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33)
- 2023(6060)
- 2022(5156)
- 2021(4865)
- 2020(4049)
- 2019(9139)
- 2018(9056)
- 2017(16104)
- 2016(8851)
- 2015(9775)
- 2014(9391)
- 2013(8970)
- 2012(8148)
- 2011(7572)
- 2010(7954)
- 2009(7264)
- 2008(7207)
- 2007(6756)
- 2006(6004)
- 2005(5480)
- 学科
- 济(30182)
- 经济(30153)
- 管理(28802)
- 业(26529)
- 企(24193)
- 企业(24193)
- 技术(11759)
- 中国(9968)
- 方法(9483)
- 财(8993)
- 技术管理(8946)
- 农(7963)
- 制(7671)
- 业经(7663)
- 理论(7572)
- 数学(7051)
- 学(6940)
- 数学方法(6882)
- 银(6747)
- 银行(6722)
- 行(6425)
- 地方(6332)
- 融(5927)
- 金融(5926)
- 教育(5898)
- 贸(5782)
- 贸易(5774)
- 务(5606)
- 财务(5574)
- 易(5571)
- 机构
- 学院(116211)
- 大学(114435)
- 济(43577)
- 经济(42478)
- 管理(40529)
- 研究(40341)
- 理学(33482)
- 理学院(33060)
- 管理学(32337)
- 管理学院(32086)
- 中国(31801)
- 京(24916)
- 科学(24729)
- 财(22717)
- 所(21051)
- 江(20649)
- 农(19678)
- 中心(18593)
- 研究所(18574)
- 州(16643)
- 财经(16590)
- 业大(16461)
- 范(15956)
- 北京(15873)
- 师范(15797)
- 农业(15384)
- 技术(15058)
- 经(14879)
- 省(14877)
- 院(14813)
- 基金
- 项目(70886)
- 科学(54980)
- 研究(53840)
- 基金(48814)
- 家(42953)
- 国家(42545)
- 科学基金(35888)
- 社会(32357)
- 社会科(30526)
- 社会科学(30516)
- 省(29842)
- 教育(25535)
- 基金项目(24899)
- 划(24324)
- 自然(22476)
- 编号(22322)
- 自然科(22002)
- 自然科学(21996)
- 自然科学基金(21604)
- 资助(19399)
- 成果(19336)
- 创(18007)
- 课题(16979)
- 创新(16976)
- 重点(16531)
- 发(15595)
- 部(14594)
- 性(14148)
- 项目编号(13811)
- 年(13805)
共检索到194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田海燕 战勇 张恒斌 杨相昆 刘涛
为了探讨在新疆特定的生态条件下新大豆一号鼓粒后期灌浆积累情况,为新疆大豆育种及栽培提供依据,本文于新大豆一号鼓粒后期,每隔1周取相同部位、相同粒数的荚20个,分别称取豆荚、豆粒以及荚皮的鲜重,将其放入烘箱120℃杀青30 min,于80℃烘干至恒重,记录豆荚、荚皮以及豆粒的烘干重。结果表明,豆粒鲜重总体呈现先增后减趋势,水分减少是此时豆粒鲜重减少的主要原因。豆粒干物质积累呈现增加到一定程度再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
大豆 灌浆 积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水文 陈良碧
研究了温度对早籼水稻籽粒中淀粉积累和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的影响表明,高温条件下早籼稻灌浆前期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高,籽粒淀粉积累快,粒重增长快,但开花11d后叶和籽粒中FBPase活性锐减,淀粉积累趋于停止。适温条件下FBPase活性变化幅度不大,籽粒在开花20d后仍有少量淀粉积累,粒重较高温条件下高。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湘早籼24号对高温最敏感,高温条件下淀粉含量和粒重降低幅度最大。
关键词:
水稻 温度 淀粉 果糖1 6二磷酸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芳 杨东伟 张立军 马兴林 关义新
以田间种植的春玉米高油(通油1号)和高淀粉(郑单19号)为材料,探讨玉米高油杂交种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脂肪积累的关系。从授粉后7d开始,每隔7d选取果穗测定籽粒的蔗糖、葡萄糖、果糖和脂肪含量。结果表明,2个杂交种玉米籽粒油份的百分含量在整个灌浆过程中都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成熟时略有下降。整个灌浆过程中通油1号的油份百分含量始终高于郑单19号。2个玉米杂交种籽粒蔗糖含量峰值在授粉后14d出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明显高于郑单19号;其籽粒的果糖含量在授粉后14d出现峰值,然后急速下降,通油1号的峰值高于郑单19号;籽粒葡萄糖含量从授粉7d后开始下降,42d后趋于平缓,在授粉后21d前是...
