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86)
2023(11474)
2022(8931)
2021(8072)
2020(6439)
2019(14695)
2018(14685)
2017(26831)
2016(15646)
2015(17870)
2014(17923)
2013(16949)
2012(16029)
2011(14542)
2010(14903)
2009(13653)
2008(13686)
2007(12768)
2006(11035)
2005(9935)
作者
(43178)
(36078)
(36042)
(34497)
(22665)
(17307)
(16694)
(14079)
(13616)
(12891)
(11997)
(11972)
(11470)
(11410)
(11400)
(11349)
(11133)
(10762)
(10515)
(10461)
(9034)
(8898)
(8658)
(8348)
(8263)
(8187)
(8128)
(7993)
(7345)
(7160)
学科
(60910)
经济(60864)
管理(42533)
(41068)
(33509)
企业(33509)
方法(26107)
数学(23026)
数学方法(22777)
中国(22154)
教育(20339)
(17115)
业经(17097)
技术(15418)
(15256)
(13496)
理论(12395)
地方(11713)
产业(11434)
(11353)
农业(11313)
(11238)
贸易(11235)
(10903)
(10662)
银行(10638)
(10179)
技术管理(9909)
信息(9782)
(9567)
机构
大学(220146)
学院(215743)
(84976)
经济(83008)
管理(78542)
研究(76595)
理学(67223)
理学院(66395)
管理学(65207)
管理学院(64744)
中国(52698)
(47715)
科学(45140)
(38890)
(38009)
(37651)
师范(37396)
中心(35164)
(34676)
(34555)
研究所(34495)
教育(33503)
北京(30794)
财经(30446)
师范大学(30427)
业大(30290)
(27640)
(27535)
(27376)
农业(27092)
基金
项目(139562)
科学(111185)
研究(109916)
基金(97102)
(83529)
国家(82684)
科学基金(70238)
社会(68123)
社会科(64353)
社会科学(64335)
教育(56812)
(56755)
基金项目(50203)
(49056)
编号(47569)
自然(41877)
成果(41169)
自然科(40904)
自然科学(40891)
自然科学基金(40151)
资助(38009)
课题(35241)
重点(32613)
(32112)
(32040)
(31954)
创新(29868)
项目编号(28730)
(28718)
(27958)
期刊
(90984)
经济(90984)
研究(72327)
教育(54477)
中国(51497)
学报(31062)
(30969)
(30410)
科学(28010)
管理(27609)
大学(24308)
技术(23264)
学学(21020)
农业(20321)
(18756)
金融(18756)
经济研究(15288)
业经(15208)
财经(14881)
职业(13791)
(12886)
图书(12867)
(11784)
问题(11713)
(11558)
论坛(11558)
技术经济(11398)
科技(10258)
理论(9887)
商业(9752)
共检索到3311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祝智庭  郑浩  谢丽君  吴慧娜  吴永和  
2022年2月,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教育新基建,是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牵引。本研究从新网络(为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基座)、新校园(为公平优质校园再造环境)、新平台(为教育融合创新铺路搭桥)、新资源(为深度学习体验提供支持)、新应用(为教育数字化转型积极行动)、新安全(为教育绿色韧性发展护航)六方面阐释了教育新基建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行动建议,以期为教育新基建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支撑和方法指导。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祝智庭  许秋璇  吴永和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 2号),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实际上以信息化为主线,凸显信息化对于教育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作用。由此,本文聚焦"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相关的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首先,文章阐释了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的国策背景、核心要义、体系框架和功能特征(智能、融合、绿色、治理、韧性、泛联和生态);其次,基于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需求分析,从数字底座、体系规范、应用场景、目标引领四个层面建构了面向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的标准需求框架,以解决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标准化思维统筹的问题;最后,从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目标、网络平台、安全应用等方面提出推进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化建设的十项行动建议,以期为新技术驱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蒋乐平  
以“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部门为研究对象,使用非完全假设抽取法对产业链上下游部门产业关联度进行测算,深入分析“新基建”产业形成与发展中的产业赋能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多年的产业布局与优化升级,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群被赋予新的内涵,并有效带动上下游产业部门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发展。(2)“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与创新是理论与实务研究的重要方向,其赋能效应效用发挥需遵循信息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坚持自主创新,着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鼓励应用先试,科学有效释放其对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力。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虎  郭奕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机遇。财务部门作为企业数据、指标算法和效益验证的管理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引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布局发力“财务的数字基建”。财务的数字基建,包括在财务组织重构、流程优化、运营模式创新、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财务能力中心、财务数字化转型,“三步走”搭建财务数字化的路径,将财务部门打造成企业全域数据汇集的中心,将经营数据转化为信息与知识,可视化地呈现给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为企业风险管理、经营预测、战略决策提供服务,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决胜的关键赋能引擎。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虎  郭奕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占到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底层支撑,也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机遇。财务部门作为企业数据、指标算法和效益验证的管理者,将从后台走向前台,引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布局发力“财务的数字基建”。财务的数字基建,包括在财务组织重构、流程优化、运营模式创新、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打造财务能力中心、财务数字化转型,“三步走”搭建财务数字化的路径,将财务部门打造成企业全域数据汇集的中心,将经营数据转化为信息与知识,可视化地呈现给企业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利益相关者,为企业风险管理、经营预测、战略决策提供服务,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决胜的关键赋能引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亚健  
