,制作人诞生,人们解读媒介文本内容能力大大提高,解码媒介文本制作技巧无师自通。在此背景下,媒介素养教育迅速过时。知道不等于接受,解构无助于建构,技巧带不来素养,独立建制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富裕国家的教育富裕病,可取之途是将之融入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将重心从解构技巧转向文化素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秦赞 张萌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政建设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为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奠定基础。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院校革新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媒体应用范围狭窄、校内外交流匮乏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快职业与专业教育的信息流动、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挖掘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就业活动以及创新媒体融合服务,获取新媒体最大的传播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何齐宗 常魏魏 周益发
当今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在这种情况下,中学教师的媒介素养理应成为其专业素养的基本内容。通过对江西省2000余位中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江西省中学教师的媒介素养总体处于较好水平,表现在他们对新媒体的认识较积极,对新媒体的作用持肯定态度,并开始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对新媒体的认知程度尚浅,对新媒体的信任度较低,在教学中使用新媒体还不够广泛。为了有效提升中学教师的媒介素养,政府要加大媒介教育的投入,学校要强化教师的媒介素养培训,教师要增强新媒介学习的主动性。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中学教师 媒介素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秦赞 张萌
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的思政建设工作,全方位多角度综合利用新媒体技术工具,为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意识奠定基础。现阶段许多高校在建立大学生就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存在着院校革新意识薄弱、大学生创新能力水平较低、媒体应用范围狭窄、校内外交流匮乏等问题,因此高校应该加快职业与专业教育的信息流动、建立创业导师制度、挖掘新媒体传播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就业活动以及创新媒体融合服务,获取新媒体最大的传播价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苏燕 李德民
全媒体时代民众新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层面,提高自我教育意识,培养信息认知能力和管理能力、信息批判能力和使用能力、信息创造能力和传播能力。二是教育层面,形成民众新媒介素养培育的全面方案,理论上加强媒介素养理论研究,教学上创建包括基础媒介教育、专业媒介教育、公共媒介教育、职业媒介教育的新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实践上通过家庭实践、校园实践、社会实践强化新媒介素养教育实践训练。内外结合,做好顶层设计,切实提升民众新媒介素养,推动全媒体的正确发展。
关键词:
民众 新媒介素养 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