关键词:
玉米 灌浆期:籽粒 脂肪积累 可溶性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惠萍 贾根良 冯佰利 屈继旗 孙三民 秦晓威 任学敏
以谷丰888为试验材料,在施氮水平80kg/hm2和基本苗120万~130万株/hm2下,覆草栽培、覆膜盖模式研究灌浆期谷子籽粒糖类累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籽粒灌浆期(花后14d),在覆草栽培和覆膜条件下,可溶性总糖分别比对照下降了5%和17%;蔗糖分别比对照下降了22%和0.20%;淀粉分别比对照上升了6%和11%。表明在覆草和覆膜下谷子器官中可溶性总糖、蔗糖降解,快速积累淀粉,为最终实现较高的粒重和产量提供了基础数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庞婷 陈平 袁晓婷 雷鹿 杜青 付智丹 张晓娜 周颖 任建锐 王甜 汪锦 杨文钰 雍太文
【目的】间套作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解决粮食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径,间套作体系下作物和谐共生受种间互作强度的重要影响。本研究以玉米-大豆套作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特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形成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连续2年进行大田试验,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不同玉豆种间距,大豆净作(A1)与玉米大豆套作(4种玉豆种间距:30 cm,A2;45 cm,A3;60 cm,A4;75 cm,A5),B因素为3个大豆品种(贡选1号,弱结瘤;桂夏3号,中度结瘤;南豆25号,强结瘤),分析大豆干物质积累、鼓粒、产量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玉豆种间距对不同结瘤大豆的物质积累分配有显著影响,鼓粒前期净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套作,R4期(盛荚期)达到最高;套作大豆的干物质积累则在R5期(始粒期)达到最高,并逐渐高于净作,以玉豆种间距45、60 cm下的物质积累量较高;玉豆种间距60 cm(A4)下的南豆25号在荚果分配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和营养器官对荚果的贡献率等方面优于桂夏3号和贡选1号。各品种在套作下均以A4种间距下的鼓粒时间最长、达到最大鼓粒速率时的籽粒重最高,百粒重与产量最大,且与净作产量差异不显著;各玉豆种间距下以南豆25的鼓粒能力最强,A4种间距下南豆25的平均产量分别比桂夏3号、贡选1号高5.4%和6.3%。【结论】强结瘤的南豆25号能较好适应玉米大豆套作环境,且在种间距60 cm下表现最优,有利于干物质向籽粒分配和鼓粒,以增加百粒重,弥补荚数不足,达到套作与净作产量相当的目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君 张润生 张胜
为合理施用锌肥,提高向日葵的增产效应,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内葵杂3号作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在4个锌肥水平处理下各生育时期油用向日葵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灌浆过程,为合理使用锌肥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施锌处理下,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均表现为Zn2>Zn0>Zn1>Zn3。籽粒干物质积累过程呈"S"型曲线,可用Logistic方程进行模拟,拟合系数为0.95~0.99。随着施锌量的增加,达到最大灌浆速率的时间缩短,整个灌浆进程缩短,但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Zn2处理。灌浆过程中籽粒含水率逐渐下降,可用Y=a+bX方程模拟,各处理间的拟合系数(r)为0.96~0.99。
关键词:
向日葵 锌肥 干物质积累 籽粒灌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文阳 闫素辉 王振林
试验选用了山农12和偃展4110两个小麦品种,研究了小麦灌浆期旗叶磷酸蔗糖合酶(SPS)活性、籽粒蔗糖合酶(SS)活性变化与籽粒淀粉积累。结果表明,旗叶SPS活性在花后14 d内保持较高的水平,籽粒SS活性在灌浆期呈单峰曲线。山农12 SPS、SS的最大与平均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偃展4110,而两个酶较高活性持续期品种间无显著差异。用Logistic方程拟合淀粉积累过程表明,淀粉积累量的多寡主要受其平均积累速率、最大积累速率及积累启动时间早晚的影响。而与灌浆前期旗叶SPS活性变化关系不大,即灌浆后期的旗叶SPS活性对淀粉最终积累量的调节作用大于灌浆前期。籽粒淀粉积累速率与灌浆后期旗叶SPS活性和灌...
