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1)
- 2023(16787)
- 2022(14117)
- 2021(13145)
- 2020(10748)
- 2019(24385)
- 2018(24061)
- 2017(45491)
- 2016(24443)
- 2015(27424)
- 2014(27065)
- 2013(26677)
- 2012(24746)
- 2011(22412)
- 2010(22844)
- 2009(21239)
- 2008(19842)
- 2007(17705)
- 2006(15790)
- 2005(14121)
- 学科
- 济(100897)
- 经济(100798)
- 管理(71703)
- 业(71430)
- 企(59024)
- 企业(59024)
- 方法(38996)
- 中国(34907)
- 数学(32920)
- 数学方法(32555)
- 农(30040)
- 融(28099)
- 金融(28098)
- 地方(28069)
- 银(26934)
- 银行(26889)
- 行(26041)
- 业经(25991)
- 财(25332)
- 制(21034)
- 农业(20683)
- 学(20530)
- 技术(20483)
- 理论(17355)
- 贸(17348)
- 贸易(17328)
- 易(16749)
- 环境(15767)
- 和(15647)
- 务(15638)
- 机构
- 学院(341336)
- 大学(340904)
- 济(137007)
- 管理(135556)
- 经济(133810)
- 研究(117820)
- 理学(116132)
- 理学院(114786)
- 管理学(112931)
- 管理学院(112308)
- 中国(93619)
- 京(73876)
- 科学(71584)
- 财(63388)
- 所(58750)
- 农(54806)
- 中心(54592)
- 研究所(53199)
- 江(51115)
- 财经(49664)
- 业大(49374)
- 北京(47342)
- 范(46514)
- 师范(46101)
- 经(45047)
- 院(42919)
- 州(42610)
- 农业(42145)
- 经济学(40519)
- 师范大学(37178)
- 基金
- 项目(229895)
- 科学(181106)
- 研究(171624)
- 基金(165019)
- 家(142729)
- 国家(141411)
- 科学基金(122019)
- 社会(107931)
- 社会科(102236)
- 社会科学(102210)
- 省(91316)
- 基金项目(87670)
- 教育(77632)
- 自然(77512)
- 划(75775)
- 自然科(75733)
- 自然科学(75718)
- 自然科学基金(74354)
- 编号(70706)
- 资助(66830)
- 成果(57345)
- 发(52970)
- 重点(51165)
- 创(49745)
- 部(49548)
- 课题(49291)
- 创新(46322)
- 国家社会(43983)
- 项目编号(43571)
- 科研(42982)
- 期刊
- 济(157851)
- 经济(157851)
- 研究(105742)
- 中国(73493)
- 农(52130)
- 管理(51674)
- 学报(51408)
- 科学(48998)
- 财(46944)
- 融(43817)
- 金融(43817)
- 教育(42065)
- 大学(39514)
- 学学(36963)
- 农业(35780)
- 技术(30726)
- 业经(27317)
- 经济研究(24495)
- 财经(23813)
- 经(20338)
- 问题(19674)
- 图书(19025)
- 业(17973)
- 科技(17875)
- 技术经济(17310)
- 理论(17194)
- 现代(15992)
- 实践(15789)
- 践(15789)
- 商业(15670)
共检索到524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吴国滨 李雨函 杨帆 李玉龙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极具潜力。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滞后模型,检验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基建整体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驱动作用,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同时,信息型、融合型和创新型三类新基建对城乡融合发展都存在正向影响,其中信息型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依赖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型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依赖于产业结构升级,而融合型基础设施的作用发挥则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二者共同传导。因此,应考虑区域内数字经济和产业结构情况,科学规划布局三类新基建的投资建设,加强区域间新基建规划联通,发挥新基建的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何雄浪 王诗语
推进以网络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当前稳增长的重要举措,也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新基遇”。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将“宽带中国”战略试点视为准自然实验,运用长江经济带2010—2019年10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在处理内生性问题并进行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基建”的影响效应在社会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诸如长江下游城市、特大城市中促进作用更明显,而在中小城市则显现相反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市场规模效应、劳动力转移效应是“新基建”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渠道;进一步研究发现,“新基建”对长江经济带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能够推动相邻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吴宸梓 白永秀
城乡融合发展是解决中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数字技术以其高通用性、高渗透性、高共享性等属性快速渗透城乡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打通城乡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存在的诸多堵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马克思社会再生产四环节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从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内涵入手,阐释数字技术赋能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数字化变革,探讨数字技术在城乡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上如何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推进城乡产业融合升级、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盘活城乡商品和要素流通和促进城乡消费协同升级等方面提出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构建和谐健康的城乡关系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融合 社会再生产 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晓彤 冯鲍 阎世平
城乡融合发展是助推中国高质量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选取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究加快城乡融合步伐的实现路径。主要结论有:数字经济对于城乡融合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在控制反向因果、更换回归模型、进行政策冲击后依然成立;数字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作用效果有明显的异质性,在东部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最强,西部地区最弱;数字经济通过缓解劳动力资源错配、助推乡村产业振兴、畅通要素流通、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的中介作用来推动城乡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颜培霞
产业融合不仅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力。产业融合从优化升级城乡产业结构、推动城乡空间互联互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强化城乡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层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以山东省寿光市为例,探讨了产业融合的不同模式以及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提出从推进城乡管理体制的联动发展、加强全域统筹建设与促进产业和高级生产要素的深度融合三个方面,分别强化产业融合的政策支撑、外部环境支撑和要素支撑,加快推动以产业融合为内驱动力的城乡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全面融合发展。