随着经济社会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统筹推进数字新基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选取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使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可显著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且该结论在系列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数字新基建不仅可以促进本地现代化发展,亦可借助空间溢出效应提升邻近地区现代化发展水平。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新基建可通过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效应,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配套措施、健全区域联动调控机制、定制地区柔性管理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晓晖  
数字新基建是推动“内循环”供需关系与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2010-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数字化新基建发展水平和流通产业韧性强度综合指标,构建计量模型对数字新基建赋能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及提升产业韧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流通产业结构升级,且滞后项的正向影响更强烈;信息基建、融合基建和创新基建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影响存在异质性;第二,流通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新基建对产业韧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并且在断裂韧性中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第三,数字新基建对流通产业韧性存在以产业结构升级为门限变量的双重门槛效应。文章最后从发挥政府引导、提升科技创新和构建协同发展体系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韶  
本文在构建新基建投入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的赋能效应。研究发现: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新基建投入每提升一个单位,能够有效促进服务经济发展提升0.120%;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新基建投入对服务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通过莫兰指数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可知,新基建投入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对本地区和邻接地区服务经济发展产生赋能效应。最后,本文提出重视新基建投入与服务经济良性发展、合理制定差异化新基建投入政策、鼓励城市服务经济与多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廷柱  管辉  
智能化程度加速提升的数字技术,不断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迈向数字化生存新境界。数字技术也被认为具有重塑教育体系和教育生态的力量,并由此掀起了一股教育数字化发展浪潮。在教育领域,以“化”称谓某种教育发展趋势的语词比较常见。但是,类似“教育数字化”之后还冠以“转型”的情况却较为罕见。教育数字化本质上是将数字技术融入教育系统的过程,即以特定技术手段为依托重构和优化教育系统。教育数字化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化”到“转型”这一步。并且在实践中,它也存在多重隐忧:扭曲数字化目标,容易偏离教育的初心使命;夸大数字化作用,容易脱离教育的真实需求;淡化数字化阻力,容易忽视技术的负面效应;放纵数字化权力,容易导致技术对人的宰制。教育数字化必须坚持以赋能教育为旨归。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凌士显   张晓玉  
基于沪深交易所2009—2022年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对企业持续创新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企业持续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该结论依旧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通过创新激励效应、人才吸引效应和协同创新效应促进企业持续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化转型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和中西部地区上市公司持续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辽宁   韩少真   包瑞婧   李辉  
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产业革命驱动下企业的战略选择,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主要通过监督效应和激励效应两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国有和重点排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更大。此外,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同时开展绿色独立和联合创新、同时积累绿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辽宁   韩少真   包瑞婧   李辉  
数字化转型是新一轮产业革命驱动下企业的战略选择,为企业绿色创新提供了新动能。以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可以显著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驱动企业实施绿色创新主要通过监督效应和激励效应两条路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内部控制质量较好、所处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国有和重点排污企业中,数字化转型产生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更大。此外,数字化转型推进企业同时开展绿色独立和联合创新、同时积累绿色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研究结论明确了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机理,为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雪倩   高艺轩  
在数字化和老龄化双重影响下,数字赋能老年职业教育是老年教育在新时代做出的积极回应,也是实现数字化和老龄化同频共振的必然选择。为深入了解数字赋能老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利用SWOT分析法对老年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并从提高社会重视度、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及加强数字平台建设等三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实现“老有所为”。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丽萍   谢传兵   贾清水   陈燕群  
职业教育数字化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延伸,职业教育由“信息化”走向“数字化”经历了由“散点状”向“生态化”、由“硬实力”到“软能力”、由“重技术”向“重素养”、由“粗线型”向“精准型”的发展变化。通过对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背后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实践进行分析,总结了职业教育在大数据、智慧环境、在线学习空间、智慧信息系统、虚拟现实、人工智能、数字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剖析了在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功能完善、学习环境数字化改造、虚拟仿真软件研发、院校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创新体制机制、开发教育行业标准、构建数字生态、建立微证书体系、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方面的对策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