关键词:
小麦 蔗糖合成 蔗糖降解 淀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慧 王涛 闫宏山 邢璐 解慧芳 李龙 王淑君 宋中强 何庆 刘金荣 冯佰利
为探究华北夏谷区谷子品种的产量形成特性,以‘豫谷18’为对照(CK),测定不同类型谷子品种(系)‘S 410’、‘豫谷35’和‘张杂13’在不同生育时期的光合性能、干物质积累转运及籽粒灌浆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谷子品种产量差异显著,弯曲中穗型‘豫谷35’的产量、千粒重、出谷率和实收穗数比‘豫谷18’(CK)分别高0.35%、0.31%、0.80%和5.40%。2)灌浆期旗叶净光合速率(P_n)由高到低均表现为‘豫谷35’>‘豫谷18’(CK)>‘张杂13’>‘S 410’;灌浆期冠层光合能力以‘豫谷35’最高、‘豫谷18’和‘张杂13’次之、‘S 410’最低。由拔节期至成熟期,‘豫谷35’、‘豫谷18’、‘张杂13’和‘S 410’谷子叶片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G_i)和蒸腾速率(T_r)均表现为开花期>拔节期>灌浆期>成熟期。3)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转移量、转运率和收获指数均表现为‘豫谷35’最高,分别比CK高16.45%、17.40%、17.17%和7.31%。4)不同籽粒部位灌浆持续时间、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和灌浆活跃期持续时间均表现为上部>下部>中部;弯曲中穗型‘豫谷18’与‘豫谷35’的平均灌浆速率分别为0.42和0.46g/(1 000粒·d),且均高于弯曲大穗型‘张杂13’(0.29g/(1 000粒·d))和直立小穗‘S 410’(0.33g/(1 000粒·d))。5)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P_n显著正相关,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转运率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在华北夏谷区应选育具有较高的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干物质转移量和干物质转移率,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冠层光合能力以及灌浆速率相对较高的弯曲中穗型品种,是实现谷子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宝启 李玉京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英鹏 滕卫丽 杜玉萍 孙德生 张忠臣 徐香玲
【目的】在不同发育时期,探索影响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QTL的加性效应、上位性效应和环境互作效应及其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可加深大豆育种工作者对产量形成的理解和加速育种进程。【方法】以美国大豆品种Charleston为母本,东农594为父本及二者杂交所得F5所衍生的143个F5:9、F5:10和F5:11重组自交系为研究材料,研究不同发育时期控制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QTL及其遗传效应对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发育时期检测到与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相关的13个加性QTL和14对上位性QTL,其中8个加性QTL和8对上位性QTL存在与环境互作效应。另外,在本研究中仅有加性QTLdma...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翠翠 邓西平 陈炜
【目的】研究不同水分协迫处理对不同小麦品种旗叶蔗糖积累及关键酶活性与产量构成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条件下,选用旱地品种长武134、长旱58及水地品种西农9871 3个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于开花前、后分别给予轻度(LS)、中度(MS)水分胁迫处理,研究其对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花前轻度和中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能在一定时间内使旱地品种长武134和长旱58的旗叶净光合速率、SPS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胁迫程度越重,补偿效应越明显。花前轻度胁迫后灌浆期复水可使3个供试小麦品种的收获指数显著提高,长旱58、长武134和西农9871的收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玉盛 肖欢 吴勇俊 杨小粉 汪泽钱 伍湘 向焱赟 张小毅 敖和军