关键词:
产业融合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乡关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高敏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是促进我国乡村振兴和农村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金融是推进城乡融合的重要支撑,发挥着杠杆作用和引导支撑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完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是重要任务。但长期以来,由于乡村项目投资风险大、收益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孙玉环 张冬雪 梁雨萩 丁娇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3—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7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体系并结合熵值法衡量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确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程,在此基础上,考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能显著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在克服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仍然稳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各系统层面融合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主要基于环境效应和就业效应两个方面发挥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东部和中部板块城乡融合发展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西部板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清香 李仙娥
文章从空间、经济、社会、生态4个维度诠释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要义并构建了多维度城乡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传导机制,探索数字经济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能够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且对数字经济发达地区的正向驱动效应更强烈;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不显著;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助推城乡空间融合、经济融合、社会融合和生态融合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宗泽 王兴伟 赵丹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坚持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本文针对辽宁省城乡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城乡要素流动方式、城乡产业形态、城乡空间布局等角度提出辽宁省城乡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辽宁 城乡融合 要素配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高增安 何兴隆
习近平深刻把握我国城乡关系的时代特征,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充分借鉴吸收西方社会有益成果,围绕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原则、目标、路径、保障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论述,形成了全面系统、深邃科学的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的统一,丰富和升华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为新时代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上其他国家处理城乡关系贡献了“中国智慧”。
关键词:
新时代 城乡融合发展 重要论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彬
加速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经之路,深度剖析城乡发展现状可知:高效集聚、科学配置发展资源正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质内容。当前,城乡发展失衡的典型病症表现为资源配置进程的异化,而统筹城乡发展的核心工作就是促进资源双向流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也在于高效充实农村发展资源。借助城乡融合发展实践及资源流动经验,有助于清楚认识城乡资源流动机理。既应营造低成本开放性的流动环境生态,并将精准界定资源价值作为流动基础;也要创建高互补共享型的资源流动机制,同时借助资源匹配化解要素短缺来保障资源高效流动。为此,应该通过全面掌握城乡资源状况、构建城乡一体化资源市场、科学诊断城乡差异性需求和推动发展资源适当向乡村倾斜等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晓丽 徐文静 贾若祥 窦红涛
城市和乡村是互促互进、共生共存的,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既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的重大举措。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不断缩小城乡发展差别,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收入均衡化、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以及城乡产业发展融合化等目标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陈娜
城乡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乡村振兴需要充分了解城乡融合的情况,并据此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总体战略与政策。中国各地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只有充分了解各地区城乡融合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制定实施城乡融合的区域差异战略与政策。本文从城乡融合发展的前提、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城乡融合发展的结果 3个维度选取了28个指标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指标体系,基于2007~2016年的数据,使用横纵向拉开档次法对中国全国总体以及30个省市的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得出了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的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区域间的差异,并进一步给出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结论包括:一是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综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保持了一致,整体上不断提高;二是发达地区的城乡融合水平整体上高于欠发达地区;城乡在各个领域中差异发达地区高于欠发达地区;四是城乡融合动力的水平高于融合前提与融合结果的水平;在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农业技术流动、农业机械动力、互联网普及、医疗水平等方面城乡融合水平较高。
关键词:
城乡融合 横纵向拉开档次法 水平测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薛珂
本文以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相应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各个指标的数值,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智慧物流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理。研究表明,智慧物流能有效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物流基础设施智慧化水平和物流产业智慧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智慧物流通过扩大物流规模产生的中介效应助力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最后,提出相关策略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