探索生育后期氮肥施用对水稻镉积累的影响,为稻米镉消减提供技术支持。采用大田小区试验,以杂交稻株两优819(早稻)和常规稻湘晚籼12号(晚稻)为试验材料,设粒肥用量占总氮20%的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处理,分别为始穗期施粒肥(F1)、齐穗期施粒肥(F2)、灌浆期施粒肥(F3)及不施粒肥处理(CK)。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用粒肥可显著提高晚稻籽粒生物量,齐穗期和灌浆期施用粒肥显著提高了早稻籽粒生物量。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对降低籽粒富集系数、镉在植株内转运系数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生育期施粒肥水稻成熟期各部位镉含量不同,施粒肥提高了早稻根系和茎叶的镉含量,但显著降低了籽粒镉含量,其值表现为CK>F1>F3>F2;晚稻的根系镉含量在始穗期施粒肥处理显著提高,茎叶镉含量均显著大于CK,灌浆期施粒肥处理的籽粒镉含量有小幅度降低;与CK相比,早晚稻籽粒镉含量最大降幅分别为44.87%,22.31%。可知,不同生育期施粒肥对早晚稻籽粒的镉含量影响有差异,齐穗期施粒肥可显著降低早稻籽粒的镉含量,灌浆期施粒肥能降低晚稻籽粒的镉含量。
关键词:
水稻 籽粒镉含量 镉积累 氮肥 转运系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瑞莲 杨树德 张萍 赵哈林 赵学勇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3个基因型亲本和其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和脂肪积累模式的对比分析,以了解大豆种子发育过程中碳分配规律与杂交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异的相关关系,为未来大豆优质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以3个基因型大豆(Glycine max L.Merr:高蛋白品种PI153.217(H)、低蛋白品种PI294.372(L)和高产低蛋白品种Evans(E))为亲本进行两两杂交(H×E,L×E)后,从H×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HH)和低蛋白品系RIL(HL),从L×E杂交组合中选出高蛋白品系RIL(LH)和低蛋白品系RIL(LL)。将亲本和杂交后代种子同时种植在试验地,在开花后的第18天开...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洋 郑殿峰 冯乃杰 张盼盼 陈文浩 张红梅
以"小明绿"绿豆为材料,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了鼓粒期叶施不同质量浓度激动素对绿豆各器官糖分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激动素处理可以提高喷药后12d绿豆叶片叶绿素含量,30、15和7.5mg/L激动素喷施的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15.74%、7.01%和16.40%;2)激动素处理组能够减缓喷药后第22~27天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蔗糖含量的下降,有效增加喷药后第22天叶片淀粉含量;喷药后第27天,30mg/L激动素的处理茎秆和根系可溶性糖输出量、茎秆和根系蔗糖含量、茎秆淀粉含量均高于其他质量浓度激动素和对照;在喷药后第22天茎秆中的淀粉含量以及喷药后第27天根系淀粉含量均...
关键词:
绿豆 激动素 鼓粒期 糖分积累 籽粒产量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于凤瑶 辛秀君 张代军 周顺启 邱红梅
大豆籽粒干物质积累是产量构成因子之一,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是大豆的品质指标,因此对大豆籽粒干物质及品质性状积累规律进行研究是必要的。本研究利用不同基因型大豆品种从物质运输和物质转化角度对不同节位籽粒干物质、脂肪、蛋白质的动态积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籽粒干物质动态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无基因型差异;籽粒干物质的积累是源库流互作的过程,由于库竞争的存在,致使干物质积累量存在节位差异;(2)脂肪含量的增加呈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缓慢的S型曲线,蛋白质的积累大致呈W型曲线变化,二者积累关键期在生殖后期;(3)脂肪和蛋白质积累在生殖后期呈显著负相关,从能量角度分析二者存在相互转化。
关键词:
大豆籽粒 干物质 脂肪 蛋白质 积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